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沪教版)03(Word版原卷版+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沪教版)03(Word版原卷版+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27 15:20: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沪教版)03 原卷版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成语“蜀犬吠日”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意是蜀地多阴雨,偶尔出太阳,犬吠不止。下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成语中的“蜀”现为某省的简称,该省级行政单位是( )
A.云南省 B.江苏省 C.四川省 D.青海省
2.太阳能资源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③清洁能源④矿产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疆域辽阔,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国。下列邻国名称标注错误的是( )
A.①蒙古 B.②印度 C.③缅甸 D.④朝鲜
5.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下列选项中在⑤省区聚居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傣族 C.维吾尔族 D.高山族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6.A处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7.读图判断( )
A.①﹣②﹣③一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三级梯分界线
B.A﹣B﹣C﹣D一线是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受地势影响我国第三级阶梯水能资源最丰富
8.图中①处分布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横断山脉 D.昆仑山脉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下图为中国疆域简图,①②③④分别对应我国疆域四至——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南、最东、最北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序号与疆域四至匹配相符的是 ( )
A.①—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B.②—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C.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D.④—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10.图中对话反映了中国气温的哪一特征 ( )
A.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B.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C.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D.冬季南北普遍寒冷
11.读图完成下题。M河流与N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夏季出现汛期 B.流量都较大 C.都有结冰期 D.含沙量都小
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对当地原有生物构成威胁,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读“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省区中,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是( )
A.桂 B.冀 C.台 D.滇
13.青海和西藏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较稀疏 B.对外交流少 C.海拔高度大 D.地势起伏大
14.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增加生物种类 B.破坏生态环境 C.减少植物总量 D.加剧水土流失
15.如图是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台湾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A.东方甜岛﹣﹣甘蔗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B.海上米仓﹣﹣水稻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C.水果之乡﹣﹣以温带气候为主
D.植物王国﹣﹣树种单一,覆盖率高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山脉,属于我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
A.阴山 B.贺兰山 C.太行山 D.秦岭
17.下列山脉,与阴山走向相同的是( )
A.大兴安岭 B.喜马拉雅山
C.横断山脉 D.天山
18.图中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危害 D.生物多样性破坏
我国已完成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下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2010-2020年间( )
A.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B.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
C.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
D.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
20.人口普查可以( )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 ②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
③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任务。读“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长江流经云南、四川等省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洪涝灾害 C.围湖造田 D.水土流失
22.“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要求重点保护好长江经济带的( )
A.核心产业 B.大型国企 C.山水田林 D.水利枢纽
23.熏衣草原产于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7—8月花期时要有充足的阳光,耐旱怕湿,我国新疆伊犁河谷是世界熏衣草三大种植基地之一。图甲为“普罗旺斯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新疆伊犁河谷宁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普罗旺斯、伊宁两地有利于薰衣草种植的共同气候条件是( )
A.冬季温和滋润 B.夏季光照充足 C.全年干旱少雨 D.全年水热丰富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5.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该山脉是我国1月O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该山脉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据沿北纬36°中国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形、地势梯级代号,填写下列内容。(20分)
(1)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___,沟通了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 _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资源。
(3)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_____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_________ 级阶梯。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青藏地区高原上独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图1是青藏地区图,图2是川藏南路海拔图。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本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
(2)图中A处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其为长江、黄河、________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高原之舟》惟妙惟肖,图中的代表性畜种是________。
(4)青藏地区的青稞、小麦穗大饱满,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原因是( )
A.当地种植技术水平高 B.日照充足,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
C.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5)图中②青藏铁路的修建显著的改善了青藏地区的交通,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但公路依然是该区重要的运输方式,读图2,简要分析修建川藏南路可能遇到的困难: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沪教版)03 解析版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成语“蜀犬吠日”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意是蜀地多阴雨,偶尔出太阳,犬吠不止。下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成语中的“蜀”现为某省的简称,该省级行政单位是( )
A.云南省 B.江苏省 C.四川省 D.青海省
2.太阳能资源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③清洁能源④矿产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
1.C
2.C
3.D
【解析】
1.“蜀”是四川省的简称,C正确;云南省的简称是云或滇,江苏省的简称是苏,青海省的简称是青,ABD错误。故选C。
