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读拼音,写词语。(7分)
妈妈正在chúfáng ( ) 里xiāo ( ) 水果,突然从角落里cuàn( )出一只老鼠。妈妈正要抄家伙打它,它却líng lì( )地从妈妈胯下逃了。
[zhì] ( )地有声 ( )之度外 ( )高无上 脍( )人口
[fù] 忘恩负( ) 心( )大患 前( )后继 作茧自( )
2.用“O”圈出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2分)
(1)束缚 荡樣 刺猬 ( ) (2)朝湃 撒满 错综 ( )
(3)浮萍 澄碧 舜间 ( ) (4)火焰 坠落 伶利 ( )
3.根据提示,写出含有“手”字的成语。(4分)
(1)形容重归于好。( ) (2)着手处理、应付已经来不及。( )
((3)形容医术高超。( ) (4)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 )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拟人)
B.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夸张)
C.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反问 )
D.这个秋夜,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排比)
5.依次填人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去年曾听说过水乡的美丽、 ,可惜未能 。如今身临其境,只见这里河港 ,水光 ,河道两旁建筑高低错落,很有特色。
A.富饶 耳闻目睹 交叉 粼粼 B.富有 耳闻目睹 错综 粼粼
C富有 亲眼看到 错综 潋滟 D.富饶 亲眼看到 交叉 潋滟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根据语境,续写句子)(2分)
(2)请仿照例句写句子.作为“你想去哪儿 ”一句的回答。(2分)
例:我想去西藏,去触摸那一尘不染的蓝天。
我想去 , 。
7.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7分)
(1)鲁迅的名言“ , ”告诉我们懂得爱的人更加具备勇气,更加懂得担当,他们是真正的英雄。(2分)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 的人,有 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的人……这就是 。(2分)
(3)在(少年闰土》中,我们了解到一个 的鲁迅;在(好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 的鲁迅;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们了解到一个 的鲁迅。(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3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 (2分)
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一位中年妇女手拉着孩子,无视眼前的红灯,正要横穿马路。此时,一位交通志愿者走上前去,从“教育下一代”和“闯红灯的危害”两方面对这位妇女进行了劝阻。他会对这位中年妇女说:“
二、阅读理解 (40分)
(一)鲁迅与萧红(15分)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来流浪生活给打击得已经有点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都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 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举目无亲:
一见如故: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7分)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
萧红“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都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地奔跑”是指 。
“汗珠”喻指 。
(3)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
“荆棘满地”是指
。
“牢笼”又是指 。
这句话的意思是
。
3.你认为文章赞颂的是( )。(3分)
A.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萧红才华出众
C.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4.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分)
(二)早(14分)
①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②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 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莱、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 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诗云”“子曰”,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街上都能听得到。
③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
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弗听到了那严厉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④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
⑤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⑥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⑦这个早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⑧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素以品行方正
(2)停云小憩
2.“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这个词语是由四种相关的事物组成的词语,请你仿照这种构词方式,写几个四字词语。(4分)
、 、 、
3.第⑥自然段在文中起 作用。(2分)
4.短文以“早”为题,围绕“早”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3分)
5.读文章结尾,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3分)
(三)我认识的(11分)
像先生这样懂得所谓”人情世故”而且知道旧社会很深的上了年纪的人,怎么能够跟青年人做朋友而且有亲密的关系呢
也许有人不了解,其实先生跟别人一样,在年纪轻的时候喜欢跟年轻人做朋友,不同的是他由壮年到老年,还是喜欢跟年轻人做朋友,跟年轻人在一起,他也显得年轻,而且跟年轻人一样的纯真。
对付敌人他可以利用他那些关于旧社会的知识,可以利用他那些“人情世故”;对待青年他却非常天真而且善良。
以前,他同他的学生孙伏园一起旅行陕西、厦门、广州,他看见孙伏园体弱,便常常主动地替孙伏园打铺盖卷。这一类帮助年轻朋友的事,在先生的一生中,其实是很多的。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地爱护青年,我记得有一回有人请先生吃饭,几个有地位的人在席上一致指责一个青年编辑的缺点,先生不满意这种缺席裁判,不待席终便拂袖而去。这个青年编辑就是《译文》期刊的编辑黄源。
这以后《译文》停刊了,黄源也失了业。他为了《译文》复刊的事情四处奔走。他常常去看先生,有一回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了,我觉得很难过。”这是很自然地说出来的。
正因为先生对每一个青年朋友这样深切地关心,所以在柔石等五位烈士牺牲以后,他会写出像《为了忘记的纪念》那样充满悲愤的文章。
1.文中的先生指的是谁 想一想,再把题目补充完整。(1分)
2.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还运用了 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先生不满意这种缺席裁判,不待席终便拂袖而去”一句中,“拂袖而去”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体会到
。(3分)
鲁迅先生对年轻人的爱护,具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习作(3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亲近、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人。或许你有一个热心肠的奶奶,或许你有一个“球迷”老爸,或许你妈妈也爱“打扮”……
请你自拟题目,用一两件事介绍你的一位家人,要求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表现他(她)的特点,做到感情真实,不少于450字。
100
200
30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