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2溶解度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8 09:3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溶解度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方法不能加快某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是(  )
A.冷却溶液 B.粉碎溶质 C.热水溶解 D.搅拌
2.下列操作不能加快溶解速率的是(  )
A.加溶剂 B.升高温度 C.搅拌 D.粉碎固体
3.在 T ℃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温度不变时,不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
D.温度不变时,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4.下列清洁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漆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 D.用洗衣粉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金属单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21% D.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可以增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6.20℃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
7.如下表中数据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图所示是用其中一种物质所做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NaCl 35.8 36.0 36.3 36.6
A.实验中加入的物质R是氯化钠 B.④中t的取值范围在30~40之间
C.③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②中的大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的溶液质量都是140 g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与大多数物质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10.下列有关溶液和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
B.溶解度是来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
C.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1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甲多
B.t2℃时,甲、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12.—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进行下列实验:硝酸钾溶液甲硝酸钾溶液乙硝酸钾溶液丙硝酸钾溶液丁,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溶液甲 B.溶液乙 C.溶液丙 D.溶液丁
13.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  )
A.酥脆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
B.生石灰露置空气中变重
C.打开啤酒瓶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菜刀置于潮湿空气中生锈
1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下不正确的是(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不蒸干),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C.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甲=乙>丙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5.t ℃时,向一支盛有5.0 g氯化钠的试管中加入10.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中仍有未溶解的白色晶体。对于试管中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 ℃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15.0 g
B.溶液是t ℃时的不饱和溶液
C.将上述试管加热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
D.所得溶液是氯化钠在t ℃时的饱和溶液
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
二、非选择题(共8题)
17.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则,甲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若乙溶液仍可以继续溶解乙物质则乙是_____________;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溶解吗_______________。
18.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31.6 63.9 110 169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
(2)探究2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图所示:
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_________(填编号)。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
(2)t20C时,3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克。
(3)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 、_____ (填两种方法) 。
(4)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 _____。
(5)t2 ℃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0C,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0.(1)水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区别硬水和软水,可加入______进行验证;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2)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产生大量气泡,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3)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①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填“甲”或“乙”)。
③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_。
④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⑤两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时的温度为t,由图可知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⑥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图所示实验:
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
21.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如图所示,三个实验均和水有关。
①请指出实验 A 中过滤操作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 B 能说明 CO2 可溶于水,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实验 C,滴加水后能看到 U 形管中_____(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2)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3)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
①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 36g。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②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24%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来配制 3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 化钠溶液,则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_____。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D从 t2℃降至 t1℃,甲、乙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②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 缩,___________,然后过滤。
22.水和以水为溶剂制成的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 _____ .
(2)市售的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_____ (填字母).
A 烧碱 B 食盐 C 硝酸铵 D 生石灰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依据曲线图得出三条相关信息:
①在t3℃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a物质的质量是 _____ ;
②在 _____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还能得出的一条信息是 _____ (信息中要求包含两种物质)
(4)现有一瓶浓硫酸,标签如图所示.欲将该瓶浓硫酸完全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_____ g.
23.“奋斗者”号如何承受万米深潜重压,国产新型钛合金材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同学们对金属钛产生了兴趣,进行了探究。
活动一:探究钛的金属活动性
(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
(1)镁、铝、钛 (2)镁、钛、铝 (3)钛、镁、铝
(设计实验)
(1)小明方案:将镁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再将铝片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
(2)小强方案:将镁片、铝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Al
现象 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缓慢 大量气泡产生,反应非常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
(实验结论)同学们认真思考后,一致认为小强的实验方案能够得出结论,从小强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假设______正确;你认为小明实验设计中欠妥之处是______。
活动二:探究钛的提取和炼制
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上述流程中的物质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有______。
(2)纯铁片和生铁片相互刻画,出现明显印痕的是______。
(3)步骤Ⅰ中,FeO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
(4)步骤Ⅲ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5)从MgCl2溶液到MgCl2·6H2O晶体的操作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冼涤、干燥。
24.(1)地铁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于济南来讲,地铁承载着城市迭代升级的厚望,当轨道贯穿了这座城市,它代表的不再仅仅是交通,更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地铁建设中各种材料被广泛应用。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锰钢主要成分是铁、锰、碳,主要用于制造钢轨、挖掘机铲斗等,锰钢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两项)。
②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钢轨生锈。该防锈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
③地铁中常用氢氧化镁作为阻燃材料,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可用海水中提取的氯化镁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制取,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 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海水晒盐的流程如下:
①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母液是当时温度下氯化钠的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如图是NaCl、Na2C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C时,Na2CO3的溶解度__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大度于”“等于”“小于”之一);该温度时,将20gNa2CO3粉末放入盛有1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采用____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冷却溶液,能减慢分子的运动速度,能减少固体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减慢了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符合题意;
B、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将固体研成粉末增加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不符合题意;
C、热水(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溶解,不符合题意;
D、用玻璃棒不断,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 而加快了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
【详解】
试题分析:加快溶解速率的方法可采取加大接触面积、升高温度、搅拌等,故不能加快溶解速率的操作为加溶剂,答案选择A
3.D
【详解】
A.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选项错误;
B. 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原物质,但可以溶解其他的可溶物,选项错误;
C.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选项错误;
D. 温度一定时,某固体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一定的,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选项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汽油能溶解油漆,所以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漆,方法正确,选项A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方法正确,选项B正确;
C、碘能溶于酒精,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方法正确,选项C正确;
D、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附着有碳酸钙,难溶于水,也不能和洗衣粉形成乳浊液,所以用洗衣粉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方法错误,选项D错误。故选D。
5.D
【详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它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可以作燃料,错误;B、氧气尽管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氧气并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错误;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而不是质量,错误;D、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可以增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正确。故选D。
6.D
【详解】
由溶解度曲线图,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5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5g氯化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35g,③氯化钾有剩余,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属于饱和溶液。故选D。
7.D
【详解】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6g,在50g的水中能溶解31.95g硝酸钾,能溶解18.3g的氯化钠,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在③中没有晶体析出,说明了加入的R是硝酸钾不是氯化钠。A、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中加入的物质R是硝酸钾,故A错误;B、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在④中有晶体析出,在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在50g的水中能溶解22.9g硝酸钾,不会有晶体析出,④中t的取值范围不会在30~40之间,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③中的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于t不能确定,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②中的大,故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的溶液质量都是140 g,因为二者该温度的溶解度都是40克,只能溶解40克该溶质。故选D.
