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国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2-10-30 14:2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②? 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知道号角音素和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给以歌曲音乐的力量。??????????????????????????????? ???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指导学生唱准国歌、唱好国歌。??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开始你们的初中生活,我是你的音乐老师,我姓姜,姜子牙的姜,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里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在今天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1分钟左右)
大家猜一猜这部电影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事件?
生:抗日战争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么有谁能告诉我影片当中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
生: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国歌的原名叫什么呢?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下面让我们再听一遍国歌,同时了解一下它的历史沿革。
Pp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沿革
1935年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插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国歌。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乐谱
Ppt:乐谱
师:让我们看着乐谱,然后老师放一下音乐,同学们跟着小声哼唱一遍。
(播放音乐,学生学唱)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下乐谱,同学在乐谱里都看到了什么?
生:(随便回答)耳麦,话筒,歌名,1=G2/4,进行曲速度,齐唱,田汉词、聂耳曲,歌词,曲谱。
师:同学们看看在乐谱当中是否能够找到老师在ppt当中提到的这些素材?好的,同学们,以后我们在拿到一个乐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观察的就是乐谱当中提及的所有文字和符号,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将乐谱更好的理解。
那么,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有谁知道1=G后面的2/4怎么读?
生:(不知道)或者回答2/4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基本正确,但是少了一个字“拍”,它代表这个乐曲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我们在乐谱当中看到的相邻的两个竖线中的区域就是一小节。
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做一个复习,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当中都包含了几分音符。
(如果同学不会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音符)
好了,同学们,让我们再听一遍音乐,这一遍大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乐谱当中第三行、第五行和第六行中的大于号,听一听演唱到这些地方的时候声音是怎样的,第二个是需要大家注意第四行三个起来旋律走向是怎样的。同学们请听音乐。
(放音乐)
师:同学们谁来告诉老师,乐谱当中第三行、第五行和第六行中的几个大于号在演唱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生:比其它的音重
师: 对,这个就是重音记号。下面谁来回答我第二个问题,第四行三个起来旋律走向是怎样的,在三个起来上面的那个符号在演唱时的力度变化时怎样的?
生:三个“起来”的音一个比一个——?(高)力度是越来越强的,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大声的朗读一下歌词,然后大家说说歌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同桌讨论一下认为全曲当中哪一句是全曲的重点句?
生: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前进进。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这种精神跟着音乐一起郑重的演唱国歌,注意重音记号和渐强记号部分的演唱。现在全体起立,放音乐。
同学们请坐。
师:《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身为每一位中国人,我们应不应该唱好国歌?
生:应该。
好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