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但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这一措施
A.不利于巩固秦王朝的统一 B.是先秦分封制的延续
C.说明岭南地区政局不稳 D.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
2.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C.促使行政权力不断膨胀 D.得益于1832年议会改革
3.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
各省都督产生情况一览表(节选)
省别 都督 参与公推的群体 备注
湖北 黎元洪 革命党人、部分评议员及绅商代表 推举过程中有人提议革命时代当推军人
陕西 张凤翙 革命党人、新军 军政府长官,初名为“全陕复汉军大统领”
贵州 杨荩诚 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 原推张百麟,张以非军人坚辞
山西 阎锡山 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 本存在选举和推举不同意见,革命党人力主推举
上表可说明
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 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
C.立宪派内部斗争非常激烈 D.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险
4.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增长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100(基数) 100(1+28%) 100(1+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9%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以下是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简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汉代 唐代、宋代
长官职权 清代学者沈家本的《沈寄簃遗书》,以《汉书》《后汉书》所载为例,称“三辅及令、守、长,皆有专杀之权” 唐高宗命人编纂的《唐律疏议》中载“刑宪之司,执行殊异。大理(寺)当其死坐,刑部处以流刑,一州断以徒年,一县将为杖罚”
官阶晋升 宋代章如愚的《山堂考索后集》称“汉之用人,不分流品。视其才能勋绩,等而上之,无有限格。”薛宣出身书佐,魏相出身卒吏,最终晋升宰相 宋代学者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称宋代胥吏可根据政绩晋升为品官,但设有上限,如制度规定“吏职补官至从政郎(从八品)止”
A.唐代地方长官职权较汉代有所提高
B.汉代选官重门第,唐宋取士重才学
C.唐宋对官僚职权和升迁的规定更加细致严谨
D.私人笔记的可信度不高,不可凭此得出结论
6.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杜绝专制局面出现 B.确保文官队伍优良素质
C.消除官员腐败现象 D.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7.198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表明党中央
A.把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 B.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注重德才兼备
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结构 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8.下表是宋代理学家的言论。由此可知,他们
言 论 出 处
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 程颐、程颢《二程集》
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 朱熹《论语集注》
盖天理只是人事中之理,而具于心者也。天理在中而着见于人事,人事在外而根于中。天理其体而人事其用也 陈淳《北溪字义》
A.将封建礼义和天理相结合 B.完成了儒家信仰的理论重建
C.认为天理和人欲相互对立 D.发展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9.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这说明
A.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B.中世纪欧洲教会控制一切
C.宗教活动需要国君的认可 D.基督教已经得到国君支持
10.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11.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到南宋高宗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的收入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从材料可知
A.舶税在两宋时成为政府主要税收来源 B.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C.两宋之前中国对外贸易缺乏政府管理 D.两宋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繁荣
12.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 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3.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A.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14.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拥有42个创始成员国,在1936年至1940年期间,共有12个国家宣布与国联断绝关系,国联已经名存实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美国退出国联的影响 B.联合国即将要取而代之
C.国联纵容法西斯侵略 D.德日法西斯的干扰破坏
15.某文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各项自治权利。这一内容最早应出现在哪一文件中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进入21世纪,中国发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这说明
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 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
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17.下表是关于007系列部分电影的基本信息。据此可知,这些电影
电影片名 上映时间 故事情节梗概
《007之来自俄国的爱情》 1963年 该片讲述了英国特工邦德协助掌握重要情报的苏联女子逃往西方的故事
《007之最高机密》 1981年 该片讲述了邦德要抢在苏联之前摧毁可以破坏北极星飞弹系统的发射机的故事
《007之黄金眼》 1995年 该片讲述了邦德找回被苏联叛变军官劫走的黄金眼的故事
《007之择日而亡》 2002年 该片讲述了邦德阻止朝鲜野心家发动的灾难性阴谋的故事
A.反映了对核战的焦虑 B.拍摄于冷战的高潮时期
C.体现了对时代的反思 D.体现了典型的冷战思维
18.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19.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 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
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以民间救济为主 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
C.仓储制度集权化 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
21.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B.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C.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
22.托克维尔指出,美国民主得以长治而稳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陆开始的各乡镇自治状态,地方分权先于政府集权存在,在独立后维持国家的要求才使得民众自治的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而非反过来的政府施舍给民众权力。这表明
A.美国民主制度有传统根基 B.殖民统治促成了美国民主
C.启蒙思想在民间影响深入 D.地方资本主义是民主源泉
23.济贫税是英国圈地运动后为救济贫民而征收的税。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530万英镑;1813年,增长到860万英镑:从1802年到1833年,济贫税增长了62%。导致济贫税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贫困人口的增加 B.宪章运动的推动
C.社会福利体制的完善 D.工业革命的发展
24.19世纪8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俾斯麦政府适时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的疾病、工伤和养老提供保障。由此可知,德国政府试图
A.争取民心,促进德国统一 B.恢复生产,刺激社会消费
C.缓解矛盾,改善工人生活 D.扩军备战,鼓励工人参军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8分)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
