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训练 (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训练 (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8 10: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综合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每次要在小鸟身上系上锡环以便辨识,就要伤许多脑筋。每次我把小鸟从巢里取出,总不免被成年的大鸟撞见,不一会儿,我的身边就飞满了吵嚷愤怒的大鸟。
A.xì cháo zhuàng rang B.jì jiāo chuàng rǎng
C.jì cháo zhuàng rǎng D.xì jiāo chuàng r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妄下断语 目瞪口呆 孤苦伶仃 战栗
B.张牙舞爪 恋恋不舍 迥然不同 禁锢
C.畏罪潜逃 怪诞不径 神采奕奕 安详
D.据为己有 大相径庭 无所顾忌 苛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命丧黄泉,只留得他孤苦伶仃度日。
B.他这次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张牙舞爪。
C.小明和小强都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是一年后他们的考试成绩却大相径庭,一个名列榜首,一个名落孙山。
D.老李虽然70多岁了,但他依然神采奕奕,风采不减当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
B.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D.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就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
二、语言表达
5.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6.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来报告,你准备怎么对他说?
四、名著阅读
7.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此集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______》,写自己的父亲被庸医所误,对他刺激很大。所以他后来到日本留学,立志要用新的医学救国。另一篇是《藤野先生》,写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国。因此选择了_______的道路。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最后一天
夏日炎炎,黑狗炭头是那样走路的——蹑手蹑脚,舌头伸得好长,好长,几乎要触到路面了,哈。
大太阳让上学的路变得漫长。 炭头一路上“嗬嗬嗬”地努力呼吸,直至走到学校门口,女孩拿手上的野芒草抽一抽它的头说,去吧,放学时再来。炭头才转身往回家的路上“嗬嗬嗬”地走。夏日的阳光让炭头看来比平日黑得更纯粹一些,皮毛发亮,长尾巴竖起来摇啊摇的,像在赶苍蝇,也像妈妈坐在病榻上摇蒲扇的动作和节拍。
炭头是在妈妈犯病后才来的。 女孩那时误以为是只小猫,把它捡回来。爸爸不喜欢炭头,他说狗毛会让妈妈的病加重。女孩听话把小狗丢弃,可它自己循路回来,女孩就再也舍不得了。不依不依不依!她一脸倔强,把小狗紧紧揣在怀中,爸没辙。邻居说自来狗是好兆头,而小狗还真适时地在家里发现了借宿的毒蛇,汪汪汪,算是救了大家的命。妈先心软了,爸也就无话。从此家里多了条狗,黑不溜秋的,叫炭头吧。
炭头真黑,浑身不夹半丝杂毛。只有眼珠略带棕褐,像两枚琥珀色纽扣钉在一团黑绒上。这双眼睛就那样看着女孩一年一年长大,也陪女孩一起凝视妈妈染在墙上的身影,以及爸爸愈来愈精瘦黝黑的背脊。
