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节选)
一、语言运用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熏陶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且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为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丈夫借了一笔钱;同时想给生命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伪造了父亲的签字。正是由于这个具有牺牲精神的行为,使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抛弃丈夫和孩子,离开了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但是,__①__?这是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使易卜生给他的主人公不能开辟出真正的出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当然不能一走了之。娜拉觉醒之前之所以受制于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在经济上控制住了她。因此,娜拉要摆脱海尔茂的控制,决不能单凭一点反叛精神,__②__。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
1.文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熏陶 B.同舟共济
C.市侩 D.一走了之
解析:选A 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此句是说娜拉没有受到世俗人情中不好的影响,不合语境,可改为“熏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答:
参考答案: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易卜生不能给他的主人公开辟出真正的出路。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解析:第①处,前文说的是娜拉与丈夫闹翻,负气出走,接着出现一个转折“但是”,可以揣测这里应填“出走以后怎样”类似的语句;第②处,前面说娜拉之所以成为丈夫的玩偶是因为“海尔茂在经济上控制住了她”,娜拉只是精神反叛并不是真正的解放,后面又说“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经济关系的彻底变革为前提”,可知此处应填“经济独立”类似的语句。
参考答案:①娜拉出走之后会怎么样 ②必须在经济上争取独立
4.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的要素有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舞台说明不是戏剧的要素之一。
B.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C.戏剧重视故事情节的完整,强调戏剧冲突,因此会淡化人物在戏剧中的个性表现力。
D.戏剧的语言就是指戏剧演员的台词。
解析:选B A 项,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舞台说明是戏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 C项,戏剧的语言特色中要求展现个性表现力,并且要有鲜明的人物对话。D项,戏剧的语言除了台词还包括舞台说明。故选B。
5.请仿照对余秋雨的评价示例,以易卜生为描述对象,从第二人称的角度写一段评价。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示例:(余秋雨)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叹千年。你因书写文化的历史而被载入历史。你用自己的努力唤起了中国人更多的对中国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答:
解析:分析例句,例句中的“文化苦旅”“叹千年”是指余秋雨的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这两句总结了余秋雨的文学成就和写作风格。“你因书写……温情和敬意”这两句突出了余秋雨在文坛的影响。仿写的时候,也要仿照例句的样式,先总结易卜生的文学成就和写作风格,后叙述易卜生在文坛产生的影响。另外,还要注意修辞和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易卜生)用卑微人物反映社会现实,借辛辣语言剖析人世虚伪。你是“现代戏剧之父”,你从高处看人群,看清了一些人的真正本性。你提出问题,激发观众去思考,无愧于“伟大的问号”之称。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关汉卿(节选)
田 汉
元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末的大都狱中。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子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
狱 卒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风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
叶和甫 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关汉卿 (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实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狱 吏 那么,(对叶和甫)叶先生,您回去吧!
叶和甫溜下。
狱 吏 关汉卿,你若真照他说的招供了,我们的人又该倒霉了。姓叶的回去,必然报告忽辛,忽辛必然追你的案子……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被关在大牢里,而狱吏对他的态度很恭敬,是因为狱吏母亲的风湿在关汉卿的治疗下好了很多。
B.关汉卿因《窦娥冤》中写有“为万民除害”一句,被诬陷与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因而被捕。
C.“又低声”这一舞台说明提示说话语气更进一步地“低声”,说明所说内容是秘密的、不可告人的。
D.叶和甫来到牢中想要劝说关汉卿和忽辛大人合作,但被关汉卿拒绝和痛骂,最后狼狈而走。