(1)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过很多措施。按照表一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该表。(只填写字母,每种方式填两项,5分)
A.征伐匈奴 B.西域都护府 C.宋辽夏金政权对峙 D.文成公主进藏 E.榷场
F.澎湖巡检司 G.昭君出塞 H.宣政院 I.开通丝绸之路 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2)将表二补充完整。(6分)
地区 朝代 管辖机构
新疆 ① ④
西域都护府
唐朝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清朝 ⑤
西藏 元朝 ⑥
② 驻藏大臣
台湾 ③ 澎湖巡检司
清朝 台湾府
材料: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说明边疆治理的意义。(7分)
26.国歌的变迁(12分)
材料:
国歌是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中国古代是没有国歌的,自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留学生和驻外公使的派遣,身处异域的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国歌的重要性。下面表格展示的是从清政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歌。
时段 国歌名 词曲作者 内容
1911.10.4 巩金瓯 溥侗词严复曲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袅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2.25 中华民国国歌 沈恩孚词沈彭年曲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5.5.26袁世凯批准 中华雄立宇宙间 荫昌词王心葵曲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shan),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河浩荡山锦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取消)
1949.10.1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1935年创作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围绕材料选取两首及其以上国歌,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7.(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及填充图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道路和桥梁,同其他古代社会修建的道路一样,也刺激了经济的一体化:尽管最初建设时考虑的是军事用途,但是之后,这些路桥却成为内部商业交流的通衢。
公路连接了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一直延伸到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以深入撒哈拉沙漠。在东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也新建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
——摘编自《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道路和罗马帝国道路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道路所起的相同的历史作用。(10分)
材料三:
时期 京杭运河(北京—杭州)变迁
春秋战国 开凿邗沟、鸿沟,是京杭大运河中开凿最早的一段
隋朝 将各段古运河加以疏浚、扩展,并相互沟通,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联系南北方的“大运河”
元朝 会通河开通后,漕船往往有上千艘连接而行,年运粮量常达三、四百万石,沿河一些城镇码头兴起。通惠河竣工后,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在北京积水潭附近曾出现“舶舫蔽水”、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 黄河改道,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
材料四:
英国的运河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中后期,英国运河兴起,当铁路、公路运输还远没有那么发达时,英国的运河承担着运送钢铁、煤炭的重任,运河网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英格兰中部,特别是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一带,而通过泰晤士河,运河也把伦敦和这些城市连在了一起。在威尔士的北部和南部,苏格兰低地也有一些人工开凿的运河。整个英国的运河网加起来达到3000公里长。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摘编自《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等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杭大运河变迁的历史特点。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相同点。(10分)
(3)如果用以上材料进行历史研究,你会确立怎样的研究主题?(2分)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5 CABBC 6-10 DBABA 11-15 BBBCB 16-20 CDACD 21-24 AADC
二、非选择题
25.(18分)
(1)(每空两个字母全对得一分,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写文字一律不给分,5分)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A C
和亲 D G
机构 B F
互市 E I
共治 H J
(2)①汉朝 ②清朝 ③元朝 ④河西四郡 ⑤伊犁将军 ⑥宣政院(6分)
(3)特点:设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羁縻府州制度)和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边疆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和亲、册封)为主;注重边疆经贸开发。(3分)
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分,答对两点即可满分)
26.(12分)
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国歌折射出近代中国政治的变迁。
清政府颁布的国歌《巩金瓯》创作于清末新政的背景下,是清政府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主动与国际接轨的表现之一。它的歌词反映了清政府祈求盛世,希望清王朝长治久安的理想。
中华民国国歌创作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民族工商业取得快速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对政治的民主,国家的富强充满了期待。
袁世凯批准的《中华雄立宇宙间》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词的主要内容是尧为先代君主,禅让制是私相授受,百姓没有主权,与“五族共和”相矛盾,“亿万年”,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的《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先进的中国无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抗击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愿望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总结:近代中国国歌因为外交需要而产生,但国歌的词曲变化,折射出了近代中国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的艰难历程,由政治模仿升华为文化的反思和探索。
(也可以从某一首国歌创作的背景和内容展开论述)
27.(22分)
(1)共同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形成网络;道路多,范围广,遍布帝国境内。(4分)
历史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贸易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6分)
(2)特点:开始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间长;沟通水域多,运输量大;近代被铁路运输所取代。(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相同点: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修建;运河的修建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沿河地区城市的崛起;其衰落都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6分)
(3)主题:交通与社会变迁;水陆交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2分)
表一: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表二:
地区 朝代 管辖机构
新疆 ① ④
西域都护府
唐朝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清朝 ⑤
西藏 元朝 ⑥
② 驻藏大臣
台湾 ③ 澎湖巡检司
清朝 台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