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机械运动和力——2020—-2021学年浙江省各市中考科学考试模拟试题分类(物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机械运动和力——2020—-2021学年浙江省各市中考科学考试模拟试题分类(物理)(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8 10: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和2021年浙江各市中考科学考试模拟试题分类(物理)——专题1机械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1 杭州模拟)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旅游车内的小金看着旁边的卡车,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可能发生的是(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后运动
B.旅游车向前运动,卡车静止
C.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后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慢
2.(2020 宁波模拟)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从同一地点同时驶向同一目的地,甲车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v1≠v2);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则(  )
A.甲车先到达
B.乙车先到达
C.同时到达
D.因不知道v1、v2大小关系,因此无法确定谁先到达
3.(2020 三门县一模)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4.(2020 台州一模)在下列诗词中都蕴涵着物理知识,其中能体现“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D.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2020 西湖区一模)甲、乙、丙三辆车一起以各自的速度向东匀速直线行驶,t1时刻甲乙丙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乙丙之间的距离均为1千米。行驶一段时间后,t2时刻乙在甲后方800米的位置,丙在乙后方1200米的位置,则在t1和t2这段时间内(  )
A.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6.(2020 台州模拟)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7.(2020 杭州模拟)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如图是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1 海曙区模拟)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约2kg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中部着陆。关于嫦娥五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方式降落月球,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在月球上降落留下的压痕,是嫦娥五号的重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D.采集回来的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9.(2020 宁波模拟)如图为实验室的一种弹簧秤。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处于静止时,从左边刻度(单位为牛顿)可以测出物体重力的大小,从右边刻度(单位为克)可以测出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近似值,如果把该弹簧秤拿到月球上使用(已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下列刻度的重新标法正确的是(  )
左边 刻度线 左边刻度线 对应的数值为 右边 刻度线 右边刻度线 对应的数值为
A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六倍
B 不变 原值的六倍 不变 原值不变
C 不变 原值不变 不变 原值的六分之一
D 不变 原值的六分之一 不变 原值不变
A.A B.B C.C D.D
10.(2020 南浔区二模)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与“后”的问题,如果把“先”与“后”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先调零,后进行测量
B.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
C.实验室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11.(2020 乐清市一模)今年春节期间,社交平台纷纷发起了“立扫帚”的挑战赛。如图所示是一把扫帚静止立在地面上的受力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扫帚所受重力的大小为10N
B.扫帚所受重力的作用点为O点
C.扫帚所受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D.扫帚没有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
12.(2020 桐乡市一模)某同学用夹子把小刀和勺子固定成“八”字后,将牙签插到“八”的中间位置,再把牙签的中间部分搭在水杯口的边缘上。这时,在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下,小刀和勺子竟然在牙签上保持住了平衡。如果把夹子、小刀、勺子和牙签视为整体,牙签与杯口接触点为支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体重心位于支点的正下方
B.整体重心位于靠近小刀的一侧
C.整体重心位于靠近勺子的一侧
D.整体重心位于靠近杯口中心处
13.(2020 富阳区模拟)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成功发射,迈出了登月工程的第一步。假如你在不久的将来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也没有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上与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6.下列能在月球上完成的活动是(  )
A.利用降落伞降落
B.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人在月球上能比在地球上跳得高
D.在月球上打雪仗
14.(2021 绍兴模拟)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向右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它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与放在小车底板上的木块相连,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B.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C.木块静止不动时,弹簧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木块向前压缩弹簧时,木块的速度逐渐减小,说明木块的惯性在减小
15.(2021 嵊州市模拟)投掷实心球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相对于投掷者是静止的
B.实心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受到了惯性力
C.实心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
D.实心球抛出瞬间,人对球的推力和球对人的推力互为平衡力
16.(2021 瓯海区二模)疫情期间,无人机快递业务激增(如图),下列无人机运动过程中,其下端所运载的货物受到拉力和货物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静止准备 B.匀速上升飞行
C.匀速水平飞行 D.减速降落飞行