妈妈到医院去的次数日愈频繁,留诊的时间愈来愈长。上门来讨债的人似乎多了些,勤了些。也有热心的邻里打听了各种偏方,或送来一些奇怪的野味与草药。爸爸傍着炉灶静静地熬药和抽烟。隔壁家的大娘经常过来,还在说着一大堆偏方的名目,不时瞟一眼炭头,还差一味黑狗血啊。
女孩听得毛骨悚然。她回过身来狠狠地瞪着那大娘。爸爸却沉静地看着自己吐出来的烟雾。夏日,只有知了在外头穷嚷嚷,像无休止的抱怨。
知了的喧闹,在课堂里也听得到。女孩有点烦。好不容易等到放学的钟声响起,她收拾书包走到门口,那里人很多,人声比知了的叫声鼎沸。她没听到炭头的吠声,没像往常一样,有一只黑狗摇着尾巴向她奔来。女孩只看见爸爸站在前面的树阴下,难得地,没有抽烟。
那一天,爸爸陪她走回家的路。 女孩什么也没问,沉默地让爸爸牵着她的手。只有在半路时她忽然想起炭头伸长舌头蹑手蹑脚走路的样子,才忍不住把手抽回,咬着唇狠狠地擦眼泪。
8.阅读全文,概括本文叙述的主要内容。
9.读文中写女孩两次“狠狠地”的句子,从词语的运用方面做简要分析。
10.文中三次出现了知了的叫声,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1.文中女孩的童年尚未结束,为什么文章题目时“童年的最后一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变
桂子和老狼相遇在金黄的一望无际的麦田里。
桂子给在地里割麦的爹娘送完饭,一边啃手中的馒头一边雀跃着往回走。老狼突然间出现在她面前,它安静地坐着,前腿直立,支撑着脑袋和双肩。桂子把一块馒头塞进它的嘴里。桂子走几步,回头,老狼还伫立在那里。桂子招招手,同时丢一块馒头在地上。老狼迟疑片刻,跟过来,很准确地叼起那块馒头咽下去。桂子很高兴,又走几步,又丢下一块。它是真跟上来了。桂子暗喜,她真的开始喜欢这个动物并决心把它引诱到家里养起来。
村口有一帮人,有的摔着碗大口大口吃凉面条,有的一边喝水,一边大声讲着粗鲁的笑话。桂子从金黄色的麦田里钻出来,有人看到了。但没有人更多地注意这个瘦小的小姑娘,紧接着,老狼出现了,立即引起村口人们一片惊慌。
“狼,快看狼!”首先一人大呼。人们呼啦散开,很快拿着棍子、铁锹、砖头奔出来,让过桂子,扑向老狼。老狼收住脚,眼中闪过一丝失落,转身遁进麦田深处。桂子伤心抽泣,说:“你们赔我的大狼狗!”
爷爷正在擦猎枪,他是有名的猎人,更是方圆百里闻名的赤脚医生。桂子抹着眼泪把经过告诉爷爷。“桂儿别哭,爷爷信你,不是狼,是大狼狗!"爷爷安慰她。
次日,桂子在同一个地方,又遇见老狼。桂子欢快地冲老狼招招手。她走几步扔一块馒头,老狼便一步步跟过来。来到麦田边,老狼止住脚步,任桂子怎样招呼,它都不走,只是那目光充满了慈祥和忧郁。桂子说:“你等着,我去叫爷爷。”
爷爷来时,已没了老狼,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浪,一波一波地滚来滚去。“它是一只好狼狗哩!"桂子说。爷爷望着麦田若有所思地说:“娃啊,爷爷知道它是!"桂子不晓得,敏感的猎人已经发现藏身于麦田中正在偷窺的老狼。
第三天,同一个地方,桂子又见到老狼。让桂子吃惊的是,老狼的一条前腿鲜血淋淋。“你受伤了!谁把你伤成这样的?”桂子心疼得差点儿掉泪,她摩挲着老狼的脖子说:“跟我走吧,回家让爷爷给你治伤。”这次老狼跟着她走出了麦田。爷爷正站在村口,背个小包,手里提着一杆锃亮的猎枪。“它受伤了!”桂子说。爷爷放下猎枪,蹲下身子,仔细审看那个伤处,然后从背包中拿出一包紫色药粉,给它敷上,又用蓝布包扎好。老狼侧过头舔舔挂子的小手,转身消失在麦浪中。
“桂娃儿,它不是狗,是一只母狼!”爷爷说。“它真的是一只狼吗?可是它看上去一点儿也不凶!”桂子说。“这是一只有心事的老母狼,它腿上的伤不是别人打的,而是它自己用牙咬的!”爷爷一边说,一边皱着眉思索。“它为什么要咬伤自己呢?”桂子大惑不解。
两人往村里走了十几米,爷爷停下来说:“桂娃儿,咱们现在可以拐回去看个究竟了。”桂子问:“为什么刚才不跟在它后面呢?”爷爷说:“那样它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它就不会去它真正要去的地方了。”桂子随着爷爷走出村子,钻进麦田中,两人东钻西钻了有半个小时,来到一个山坡上,爷爷屏住呼吸,指着前方说:“桂娃儿,你瞧!”
