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沪教版)01(原卷版+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沪教版)01(原卷版+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27 15:26: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沪教版)01 原卷版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北纬30°中国段”被誉为最美的风景走廊,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北纬30°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旅游节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省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是( )
A.浙江一浙一温州 B.福建一福一福州
C.浙江一浙一杭州 D.江苏一苏一南京
2.②省区是“北纬30°中国行”的终点,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傣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藏族
3.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特征是“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C.雪顿节是壮族的节日
D.满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读“中国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A. B.
C. D.
5.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西多东少的态势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6.某同学到甲省旅游时,看到了当地的民族风俗表演。下列能够体现当地民族风俗的是( )
A. B.
C. D.
【答案】
4.C
5.B
6.C
下图为我国地形地势分布及大型水电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36°N沿线附近的地形,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为青藏高原 B.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东北平原 D.④为云贵高原
8.大型水电站在图示地区集中分布的原因是( )
A.降水多,河流水大 B.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C.经济发达,需电量大 D.地形平坦,利于建水电站
腾讯在I'MQQ官网首页上线了“中国区域QQ同时在线分布”,实时提供QQ同时在线人数和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大致反映出了我东南半壁人口密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与此递变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黑河一腾冲一线 B.秦岭一淮河一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10.根据图,下列属于QQ同时在线人数最多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B.东北平原、云贵高原
C.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D.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11.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对图中①~④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青藏高原 B.②—长江中下游平原 C.③—黄土高原 D.④—塔里木盆地
某月2日,我国东部地区经历了一次降温的天气过程,下图是我国东部部分城市天气状况及相应的纬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
A.5月 B.7月 C.9月 D.12月
13.对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南向北由雨转雪,降水量逐渐变大 B.当日昼夜温差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C.该天气过程可能是受冷空气的影响 D.经度位置是造成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14.若为丁城市的天气情况补上当日的生活指数,可能的是( )
A.洗车指数一一适宜 B.穿衣指数一一寒冷
C.紫外线指数一一弱 D.晾晒指数一一适宜
15.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时常身陷“霾伏”,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①把燃烧煤炭改为燃烧天然气 ②选择共享单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③加快工厂大气污染的治理 ④加速普及家庭燃油汽车并鼓励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17.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差( )
A.48℃ B.40℃ C.32℃ D.24℃
18.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注入太平洋 B.都属于外流河
C.冬季都有结冰 D.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读“东北地区图”和“台湾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东北地区和台湾省分别有“北大仓”、“海上米仓”之称,两地区盛产水稻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季温和少雨 D.夏季高温少雨
20.关于东北地区和台湾省的共同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农作物多为一年三熟 B.两地河流都有结冰期
C.两地都适宜发展林业 D.两地都湿地广布
读“台湾岛示意图”,回答下题。
21.图中钓鱼岛我国固有领土,该岛位于(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2.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岛上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B.气候全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省级行政中心是高雄
D.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剪纸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竹楼 C.蒙古包 D.窑洞
24.图示景观所属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25.这种民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建筑特点是(  )
A.通风散热 B.隔热防潮
C.冬暖夏凉 D.冬冷夏热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我图疆域及邻国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填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①________洋,②________海峡,③________海,⑤________海。
(2)我国陆上国界线约长________,一共有________个邻国,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邻国:A________C________
(3)我国领土面积________,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有利于农业生产。
27.读“我国四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图中四个城市,纬度最低的是____,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填字母)
