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7 21:2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记录
主备人: 审核人:
年级 高一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归园田居》
课型 新授 本册第 教时 总第 教时 年 月 日
课时安排 1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的田园情怀,感知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及对田园的喜爱;
2.通过诵读、领会、分析和鉴赏,赏析词中的意象美,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 多角度写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 方法 ①诵读法,反复诵读,感受田园生活的恬淡旷达;②移情法,多媒体播放田园的图画,感受诗意的田园生活;③设疑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备课组二 次备课 根据学情 三次备课
一、连类钩沉,迁移导入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吗?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梦幻的精神家园,这样的理想栖息之所历来是古今中外知识分子的心灵归宿,西方有梭罗的《瓦尔登湖》,我们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类应该诗意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田园牧歌生活吧! 二、自我研学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认识田园诗 (三)解读文题 《归园田居》共五首,主要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园田居”乃渊明之一处居舍,其少时所居,地近南山,即庐山。因此,题目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归/园田居”。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学生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羁、拙、暧、墟、樊) 2.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比较并评价) 3..学生自读课文,试着翻译一下这首诗。要求:分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理清思路。  (1)重点词语点拨 (2)翻译课文  四、释疑讲学,品读课文,探究文本   (一)品读赏析   题目《归园田居》中,“归”为诗眼,围绕诗眼“归”,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后如何? 点拨: 1.“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尘网”“樊笼”均为比喻手法,都指官场。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由于本性使然,更由于官场的黑暗,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守拙归隐田园,独善其身。   3.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幽静恬淡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心情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 (二)品味语言   苏轼评价本诗:“陶渊明诗……熟看有奇句。”你认为哪句是奇句,奇在哪里? 点拨:   (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两次使用了约数,而不是确数,这是乡村人生活的一种习惯。饱读诗书的陶渊明也在用乡村人的习惯说话、写诗,说明他真正融入了这份生活,他对田园生活有认同感、归属感。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从对色彩的捕捉上,榆和柳青翠的绿色,桃花鲜艳的红色,李花柔和的白色——很多颜色扑入眼帘,带着盎然的生命的气息。 从炼字上,荫和罗。荫:树木高大,枝叶繁茂,树荫浓密,遮住了烈烈的阳光。风吹过来,绿叶婆娑,带给主人一室的清凉。 罗:花开得很繁盛,层层叠叠的,竞相绽放。 这两句诗准确地写出了陶渊明房前屋后的环境是清新的,也是色彩缤纷的。生活于此,诗人的内心是愉悦的!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从写景角度的变化, “远”,说明从这句转入对远景的描绘,也说明之前四句是近景——近与远:写景角度的变化之美。 从叠词上,“暧暧”“依依”,叠词的使用,音韵和谐,节奏舒缓。 (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一是为画面增加了声音,但整个画面依然宁静——以动衬静——动与静:写景角度的变化之美。 二是狗吠鸡鸣,鸡犬之声相闻。桃花源中“鸡犬相闻”的环境,此时的田园中有;桃花源中“怡然自乐”的心情,此时的陶渊明也有。我生活的田园,就是梦中的桃源。  四、深度探究   1.请分析“官场”和“田园”这两种人生选择利弊。   点拨:官场:获取薪酬,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却要身处牢笼,被人驱使。田园:躬耕垄亩,生活清贫,有时衣食不丰;但却身处自然怀抱,心享自由。 2.他做出辞官归隐这一选择是否要经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痛苦与纠结?请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 (1)辞官之前,无奈绝望。因为绝望而与官场决裂。29岁第一次出仕做官到41岁任彭泽令,这13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不断努力不断尝试,却是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13年。他此刻的离开,不是主动的,是被迫的;不是心甘情愿的,是非常无奈的。 (2)辞官之后,内心孤独,仍坚持自己的选择。虽然他对官场很决绝,但是官场对他却是很温情。在他辞官归田的20多年时间里,不断有人向他招手,赠以梁肉,并且虚位以待;他的邻居看他过得太穷了,劝他说:整个世界都是这么的是非不分,你又何必清白呢,干脆和他们同流合污,继续回去做官吧;同屋檐下的妻子,不断地向他抱怨生活的穷苦。外界有诱惑,身边人的不理解,使他很孤独。尽管如此,陶渊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从41岁彭泽令上辞官,到63岁去世,他终老田园,再也没有出仕。 五、课堂拓展,延伸思考 1.相较于世人喜欢“取巧”,陶渊明选择了“守拙”,你怎么理解他的选择? 明确:从“守拙”与“取巧”看陶渊明:“拙”即拙朴,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 “守拙”是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能给人一种纯净、自由、闲适的精神体验。“巧”本为工巧,诗人所指应是出仕为官,曲意逢迎。工巧所需要的代价是逢迎、繁杂、为世俗所扰,是伪。在历史的黑暗中,在世俗欲望的洪流中,陶渊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也为中华文明的历史留下了铿锵豪迈的声音——不为五斗米折腰! 2.学法指导 读懂诗歌的前提是要了解写作背景,了解是什么机缘使作者改变人生轨迹,知人论世使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学古代作品的时候,一定多贮备文学常识,“文史哲“不分家,多积累文学常识。 六、小练检学 1.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对比,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这些寻常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纯朴、幽静的田园与虚伪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B.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C.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3.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田园诗,请分析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1 .【答案】 A 【解析】“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2.【答案】A 【解析】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3.【答案】情景交融。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写景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迷人、悠闲舒适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尽情地表现自己逃离官场、重返自然的畅快之乐。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从何而归 官场 为何而归 本性(傲岸高洁) 归向何处 田园 归后如何 恬淡闲适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拓展练习。阅读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