17.(2021 杭州模拟)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甲重18N、乙重12N,甲、乙和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绳子的自重及一切摩擦,则(  )
A.绳子对甲的拉力为6N
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2N
C.甲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甲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乙对绳子的拉力和乙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8.(2021 金华模拟)如图所示,是一种电动平衡车,当小海驾驶平衡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关于平衡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闭电机后,平衡车由于惯性仍能继续前进
B.小海抬起一只脚可以增大他对平衡车的压力
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手柄刻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19.(2021 襄城区模拟)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 A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 F
B.甲、乙两图中 B 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 F
C.甲图中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为 0,物体 B 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F
D.乙图中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为 F,物体 B 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F
20.(2021 浙江模拟)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两个水平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以相同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已知F1=5N,F2=3N,那么物体B受到物体A和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应分别为(  )
A.5N、3N B.5N、8N C.3N、8N D.8N、8N
二.填空题(共8小题)
21.(2020 南湖区二模)嘉兴交通道路的不断完善,给交通出行带来更大便捷。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违法超速。
(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驶,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   运动。
(2)该车过东方路时实时监控拍到时间是上午10点20分15秒,过苏嘉路时实时监控拍到10点22分35秒,从地图上查得两测速点间的距离是3.1km。该车   。(选填“超速”或“没有超速”)
22.(2020 温州二模)新加坡圣淘沙岛iFly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室内跳伞模拟装置。体验者在风洞内凭借风力悬空飞行,进而摆出各种造型、做出各种动作,以此获得高空跳伞的刺激体验。
(1)体验者获得高空跳伞的刺激体验,原因是以流动的空气为参照物,人是向   运动的。
(2)在风洞中,人受到空气向上的作用力会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迎风面积是指人受到风的正面作用面积,已知在风速相同时人受到空气向上的作用力和人的迎风面的面积成正比,根据以下甲乙两图可以判断体重相同的A、B同学,   同学的迎风面积大。
23.(2020 宁波自主招生)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小木块向右撞击竖直墙壁后被弹回(碰撞时间不计碰撞过程中有能量损失)。如图记录了小木块运动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其中t所对应的数据是物体在该位置时相对于初始位置O所经历的时间,s所对应的数据是物体相对于初始位置O的距离。根据情景,可知墙壁与初始位置O的水平距离为   m。
24.(2021 鄞州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一块厚度相同、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形板,它的边长为L,如果在板上截去阴影部分,剩余部分的板的重心离A点的距离为    。
25.(2021 南湖区模拟)学习摩擦力时,小科同学按要求完成了“筷子提米”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实验开始时,米不能被提起,加适量水后,成功将米提起,其原因是加水后    ;
A.筷子变的更光滑,使摩擦力变小
B.增加了米的重力,使摩擦力变大
C.米吸水膨胀,米对筷子的压力增加,使摩擦力变大
(2)筷子提着米静止在空中时,若把塑料瓶和米看成一个整体,它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它的    是一对平衡力。
26.(2021 瓯海区二模)一个水平桌面上用力F推木块后,木块离手向右做直线运动,部分运动轨迹的频闪摄影照片如图,频闪摄像是指相机闪光灯在相等时间内闪亮一次,拍摄下此时木块的位置。
(1)木块离手后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是由于木块具有    。
(2)下图中能表示照片中的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的是    。
27.(2021 杭州模拟)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重10N的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在木块上压一块小木块,再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8.(2021 秀洲区模拟)如图所示,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做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   N。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9.(2020 三门县一模)小科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每隔1秒测出木块通过的路程,记录数据如下。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O点开始的路程s/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   (填“改变”或“不改变”),木块自O点开始计时,5s内通过的路程为   ;
(2)若要使5秒内木块通过的路程更大些,请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30.(2021 鹿城区一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利用播种机对谷粒进行播种时,有少量谷粒因与机器摩擦而损伤。为了比较不同材质的薄板对谷粒的摩擦力大小,他们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具体步骤如下:
①取含水率为10.7%的同一品种谷粒若干,用
泡沫胶单层均匀固定在水平测试台上。
②将一定厚度和大小的薄钢板平放在谷粒上方,并在钢板上方放置一定质量的配重。
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动钢板,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重复操作3次。
④将钢板替换为形状相同的铁板、亚克力板,并分别调整配重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③。获得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 次数 拉动不同材质薄板的拉力F/牛
钢板 铁板 亚克力板
1 1.69 1.90 1.82
2 1.62 1.95 1.78
3 1.73 1.87 1.85
(1)实验中每次都要调整配重的目的是    。