桂子睁大眼,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老狼在一个小山窝里,它身边还有一只狼崽儿,一条前腿没了,血已结成块儿,糊在胸腹处。老狼用尖锐的牙齿把那刚包扎过腿的布扯开,用舌头舔了舔腿上的紫色药粉,然后一口口吐在狼崽儿胸腹处。
爷爷说:“我明白了,为给小狼崽儿治伤,这条母狼费尽心机,它先和你亲近,然后把自己的腿咬伤,好从我们这里搞到治伤的药,再回来给它的崽儿医治。”
“它是一个善良的好狼妈妈!为了孩子,不惜伤害自己。”桂子说。
爷爷已经端起枪,瞄准。爷爷枪法很准,他很少放空。
“不,你别打它。”桂子大声阻止。
老狼闻声拾头望来,眼含凶光。当它看到站在那里的桂子时,目光又慈祥下来,低下头,叼起自己的狼崽儿,缓缓走向田野深处。
爷爷的枪没有响,爷孙俩看着老狼和小狼崽几一步步走远,消失在山坳那边。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桂子给父母送饭后回家的路上第一次碰到老狼,她把手中的馒头分给老狼吃,后来老狼就一直跟她走过来,说明了老狼对桂子毫无戒心。
B.当人们拿着棍子,铁锹、砖头扑向老狼时,老狼收住脚,眼中闪过一丝失落,由此可以看出老狼当时对救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
C.文中写爷爷是有名的猎人,更是方圆百里闻名的赤脚医生,这为后文写爷爷发现藏身于麦田中正在偷窥的老狼埋下了伏笔。
D.桂子第二次遇到老狼,把它引到麦田边时,怎样招呼它它都不走,这是因为老狼前腿受了伤,它害怕村民再来追打它。
E. 爷爷的枪法很准,虽然已经端起枪,瞄准老狼,但因为桂子的请求他最终没有开枪,由此可以看出爷爷的善良和他对桂子的疼爱。
13.小说中的老狼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4.桂子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只要真诚相待,就可以和谐相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6.请在下列句子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需标两处)
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意暇甚 (2)屠自后断其股
(3)与家犬杂畜(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8.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19.(甲)(乙)两文的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20.(乙)文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乙)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七、作文
21.写作。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突出中心;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A.缺少宾语,应该在句末加“的号召”;
C.两面对一面,可去掉“否”;
D.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将“即使”改为“如果”。
故选B。
5.假如生命是一团火苗 我愿为寒冬增添一丝温暖 假如生命是一盏路灯 我愿为黑暗带来一片光明
6.(1)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
(2)示例:童将军(童老),你好!久闻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7.旧事重提 父亲的病 弃医从文
8.文章叙述了女孩收养黑狗炭头并朝夕相处,最后黑狗被当作药引子给母亲治病的故事。
9.第一次用“狠狠”修饰动词“瞪”,表现对大娘想把炭头当药引这一想法的惊恐和无声的抗议;第二次用“狠狠”修饰动词“擦”,则表现女孩对炭头往日身影重现的想念,却又硬生生地拒绝回忆的情态,恰能表现内心的无助和不舍。
10.三处对知了叫声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人物驱不走的郁闷、无休止的烦躁心情,也暗示了黑狗的悲惨结局。
11.“童年的最后一天"突出黑狗与女孩水别的那一天的特定时间,指黑狗和女孩相依相伴快乐的童年的最后一天,指黑狗的逝去让女孩告别童年的幼稚、快乐,开始懂得理解、坚强,变得成熟、长大的一天。
12.BE
13.①善良、慈样,桂子第一次见到老狼时,老狼并没有伤害她,反而跟她走。第二次见到老狼时,老狼目光充满了慈祥。②机智勇敢。老狼为了医治狼崽儿而咬伤自己表现出它的机智。冒着被人类打死的危险,接触人类以“骗取”药物反映了它的勇敢。③富有人性,充满母爱。老狼为了狼崽儿向人求医,表现了其富有人性的一面。为了孩子,不惜自伤,表现出伟大的母爱,(意思对即可)
14.①桂子在小说中起着线索的作用,文章围绕桂子展开,桂子贯穿故事的始终。②桂子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桂子的行动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③桂子与其他村民对老狼的态度的对比起到了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15.同意这种观点。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桂子与老狼的几次相遇。老狼为了得到人类的药,主动接近人类,不伤害人类,桂子和爷爷真诚地给老狼以帮助,为它治疗,从而反映出人与动物可以和谐相处的主题。②文章还通过对比手法来反映这一主旨。村民们拿着棍子、铁锹、砖头扑向老狼时,老狼眼中闪过的是失落,爷爷端起枪瞄准老狼时,它眼含凶光;桂子与它接近时,它眼里充满慈祥,跟在桂子身后。③文章的主要记叙对象老狼善良、慈祥、机智、勇敢使人产生一种可亲感,兽性人化,反映出人类是能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若答不同意这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16.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17.(1)从容、悠闲(2)大腿 (3)养 (4)留下
18.(1)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然而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
19.【甲】文的作者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的作者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本性难移)的本质。
20.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对这位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21.范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
在我的心里藏了很多小秘密,有的让我快乐,有的让我悲伤,有的却令我感动。它们都有着属于各自的味道:有的甘甜美味,让我回忆起来可以甜蜜我整个内心;有的苦不堪言,使我烦恼;但是有的却说不出什么味道,但我每次想它的那一刻,我却感动得流泪了!
