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冀三省七校秋季 12月联考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湖南卷)
选择题:(其中 1-12 是单选,13-16 是不定项选择,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A D B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D D ACD ABC
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60 分)
17.(14分,每空 2分)
(1)100×1.018n
(2)较差(1分) b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很容易恢复(合理即可)ef 变小
(3) 抽样检测 偏大
18.(18分,每空 2分)
(1)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ACE2 受体基因在皮肤细胞中不表达 (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
(2) 病原体直接和 B细胞接触 细胞因子 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
(3)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S蛋白 记忆 B细胞 记忆 B细胞和浆细胞
19.(14分,每空 2分)
(1) 不同种类的激素和培养时间 (2)抑制 促进 (3) NAA B
(4)培养基 B中不加 GR24 实验组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小于对照组
20.(14分,每空 2分)
(1) 不是 缺乏
(2) 先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
(3) 醛固酮 协助扩散
(4)降低 过量的乙醇抑制了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尿量会增多,机体脱水,进而导致低血
糖和低血压秘密★启用前
2021 ~ 2022年度
湘鄂冀三省七校秋季 12月联考
高二 生物 试卷(湖南卷)
考试时间:2021年 12月 17日上午
本试题卷共 8 页,三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
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②处的渗透压均会降低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甘油三酯、水、无机盐等
D.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除体外,以维持内环境
pH相对稳定
2.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通过突触间隙,都需要消耗 ATP
B.谷氨酸、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膜外电位不一定变为负
D.神经递质的受体不只分布在神经元的细胞膜上
3.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未经过电击刺激的海
蜗牛则没有类似的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 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未
第 1 页 共 8 页
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无此现象。以下叙述不符合该实验的是(▲)
A.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不能说明 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C.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D.说明特定的 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4.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卵
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情况,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手术/处理方法 相同条件喂养后卵巢重量 相同条件喂养后子宫重量
1 不做处理 68mg 216mg
2 A 36mg 93mg
3 切除垂体,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37mg 219mg
4 切除垂体,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66mg 219mg
据此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实验选用的小鼠应为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基本相同的雌雄个体
B.表中 A处的处理方法为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C.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促性腺激素能直接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
D.实验中组别 1、2、3为对照组,组别 4为实验组
5.现下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各类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方式,骑行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健
身方式,在骑行过程中身体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骑行中,人体的热量来源主要来自肝、脑等器官中细胞的代谢产热
B.骑行中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管舒张和汗腺排汗增多,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骑行中会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从而使垂体释
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长时间的骑行,人体的血糖含量仍维持在正常水平,补充血糖含量的途径有肝糖原的分
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6.下图为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示意图,编号代表不同细胞。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第 2 页 共 8 页
A.图中①和③分别是 T细胞和 B细胞,两者均参与体液免疫
B.人体内③细胞有很多种,通常情况下,一个③细胞只能针对一种病原体
C.①②③④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但是基因的表达情况有所不同
D.狗常常用舌头舔舐创面或伤口,与图中所示细胞尤其是②④密切相关
7.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
量 ATP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 P2X7 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
质,促进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可导致许多疾病,如过敏、哮喘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纳米
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如图推测抗体可能是被蛋白酶处理为氨基酸后,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 P2X7 受体
B.ATP不仅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在炎症状态下还可
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
C.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辅助性 T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
性物质有细胞因子和抗体
D.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 ATP争夺 P2X7受体,促进
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
8.为探究小麦根、芽对生长素类似物敏感性的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 NAA
处理萌发的小麦种子,8天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根、芽的长度,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NAA 浓度/ppm 10 1 0.1 0.01 0.001 0.0001 0
芽长/cm 0.64 4.74 7.27 6.86 6.74 6.22 5.75
根长/cm 0.63 2.37 5.72 6.60 6.68 6.12 5.97
A.根对 NAA的敏感性大于芽,促进根伸长的最适 NAA浓度大于芽
B.每组实验需处理多粒小麦种子,然后获得根、芽的平均长度
C.当 NAA浓度高于 0.1ppm时,NAA对根的促进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D.0.1ppm的 NAA对根、芽的作用效应体现了 NAA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处能合成脱落酸,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B.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到基因组的控制,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C.正常生长发育的棉花幼苗,其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
第 3 页 共 8 页
D.决定植物某一生理效应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各种激素之间的相对含量
10.下列关于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
B.光作为一种信号,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分布的地域性也由光照决定
C.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重力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
11.某研究小组对洞庭湖地区一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3只鼠,第二次捕获 24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72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
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9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
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鼠被捕后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将导致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B.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 9.3只/公顷