解析:选B B项,“被诬陷与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因而被捕”错误,由选文中狱吏说的“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和叶和甫告诉关汉卿王著刺杀阿合马和郝祯的事情之后关汉卿的反应来看,关汉卿并非因为王著刺杀的事情被捕的,刺杀事件是被捕后发生的事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狱吏在选文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狱卒、禁子不同,他对关汉卿礼貌客气,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凸显了关汉卿的形象。
B.关汉卿回复叶和甫的语言大都简洁干脆,如“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有话快说吧”,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立场和态度。
C.叶和甫对关汉卿之前温和耐心,后来凶狠狰狞,态度截然不同,这不仅使戏剧矛盾冲突加剧,也充分暴露了他的丑恶嘴脸。
D.《窦娥冤》是否教唆王著“为万民除害”这个问题是选文的主要线索,也是叶和甫与关汉卿矛盾斗争的核心内容。
解析:选D D项,“主要线索”“核心内容”错。选文的重心是叶和甫劝说关汉卿与贪官污吏合作,这既是节选内容的重中之重,也是叶和甫层层劝说的目的。而关于《窦娥冤》的创作、演出与影响等相关内容的争论,只是展现人物的其中一个环节,算不上主要线索和矛盾斗争的核心内容。
8.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关汉卿的形象。
答:
解析:从选文可以看出关汉卿的三个特点,一是他的医生角色的职业能力与道德水平,二是从《窦娥冤》的内容与影响可以看出他作为文艺创作者的才艺与担当,三是从他与叶和甫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有疾恶如仇、正义凛然、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参考答案:①从他为狱吏母亲治疗疾病并给出建议可以看出,关汉卿医术高明,为人善良。②从《窦娥冤》的成功与影响等可以看出,关汉卿作为文艺创作者,既有水平,又有担当。③从他与叶和甫的争论以及拒绝叶和甫的诱惑可以看出,他疾恶如仇、正义凛然、刚正不阿。
9.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本文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答:
参考答案:①借助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比如关汉卿与叶和甫的唇枪舌剑。②借助别人的语言侧面表现,比如借助狱吏之口来颂扬关汉卿。③借助自身的动作、语言等直接表现,比如关汉卿有关铜豌豆的阐述等。
PAGE
6(共72张PPT)
第四单元
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
飞
分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
学习任务群 人文主题 语文素养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丰富的心灵: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开阔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提升人文素养。 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3.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氛围,分析意象和隐喻,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味诗歌意蕴。
[单元寄语]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中华文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这种交流从古至今都存在着。
鉴真大师东渡,马可波罗来华,玄奘西天取经,郑和西洋送宝,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汇合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世界的大势。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初年传入中国。那时的神州大地,是儒家和道教的天下,可是佛教并没有因此就被排挤出去,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文化起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自隋唐开始,经由中国义理的逐步改造,中国化了的佛教教义,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佛、道、儒在碰撞中交融,三教合一,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如今,“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巨大的平台,既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各族文明在交流中共存,在交流中壮大。2015年9月,新时代领路人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革命性理念,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决议,载入了新时代领路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当今时代,多极化趋势日益深化,单一的文化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法匹配精彩纷呈的世界,唯有文化共存才是出路。不同的文化类型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在一种友好氛围中逐步消除误解、摒弃成见。“韩流”也好,“日流”也罢,“西流”亦可。如果兼容并蓄、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助力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这是中华文化新的智慧与更大的创造。
第12课玩偶之家(节选)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妇女的地位,女权的维护,是近两个世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处在什么样的良性关系中,担负怎样的责任与义务才算是真正的女性独立?走近经典,阅读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节选)》,定会给您带来深刻的启迪。 1.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 鉴赏戏剧人物形象。2.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资讯概览]