2.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的自然资源。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是清洁能源的一种,太阳能资源不属于矿产能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根据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可知,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大部分地区大于7000兆焦耳/平方米·年;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小于7000兆焦耳/平方米·年,所以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地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疆域辽阔,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国。下列邻国名称标注错误的是( )
A.①蒙古 B.②印度 C.③缅甸 D.④朝鲜
5.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下列选项中在⑤省区聚居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傣族 C.维吾尔族 D.高山族
【答案】
4.D
5.C
【解析】
4.我国疆域辽阔,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国。读图根据位置可知,①是蒙古,②是印度,③是缅甸,④是韩国。所以根据题意。故选D。
5.读图可知,⑤省区是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故选C。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6.A处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7.读图判断( )
A.①﹣②﹣③一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三级梯分界线
B.A﹣B﹣C﹣D一线是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受地势影响我国第三级阶梯水能资源最丰富
8.图中①处分布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横断山脉 D.昆仑山脉
【答案】
6.C
7.B
8.D
【解析】
6.读图可得,A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其东侧地形区的东北平原,黑土广布,沃野千里;西侧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平坦广阔。故选C。
7.读图分析可知:①昆仑山脉﹣②祁连山脉﹣③横断山脉一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梯分界线,故A错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雪峰山一线是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故B正确。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故C错误。受地势影响,我国许多大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水能资源在阶梯交界处十分丰富,故D错误。故选B。
8.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山脉是昆仑山脉,其北侧是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南侧是青藏高原,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下图为中国疆域简图,①②③④分别对应我国疆域四至——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南、最东、最北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序号与疆域四至匹配相符的是 ( )
A.①—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B.②—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C.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D.④—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10.图中对话反映了中国气温的哪一特征 ( )
A.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B.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C.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D.冬季南北普遍寒冷
【答案】
9.B
10.C
【解析】
9.图中可知,④是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②是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③是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①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0.我国领土跨纬度广,图中可知,冬季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其纬度低,冰雪景观美;低纬度的南方地区,气温高,鲜花盛开。图中对话反映了中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C符合题意。故选C。
11.读图完成下题。M河流与N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夏季出现汛期 B.流量都较大 C.都有结冰期 D.含沙量都小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M河是塔里木河,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流量较小,夏季,随着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多,出现汛期;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N河是长江,主要流经我国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夏季降水丰富且集中,有汛期),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河流与N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是夏季出现汛期,A正确;M河流量较小,N河流流经较大,B错误;长江没有结冰期且含沙量小,C和D错误。故选A。
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对当地原有生物构成威胁,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读“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省区中,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是( )
A.桂 B.冀 C.台 D.滇
13.青海和西藏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较稀疏 B.对外交流少 C.海拔高度大 D.地势起伏大
14.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增加生物种类 B.破坏生态环境 C.减少植物总量 D.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12.D
13.C
14.B
【解析】
12.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的简称,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台是台湾省的简称,滇是云南省的简称。据图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是在250-299之间,河北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150-199之间,台湾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250-299之间,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大于等于300。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中四个选项中,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是简称云或滇的台湾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青海和西藏主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早晚温差大,很多动植物在该地区找不到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使得外来入侵的大多数植物种类无法生存,所以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少,C正确;青海和西藏地区人口较稀疏、对外交流少、地势起伏大不是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少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4.外来入侵植物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威胁森林、草原、农田等生态系统,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B正确;增加生物种类不一定是不利影响,A错误;外来入侵植物不一定会减少植物总量,不一定会加剧水土流失,CD错误。故选B。
15.如图是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台湾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A.东方甜岛﹣﹣甘蔗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B.海上米仓﹣﹣水稻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C.水果之乡﹣﹣以温带气候为主
D.植物王国﹣﹣树种单一,覆盖率高
【答案】B
【解析】东方甜岛--甘蔗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故A错;海上米仓--水稻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故B正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以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故C错;台湾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高,有“ 植物王国”的称号,故D错,依题意,选B。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山脉,属于我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
A.阴山 B.贺兰山 C.太行山 D.秦岭
17.下列山脉,与阴山走向相同的是( )
A.大兴安岭 B.喜马拉雅山
C.横断山脉 D.天山
18.图中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危害 D.生物多样性破坏
【答案】
16.C
17.D
18.A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该高原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
