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溶液的形成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豆浆 C.糖水 D.果酱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中都只能含一种溶质 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中的溶剂只能为水 D.泥水中的泥土是溶质,水是溶剂
3.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酒精清洗试管中的碘
B.用水清洗杯子上的蔗糖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4.溶液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医用酒精 C.矿泉水 D.糖水
5.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碳酸钠 C.植物油 D.泥土
6.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大豆油 B.食盐 C.蔗糖 D.杜康酒
7.表中列举了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黄铜片和铜片 相互刻画
B 一氧化碳和甲烷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分别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 硝酸铵和氯化钠 加水溶解,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D 硬水和蒸馏水 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
A.A B.B C.C D.D
8.将面粉、味精、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味精 C.食盐 D.酒精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C.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以氯化钠分子的形式存在 D.植物油能溶解在加了洗涤剂的水中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在5mL水中加入1-2 粒碘,振荡:观察到紫黑色固体消失,形成棕色溶液 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 D.大理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
A.A B.B C.C D.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性质活泼具有可燃性
B.焊锡(含锡、铅)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低
C.明矾可降低水的硬度
D.可用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
12.下列有关溶液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物质
B.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放置段时间后。其浓度不变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用汽油洗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都是混合物
B.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在一起就不属于溶液
C.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D.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少
14.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B.守恒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相等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5.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除去所有杂质
B.用肥皂水可鉴别蒸馏水、矿泉水(属于硬水)两种无色液体
C.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形成溶液
D.往某溶液中加固体,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6.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是( )
A.麻油 B.面粉 C.食盐 D.牛奶
二、非选择题(共7题)
17.下列物质:①植物油②味精③面粉④氢氧化钠⑤泥土⑥食盐⑦牛奶⑧硝酸铵,分别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18.学习化学以后相信你可以正确的解释生活中的诸多现象。
(1)近日,浙江大学研制出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棉”,它被预测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说明它有较强的_________性。
(2)衣服沾有的油污,可用洗涤剂洗去,洗涤剂能_______油污(填“乳化”或“溶解”),也可以用汽油洗去,因为汽油能_______油污(境“乳化”或“溶解”)。
(3)从微观角度了解这些不同。
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因为____________。
②溶液FeSO4为绿色而CuSO4为蓝色因为___________。
③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因为___________。
19.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__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_____________作用。
(4)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
20.化学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1)身边的化学
①“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低碳出行”中“低碳”是指较低的气体排放 _______________ (填名称)
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 _________ (选填“乳化”或“溶解”)功能。
③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日常生活中常用 _________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硫化氢、二氧化碳等物质。
①可燃冰属于 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 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3)海水淡化工程在我国沿海省份如广东、天津等地取得快速发展,它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水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运动快慢 B.分子质量 C.分子间隔 D.分子种类
②利用如图装置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 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
③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 ____________ (填符号)构成。
(4)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最硬的物质 ___________ ②2个氨分子 ___________
③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 _______ ④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 ___________
⑤点燃火焰是蓝色的物质 ___________ (写一种)
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_____
21.我国 2016 年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 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得出了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
(2)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利于防治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 。
A.依照法规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洗碗时,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___作用。
(4)在生活中,当水的硬度大或者病菌过多,可以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 硬度和杀灭病菌。
22.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剂有碳酸钙粉末。用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得碳酸钙粉末(杂质不参与反应),生产流程如下:
① 氧化钙的俗名是 _______ 。
② 石灰乳属于 __________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溶液
③ 步骤II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______________ 。
④ 请写出上述流程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理论上得到碳酸钙质量 ______ (选填“>”“<”或“=”)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⑥ 上述过程中如产生9mol二氧化碳,则消耗该石灰石的质量为多少g? __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3.据图回答下列实验的问题:
(1)图甲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吹散面粉的目的是_____。蜡烛的作用是_____,最终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面粉发生的这个变化是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图乙是氯化钠溶解的实验。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氯化钠“消失”在水中,是因为氯化钠在溶液中以_____(填微粒符号)的形式存在。
在室温条件下,小明:①向100g水中加入5g氯化钠完全溶解;②在10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也完全溶解。他得到的结论:氯化钾比氯化钠更易溶于水。他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有_____(写一条,下同),错误之处是_____,错误导致了实验结论的不可信。
(3)如图丙,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实验中水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反应后量筒中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沿导管进入玻璃瓶。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牛奶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选项错误;
B、豆浆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选项错误;
C、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项正确;
D、果酱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
2.B
【详解】
A、一种溶液中可以含有含多种溶质,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多种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中的溶剂不只水,如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错误;
B、用水冲洗杯子上的蔗糖,是利用了蔗糖能溶于水,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错误;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错误;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是利用乳化原理,故正确。
4.A
【详解】
A、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B、医用酒精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高锰酸钾溶于水得紫红色溶液,选项错误;
B、碳酸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选项正确;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选项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B。
6.A
【详解】
A、大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杜康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7.B
【详解】
A、黄铜片是铜的合金,硬度大于铜,用相互刻画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铜片和铜片,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火焰上方分别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一氧化碳和甲烷,B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吸热和放热的现象,故加水溶解,用手触摸容器外壁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C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属于软水,滴加肥皂水,搅拌,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蒸馏水,产生较多的浮渣的是硬水,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解析】