一、作者介绍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其剧作以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对世界近现代戏剧的发展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他一生共写剧本26部。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1852~1862年先后发表有感于小市民庸俗愚昧的精神状态的哲学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剖析社会弊端,触及各种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晚期的《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剧作转向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刻画,象征主义色彩浓厚。
二、典型事迹
易卜生疾恶如仇
易卜生从小疾恶如仇,直到成年以后依然如此。最能体现他那刚烈个性的事当数他因对挪威政府不满愤而出国一事。1864年,普奥联军强占丹麦。易卜生受“斯堪的纳维亚统一主义”的思想影响,认为邻国有难,理当援助。一来两国早有盟约;二来唇亡齿寒,应联手对外。因此,易卜生撰文呼吁挪威出兵。但是,挪威政府却畏惧西欧势力,不敢出兵。易卜生对此痛心疾首,奋笔疾书了一首讽刺诗《患难兄弟》后,毅然离开挪威,去了意大利,以示愤慨,而且从此一去便是二十七年。
[情境活动]
易卜生是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正义作家,一生中历经坎坷,不馁不弃。他说:“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人的一生有幸运,也有厄运,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逆境,读了易卜生的这段话,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顺境时不骄不惰,虚心进取;逆境时不气不馁,勇敢面对。
[资讯概览]
一、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1879年,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此时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玩偶之家》是作者根据朋友劳拉的一段真实遭遇写出来的。
二、时代大事
十九世纪西方女权运动
19世纪西方女权运动首先兴起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的法国,接着在英国引起反响,又波及北欧等国,继而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不久遍及西方社会。
1776年,美国女权运动的著名人物艾比盖尔·亚当斯和玛丽·奥提司·华伦等人联名上书大陆会议,以妇女参战为理由,要求给妇女以选举权。
1791年9月,法国女权主义者、剧作家、政治活动家奥兰普·德古热发表了《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提出了17条要求,它是世界上第一份要求妇女权利的宣言,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完整的女权思想。
1792年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士发表了《女权拥护论》,详细叙述了长久以来社会对妇女的不公正待遇,要求开发女性的智力,要求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女权拥护论》成为女权运动的理论武器。英国妇女开始组织自己的团体,进行争取妇女权利的斗争。
[情境活动]
阅读下面诗人舒婷《致橡树(节选)》的内容: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阅读之后,你对女权主义有怎样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女性和男性同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二者独立于彼此而存在,谁都不是对方的附庸,谁手中都未掌握所谓的控制权。女性在社会中同样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压力,她们思考的不只是自我形象,更重要的是有自我意识。女性应该既爱人又爱己,既为了爱情勇于奉献自己,又珍视自身的价值。
话 剧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的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等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有十几部,著名的四大社会问题剧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他用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现今也泛指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形式。
一、读准字音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阮克(ruǎn) (2)打岔(chà)
(3)按捺(nà) (4)香槟(bīn)
(5)撅折(juē) (6)迭起(dié)
(7)撺掇(cuān) (8)撵出去(niǎn)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绷 (2)茄
(3)攒
2.语境辨析法
(4)他悄(qiǎo)然而至,看到别人都在忙碌,又静悄(qiāo)悄地离开了。
(5)他长年累(lěi)月地奔波,实在是累(lèi)坏了,但又不愿连累(lei)别人,只好勉强硬撑着。
(6)这个资本家用很低的佣(yòng)金雇佣(yōng)了很多人。
二、写准字形
(1) (2)
(3)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2)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比喻故意做作。
(3)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或用虚假动听的话骗人。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4)老领导善于装腔作势,讲话时声情并茂,员工们都深受感染。
辨析:“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比喻故意做作。不合语境。
Ⅱ.易混辨析
1.做客VS作客
课本原句 咱们出去做客的时候我不大跟你说话,我故意避开你,偶然偷看你一眼,你知道为什么?