(2)如果这四个城市是我国的北京、南京、哈尔滨、广州,那么,可能是北京的是____。(填字母)
(3)从气温曲线分析,我国冬季气温有巨大差异,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4)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多集中在____季,说明我国的____气候显著。这种气候的突出特点是____(提示: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分配)。
(5)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
A.山区面积广大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冬季气温差异大
(6)下列传统民居中,出现在我国南方的是(_____)。
28.读下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棉花的采摘期集中在每年9月至10月的40天内,到10月底棉桃就要落地。新疆地广人稀,采棉人力严重短缺,无法在采摘期内采完所有的棉花,而机械化采摘暂时还难以实现规模普及,因此每到采棉时节就需要向外省招募采棉工人。据统计,每年大约有50余万农民工在采棉时节来到新疆,采棉结束后再返回家乡,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棉田候鸟”。这些农民工主要来自于①省、②省和重庆市三个省级行政区(图左)。
(1)“新疆”的全称是____,其面积为16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298万,由此计算新疆的人口密度约为____人/平方千米(保留整数)。
(2)在新疆,经常可以见到图右中这样的宗教建筑,由此可知新疆主要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是____。
(3)以下关于“棉田候鸟”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填空)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特征
B.人口越稠密的省级行政区到新疆采棉的工人越多
C.农民工大量外出采棉会导致其家乡农业人口不足
D.采棉机和机采技术的推广将使采棉工人的数量减少
(4)结合图左,说出①省、②省、重庆市赴新疆采棉的农民工数量最多的原因。(说出两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沪教版)01 解析版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北纬30°中国段”被誉为最美的风景走廊,东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则地区,“北纬30°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旅游节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省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是( )
A.浙江一浙一温州 B.福建一福一福州
C.浙江一浙一杭州 D.江苏一苏一南京
2.②省区是“北纬30°中国行”的终点,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傣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藏族
3.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特征是“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C.雪顿节是壮族的节日
D.满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从图中可知,①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浙江省,其简称是“浙” ,其省会是杭州,C符合题意。故选C。
2.图中可知,②位于我国西部,是西藏自治区,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D符合题意。故选D。
3.我国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A错;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B对;雪顿节是藏族的节日,C错;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D错;故选B。
读“中国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A. B.
C. D.
5.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西多东少的态势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6.某同学到甲省旅游时,看到了当地的民族风俗表演。下列能够体现当地民族风俗的是( )
A. B.
C. D.
【答案】
4.C
5.B
6.C
【解析】
4.我国幅员辽阔,东西跨度60多度,这就会造成同一时刻,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这说明我国各地的地方时差异大,而同一座山出现不同的景象,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同一季节南北方衣着不同,是南北跨纬度广会导致我国温度带多种多样,同处平原,不同耕作是由于降水的不一样造成的。故选C。
5.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最北端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纬度约为53°N,北极圈未穿过我国;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共有56个民族,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边疆地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故选B。
6.读图可得,甲省区是云南省,该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傣族等。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朝鲜族主要颁在东北地区,故选C。
下图为我国地形地势分布及大型水电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36°N沿线附近的地形,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为青藏高原 B.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东北平原 D.④为云贵高原
8.大型水电站在图示地区集中分布的原因是( )
A.降水多,河流水大 B.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C.经济发达,需电量大 D.地形平坦,利于建水电站
【答案】
7.A
8.B
【解析】
7.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位于昆仑山脉南侧的青藏高原;图中②是位于太行山脉东侧的华北平原;③是位于昆仑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④是位于阴山以南的黄土高原,故选A。
8.读图可知,图示大型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的交界处,因为这里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降水量不如东部地区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水电站分布区的地形崎岖,故选B。
腾讯在I'MQQ官网首页上线了“中国区域QQ同时在线分布”,实时提供QQ同时在线人数和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大致反映出了我东南半壁人口密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与此递变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黑河一腾冲一线 B.秦岭一淮河一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10.根据图,下列属于QQ同时在线人数最多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B.东北平原、云贵高原
