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_____,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_______。
2.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 (选填“亮”或“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经过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3.“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①在灯光下做游戏时的“手影”;②湖边的柳树在水中的“倒影”③阳光照射在地上的“影子”;④“海市蜃楼”中的“幻影”等等。以上各种“影”的形成原因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_,剩下“影”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
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光屏上出现彩色的光带,表明太阳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放置在红光外侧的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说明此区域存在 。
5.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紫光所在的位置是 (选填“”或“”);当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三棱镜时传播速度 。
6.洛阳牡丹甲天下,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观赏花,是由于光在花的表面发生了 现象;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就会发生 反射,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
7.夏季雷雨前,经常电闪雷鸣。小孩特别怕响雷,当看到闪电后立即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 减弱噪声,打雷和闪电在远处同时同地发生,但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速要 。(选填“快”或“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8.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空,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形的 B.圆形的 C.“△”形 D.无法确定
9.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10.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11.图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A.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
B.为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间的关系,应多次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
C.为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应绕ON前后折转入射光线所在的光屏E
D.如果让光线沿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光路是可逆的
1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C.发生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守反射定律
D.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3.观赏在水边拍摄的风景照时,会发现水边景物的倒影总是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因为( )
A.入射到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因折射进入了水中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要差一些
C.入射到水面的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照片质量有问题
14.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15.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16.北湖公园为美丽的长春又增添了一处靓丽的风景.人们游园时所看到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水中的“白云” B.阳光下游客的影子
C.水中游动的鱼 D.垂柳在水中的倒影
17.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有能量 D.光沿着直线传播
18.光斜射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砖上,在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发生折射,下列关于光传播的四张光路图A、B、C、D中正确的是( )
19.白天,我们在汽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外的景物;晚上,打开车内灯时,在车内通过车窗玻璃能看到车内的乘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折射成像,是虚像;后者是反射成像,是虚像
B.前者是反射成像,是虚像;后者是折射成像,是虚像
C.前者看到的就是实物,而后者是反射成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0.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谱分析
21.如果用一块红色玻璃对着蓝字看,看到的字是( )
A.红色 B.蓝色 C.白色 D.黑色
2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
A. 太阳光是由三原色组成 B. 太阳光是由三色光组成
C. 白色光是单色光 D. 太阳光可以分成七种颜色色光
三、画图题(每题3分,共9分)
23.图中的OA是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经水面反射的一条光线,请作出它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4.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
25.如图所示,为玻璃三棱镜ABC,AB边的外面镀了一层反光物质,有一条光线自空气中水平射向AC边。画出光线通过AC边折射到AB边,然后反射到BC边,最后从BC边折射到空气中的大致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第26题7分,27题8分,共15分)
26.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7.在探究光现象的实验活动中
(一)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
(1)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圆筒的___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2)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景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亮度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二)如图乙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3)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并用量角器测出∠i和∠r的大小;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重复实验。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序号 ∠i ∠r
1 30° 30°
2 45° 45°
3 50° 50°
(4)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6)实验中,从实验室的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答案
1.红外线 反射
2.暗 折射
3.② ④ 光沿直线传播
4.多种色光 红外线
5.色散 慢
6.漫反射 镜面
7.人耳处 快
8-22 B D B C B A B D C A C A C D D
23.24.25.
26.(1)更好地显示光路 (2)①反射 折射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27.(1)A(2)变大 变暗(4)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不能 同一(6)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