(2)通过本实验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还需选择怎样的谷粒进行进一步实验?   。
31.(2021 嵊州市模拟)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时,小明在长0.5米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着质量不同材料相同的木块做直线运动,得到以下数据。
次数 1 2 3 4 5
压力/N 1.0 1.5 2.0 2.5 3.0
弹簧测力计示数/N 0.4 0.6 0.8 1.0 1.2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其目的是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不变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Ff的大小与压力FN大小的关系式为Ff=   。
(3)完成实验后,小明将木板一端支起0.3米高,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方向向上拉着重为2牛的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0.8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解答题(共1小题)
32.(2020 临海市一模)“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某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这是以   为参照物得出的结果。
(2)通过计算说明,若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监测点B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并判断轿车是否超速?
2020和2021年浙江各市中考科学考试模拟试题分类(物理)——专题1机械运动和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解:
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后运动,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故A不可能;
B、卡车静止,旅游车向前运动,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在向前运动,故B不可能;
C、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后运动,卡车运动更快,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在向前运动,故C不可能;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慢,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故D可能。
故选:D。
2.【解答】解:设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甲运动的时间为t1,乙运动的时间为t2,
由v得,
甲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为t1v1,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为t1v2,则有:st1v1t1v2,t1;
乙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
则有:t2,
则t2﹣t10;
故t2>t1,即甲车用的时间少,即甲车先到达,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
A、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物体在沿直线运动,但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减小,因此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物体尽管做匀速运动,但是做圆周运动,不是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物体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并且速度也不变,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
A、以“帆船”为参照物,“青山”和“帆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青山”是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青山”是静止的;所以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A符合题意;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故C不符合题意;
D、满架蔷薇一院香,整个院子里都能闻到蔷薇花的香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答】解:
AB、t1时刻甲丙之间相距2km,t2时刻时甲丙之间还是相距2km,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D、t1时刻甲乙之间相距1km,t2时刻时甲乙之间相距800m,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a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车速小于风速;
因为b车旗向右飘,所以b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故选:D。
7.【解答】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v甲<v乙;
A、由图像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即v甲>v乙,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即v甲<v乙,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图像可知,甲乙的速度不变,并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甲乙的速度逐渐增大,即甲乙均做匀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答】解:A、返回器为了减速降落,利用火箭发动机向下喷气来获得燃气对它向上的反作用力来实现,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嫦娥五号在重力的作用下对月球表面产生有压力的作用,使月球表面发生形变,留下压痕,故B错误;
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受重力、空气阻力的作用,不能总保持平衡,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不随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集回来的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后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1)物体放到月球上,质量不变,重力会变为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但弹簧的材料不变(劲度系数不变),将弹簧拉长到同样长度,需要的重力不变,因此左边刻度线(代表重力)不变时,对应的原值不变;
(2)在地球上,取g=10N/kg,左边刻度线标有10N数值时,需要在弹簧秤上挂质量为1kg的物体(重力为10N),弹簧秤的指针会被拉到10N的位置;
在月球上,左边刻度线标有10N数值不变时,因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则需要在弹簧秤上挂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弹簧秤的指针才会被拉到10N的位置(G月G地6kg×10N/kg=10N);
(3)因此右边刻度线(代表质量)不变时,对应的数值应为原值的6倍;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测量力和显示质量。
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解答】解: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先调零,后进行测量,故A正确;
B.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到冷却至室温再停止能氢气,故B错误;