辨析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强调的是临时性的(如:到亲戚家做客);“作客”指寄住在别处,强调的是异地他乡,长期或永久性的(如:作客他乡)。
即境活用 常年作客他乡的王刚,应邀做客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讲述了自己几年来的经历。
2.化妆VS化装
课本原句 阮克大夫,我知道你很喜欢化装跳舞会。
辨析 “化妆”与“化装”都是动词,都有打扮、修饰容貌的意思,但使用范围有区别。“化妆”是指美容,用化妆品来修饰头部、面部,使容貌美丽。“化装”是指为了演出的需要,把演员装扮成特定的角色。“化装”不仅指头部、面部,还包括身体。
即境活用 化妆师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高超技艺,三下两下就将演员们化装成了另外一个人。
3.委屈VS委曲
课本原句 我受尽了委屈,先在我父亲手里,后来又在你手里。
辨析 委曲:①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如“河流委曲”“情意委曲”;②指事情的经过、底细、真相,如“告知委曲”;③指屈身折节,如“委曲从俗”。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待遇而心里难过。
即境活用 他被误解了,觉得实在是委屈,就鼓起勇气将事情的委曲向领导作了解释。
[NO.1文本初读]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答:
参考答案:①娜拉觉醒 ②决意出走
[NO.2文本精读]
任务驱动一 赏析戏剧冲突
[学习策略] 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戏剧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不管是多幕剧,还是独幕剧,戏剧冲突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情节的推进入手进行分析。分析时,可把一场戏分解为若干小单位,进行微观把握,省去不重要、交代性的情节细节,仔细研究主要事件、主要场次的描写,最后把各个场面合起来,作综合分析。
1.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心理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答:
参考答案: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一切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
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和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也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
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一些话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还离家出走了。
2.请简要分析《玩偶之家》戏剧冲突的特点。
答:
参考答案:①戏剧冲突尖锐激烈。海尔茂自私自利,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娜拉追求妇女解放,不安于“玩偶”地位,于是双方发生了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②戏剧冲突高度集中。在剧中,作者把海尔茂和娜拉的冲突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而展开,戏剧冲突高度集中。③戏剧冲突紧张曲折。在剧中,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任务驱动二 鉴赏剧中人物形象
[学习策略] 人物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情节展开及演进的载体。分析戏剧人物形象要从了解人物背景、体悟戏剧冲突、品味人物语言特点、欣赏人物的动作心理等多维度展开。 尤其是对人物性格、典型意义要分析表述到位。
3.娜拉出走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表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娜拉的形象特点。
答:
参考答案: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给丈夫治病,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阮克医生抱有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面对威胁和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境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4.请从表面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征。
答:
参考答案:表面上:①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②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①海尔茂是男权至上的社会培养的男权范本:控制家庭经济权,把娜拉当宠物对待,不尊重娜拉。②海尔茂在性格道德方面有缺陷:心胸狭隘,自私虚伪,没有担当。③资产阶级卫道士。
任务驱动三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
纵览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B.《玩偶之家》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娜拉,娜拉一直被认为是一位追求女性权利的战斗者。
C.海尔茂表面上很爱自己的妻子,愿意为她花钱,可实际上他只把年轻美貌的妻子当作玩具,从来没把妻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D.娜拉最后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遭到丈夫的责骂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
解析:选D “当遭到丈夫的责骂的时候”不准确,应为当她丈夫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的时候。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场景高度集中,作者将戏剧场景高度集中于海尔茂和娜拉的家中,有利于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展现。
B.作者对女主人公娜拉的心理描写十分出色,巧妙地利用了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如信箱和跳舞在表现娜拉内心活动上所起的巨大作用。
C.作者善于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海尔茂先前对娜拉大加斥责,并连同她的父亲一起辱骂,后面看到事情平定后,对娜拉百般温存,呵护有加,表现出他的悔悟。
D.表面上的冲突是娜拉决定离家出走和海尔茂阻止她出走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追求自由平等独立和自私专制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C “表现出他的悔悟”错误,应为“表现出他的虚伪、自私”。
7.请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答:
解析:从娜拉的性格、家庭地位和意识觉醒等角度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①性格基础。②认清了海尔茂的本质,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屈辱地位。娜拉目睹了海尔茂闹剧般的表演之后,她才如梦初醒,认识到这是一场不平等的婚姻,在这样不平等的婚姻之中,她感到的那种幸福生活事实上并不真实,是虚伪的。③娜拉进而开始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思,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她的平等意识、自我意识觉醒了。
8.剧中“你的泥娃娃”“陌生人”分别指谁?如何理解这些称呼?
答:
解析:剧中“你的泥娃娃”“陌生人”是娜拉分别对自己和丈夫的称呼,这样的称呼反映了娜拉在矛盾冲突后对自己在家庭和丈夫心中的地位的清醒认识,直到现在她才算真正认清了丈夫的虚伪面目和丑恶本质,丈夫自然就成了她眼中的陌生人。
参考答案:前者指娜拉本人,后者指她丈夫。她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海尔茂心中只是一个玩偶(娜拉在丈夫眼中只是“私有财产”),没有自由,也得不到尊重,最亲密的丈夫其实就像一个陌生人。
[NO.3思维拓展]
1923年鲁迅发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在鲁迅看来,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你对此有怎样的观点?
