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上居民与聚落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题)
读下面的四国人口数据表,完成1-2题。
1.通过计算,可得出英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 0.18% B. 0.12% C. 1.08% D. 1.02%
2.通过计算,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 英国 B. 巴西 C. 德国 D. 尼日利亚
我国已完成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如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3-4题。
3. 2010-2020年间( )
A. 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B. 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
C. 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 D. 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
4.人口普查可以( )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 ②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
③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结合世界局部人种分布图,完成5-6题。
5. 下列有关图中①②③三地人种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地人种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人种
B. ②地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
C. ③地人种集中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
D. 美洲的原住居民和①地人种相同
6.白色人种的显著体貌特征有( )
①肤色浅白 ②眼睛呈黑色 ③嘴唇薄 ④鼻梁高,鼻尖凸出 ⑤头发黑且卷曲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如图为“世界三大人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黄色人种最集中的大洲是( )
A. 欧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大洋洲
8.生活在图中C地区的居民主要属于( )
A. 混血人种 B. 黄色人种 C. 白色人种 D. 黑色人种
9.下列有关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B. 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C.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
读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 非洲 B. 北美洲 C. 亚洲 D. 欧洲
11.据图推测,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 ②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
③劳动力短缺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12.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
A. 人体体貌特征 B. 语言文字 C. 风俗习惯 D. 经济发达程度
13.下列关于国家主要居民、人种与宗教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美国人--白种人--伊斯兰教 B. 德国人--黑种人--基督教
C. 阿拉伯人--白种人--伊斯兰教 D. 俄罗斯人--白种人--佛教
14.下面几幅简笔画中,画的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20年7月6日,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双方强调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努力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15-16题。
15. 会议过程中,中方的同声传译人员除汉语外,还需要精通的语言是( )
A. 法语 B. 西班牙语 C. 阿拉伯语 D. 俄语
16.下列关于阿拉伯国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要分布在西亚地区 B. 居民主要是黄种人
C. 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D. 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2018年12月,中国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据此完成17-18题。
1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 汉语、英语 B. 法语、韩语 C. 英语、汉语 D. 德语、日语
18.孔子学院落户世界各地,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文化之间碰撞融合 ②纪念孔子
③推广汉语 ④中国文化传承与推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据此完成19-21题。
19.为了更好地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
A.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 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
D. 英语的发源地是美国
20.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汉语仅在我国使用
B.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C. 东南亚居民都使用汉语
D.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21.下列关于国家主要居民、人种与宗教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美国人--白种人--伊斯兰教 B. 德国人--黑种人--基督教
C. 阿拉伯人--白种人--伊斯兰教 D. 俄罗斯人--白种人--佛教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为四合院,正房坐北朝南,不留后窗,窗前多植落叶阔叶树,屋内冬暖夏凉。读图完成22-23题。
22. 影响四合院正房朝向及院内树木类型的环境要素是( )
A. 土壤与降水 B. 热量与光照 C. 地势与水源 D. 风向与地形
23.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不留后窗,是因为华北地区( )
A. 春季多风沙天气 B. 夏季降雨强度大
C. 秋季多台风活动 D. 冬季盛行偏北风
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完成24-25题。
24. 以上气温和降水图中,符合图中外国小朋友居住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 A B. B C. C D. D
25.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我们还能从中推测出( )。
①这里多风沙 ②这里水资源缺乏
③这里有大面积的沙漠 ④这里多尖顶屋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26.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如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跨越的两大洲是______洲和______洲,最终到达的城市鹿特丹位于______洋沿岸。
(2)“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过______洋和______洋,在开罗附近经过亚洲和______洲的分界线______运河,到达地中海,促进沿岸地区经济发展。
(3)“海上丝绸之路”途径的甲地区位于亚洲西部,当地居民主要属于______人种,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信仰的宗教主要是______。
27.读图1“世界人口密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______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等,人口最稠密的这四个地区中,主要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______.
(2)图1中C地人口密度是每平方米不足______人,导致该地人口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候______;D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______.