C.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D.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11.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对图中①~④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青藏高原 B.②—长江中下游平原 C.③—黄土高原 D.④—塔里木盆地
【答案】
9.A
10.C
11.D
【解析】
9.图中QQ上线人数大致反映了我国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大致与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呈东西走向,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南北方地区分界线,故选A。
10.以上四组地形区中,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在线人数十分稀少;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在线人数也很少;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十分稠密,因此QQ同时在线人口最多,故选C。
1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位于祁连山东北部的内蒙古高原;②是位于巫山以西的四川盆地;③是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④是位于昆仑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故选D。
某月2日,我国东部地区经历了一次降温的天气过程,下图是我国东部部分城市天气状况及相应的纬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
A.5月 B.7月 C.9月 D.12月
13.对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南向北由雨转雪,降水量逐渐变大 B.当日昼夜温差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C.该天气过程可能是受冷空气的影响 D.经度位置是造成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14.若为丁城市的天气情况补上当日的生活指数,可能的是( )
A.洗车指数一一适宜 B.穿衣指数一一寒冷
C.紫外线指数一一弱 D.晾晒指数一一适宜
15.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时常身陷“霾伏”,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①把燃烧煤炭改为燃烧天然气 ②选择共享单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③加快工厂大气污染的治理 ④加速普及家庭燃油汽车并鼓励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2.D
13.C
14.C
15.A
【解析】
12.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是由于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南北气温差异大,南北温差达到了48℃,最可能是我国冬季时的气温分布特点,以上四个月份中,只有12月份最符合,故选D。
13.由图可知,自南向北由晴转雨、再转雪、最后又转晴,不能看出降水量变大,故A错误。当日的昼夜温差由南向北减小,故B错误。这一天南北气温差异大,可能是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故C正确。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故D错误。故选C。
14.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往往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生产、生活活动,如图可知,丁城市这一天有小雨,不适宜洗车;气温较温暖,不属于寒冷;这一天的紫外线较弱;不适合晾晒,故选C。
15.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时常身陷”霾伏“,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以上四种做法中,把燃烧的煤炭改为天然气、选择共享单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和加快工厂大气污染的治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而加速普及家庭燃油汽车的使用会加剧大气污染,故选A。
读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17.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差( )
A.48℃ B.40℃ C.32℃ D.24℃
18.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注入太平洋 B.都属于外流河
C.冬季都有结冰 D.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答案】
16.B
17.C
18.C
【解析】
16.由图可以看出,此时是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如图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东—西方向,故选B。
17.由图可知,甲处此时的气温是-24℃,而乙地此时的气温是8℃,所以两地的气温相差8℃-(-24℃)=32℃。故选C。
18.长江和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的外流河,故A和B正确。长江自宜宾以下终年不结冰,黄河冬季会有结冰现象,故C错误。长江和黄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我国外流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所以两条河流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故D正确。故选C。
读“东北地区图”和“台湾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东北地区和台湾省分别有“北大仓”、“海上米仓”之称,两地区盛产水稻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季温和少雨 D.夏季高温少雨
20.关于东北地区和台湾省的共同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农作物多为一年三熟 B.两地河流都有结冰期
C.两地都适宜发展林业 D.两地都湿地广布
【答案】
19.A
20.C
【解析】
19.东北地区和台湾省分别有“北大仓”、“海上米仓”之称,两地区都盛产水稻,其有种条件是都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故选A。
20.东北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一熟,台湾的农作物一年三熟,故A错误。台湾的河流没有结冰期,故B错误。台湾和东北地区都适合发展林业,故C正确。东北地区的湿地广布,台湾平原面积小且气候温暖,湿地面积小,故D错误。故选C。
读“台湾岛示意图”,回答下题。
21.图中钓鱼岛我国固有领土,该岛位于(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2.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岛上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B.气候全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省级行政中心是高雄
D.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答案】
21.C
22.A
【解析】
21.由图可知,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台湾东北部,位于我国四大海域中的东海,故选C。
22.台湾面积狭小,多山地,岛上的河流多短小湍急,故A正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行政中心是位于北部的台北,是台湾最大的城市,故C错误。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东部多山地,平原分布在西部,故D错误。故选A。
