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认识米 用米量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审核人 二次修改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会简单的换算;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估测较长物体的长度。 2.让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3.积极愉快地进行操作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1.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难点 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绳子 米尺 课件 课时安排 1
学 习 过 程 课前三分钟 复习引入 1.提问: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的数据用什么作单位?(引入课题) 2.师生活动:测量黑板的长,看看谁测量的又对又快 (老师用米尺,学生用小刻度尺(约10cm)) 提问: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交流想法。初步感受测量较短物体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米做单位,学生自愿测量后汇报结果,说感受:用米尺量黑板的长方便、准确、速度快。) 明确:较短的长度用厘米尺,较长的长度用米尺量。 (明确教学内容:米)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一米有多长。 2.找身体中的米尺 (学生理解当没有尺子时,我们可以利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渗透估的意识)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大约是1米 4.说一说量哪些物品的长要用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体会比较长的物体,像黑板的长,通常用“米”作单位,明确单位“米”及用字母“m”表示。) (二)认识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 (1)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厘米尺和米尺,看看米尺有什么特点。 (学生用食指宽表示1厘米,用手臂张开示意1米长) (2)用尺量一量,看看米尺上一个小格有多长。 (3)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数一数,你发现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汇报:米尺上的刻度是 比较、测量。发现:米尺上一个小格是1厘米。 小组分工,测量、数出1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 小结明确:1米=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组织学生互测臂展长度。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测量臂展长度,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 (学生同桌互测身高,在1米处贴上标签,感知身高比1米高出或少了多少。) 自愿用米尺测黑板的长和宽,感受与用学生尺测量的(学生小组活动,各组对比,看看哪组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三、巩固新知 1.拿一根绳子,量出1米,2米,3米等等。 (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 2.填一填。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单位。 (2)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3)1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学生独自完成,集体订正) 用米尺测量生活中的物品 (学生根据形成的“米”的表象找实例,先估测,再实际测量。) 四、收获总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1.认识了米尺、认识长度单位米、用米尺量长一些的长度 2.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1米=100厘米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课堂有效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1米=100厘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