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偶尔听到一首熟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便会勾起我的万千思绪,想起妈妈为我做的点点滴滴,便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上学条件十分艰苦,每到下雨的时候,路面泥泞不堪,每次这个时候去上学,走在路上总是滑倒许多次,身上全是泥,妈妈看到总是心疼地一边责骂一边说:“你看你,下雨天路难行,你就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啊,身上都湿了,生病了怎么办啊!?”听着妈妈的责骂我总是呵呵地笑,因为我明白“打是亲,骂是爱”的道理!
从那以后,每次下雨妈妈都会穿上筒靴亲自送我去上学,妈妈很瘦小,可她总是背着我去学校。
记得有一次,雨下得特别大,雨滴打在屋檐上嗒嗒作响,从屋檐上流下来都拉成了一条直线,妈妈依旧像平常一样穿好筒靴送我去学校。泥泞的道路非常难行,妈妈背着我,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生怕把我摔下来,但是妈妈这样小心仔细地行走还是一步三滑,前进十分困难,像身上压着千斤重担,走起路来也喘着粗气。我撑着伞,很想从妈妈的背上下来自己走,可是无论我怎么哀求,妈妈也不答应,还生气地埋怨道:“要是你摔倒了受伤了怎么办?衣服弄湿了感冒了还要花医药费,自己也难受!”虽然妈妈总是指责我,但是我却生不起气来,我明白这是妈妈对我的爱!
就这样一直趴在妈妈的背上,她的脊梁特别明显,特别瘦弱,可是却是那么的安全。我不小心看到妈妈头上隐约可见的几根白发,心想:妈妈还如此年轻就已经有了白发!看着那一根根刺眼的白发,感觉心里阵阵的刺痛,那一刻,眼泪打湿了我的眼眶,轻声说了句:“妈妈我好爱你!”妈妈却傻傻地笑了笑,说:“傻孩子!”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忘记过那个感动我的瞬间,偶尔想起来的时候依旧会热泪盈眶。
“时间,时间你慢点走吧,不要让妈妈再变老了,我要一直把妈妈留在我的身边!”这么爱我的妈妈,我是多么希望她一直不老去,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的爱!
作文标题“那一刻,我流泪了”。“那一刻”对时间及事情的数量作了限制,“我”是对人称作了交代,而“流泪”更是对事情的性质作了必要的要求。显然这个文题适合写成一篇记叙文,且要把这件让“我”感触流泪的事交代清楚,把记叙和后面的点睛式的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行。另外文章应该控制好流泪的场合,最好在文章最后随着情感的高潮而自然流淌为宜。尽量在人类情感汪洋的“敏感”区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方面选材,尽量在人生转折的关键点上选材。真情实感是文章感人的一个条件,但有了真情也未必真切感人,这中间还有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写作时要努力通过景物描写、事件叙述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努力运用细节描写和渲染等艺术手法,这样才能让人回味无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