答:
参考答案:(观点一)我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因为娜拉长期以来就依附着父亲和丈夫而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当时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她很难独自生存下去。而且,她的三个孩子在家中,所以,她要么会堕落,要么就不得不回到原来家中。
(观点二)我不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娜拉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并且觉醒后的她也认识到“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她一定会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生存的技能,不会堕落、饿死或是回来。
[写作实践]
突 转 法
《玩偶之家》共三幕,前两幕对情节做了足够的渲染与铺陈,通过娜拉的独白和林丹太太、阮克医生、柯洛克斯泰的对话将这一中产阶级家庭所发生的故事做了“暗场”处理。“突转”出现在第二幕,柯洛克斯泰的那封信是关键点,剧情由此发生“突转”。这“突转”是由前面情节的结构中产生出来的,娜拉为丈夫的疗养费用不得不假借父亲的名义向柯洛克斯泰借债,为日后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后来荣升为银行经理的海尔茂要裁掉柯洛克斯泰,走投无路的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只好拿借据要挟娜拉。第三幕中,当海尔茂终于看到信并了解了事情真相后,他一番劈头盖脸的怒骂让娜拉“发现”了丈夫对自己的所谓的“爱”,“发现”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不过是一个“玩偶”。这一“发现”正是通过前面一系列可然律的事件、由情节本身所产生的,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突转”和“发现”促使了娜拉的觉醒,引出了娜拉从“玩偶之家”的出走这一“复杂的行动”。
[写法指导]
巧用“突转法”,文章起波澜
写作是对生活的再创造,好的作品无不在给人教益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如果能写得有波澜,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 ?“突转法”就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事情的发展方向突然发生转折,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将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种转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为逆境,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反之亦然。关键在于突转之前要选取与中心命意相反的事层层铺垫,步步烘托,再一下子倒转,使结尾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接着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于是满堂喝彩;又写道“儿孙个个都是贼”,子孙们惊怒;最后题曰“偷得寿桃献至亲”,众人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运用“突转法”要注意:
1.情节的“突转”要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起伏变化,不能违背客观情理。
2.要交代清楚“突转”的主观和客观、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原因,否则读者会“一头雾水”。
[针对练笔]
运用“突转法”在横线处为下面的故事写一段60字左右的结尾。
尴尬瞬间
我对已搬来一星期却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邻居很是好奇,总想一睹“芳容”。终于有一天,隔壁传来开门的声音。机不可失,赶忙打开门一看,哇,好一位秀发披肩清纯美丽的现代淑女!当我正上上下下“饱餐秀色”时,一声河东狮吼:“见鬼,瞅什么瞅,没见过人哪?”唬得我心里直发毛,灰溜溜地关了门。
一天,我正要下楼,楼下传来了脚步声。糟糕,“见鬼”来了,真是冤家路窄……
无奈,只好昂首阔步视而不见,下楼梯如履平地,一脚踏了三个台阶,结果可想而知——让“见鬼”笑了个够。而由于自己“光荣负伤”在床上趴了好几日,恨恨发誓与“见鬼”势不两立。
参考答案:几天后,忽然有人敲门,一看,是“见鬼”,“你的腿怎么样了?”满脸灿烂的笑容和关切的神情让我如坠千里迷雾,又受宠若惊。“没,没事儿。”“那你可以帮我抬煤气罐吗?”
