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30 14:38:20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听故事,明道理沧海桑田海洋变成陆地?
陆地变成海洋?
可能吗?海陆会变迁吗?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 荷 兰海底世界喜马拉雅山脉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能说明什么?海陆变迁的证据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又能说明什么?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这是什么原因对海陆变化的影响?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荷兰人民为了扩大陆地面积,利用填海大坝围海造陆。地壳的变动}自然因素 ------ 人为因素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以上种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太 平 洋印度洋大 西 洋北 冰 洋大 西 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地球奥秘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大西洋非
洲南

洲穿越时空隧道,我让大家来到魏格纳的时代,同学们都来当小魏格纳,请看书34页图2.14、35页图2.16和36页图2.17,一起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百家争鸣证据1—古老地层的对应性证据2—动物的相似性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不会飞。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 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以图析文魏格纳探索真理的精神,给我们什么启示?魏格纳(左)的最后一张相片(格陵兰)为寻证据,50岁在格陵兰遇难。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板块的运动书第36页图2.19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也是火山、地震集中的地带。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板块挤压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板块张裂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板块张裂板块挤压使地表发生断裂使地表隆起抬升知识疏理板块运动两种模式形成裂谷、大洋形成山脉等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红海东非大裂谷地中海书第38-39页活动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利用板块学说解释为什么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地震不可避免,珍爱生命地震不可避免,珍爱生命本节我的收获是……1.导致世界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上升
B.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
C.河流的冲积作用
D.全球变暖
考考你我会选A2.下列海陆变迁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A.荷兰围海造田
B.大西洋形成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D.红海的形成
考考你我会选A3.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是( )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D.及时返回室内考考你我会选D1、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
( )提出的。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
( )板块与( )板块、
(   )板块的交界地带。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
是( )板块。非洲亚欧印度洋太平洋魏格纳我会填考考你步步为“赢”:图九BCDEF说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六大板块名称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 极 洲 板 块非洲板块 我会读考考你争当预言家红海的面积将会……
东非裂谷带将会……
地中海的面积将会……
太平洋的面积将会……
大西洋的面积将会……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会……
姓名:安文星
邮编:150036
通讯地点:哈尔滨市兴华中学
手机号码:13845072531
电子邮箱:samanjiao@163.com 《海陆的变迁》课件说明
各位老师好,我制作的课件是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课件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课件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发挥认知主体作用。
课件设计的内容:
【情境导入】
由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成语故事吗?播放视频“沧海桑田”。 创设情景,引用成语导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问: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海洋变成陆地?陆地变成海洋?可能吗? 学生讨论。到底可不可能,老师认为是可能的。引出课题:海陆变迁。
【新课探究】
海陆变迁实例解释。
学生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33页活动。出示“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发现的古河流遗迹”;和“荷兰的围海大坝”。设问: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出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和古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又能说明什么?3、荷兰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这是什么原因对海陆变化的影响?同学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课件地理信息的呈现直观明了。学生边看边讨论,经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逐一解决。再由老师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将沧海桑田的实例举证和原因分析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体会。
老师再举一些海陆变迁实例。
探索地球奥秘:刚才的几个例子,反映了地球表面局部的海陆变迁。那么,从全球来看,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学生议论,早在20世纪上半叶时已争议很久了,一直没有定论。善于探索真理的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局部的海陆变化转入宏观的、全球的海陆轮廓形成的探讨;引领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大陆漂移”的学习。
学生活动:引出魏格纳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设疑: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能不能直接下结论它们原来就是连在一起的?学生回答:不能,并寻找证据。
 百家争鸣: 穿越时空隧道,我让大家来到魏格纳的时代,同学们都来当小魏格纳,请看书34页图2.14“难道是巧合吗?”、35页图2.16“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36页图2.17“海洋、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等图,一起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证据1—古老地层的对应性,证据2—动物的相似性。
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进而得出结论:魏格纳的假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信的。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和成功来之不易。
他提出的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视频展示形象生动。
以图析文: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落实重点。
为寻证据,50岁在格陵兰遇难。魏格纳探索真理的精神,给我们什么启示?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承转: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后人继承了魏格纳的精神,不断探索实践,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那么,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来解释大陆漂移的呢?指引学生进入板块运动的学习。
这一部分内容是重点和难点,概念抽象,为符合六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利用课件采用互动的方式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活动:探究板块构造学说
读图讨论,展示课件图片“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以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引导的方式得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之后由师生共同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会自己思考决解问题。达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目的。)
根据板块运动方向,判断地表会产生变化的现象。
指导学生读图“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分布图”, 视频演示板块碰撞挤压成山的动态过程和“红海东非大裂谷分布图”,然后课件演示板块张裂拉伸形成海。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板块碰撞挤压地表会发生什么变化?板块发生张裂拉伸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以上的演示和分析,最后总结概括板块运动两种模式:(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会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裂谷、海洋。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会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山脉。)进行知识疏理。
板块的运动人类感觉不到,所以对六年级学生来讲难以理解。课件的亮点是把沧海桑田的漫长历程瞬间演示,将地表事物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形成同时呈现,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板块运动如何引起海陆变迁。
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学生活动:探讨火山地震的分布
此外,板块构造学说还能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展示世界上火山地震分布图,学生通过读图总结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利用板块学说解释为什么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地震不可避免,珍爱生命。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播放视频:地震来临,专家教你如何躲避。
【课堂小结】地球上海陆轮廓的形成和分布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巩固训练】“考考你”栏目设计了具有梯度的四个题型: 我会选;我会填;我会读;争当预言家。课件把教学演示、知识拓展、复习训练组合恰到好处。
【结束语】今天对海陆变迁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通过学习地理,可以发现探索更多的地球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