C.实验室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C正确;
D.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故D正确。
故选:B。
11.【解答】解:由图可知,重力和支持力作用点为O点,扫帚静止立在地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者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均为5N,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
由图可知:用夹子把小刀和勺子固定成“八”字后,将牙签插到“八”的中间位置,再把牙签的中间部分搭在水杯口的边缘上,这时夹子、小刀、勺子和牙签构成的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个整体只受到支持力和重力作用,且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所以整体重心位于支点的正下方,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
A、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来减慢人的下落速度的,由于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降落伞无法使用,故A错误;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无法工作,故B错误;
C、同一物体在月球和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6,人在月球上能比在地球上跳得高,故C正确;
D、月球上没有水,所以在月球上无法打雪仗,故D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由题意知,原来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弹簧也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A、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说明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这种情况是由于小车突然加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造成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A正确;B、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说明小车在突然减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压缩弹簧,故B错误;
C、弹簧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的拉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A、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相对于投掷者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实心球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实心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但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不能说受到了惯性力,故B错误;
C、实心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它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故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C正确;
D、实心球抛出瞬间,人对球的推力和球对人的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A、静止准备处于平衡状态,货物受到拉力和货物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C、匀速上升飞行,匀速水平飞行都是处于平衡状态,货物受到拉力和货物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C不符合题意;
D、减速降落飞行时,货物受到拉力大于货物重力,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解答】解:A、图中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根据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知,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绳子的自重及一切摩擦,则绳子对甲的拉力等于乙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的重力,大小为12N,故A错误;
B、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12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12N,故B正确;
C、甲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其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拉力与支持力之和等于甲物体的重力大小,则甲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甲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乙对绳子的拉力和乙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18.【解答】解:
A、关闭电机后,平衡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继续前进,故A正确。
B、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无关,小海对平衡车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抬起一只脚时,重力不变,则他对平衡车的压力不变,故B错误;
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手柄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19.【解答】解:
A、甲图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F,即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乙图中A物体与B相对静止,A物体在水平方向没有力的作用,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0;故A错误;
B、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所以两种情况下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故B正确;
C、甲图中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且f=F,故C错误;
D、乙图中,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20.【解答】解: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A,如图所示,
由于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A=F1=5N。
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水平向右的拉力F2,地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f,物体A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B,如图所示,
因为fA与fB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fB=fA=5N,
又因为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合力为0,则f=fB+F2=5N+3N=8N。
故选:B。
二.填空题(共8小题)