16.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山脉属于地势的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的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该山脉同时也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是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阴山、贺兰山和秦岭不是阶梯分界线,故选C。
17.阴山山脉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山脉的走向是东西走向,以上四座山脉中,天山山脉属于东西走向,故选D。
18.图中甲地形区是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这里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严重,使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故选A。
我国已完成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下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2010-2020年间( )
A.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B.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
C.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
D.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
20.人口普查可以( )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 ②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
③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9.C
20.B
【解析】
19.读图可知,2020年比2010年人口总数增多,0—14岁人口比重上升,0—14岁人口数量增多,所以A错误;15—59岁人口比重减小,所以B错误;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所以C正确;全国人口增长约14.12亿-13.40亿=0.72亿,所以D错误。故选C。
20.人口普查可以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查清年龄段、男女比例等人口结构的状况;为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不能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人口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的综合影响。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B。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任务。读“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长江流经云南、四川等省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洪涝灾害 C.围湖造田 D.水土流失
22.“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要求重点保护好长江经济带的( )
A.核心产业 B.大型国企 C.山水田林 D.水利枢纽
【答案】
21.D
22.C
【解析】
21.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上游各省区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尤其入海口和沿海地区是污染的高风险区,中下游各省区应注重防(洪)灾减(污染)灾。因此,长江流经云南、四川等省区(属于上游)时,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根据“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可知要重点保护好长江经济带的山水田林,C正确。核心资产、大型国企和水利枢纽都不是体现绿色和生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熏衣草原产于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7—8月花期时要有充足的阳光,耐旱怕湿,我国新疆伊犁河谷是世界熏衣草三大种植基地之一。图甲为“普罗旺斯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新疆伊犁河谷宁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普罗旺斯、伊宁两地有利于薰衣草种植的共同气候条件是( )
A.冬季温和滋润 B.夏季光照充足 C.全年干旱少雨 D.全年水热丰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世界气候类型及其特点。薰衣草7-8月花期时要有充足的阳光,耐旱怕湿。A.普罗旺斯冬季温和湿润,新疆冬季冷干燥,故A选项错误。B.两地夏季都是炎热干燥的,说明光照充足,故B选项正确。C.新彊全年干旱少雨,普罗旺斯冬季多雨,故C选项错误。D.全年水热丰富是热带气候的特点,普罗旺斯和新彊都在温带,故D选项错误。故选B。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5.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该山脉是我国1月O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该山脉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答案】
24.C
25.D
【解析】
24.读图可知,该地区主要的省区是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等,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可知,该地区是我国的黄土高原。故选C。
25.读图可知,图中山脉是秦岭,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该山脉是我国1月O℃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所以根据题意选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据沿北纬36°中国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形、地势梯级代号,填写下列内容。(20分)
(1)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___,沟通了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 _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资源。
(3)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_____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_________ 级阶梯。
【答案】
(1)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2) 自西向东 东西 内陆地区 交界 水能
(3) 一 二
【解析】(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受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发源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海洋,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在各阶梯交界处形成巨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3)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第一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二 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青藏地区高原上独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图1是青藏地区图,图2是川藏南路海拔图。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本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
(2)图中A处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其为长江、黄河、________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高原之舟》惟妙惟肖,图中的代表性畜种是________。
(4)青藏地区的青稞、小麦穗大饱满,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原因是( )
A.当地种植技术水平高 B.日照充足,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
C.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5)图中②青藏铁路的修建显著的改善了青藏地区的交通,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但公路依然是该区重要的运输方式,读图2,简要分析修建川藏南路可能遇到的困难:________。
【答案】
(1) 一 高寒
(2)澜沧江
(3)牦牛
(4)B
(5)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地势起伏大等
【解析】
(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因海拔高,平均海拔超4000米,本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2)图中A处阴影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
(3)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高原之舟》惟妙惟肖,图中的代表性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牦牛。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4)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海拔高,热量不足,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得青藏地区的青稞、小麦穗大饱满,单位面积产量高。故选B。这里的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水程度不高,水源不是主导因素,故ACD排除。
(5)修建川藏南路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从地势起伏、高寒缺氧、冻士等方面分析,读图川藏南路海拔高,大部分在青藏高原上,修建时会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因经过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大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