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学年度高一年级12月联合考试·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
据材料可
分封姜子牙到鲁国北部,主要是
朝在东部地区的控
项正确;宗法制确
族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B项不符“分封周公川
鲁地,分封姜子牙到鲁国北部”的内容,排除B项;此时政治
东移的走
材料“而战国时期
承认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
的是当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华夏族逐
发展壮大,A项
材料
缘,排除
C项错在
排除;材料未涉及两
种经济文明的冲突,排除D项
定了官吏应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要求官吏通晓法律
以是否明悉法律
为
吏”恶吏’的标准”可知,秦朝不仅
吏的选拔和任用有严格的标准
有明
为准则和处
标准,说明秦朝
理
材料
涉及到对官吏
理,但并不能反映
政府职能的完善和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
然秦朝创建了一整套行政管理体制和官吏管理制
度,但与材料
不符
根据材
刘秀争夺国家政权都
观会议,用谶纬解经,谶纬
统治地
统治,反映了汉代政治统治
神秘力量,故B
确;封建迷信活动
信活动盛行是因为统治者创造迷
源,从而来巩固统治,故
根据材料只能说汉章
统治地位,不能说整个汉代都占统治
项错误;中国古代
D项君主专制开始衰落错误
族既能在
在地方掌实权
现了皇权形同虚设的局
家大族
专权,故选C项;题干体现当
族当权的现象,并不是政体混乱的问题,排除A项;士族专权削
君
制,排除
是高
关,排除D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藩会盟约定“患难相恤,暴掠不
又和藏两大民
双方并未完全停止纷争,排除B项
式归属
政权是在
除C项;这次
会盟是在唐穆宗长庆
除D项
的尚书省,平衡三省权力,维
所以A、C
权是其意图,但不是主要
项错误
D材料“佛教高僧大多把儒家齐家治
下的·外王’思
佛教教义中”体现的是佛教教义融合儒家
思想
本土化倾
当时仍然是儒家思想是社
法与材料
除;材料与文化的多元化说法无关,排除C项
过材料中文
贬低与蔑视可知,在宋代
统治阶级
轻武的治国策
致武官在
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误;君主专制在此时逐新
说法错误;材料不能
统治集团因
材料中各族官员的比例来看,汉族官员在数
有优势,这说明元朝
挥汉族
级的作
D项正确;元朝政权
以蒙古贵族为首的
政,不是单纯
政权,排除A
汉族地主数
优势,但是蒙古贵族控
职,汉族官僚不可能控制
权,排除B项;由材料的信息数据看
的各族分布,并不能得出冗
因此纸币在民间难以流通,这说明货币信用是金融稳定的前提,C项正确;纸
未彻底
没有
禹货币,排除
纸币流通说
发展情况较好,排除B
致通货膨胀,排除D项
B材料“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
行动上”体现的是朱熹
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
践中明白封建道德义理,B项正确;材料与格物致知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知行
学的主张,排除
项;材料与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
B材料“丞相的替代物(内阁制)毕竟不能起到原来宰相
度的惰性暴露得特别充分”强
是丞相制度在维系统治发挥较
说明的是
的平衡性
效性,B项正确;材料
背法理
废除丞相制
的需
违
的初衷,排除C项;D项说
符合史实,排除
联合考
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12月联合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选择題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業答在答題卡上。选择題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寰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1课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商代的“顽民”强行迁移到这里,以军队八师驻守。同时西周又
分封了周公儿子到鲁地,分封姜子牙到鲁国北部。西周此举
A.确立了贵族世袭的特权
B.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
C.旨在加强控制东部地区
D.适应了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
2.春秋时期秦、楚等国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而战国时期中原诸国承认秦、楚是华夏族的组
成部分。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华夏族逐渐发展壮大
B.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国家统一成为了共识
D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3.秦简《为吏之道》规定了官吏应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并将其概括为“五善”“五失”,同时要
求官吏通晓法律令,并以是否明悉法律令,作为区分“良吏”恶吏”的标准。这说明,秦朝
A.加强了吏治管理
B.完善了政府职能
C.建立了官僚制度
D提高了行政效率
4.谶是隐语和预言,纬是用诡秘的语言对经书的解释。王莽、刘秀争夺国家政权都用了谶纬。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宣布图谶于天下”。章帝主持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经,谶纬之学遂占
统治地位。这反映了
A.汉代封建迷信活动盛
B.政治统治借助于神秘力量
谶纬之学已占据主流地位
D.东汉时君主专制开始衰落
5.“王与马,共天下”开创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模式。高门土族琅邪王氏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
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土族相继掌权。甚至出现了“朝权国命,递归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
22366A
A.两晋政体混乱
B.君主专制加强
C.东晋土族专权
D.宗室争夺权力
6.821年,唐朝和吐蕃各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皙,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823年,
双方将盟文刻石立碑(下图),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立于拉萨大昭寺门
前。唐蕃会盟碑是
A.汉和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B.唐朝与吐蕃完全停止纷争的标志
C.吐蕃地区归顺唐中央王朝的象征
D.唐玄宗时期唐与吐蕃会盟的遗物
7.唐初的三省制中,尚书省位在中书、门下两省之上,唐太宗时一方面有意减轻、以致架空尚书
仆射的职掌,一方面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工作,更设立政事堂议政制度。这些做法的主
要目的是
A.加强审核职能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B.提高门下省地位防止宰相专权
C.整合尚书门下两省以提高行政效率
D.尚书门下相互制约以维护皇权
8.魏晋以来,佛教高僧大多把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思想纳入佛教教义中,还将一般的
提倡普度众生转向了实实在在的爱同孝亲,依附儒学的基本伦埋。这反映了
A.佛道思想成为社会发展潮流
B.传统儒学受到佛教冲击
C.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D.佛教文化的本土化倾向
9.宋代,寇准曾和曹利用一同担任枢密使,寇准经常指着曹利用的鼻子说:“君一武夫耳,岂解此
国家大事耶 ”名将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后,宰相庞籍就轻蔑地称他为“赤枢”,非但大臣轻蔑狄
青,就连微末小官也看不起狄青。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B.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C.崇文抑武的政治风气盛行
D.统治集团因循守旧
10.据元朝中期吏部统计:朝官共2089员,蒙古、色目有938员,汉人、南人1151员;京官共506
员,蒙古、色目有155员,汉人、南人351员;外任官共19925员,蒙古、色目有5689员,汉人
南人14236员。这说明
A.元朝政权的性质是蒙古政权
B.汉族官僚逐渐控制元朝政权
C.元朝冗官冗费问题日益严重
D.元朝注意发挥汉族官员作用
11.北宋时,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官府统一发行“官交子”,后因供应军需超额发行,交子严重贬
值,105年停止发行。南宋末年,“会子”贬损严重,民间拒绝使用。这反映了
A.纸币取代金属币的法定地位
B.民间商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
C.货币信用是金融稳定的前提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通货膨胀
【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
2236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