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王进行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狮王进行曲》,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6课“兽王”中的一节管弦乐欣赏课,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里的第一首。乐曲用钢琴的颤音,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加上狮子威猛的吼声,使整个森林都为之震撼。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音乐课教材,结合二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乐于表现的的年龄特点,特设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通过聆听,使学生从速度、力度、音高方面初步感受音乐所塑造的不同形象。
(2)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用动作和声音表现音乐中狮王威武的形象。
(3)在童真童趣的教学氛围和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聆听与欣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3、教学重难点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接受的音乐方面因素并不多。因此,引导学生如何去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将会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具体来讲,本次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高方面初步感受音乐所塑造的不同形象,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本次教学难点为: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能用动作和声音表现音乐中狮王威武的形象。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设计了立足整体、一点带面、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听的注意力与求知欲。
2、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不作限定,通过提问获交流一步步引导学生聆听、感受、表现音乐。
3、直观图示法。以图代谱,直观而深刻。
4、发展性评价法。注重学生的不断提升。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
1、在安静的环境中养成细心聆听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聆听意识。
2、渗透音乐基础元素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
3、通过观察与模仿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模块——情境导入、聆听与欣赏、综合表演、课堂小结。
(一)、在导入环节中,通过课件中展示大森林图片以及老师情景表演迅速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二)、聆听与欣赏是整堂课的中心,因此本堂课设计了多样的、层层深入的聆听方法:
带着问题展开初次聆听,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
当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处在小动物们去参加森林狂欢节的情境中时,播放《狮王进行曲》,引子部分给森林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于是我发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让森林里的气氛变得这么紧张?”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音乐吸引,在专注的聆听过程中毫无限制的展开想象,每个人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都不一样,有人听到猎人来打猎,有人听到狼来了,有人听到狮子或老虎的吼叫…….无论学生想到了什么,都没有对错,这是学生听到这段音乐的真实感受。
2、从易到难,在主题中步步渗透音乐的塑型功能。
从较为容易听辨的“狮吼”主题入手,一步步渗透音高、强弱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功能。通过听辨与交流学生了解到狮子的声音低沉、浑厚,所以十分具有威力。再听狮吼主题时,就要求学生从音高和强弱上听辨主题的变化特点。为了将音高和强弱的概念深化,我引入图片将声音具象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在这之后学生模仿狮子吼叫就轻松自如,从声音上初步让学生表现了狮王的威武形象。
3、层层铺垫、对比聆听,学会简单的分析。
“狮王行进”主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此之前我设计了初听、完整聆听数狮吼次数、再次聆听反馈答案这三层铺垫,不断的引导学生在“行进”主题处踩着重拍打拍子,无形中早已感受到主题音乐的速度。结合想像,学生不难感知,狮王的脚步坚实而沉稳。接着,再通过模仿狮王走路、模唱主题让学生对音乐的音高和速度有更深的体会。如此一来,对比聆听“小狮行进”主题时,学生变很容易从速度、音高、强弱上发现两者的不同了。
(三)、通过以上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乐曲有了整体的感受、具体的了解,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乐曲的整体结构是很难感知的,这给分组进行综合表演带来很大的难题,学生很难记住自己的角色什么时候出场,因此我充分利用了图形谱,让学生一目了然,再通过旁白和指挥,学生便能有序、灵活的开展“动物狂欢节”了。
(四)、在教师评价总结环节。我总结了这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并对小组合作表演活动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为学习的充实而感到快乐,同时也激起他们下一次聆听的兴趣,至此,本节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