试题分析:A.面粉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形成的悬浊液; B.味精能溶解形成溶液;C.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D.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形成溶液,故答案选择A
9.B
【详解】
A、溶液不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正确;
C、氯化钠在水溶液中受水分子作用,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错误;
D、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可以将大的油珠变为小的液滴,而不是溶解在洗涤剂中,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A、.在5mL水中加入1-2 粒碘,振荡,碘不易溶于水,不会形成棕色溶液,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现象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选项错误;
B、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所以焊锡(含锡、铅)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低,选项正确;
C、明矾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加快难溶性杂质的沉降速率,但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错误;
D、油污能够溶解到汽油中形成溶液,所以用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溶解,选项错误,故选B。
12.B
【详解】
A、有的溶液蒸干后,溶质也会挥发掉,如盐酸,故该项不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因此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浓度不变,故该项正确;
C、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一定属于混合物,故该项不正确;
D、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可以溶解油污,即用汽油洗去油污是溶解现象,故该项不正确。
故选B。
13.A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详解】
A、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任何溶液都是混合物,故A正确;
B、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在一起仍然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误;
C、微粒之间有间隙,故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是味觉适应了,而不是糖水少,故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固体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符合题意;
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元素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解析】A、河水中的杂质分为可溶性杂质和不可溶性杂质,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只除去了不溶性杂质和色素、异味,但可溶性的杂质没有除去,故错误;
B、肥皂水可以鉴别软硬水,肥皂水遇到蒸馏水泡沫多浮渣少,遇到矿泉水,泡沫少浮渣多,正确;
C、食用油加入水中震荡后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错误;
D、当向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溶质的时候,固体不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B。
16.C
【解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分子之间。食盐——氯化钠是易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间,是 溶液;麻油在水中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面粉以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牛奶和水形成的混合物是溶液、浊液的混合物。故选C
17.②④⑥⑧ ①⑦
【详解】
①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形成乳浊液;
②味精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③面粉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
④氢氧化钠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⑤泥土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
⑥食盐溶于水形成溶液;
⑦牛奶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乳浊液;
⑧硝酸铵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故填②④⑥⑧;
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故填①⑦。
18.吸附 乳化 溶解 分子构成不同 它们离子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详解】
(1)活性炭可以用于水的净化,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根据题中信息“它被预测可代替活性炭用于净水”可知“碳海绵”有较强的吸附性;
(2)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冲走;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易溶于汽油,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3)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②FeSO4为绿色而Fe2(SO4)3为黄色,因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不同,即离子不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引起的。
19.硬水 煮沸 乳化 AC
【详解】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肥皂水在软水中会产生丰富的泡沫;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变成水垢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3)用洗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使大油滴乳化成小油珠,从而易被水冲走;
(4)A、实验室的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减少了水的污染,保护了水资源,符合题意;
B、洗净试管后,忘记关闭水龙头,浪费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C、在实验室中安装节水的水龙头,节约用水,符合题意。故选AC。
20.二氧化碳 乳化 煮沸 混合物 化学变化 CH4+2O2 CO2+2H2O BD 蒸馏 Cl- C 2NH3 CO O3(CH4) H2(CO、CH4) Ca
【详解】
(1)①“低碳出行”中“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小水滴,使油和水不再分层,这种现象称为乳化。故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③硬水中含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①可燃冰中含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②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有新物质金刚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甲烷可用作燃料,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3)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运动速率变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分子本身的质量和分子种类,故选BD;
②利用如图装置得到淡水的方法与实验室蒸馏净化水的方法原理相同;
③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离子符号为:Cl-;
(4)①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化学符号为:C;
②氨分子的化学式为:NH3 ,2个氨分子即在其前面加2,即2NH3;
③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④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O3、CH4等;
⑤点燃火焰是蓝色的物质H2、CO、CH4
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
21.氢元素和氧元素 2H2O 通电 2H2↑+ O2↑ B 乳化 煮沸
【解析】
(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2)A、依照法规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正确;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错误;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3)洗碗时,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4)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菌。
22.生石灰 A 过滤 CaO+H2OCa(OH)2 = 解:设消耗的CaCO3的物质的量为xmol
CaCO3 CaO + CO2↑ (1分)
1 1
x 9
(1分)
x=9 (1分)
9mol×100g/mol= 900g (1分)
900/90%=1000g (1分)
答:消耗该石灰石的质量为1000g。
【详解】
①根据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解答;
②根据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进行分析回答;
③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④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解答;
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
⑥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解:①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
②固体小颗粒和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就叫悬浊液,液体与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就叫乳浊液,本题中是固体小颗粒和液体形成的故为悬浊液;
③过滤是把不溶于溶液的固体和液体分开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反应池”中的混合物分离出生成的碳酸钙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
④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理论上得到碳酸钙质量等于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⑥设消耗的CaCO3的物质的量为xmol
CaCO3 CaO+CO2↑
1 1
x 9mol
x=9mol
9mol×100g/mol=900g
=1000g
答案:
①生石灰;
②A;
③过滤;
④CaO+H2O═Ca(OH)2;
⑤=;
⑥消耗该石灰石的质量为1000g.
23.使面粉充满容器,并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点燃面粉(或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容器内缺少氧气 化学变化 加速食盐的溶解 Na+、C1- 溶剂质量相同 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反应物 铁生锈消耗玻璃瓶中的氧气 19%
【详解】
(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实验中吹散面粉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容器,并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接触和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蜡烛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最终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缺少氧气,面粉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食盐的溶解,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消失”在水中,是因为氯化钠在溶液中以Na+、C1-的形式存在;比较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固体物质的质量,他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有溶剂的质量相同,错误之处是没有达到饱和状态,错误导致了实验结论的不可信。
(3)如图丙,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实验中水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暖宝宝中的铁粉与集气瓶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所以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反应物;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58-20)mL=38mL,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220-20)mL=20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