21.【解答】解:(1)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与司机的距离逐渐增大,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驶,则限速牌向东运动。
(2)汽车通过两测速点间的时间为:
t=22min35s﹣20min15s=2min20s=140s;
两测速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v77.1km/s;
限速标志牌显示最高速度为90km/h,所以汽车没有超速。
故答案为:(1)东;(2)没有超速。
22.【解答】解:
(1)空气是向上流动的,以流动的空气为参照物,人与空气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人是向下运动的;
(2)由图可知,A的高度高,由于AB的重力相同,高度越高,风速越小,则迎风面积越大。
故答案为:(1)下;(2)A。
23.【解答】解:因为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因此撞击前后木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图示可知,撞击前0.1s内通过的路程为0.5s,撞击后0.1s内通过的路程为0.1m;
则撞击前木块的速度为:v5m/s;
撞击后木块的速度为:v′1m/s;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1.6s时,距离O点的距离为1.1m,由v可知,再到达O点的时间为:t″1.1s,
则木块从开始到最后所经历的时间为:t总=1.6s+1.1s=2.7s;
根据图示可知:t前+t后=t总,
设墙壁与初始位置O的水平距离为s,
由v可知:2.7s
即2.7s
s=2.25m。
故答案为:2.25。
24.【解答】解:
根据题意,大正方形的重心和截去三角形的重心以及剩余部分的重心应该在AB所在的直线上,由于大部分质量分布在右侧,剩余部分的重心在O点的右侧位置。由题图可知挖去的三角形板面积为原来正方形板面积的,由于在板上挖去同样厚度的小三角形板,所以挖去的小三角形板的重力是大正方形重力的.设挖去小三角形板后,剩余部分的重心将从O点向右移动x;假设将挖去的小三角形板可补上,在重心处可以将物体支撑起来,(截去小三角形的重心应该在距O点OB处),假设物块的总重为G0,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的,,解得x,即剩余部分的重心距O点的距离是,则距A点,()。
故答案为:。
25.【解答】解:(1)筷子提米,米吸水后发涨发涩,既增大了米对筷子和米对玻璃杯的压力,又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在两个因素,增大压力更明显一些,故选C;
(2)筷子提米实验中,将米提起来并能在空中静止,米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1)C;(2)摩擦力。
26.【解答】解:(1)木块离手后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是由于木块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木块离手后,不再受到人的推力,由于惯性继续向右做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木块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断变小,可知木块做减速直线运动,
所以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同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图中能表示照片中的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的是C。
故答案为:(1)惯性;(2)C。
27.【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该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4N,拉力等于摩擦力为3.4N
若在木块上压一块小木块,再拉动木块,此时压力变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故答案为:3.4;增大。
28.【解答】解:①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静止,此时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A向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此时物体A向右的拉力:F=GB=2N,故f=2N,所以受到的摩擦力2N;
②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所受到的摩擦力和物体A向右的拉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大小为3N,
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不再受到拉力,做减速运动的,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摩擦力不变,仍为3N。
故答案为:2;减速;3。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9.【解答】解:(1)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的时候,路程是0.3m;时间是2s的时候,路程是1.2m;时间是3s的时候,路程是2.7m;时间是4s的时候,路程是4.8m;
所以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4倍,时间增大为原来的3倍,路程增大为原来的9倍…,即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可以得到s=kt2,将表格的1s和0.3m代入得:k0.3m/s2,
所以s=0.3m/s2×t2;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木块在斜面上运动状态是改变的;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0.3m/s2×(5s)2=7.5m,
(3)根据s=0.3m/s2×t2知,物体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该系数反映了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即要增大这个系数,应让物体下滑得更快一些,可以斜面倾角变大或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
故答案为:(1)改变;7.5m;(2)将斜面倾角变大。
30.【解答】解:(1)调整配重的目的是改变压力的大小,探究压力大小对滚动摩擦力的影响;
(2)由表中数据可知①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②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滚动摩擦力越大;
(3)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还需选择含水率大于10.7%,小于10.7%谷粒进行进一步实验。
故答案为:(1)改变压力大小;(2)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改变谷粒含水率继续进行实验。
31.【解答】解:(1)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接触面不变的条件下,压力为原来的几倍,测力计示数(大小等于摩擦力)也为原来的几倍,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成正比,则Ff=kFN,根据第一次实验数据可知,0.4N=k×1N,则k=0.4,所以关系式为:Ff=0.4FN;
(3)在斜面上有W总=W有+W额外,即Fs=Gh+fs,
拉力为:F1.2N+f>0.8N。
故答案为:(1)等于;(2)0.4FN;(3)大于。
四.解答题(共1小题)
32.【解答】解:(1)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意思是说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轿车(李明);
(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
t=10:43﹣10:31=12min=0.2h,
则轿车的平均速度:
v150km/h>120km/h,该轿车超速。
故答案为:(1)轿车(李明);(2)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监测点B的平均速度是150km/h;该轿车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