[类文赏读]
《玩偶之家(节选)》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下面的选文均与自由平等相关,用心欣赏,对我们理解自由和平等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一、美文悦读
椰子树与平等
二十多年前,我在云南插队。当地气候炎热,出产各种热带水果,就是没有椰子。①
整个云南都不长椰子,根据野史记载,这其中有个缘故。据说,在三国以前,云南到处都是椰子,树下住着幸福的少数民族。众所周知,椰子有很多用处,椰茸可以当饭吃,椰子油也可食用。椰子树叶里的纤维可以织粗糙的衣裙,椰子树干是木材。这种树木可以满足人的大部分需要,当地人也就不事农耕,过着悠闲的生活。
忽一日,诸葛亮南征来到此地,他要教化当地人,让他们遵从我们的生活方式:干我们的活,穿我们的衣服,服从我们的制度。
这件事起初不大成功,当地人没看出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优越之处。首先,秋收春种,活得很累,起码比摘椰子要累;其次,汉族人的衣着在当地也不适用。就以诸葛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当地天热,搞两片椰树叶把羞处遮遮就可以了。至于汉朝的政治制度,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未免太过烦琐。
诸葛先生磨破了嘴皮子,言必称孔孟,但也没人听。他不觉得自己的道理不对,却把账算在了椰子树身上:下了一道命令,一夜之间就把云南的椰树砍了个精光;免得这些蛮夷之人听不进圣贤的道理。②
没了这些树,他说话就有人听了——对此,我的解释是,诸葛亮他老人家南征,可不是一个人去的,还带了好多的兵,砍树用的刀斧也可以用来砍人,砍树这件事说明他手下的人手够用,刀斧也够用。当地人明白了这个意思,就怕了诸葛先生。
我这种看法你尽可以不同意——我知道你会说,诸葛亮乃古之贤人,不会这样赤裸裸地用武力威胁别人;所以,我也不想坚持这种观点。对于此事,野史上是这么解释的:蛮夷之人,有些稀奇之物,就此轻狂,胆敢藐视天朝大邦;没了这些珍稀之物,他们就老实了。这就是说,云南人当时犯有轻狂的毛病,这是一种道德缺陷。诸葛先生砍树,是为了纠正这种毛病,是为他们好。我总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太过惊世骇俗。人家有几样好东西、活得好一点,心情也好一点,这就是轻狂;非得把这些好东西毁了,让人家心情沉痛,这就是不轻狂——我以为这是野史作者的意见,诸葛先生不是这样的人。③
野史是不能当真的,但云南现在确实没有椰子,而过去是有的。所以这些椰树可能是诸葛亮砍的。假如这不是要野蛮,就该有种道义上的解释。我觉得诸葛亮砍椰树时,可能是这么想的:人人理应生来平等,但现在不平等了,四川不长椰树,那里的人要靠农耕为生;云南长满了椰树,这里的人就活得很舒服。让四川也长满椰树,这是一种达到公平的方法,但是限于自然条件,很难做到。所以,必须把云南的椰树砍掉,这样才公平。
假如有不平等,有两种方式可以拉平。一种是向上拉平,这是最好的,但实行起来有困难;比如,有些人生来四肢健全,有些人则生有残疾,一种平等之道是把所有的残疾人都治成正常人,这可不容易做到。另一种是向下拉平,要把所有的正常人都变成残疾人就很容易,只消用铁棍一敲,一声惨叫,这就变过来了。④
诸葛先生采取的是向下拉平之道,结果就害得我吃不上椰子。在云南时,我觉得嘴淡时就啃几个木瓜。木瓜淡而无味,假如没熟透,啃后满嘴都是麻的。但我没有抱怨木瓜树。这种树内地也是不长的,假如它的果子太好吃,诸葛先生也会把它砍光啦。我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正是我的用意。
人人理应生来平等,这一点人人都同意。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而且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有人有椰子树,有人没有椰子树。如罗素先生所说,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差异——有人聪明有人笨,这就是问题之所在。这里所说的知识、聪明是广义的,不单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文化素质、艺术的品位,等等。这种椰子树长在人脑里,不光能给人带来物质福利,还有精神上的幸福。这后一方面的差异我把它称为幸福能力的差异。有些作品,有些人能欣赏,有些人就看不懂,这就是说,有些人的幸福能力较为优越。这种优越最招人嫉妒。消除这种优越的方法之一就是给聪明人头上一闷棍,把他打笨些。但打轻了不管用,打重了会把脑子打出来,这又不是我们的本意。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这种法子现在正用着呢。⑤
①开头短短两句话交代了写作缘由,作者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就此思考,下笔成文,展示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也引发读者思考。
②引用故事,反面说明每一种文化均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我们应尊重不同的文化,宽容异于我们的文化。美人之美,天下方能大同。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作者对这一故事进行了理性分析。
④人同此心,四肢健全的人有谁愿意被“平”。一个比喻论证就阐明了“向下拉平”以达到“平等”的荒谬。
⑤设事寓理,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人人平等,是指在法律、机会、尊严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我们长相各异、聪慧有别,个体是有差异的,在这个意义上,人人是不平等的,因而在家境、天赋、能力面前,要尊重有差异的平等。尊重有差异的平等,这才是最大的平等。
①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差异——有人聪明有人笨,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②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这种法子现在正用着呢。
