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金字塔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金字塔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8 13: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埃及金字塔》教案
1、 教学目标:
1、 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 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并会写,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 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2、 教学重难点:
1、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 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3、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1、 回顾《秦兵马俑》
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兵马俑》,咱们一起来回顾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突显了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的地位。
② 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与个性鲜明的?
在语言上采用短句,短语和四字词语,使文章的节奏感强,富有气势
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主要外貌特征+写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来突显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
③从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雕塑技艺,大家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超群。
2、 引出课题:
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很扎实,我们要经常复习,经常巩固前面所学,才能增强记忆,才能温故知新。我们从《秦兵马俑》中领略到我国古代人民雕塑技艺的高超,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无穷,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埃及金字塔》——一起到古埃及去领略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吧。
3、 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预习了课文后,会发现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既存在很大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相比,在语言上、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2) 初读感悟
1、 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2、 讲解生字词:学生开火车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容易读错或写错的词语。
3、 思考问题:《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 语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上的不同)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多用短句、成语、短语等;节奏感强。
《埃及金字塔》:语言平实,多用长句。
2 写法上:(这个问题有难度,是这节课的重点问题。)可以先请学生说说初读印象,再在精读品味中解决问题。
学生初读后,可能会发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相似之处:
两篇文章都条理清晰,都写了了外形宏伟与制作工艺的精巧;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不同:《秦兵马俑》具体详细地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而《埃及金字塔》仅用一个自然段介绍金字塔的宏大和精巧。
4、 总结:
你们真是慧眼识珠,一下子就发现了两篇文章在语言上和写作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且还提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老师要表扬你们,你们很会读书。
接下来,我们就仔细地读一读这篇课文,一起来探讨还未解决的问题。
(3) 精读品味
主问题:《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次问题:为什么作者仅用一个自然段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其他自然段都在写什么呢?
1、接下来,请同学默读第1至3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 请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自然段读到了哪些信息?
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开罗西南面的金黄色沙漠中”
金字塔的外形:“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金字塔的宏伟:“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金字塔的“举世闻名”。
第一自然段:交代金字塔的概貌、地理位置及其地位。
② 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读到了哪些信息?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
金字塔的外形
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名字由来。
3 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古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2、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分关系。
第1自然段是总起段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外形及地位。我们要学习作者用语上的简洁精炼。
第二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更加具体地向读者介绍了金字塔:历史形成过程,名字的由来及其外形特征。
第三自然段则具体介绍了金字塔如何“巍然屹立”,如何宏伟,如何精巧。
3、请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出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的?请回顾《秦兵马俑》,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
①列数字:
“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十块平均每块重2.5吨”
②抓典型、重点:
重点写胡夫金字塔
③作比较:
把这些数字与人们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读者能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我们对于146米这个概念不熟悉,但是我们能想象40层楼有多高,这样我们便能具体地感受金字塔的高大。
“差不多走1千米的路程”:相当于我们的三个操场那么大,可见金字塔的宏伟。
引导学生算一算:如果让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石块,大约要拉多少趟?需要2万趟。一块石块重2.5吨,230万块重多少?575万吨(一吨等于1000公斤)——让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
引导学生从“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感受金字塔的制作精巧。(即使制作工艺精良的今天,也很难做到这样的无缝连接,更何况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可见其制作之精良。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人才有各种猜测,认为这是外星人修建的。)
4 比较异同
《金字塔》和《秦兵马俑》都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抓典型的方法。
只是在语言上,《秦兵马俑》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更加生动,更具有气势。
而《金字塔》联系生活,更加直观、更加真切。
5 总结
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抓典型等方法,用更加直观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的宏伟和制作工艺的精巧。其外形之宏伟,制作工艺之精巧真不愧是世界闻名的,也难怪现代人无法想象,在科技尚未诞生的古埃及竟会造出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
4、那么金字塔到底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
① “如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作用。
② 在没有起重机,没有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古代,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方法,如用“木撬”,“牲畜”;修“石路”;建“土坡”等。
“据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据说”一词看似平常,却能看出作者用词的严密。因为,这种“砌法”,只是后人根据当时可能拥有的工具推测、想象出来的方法之一,并没有史料记载,所以课文称“据说”。
5、作者写四五自然段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突出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聪明。
总结:在没有起重机,没有火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古代,埃及人民却建造出了如此宏伟的金字塔,而且其制作工艺之精良在今天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何况是在几千年前的埃及。足见: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所以,作者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吧!
6、《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为什么作者仅用一个自然段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其他自然段都在写什么呢?
学习了整篇文章,现在大家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了吗?
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写一写,然后再分享给同学们。
《埃及金字塔》和《秦兵马俑》:
相同:都运用了列数字、抓典型、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都突出了“宏伟”和“精巧”。
不同:《秦》多用短句;《金》多用长句。
《秦》读起来节奏感、紧迫感强;《金》则没有。
《秦》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金》更加直观、真切。
《秦》集中笔墨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制作工艺的精巧;《金》仅用了一个自然段描写(原因是秦兵马俑于我们而言比较熟悉,不需要太多笔墨的介绍其他方面的知识;而金字塔于我们而言却很陌生,需要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可见写作选材的重要。)
另外,秦兵马俑是通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及个性鲜明来突显我国人民的智慧;而金字塔则是通过直观的语言,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式来突显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两种写法各有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各有千秋。这两种写法都值得借鉴。
板书:
埃及金字塔
宏伟
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结晶 精巧 勤劳与智慧
举世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