C.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一定会引起该种群的 K值改变
D.通过计算可估得该地区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为 1000只/公顷
12.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甲为害虫,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的生存资源都是有限的
B.甲种群在 t2时刻增长速率最大,不是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机
C.乙种群在 t5以后种群的数量不再变化
D.甲、乙两种群在 t1~t3时段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3.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电位变化和膜
内 Na+含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Ⅰ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Ⅱ表示膜内 Na+含量变化
B.曲线Ⅱ中 CD段的变化是 K+外流引起的,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C.曲线Ⅰ的 AB段膜内的 Na+浓度高于膜外
D.曲线Ⅱ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 Na+的浓度有关
第 4 页 共 8 页
14.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代谢的产物也能通过体液运输,对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B.垂体细胞接收不同的信号分子后,其原有的生理活动可能发生相反的变化
C.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细胞膜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激素的受体
D.糖尿病患者的病因都是因为胰岛 B细胞功能障碍,分泌胰岛素减少
15.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
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a、b、c、d、e、f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
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依次是 a1、a2、a3、a4、a5、a6角(图中用 a代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 a、b琼脂块所引起的 a1=a2
B.图中 a角的形成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左侧细胞分裂速度快于右侧
C.若将 c和 d同时放在同一去除胚芽鞘切段顶端的两侧,则胚芽鞘不弯曲
D.比较 a1、a2、a3、a4、a5、a6角的大小,a2=a6>a4=a3>a1=a5
1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如
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
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获得充足氧气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
在计数室上,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60 分)
17(. 14分)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
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 10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
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
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页 共 8 页
乙
(1)若某草原中鼠的数量变化如图甲中的曲线 I,每年鼠的种群数量比去年增加 1.8%,n
年后鼠的种群数量为 ▲ (初始种群数量为 100只)。
(2)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若在图甲曲线 b时刻进行防治,效果 ▲ (“较
好”或“较差”),理由是 ▲ 。若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
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 (填字母)。若投
放的蛇的数量适当增多,则图中 α 的角度将会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 ▲ 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
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 ▲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18.(18分)自 2020年起,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日
常生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的研发成为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在 2019-nCoV
中,蛋白 S(刺突糖蛋白)通过与人体黏膜细胞表面的 ACE2 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科研人
员根据该特点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研制,下图为疫苗研制的技术路线,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研究发现,2019-nCoV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
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 ▲ ,能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未成功抵御的
病原体能感染人的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皮肤细胞,其根本原因是 ▲ 。
(2)部分病原体入侵人体后,B细胞活化需要① ▲ 和②辅助性 T细胞表面的特
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细胞结合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 ▲ 的作用。病毒感染宿
主细胞后,细胞毒性 T细胞的作用是 ▲ 。
(3)目前,检测 2019-nCoV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抗体检测法主要是利
用了免疫学中 ▲ 原理。腺病毒为 DNA病毒,毒性很弱,感染后一般不会出现严
重症状。经过科学家改造后形成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即侵染细胞后不在细胞内进行增殖但可
以进行基因的表达。将该重组新冠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表达出新冠病毒的 ▲ ,诱
发人体内产生 ▲ 细胞,当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它能迅速增殖分化为
▲ ,后者能分泌大量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第 6 页 共 8 页
19.(14分)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发现的植物激素,在根部合成,向上运输,影响侧枝生长。
为进一步研究独脚金内酯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
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拟南芥植株,进行图 1所示实验,结果如图 2。
(1)研究人员利用图 1装置,分别做了四组实验,结果如图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
(2)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 GR24对侧枝生长几乎不起作用;单独使用 NAA对侧枝生长
起 ▲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综合图 2的结果,推测 GR24影响侧枝生长的
作用机制是通过 ▲ (填“促进”或“抑制”)NAA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
(3)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生长素沿主茎运输时,独脚金内酯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主
茎运输。科研人员采用图 1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组:用 NAA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
一定量具有放射性的 ▲ (填“NAA”或“GR24”),在固体培养基 ▲ (填“A”
或“B”)中施加适量的 GR24,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
(4)对照组与实验组操作的差别是: ▲ ,其余处理相同,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
下端放射性强度。若该假设正确,则预期结果为 ▲ 。
20.(14分)暴饮暴食和高盐饮食可能会引起糖尿病、动脉硬化、血压升高等不健康现象。
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以下问题:
(1)进食时食糜(从胃离开进入小肠的半固体物质)呈酸性,其会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
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食糜促进促胰液素分泌的过程 ▲ (填“是”或“不是”)体液
调节。胰液进入小肠中会中和盐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小肠中消化酶作用的 pH。从结构与
第 7 页 共 8 页
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测:小肠下段 ▲ (填“富含”或“缺乏”)S细胞。
(2)早期科学家已经了解到胰腺能分泌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但是直接制备胰腺提
取液注入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却不能降低血糖。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要先 ▲ ,再
用胰腺提取液来治疗糖尿病。
(3)高盐饮食导致血钠含量升高,则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 减少。高盐饮食还会
导致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ADH)作用机理如图甲: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抗利
尿激素,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以 ▲ 方式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
(4)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据图乙推测人体过量饮酒后血
压会暂时 ▲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原因是 ▲ 。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