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三)-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三)-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部分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8 08: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三)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4题)
1、 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铝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3 B.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g
C. 铝原子的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 D. 铝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
2、 图3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 B. 元素名称
C. 元素符号 D. 中子数
3、 如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子数为11 B. 元素名称为钠
C. 元素符号为Na D. 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 B.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C.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5、 .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MO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D.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6、 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 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7、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氯化钠的电子式: B.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 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
8、 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
A. 第二周期 B. 第三周期 C. IIIA族 D. ⅥA族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B. 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C.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 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0、 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11、 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C>B B.核内质子数:A<D
C.A、B、C同周期 D.D、E同族
12、 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D.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
13、 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锶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7.62g
D.锶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38
14、 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B.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二、填空题(共6题)
1、 已知A、B、C、D四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B的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A_____、B_____;
(2)写出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从A的原子结构分析,A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_____。
(4)B、D两种元素按质量比3:16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 下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
(2)图2所示粒子为_________(填“离子”或“原子”) 。
(3)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支持燃烧,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 图a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1)由图a可知,铯元素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  .
(2)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  .
(3)有关图C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同处于第二周期.
4、 二氧化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可防止其变质,但须严格控制用量,我国《葡萄酒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含量。
(1)作为食品添加剂须严格控制用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检测某国产葡萄酒中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l 取100mL该葡萄酒于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将完全转化成硫酸。
步骤2 向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这指示剂在pH<7的溶液中显常色,在pH>7的溶液中显绿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测得锥形瓶中硫酸的质量为14.7mg。
①步骤2中,滴入指示剂后溶液呈_________色。
②向10g 30%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g水,可稀释为10%的溶液。
③通过计算判断该葡萄酒中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5、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______ 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6、 图甲是铝元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答题:
甲 乙
(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3)图乙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序号,下同);
(4)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  。
三、实验题(共3题)
1、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元素符号为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相对原子质量为 D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①“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费,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②丁烷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丁烷完全燃烧后与甲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简易装置图.
①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生的现象________.
②该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可能原因是________.
如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应先通混合气体再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③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克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多少克水________?
3、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
( 1 )画出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 。
( 2 )这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 3 )等质量的氧、硫这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原子数目之比约为 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故A正确;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所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B错误;
C、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故C正确;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所以说铝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
C、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即可解答;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2、 【答案】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为原子序数是16;B为元素名称硫;C为元素符号S;D为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6,
故选: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 【答案】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体现出的钠元素的信息来解答.必须得弄清11、Na、钠、22.89所表示的含义.
【解答】【解答】A、由图片信息可知11为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说法正确,故A错误;
B、由图片信息可知为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则元素名称为钠,说法正确,故B错误;
C、图片信息中给出钠的元素符号为Na,说法正确,故C错误;
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是个比值,没有克这样的单位而是1,说法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的认识和判断,学生应熟悉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的相关信息,学会利用同样的规律来分析识别表中的信息.
4、 【答案】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汞属于金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故A正确;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中没有电子,故B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原子的内部结构,分子的概念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有助于学生对微观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5、 C
6、 答案:D
解析:锌是金字旁,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为金属元素,故A错;锌原子的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65-30=35,故B错;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故C错;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为所失的电子数,故D正确。
7、 D
8、 A
9、 B
10、 C
11、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题意可知,上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因为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增加;相邻的不同周期质子数相差8,所以A与E不可能相等;同一横行,为同一周期;同一竖列,为同族.
【解答】解: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增加,所以原子序数C>B,故A正确;
B、相邻的不同周期质子数相差8,所以核内质子数:A<D,故B正确;
C、同一横行,为同一周期,所以A,B,C同周期,故C正确;
D、同一竖列,为同族,而D、E不是同一列,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元素的概念.
 
12、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D、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图中三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0、11、12,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均为2+8=10,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第一种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第二种粒子: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第三种粒子: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锶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8,表示原子序数为3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38,而不是锶的中子为数为3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2;或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人含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 (1)氢或H 碳或C
(2)H2O,H2O2
(3) +1
(4)CS2
2、 (1)8(2)离子(3)2H2O22H2O+O2↑ 或2KClO3KCl+3O2↑等↑
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分析以及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2)根据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3)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解答】解:(1)金属元素一般都带有“钅”字旁,所以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又因为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3;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
(3)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Z>Y,故A正确;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X、Y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所以Y和Z同周期属于第三周期,故C错误.
故答案为:(1)金属;55;相对原子质量;(2)3; 失去;Al3+;(3)A.
4、 【答案】(1)过量的SO2对人体有害 (2)①紫 ②20
③解:设100mL葡萄酒中SO2的质量为,由硫元素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得
SO2 ~ H2SO4
64 98
14.7mg

解得
即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为,所以该葡萄酒中SO2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5、 (1) 金属 55
(2) AC
6、 【解析】(1)根据图甲中元素周期表可知:铝元素的元素符号错误,应为:Al。(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3)图乙粒子中,A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氦原子,D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4)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A。
三、实验题
1、 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详解】
(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故答案为(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
2、 AD 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体积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 木炭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发生爆炸 检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并吸收了尾气中的二氧化碳 .
【详解】
(1)A、由图可知,铈元素的元素符号是,故正确;B、由汉字结构可知,铈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g,故错误;D、铈是58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铈原子的质子数是58,正确。故选AD。
(2)①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费,主要是为了减少的排放量。
②丁烷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反应方程式为
(3)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生的现象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②该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4)①B管中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②一氧化碳是易燃性气体,如混有氧气的话,会燃烧引起爆炸,故要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排进管中的氧气。③C装置中是澄清石灰水,作用是检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的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并吸收了尾气中的二氧化碳。
(5)克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x
x=144g
答:克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144g。
3、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 ︰ 1
【详解】
( 1 )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硫的原子序数为 16 ,原子中质子数 = 原子序数 =16 ,核外电子排布为 2 、 8 、 6 ,所以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这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3)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氧、硫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16 和 32 ,设两种单质的质量为 m ,则等质量的氧、硫这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原子数目之比为 : =2:1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