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归园田居
*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早年: “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又名:潜 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
写作背景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隐,举棋不定。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田,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老田园。
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常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的行为产生怀疑,甚至后悔的念头也冒了出来。而当脱离了官场,回到家中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时,他感到无限欣悦。诗歌《归园田居(其一)》,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
资料链接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格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跪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
归 园 田 居
思考:题眼是哪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1)比喻和拟人。
(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
4、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
所见: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
远村、炊烟。
(给人以悠长的遐思)
狗吠、鸡鸣。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
→近
→远
所闻:
3、(合作探究)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
思考:诗人如何描写田园?田园的景色有何特点
特点:
*
思考: 归去后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拓展延伸)
诗人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表现手法
2、具体写出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3、分析该手法表达的效果以及所蕴含的感情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
诗人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1、白描。
2、作者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
3、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请赏析“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了何种手法?
1、反衬,以动衬静。
2、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
3、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厌
弃
田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官场:
尘网
樊笼
宁静、优美、和谐
归 园 田 居
恋
归
黑暗
*
讨论:
面对困境,屈原选择了投江、曹操却锐意进取。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