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五年级 《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唱,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绪。二、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声音来歌唱 了解掌握《外婆的澎湖湾》音乐及相关知识,能熟练唱读低音。三、过程与方法:用聆听学唱的方法进行授课,并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四、情感态度价值:通过对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唱,充分感受校园歌曲的优美旋律,及歌曲的旋律特点。从而更加热爱校园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聆听、欣赏。 教学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解决难点办法:反复聆听歌曲加深对歌曲的旋律记忆。
教具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聆听并演唱《外婆的澎湖湾》,激发学生热爱校园歌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和对美好事物回忆之情,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学生掌握良好。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明确目标,以标测学。出示《外婆的澎湖湾》课件图片。
2、介绍歌曲背景。
3、教师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让学生体会校园歌曲优美,感受歌曲旋律,轻快、柔婉的情绪,体会歌曲特点。 4、认知歌曲节奏。
5、复习四三拍及其强弱关系。
6、随歌曲节奏,用肢体表现强弱节拍,并随节奏轻声朗读歌词。
认识掌握四分之四拍节奏,用对比的方法,结合动作,体会附点在旋律中的表现。
8、哼唱歌曲旋律,找出旋律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学习音乐知识:“重复”。
9、试唱乐句,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10、完整、正确地视唱乐谱。
11、学生随伴奏填词试唱。
12、学生正确视唱歌曲。
1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一、创造表现
1、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2、指名学生随音乐舞蹈,全体同学一边欣赏一边有感情地演唱。
3、随音乐视频,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4、拓展欣赏,激情结束。
1.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2.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处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歌曲伴奏学习及实践。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一.发声练习 1 3 5 3 ︱ 1 – ‖ U U U 啦 来 哩 1 3 5 3 ︱ 1 3 5 3 ︱ 1 - ‖ 啦 来 哩 (3) 1 2 3 4 5 6 7 i i 7 6 5 4 3 2 1啦 来 哩二复习上节课歌曲《晚风》三、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分小组讨论歌曲难点,每组选出三个同学分角色演唱!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学生个人唱、小组唱、接力唱。师生互动,总结拓展。老师学生对唱、合唱、老师讲评今天能和同学们一同聆听,学唱这首校园歌曲,老师很高兴,古人云:“高兴之余,当高歌一曲。”现在就让我们用最愉快深情的声音演唱这首旋律优美的校园歌曲,为本节音乐课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从音乐中体会歌曲的旋律,回家唱给家人听,再向大家说说校园歌曲感受。 1、听音乐进教室。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3、教师弹唱发声练习示范,学生跟琴唱。4、复习上节课歌曲《晚风》4、指出休止符处,学生跟琴声唱。5、请仔细听老师弹唱下边这句旋律,跟我们刚才唱的这句在音高上有什么区别?6、随伴奏节奏,用肢体表现强弱节拍,并随节奏轻声朗读歌词。
7、认识附点音符,用对比的方法,结合动作,体会附点在旋律中的表现。
8、通过节奏练习,锻炼学生听辩模仿节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9、通过培养舞蹈创编能力和童年歌曲的演唱,使学生乐于参与。 10、指出休止符处,学生跟琴声唱。11、男女生同学对唱。分组歌唱、12、请仔细听老师弹唱下边这句旋律,跟我们刚才唱的这句在音高上有什么区别?13、通过对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学唱,领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14、通过节奏练习,锻炼学生听辩模仿节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15、学生跟歌曲的旋律完整歌唱全曲。
板书设 计 《外婆的澎湖湾》作词:潘安邦 作曲 :叶佳修1=G 4/4
课后反 思
三次备 课
茉莉花 江苏民歌
附点音符:“ ” ︳× × ︱ ︳× ×︱
来 将 来 将
将原音符的时值延长一半。
节奏练习: 2/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