剪纸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竹楼 C.蒙古包 D.窑洞
24.图示景观所属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25.这种民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建筑特点是(  )
A.通风散热 B.隔热防潮
C.冬暖夏凉 D.冬冷夏热
【答案】
23.D
24.B
25.C
【解析】
23.读图观察可知,图中的传统民居是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故选D。
24.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直立性强,必易坍塌,而且该地区气候较为干燥,降水较少。故选B。
25.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窑洞适应了当地冬暖夏凉的特点。故选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我图疆域及邻国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填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①________洋,②________海峡,③________海,⑤________海。
(2)我国陆上国界线约长________,一共有________个邻国,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邻国:A________C________
(3)我国领土面积________,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
(1) 太平 台湾 渤 南
(2) 2.2万多千米 14 俄罗斯 蒙古
(3) 960万平方千米 北温
【解析】
(1)依据位置,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为:①是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②台湾海峡,位于台湾岛与福建省之间;③渤海,是我国的内海;⑤是南海。
(2)我国陆上国界线约长2.2万多千米,一共有14个邻国,图中字母代表的邻国:A是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C是蒙古是内陆国家。        
(3)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业生产。
27.读“我国四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图中四个城市,纬度最低的是____,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填字母)
(2)如果这四个城市是我国的北京、南京、哈尔滨、广州,那么,可能是北京的是____。(填字母)
(3)从气温曲线分析,我国冬季气温有巨大差异,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4)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多集中在____季,说明我国的____气候显著。这种气候的突出特点是____(提示: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分配)。
(5)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 )
A.山区面积广大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冬季气温差异大
(6)下列传统民居中,出现在我国南方的是(_____)。
【答案】
(1) D A
(2)B
(3)纬度
(4) 夏 季风 雨热同期
(5)C
(6)A
【解析】
(1)我国位于北半球,地跨北温带和热带,南北跨纬度广,冬季越往南气温越高,越往北气温越低,读图可知,四个城市中,冬季气温最高的是D,所以纬度最低的是D。读图比较可知,四地中A地冬季气温最低,气温年较差最大。
(2)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低处暖温带,夏季气温在20℃以上,冬季气温在-10-0℃之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由此判断B可能是北京的气候。
(3)我国最南端在北纬4°,最北端在北纬53°,南北跨纬度较广,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4)读四个图的降水的季节分布可知,四地的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夏季高温多雨,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
(5)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再加上我国海陆位置和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我国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在多样的气候影响下,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所以根据题意选C。
(6)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所以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屋顶坡度大,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所以房屋有临水而建的特点。故选A。
28.读下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棉花的采摘期集中在每年9月至10月的40天内,到10月底棉桃就要落地。新疆地广人稀,采棉人力严重短缺,无法在采摘期内采完所有的棉花,而机械化采摘暂时还难以实现规模普及,因此每到采棉时节就需要向外省招募采棉工人。据统计,每年大约有50余万农民工在采棉时节来到新疆,采棉结束后再返回家乡,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棉田候鸟”。这些农民工主要来自于①省、②省和重庆市三个省级行政区(图左)。
(1)“新疆”的全称是____,其面积为16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298万,由此计算新疆的人口密度约为____人/平方千米(保留整数)。
(2)在新疆,经常可以见到图右中这样的宗教建筑,由此可知新疆主要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是____。
(3)以下关于“棉田候鸟”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填空)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特征
B.人口越稠密的省级行政区到新疆采棉的工人越多
C.农民工大量外出采棉会导致其家乡农业人口不足
D.采棉机和机采技术的推广将使采棉工人的数量减少
(4)结合图左,说出①省、②省、重庆市赴新疆采棉的农民工数量最多的原因。(说出两点)
【答案】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4
(2)伊斯兰教
(3)AD
(4)距离近,人口密度大
【解析】
(1)由所学知识可知,“新疆”的全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面积为16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2298万,由此计算新疆的人口密度约为14人/平方千米。
(2)在新疆,经常可以见到右图中这样的宗教建筑,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由此可知新疆主要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3)由材料信息可知,“棉田候鸟”现象的说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特征,A正确。采棉机和机采技术的推广,将使采棉工人的数量减少,D正确。离新疆越近的陕西、河南去的工人更多,不是人口稠密区的人去的更多,B错误。由“棉花的采摘期集中在每年9月至10月的40天内,到10月底棉桃就要落地”可知,此时去新疆采棉的工人处于农闲期,不会导致其家乡农业人口不足,C错误。故选AD。
(4)结合左图,①省、②省、重庆市赴新疆采棉的农民工数量最多是因为这三地距离新疆较近,且这三省的人口密度较大,有剩余劳动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