(3)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图2三幅民居建筑中,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它冬暖夏凉,与当地降水______(多或少)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反映湿热环境特点的建筑是______(填序号)
2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全球面积最大的俄罗斯,人口只有不到1.5亿人,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多生孩子,但人口每年还是负增长。
资料二:印度的面积约为俄罗斯的1/6,但是人口为13.26亿人(2016年),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
资料三:北半球人口分布图
(1)①地区主要分布着 ______人种;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 ______(语言)。①②地区居民以信仰 ______(宗教)为主。①②③④地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______。
(2)③地区属于非洲北部,人口稀少,试分析其原因 。
(3)据“北半球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上人口分布的特点 。
(4)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俄罗斯和印度分别可能出现什么人口问题?______(至少各答一条)
答案
【分析】
1. 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读表可知,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1.20%-1.08%=0.12%。 故选B。
2. 【分析】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知,英国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20%-1.08%=0.12%;巴西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03%-0.73%=1.3%;德国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97%-1.04%=-0.07%;尼日利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01%-1.23%=2.78%;因此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故选C。
3.解:读图可知,2020年比2010年人口总数增多,0-14岁人口比重上升,数量增多;15-59岁人口比重减小;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全国人口增长约14.12亿-13.40亿=0.72亿。 故选C。
4.人口普查可以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查清年龄段、男女比例等人口结构的状况;为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不能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人口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的综合影响。故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①地为白色人种,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人种,A正确;
②地为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B正确;
③地为黄色人种,集中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C正确;
美洲的原住居民为黄色人种,和①地人种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6.白色人种的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故①③④正确。
故选B。
7.读图可知,白种人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部,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的北部和南部,所以黄色人种最集中的大洲是亚洲,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读图可知,C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所以生活在图中C地区的居民主要属于黑种人,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故A叙述正确;
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故BC叙述正确;
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故D叙述错误。故选D。
10.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亚洲,再次是北美洲,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了负增长,D对,ABC错。故选D。
11.图中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由此带来的影响是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教育等问题突出,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是人口增长慢产生的问题,A对,BCD错。故选A。
12.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所以选项BCD错误。 故选A。
13.美国人主要为白色人种,说英语,信仰基督教,故A错误。
德国人主要为白色人种,说德语,信仰基督教,故B错误。
阿拉伯人主要为白色人种,说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故C正确。
俄罗斯人主要为白色人种,讲俄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故D错误。
故选C。
14.由图可知,甲和丁是佛教的建筑(佛塔、寺庙),乙是基督教的教堂,丙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故C正确。
15.中国使用汉语,阿拉伯国家通用阿拉伯语,所以中方的同声传译人员除汉语外,还需要精通的语言是阿拉伯语。 故选C。
16.世界上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地区,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主要信仰佛教。综上所述,故选B。
17.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同时也是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所使用;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总人数超过13亿。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其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洲,在其殖民统治期间将自己的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故选A。
18.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据此可知,孔子学院落户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以帮助这些地区了解中国的文化,促进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实现文化之间碰撞融合,推广汉语。 故选C。
19.为了更好的承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市、张家口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是因为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20.汉语主要是汉族人使用的一种语言,我国其他民族、海外华人和华侨也可以使用汉语,故A叙述错误;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故B、C叙述错误,D叙述正确。 故选D。
21.解:美国人主要为白色人种,说英语,信仰基督教,故A错误。
德国人主要为白色人种,说德语,信仰基督教,故B错误。
阿拉伯人主要为白色人种,说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故C正确。
俄罗斯人主要为白色人种,讲俄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故D错误。
故选C。
22.正房要求采光条件好,北半球要面向南,利于采光,冬季可以获得更多的热量,树木的种类与热量有关,所以影响四合院正房朝向及院内树木类型的环境要素是热量与光照。与土壤与降水、地势与水源、风向与地形关系不大。 故选B。
23.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如果房子开后窗,寒冷的西北风会吹到屋里,影响室内温度,为了保暖,一般不留后窗。 故选D。
24.图中A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C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D是全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D对,ABC错。故选D。
25.由题意可知,题目中该地属于全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多风沙,水资源缺乏,有大面积的沙漠,多平顶房。故选D。
26.(1)亚;欧;大西;
(2)太平;印度;非;苏伊士;
(3)白色;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解析】(1)读图可得,“陆上丝绸之路”跨越的两大洲是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的城市鹿特丹位于大西洋沿岸。
(2)“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过太平洋和印度洋,其中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在开罗附近经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即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促进沿岸地区经济发展。
(3)“海上丝绸之路”途径的甲地区位于亚洲西部,当地居民主要属于白色人种,使用的主要语言是阿拉伯语,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伊斯兰教,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7.(1)南;亚洲的东部;
(2)10;干旱;湿热;
(3)少;③
【解析】(1)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等,人口最稠密的这四个地区中,主要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亚洲的东部.
(2)图1中C地即非洲北部人口密度是每平方米不足10人,导致该地人口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D地即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该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湿热.
(3)图2三幅民居建筑中,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它冬暖夏凉,与当地降水少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反映湿热环境特点的建筑是③高架屋.
28.(1)白色;英语;基督教;③;
(2)该地属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3)世界人口具有分布不均、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的特点,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是人口分布的密集区;
(4)俄罗斯的人口少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因此其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人口的老龄化;印度的人口众多且增加较快,因此印度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是: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供水不足、住房紧张、教育、医疗等问题。
【解析】解:读图及材料分析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①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②地区位于美国,该地区的居民主要使用英语。①②地区居民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图中位于非洲的③地区人口增长最快。
(2)图中③地区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该地属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3)由“北半球人口分布图”可知,世界人具有口分布不均、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的特点,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是人口分布的密集区。
(4)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可知,俄罗斯的人口少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因此其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人口的老龄化;印度的人口众多且增加较快,因此印度可能存在的人口问题是: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供水不足、住房紧张、教育、医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