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1946.6
内战进程时间轴
全面进攻
中原解放区
发动内战
1946.10
占领
张家口
全面进攻
达到
最高峰
国民党
准备内战
1945.8
重庆谈判
1946.1
政协会议
共产党
争取和平
运动战
粉碎全面进攻
1947.3
重点进攻
陕北和山东
重点
进攻
转战陕北
孟良崮战役
?
温故知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程内容:
知道解放区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农民生活条件恶劣
中共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这对战争胜利有何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 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措施:
1947年,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3.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作用: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人民着手丈量土地
推倒地主立的界碑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
1947年夏,
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一年,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总兵力发展到195万人。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1946.6
1947.6
共
127万
共
195万
国
430万
国
373万
国共兵力变化对比图
战略进攻
时间:
部队:
影响: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武汉
南京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住这两个拳头……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
127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8年秋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队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 名称 时间 参战 部队 指挥者 战果
历史
意义
歼敌 数量 解放 地区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战役 1948.9--11
1948.11---1949.1
东北解放军
林 彪
罗荣桓
47万
东北
全境
中原、 华东野战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粟裕、
谭震林
55万
长江中下游以北
1948.11---
1949.1
东北、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52万
华北
全境
关门打狗
黑虎掏心
瓮中捉鳖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和平解放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人心所向。
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北平?
傅作义
北平人民庆祝解放
解放军进驻北平
解放军在街头休息
(2)保护北平城市和文物。
(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
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时间:
2.意义:
1949年4月23日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实行土地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作战方针明确,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启示: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渡江战役 1949.4
解放东北全境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 关系 原因 主要事件 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启示 对抗
合作
合作
对抗
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中日民族矛盾
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内战
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 长征
七七事变
平型关大捷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两岸分离。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2021·山东潍坊·12)1947年的华北解放区,农民纷纷购买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主要是因为( )
A.抗日战争胜利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华北全境解放 D.国民党政权覆亡
2.(2021·四川南充·7)右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3.(2021·山东东营·16)“四十星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4.(2021·山东济宁·12)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是( )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军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5.(2021·黑龙江绥化·16)在解放战争中,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南京解放
22.(2021·湖南张家界·15)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南京解放
6.(2021·湖北鄂州·4)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