二、思辨阅读
娜拉走后怎样
鲁 迅
易卜生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
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易卜生自己有解答, 就是Die Frau vom Meere(《海上夫人》)。这女人是已经结了婚的,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的。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地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
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
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
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
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是另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
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哪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
(有删改)
本文虽明写挪威女性娜拉出走后的去向,却句句暗含对中国女性乃至中国国民的映射。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参考答案:①娜拉出走后,或者走向堕落,或者自立自强,代表了外国女性在她们所处时代的觉醒意识和囚徒困境。②中国女性在五四运动后,走上了外国女性走过的道路,觉醒后毅然离家,便也要面对娜拉曾经遇到的问题,堕落自毁或者自立新生。③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女性,想要获得自主自由,走上娜拉离家之路后,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战斗获得经济权。④国家和人民,也要自立自强,通过斗争获得经济权和话语权。
三、时评鲜读
“女德”,无关道德,有违平等
近日媒体报道,某夏令营活动中,一名身着传统服饰的女孩在演讲中宣称“戴美瞳的都是不正经的女孩”等言论引发舆论热议。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查处这一夏令营,但为何类似的“女德”培训屡禁不止?
令人匪夷所思!在现代社会竟还有如此封建的观念,通过规范女性的日常言行达到禁锢目的。更想不到的是,在包装成夏令营、培训班等形式后,有不少家长自愿报名参加,花钱让孩子受到精神迫害。
殊不知,课堂上传授的违反科学、歪曲事实的教学内容,不仅不会帮孩子走出青春困惑,还可能让她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更有甚者,在错误信息引导下落入了“男尊女卑”的歧途,错失了培育独立人格的良机。
近年来,关于“女德”相关培训中奇葩言论不绝于耳。如2014年有“女德班”让现代女性打不还手、骂不还口;2017年传出宣扬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的言论。多年来,相关培训班为何屡遭取缔却层出不穷?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外衣里,包裹着的是对未成年人教育的任性与失当。在夏令营的招生通知中提出,参加夏令营可以解决青少年不爱学习、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想必一些家长在报名的时候,初衷并非热爱传统文化,而是希望诉诸“感恩”“孝道”等传统观念,让孩子更加乖巧听话。
正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和“控制孩子”的需求,让商家嗅到“女德”培训存在的土壤,在屡次被查处后依然改头换面出现。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幌子传播“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糟粕,迂腐思想死灰复燃的背后,迎合了部分人对于子女教育茫然无措、急于求成的需求。
要彻底根除“女德”培训的土壤,要对各类夏令营加强监管督察,对“女德”培训等格调不高的责令关停。另一方面,更要加强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让更多家长懂得良好的精神品格、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长期陪伴,几天的“培训班”不是灵丹妙药。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妇联等部门要大力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在家庭中构建男女平等的氛围,在社会上倡导两性权利、机会平等和责任共担的清晰认识。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健康氛围,让更多女性在科学、现代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成长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说到底,男女平等是个浅显的问题。如果谁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困惑,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接受那些曾以道德之名强加给你曾祖母的精神束缚和行为约束?
“女德”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封建糟粕的意味,多少中国人尤其是女性都是在“道德大棒”下长大的。在一个早已男女平等的时代,道德不分男女,我们都需要堂堂正正站着,而不是跪着。
PAGE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