9.D
【详解】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物,不是可燃物,故A错误;
B、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B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错误;
D、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
A、汽水和蔗糖水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属于溶液,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通常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甲多,选项说法正确;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题给溶液不一定饱和,选项说法错误;C.甲溶液不一定饱和,选项说法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析出晶体,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12.A
【分析】
饱和溶液中,蒸发水的质量和析出晶体的质量成正比。
【详解】
根据题干可以看出,溶液甲蒸发5g水,析出1g晶体,此时形成的溶液乙是饱和溶液;乙溶液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形成溶液丙是饱和溶液;溶液丙蒸发5g水,也是析出2g晶体,形成的溶液丁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蒸发5g水都析出2g晶体,而溶液甲蒸发5g水析出的是1g的晶体,故溶液甲是不饱和溶液。所以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溶液甲。
故选A。
13.C
【详解】
A、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汽,酥脆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汽,生石灰露置空气中变重,不符合题意。
C、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打开啤酒瓶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与空气成分无关,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和水作用下生成铁锈,故菜刀置于潮湿空气中生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进行解答,选择正确的说法。
【详解】
A、在同一温度时,曲线越高,溶解度越大。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不符合题意;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不蒸干),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把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乙两种溶液分别变为不饱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等于t1℃时的溶质量分数,丙溶液有晶体析出,溶质量分数小于t1℃时的溶质量分数,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符合题意;
D、从曲线图可以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的大,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D
【详解】
A、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而加入的5g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小于15g,错误;B、在t℃时5g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所以可知该溶液为饱和溶液,错误;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不明显,但溶解度增大,溶液质量也增大,错误;D、t ℃时,5.0 g氯化钠中加入10.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中仍有未溶解的白色晶体,说明氯化钠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正确。故选D。
16.C
【详解】
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不说明温度时,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B.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都只能是40g,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少。选C
17.饱和 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
【详解】
甲溶液中有固体有剩余,说明溶液饱和;乙溶液还能溶解溶质,说明乙是不饱和溶液;因不知甲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若甲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升温将有固体析出,故填:饱和、不饱和溶液、不一定。
18.增大 11:21 加水(合理即可) bd
【详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g:210g=11:21;加水或升高温度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由图象可知,第一只烧杯和第二只烧杯的底部均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所以二者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第三只烧杯中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恰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前二者相等,也可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第四只烧杯中又加入了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第三只烧杯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减小了。
19.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75 增加溶质 降低温度 降温结晶 b>a>c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t2℃时,50g水中最多溶解25g的a,3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5g=75g;
(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4)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20.肥皂水 煮沸 压强 t1 乙 降温(或蒸发溶剂) 大于 0≤t<t1 B 甲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详解】
(1)区别硬水和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验证,肥皂水与硬水混合产生浮渣,与软水混合产生泡沫;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采用的方法是煮沸,煮沸可使钙镁离子沉淀。
(2)打开汽水瓶盖时,瓶内压强减小,汽水会产生大量气泡,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3)①由图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由图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乙。
③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温(或蒸发溶剂)。
④t2℃时,乙的溶解度<65g<甲的溶解度,t1℃时甲、乙溶解度均为65g,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为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比甲小。
⑤两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时的温度为t,由图可知t的取值范围是0≤t<t1。
⑥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B,因为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65g,50g水最多可溶解甲的质量为32.5g>20g,固体全部溶解,C中相当加入50g甲,固体剩余,t2℃时,甲的溶解度为90g,50g水最多可溶解45g甲,D中都有固体剩余;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甲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21.未使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下端管口未紧贴烧杯内壁 右边 AC 不饱和 100g BC 冷却结晶
【详解】
(1)①实验 A 中过滤操作的两处错误: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未紧贴烧杯内壁。
②实验 B 能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实验 C中滴加水后,锥形瓶内气压增大,能看到 U 形管中右边液面升高。
(2)
A、海水属于溶液,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说法正确;
B、在蒸发池中,溶剂水不断减少,氯化钠会析出,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说法错误;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不断蒸发,质量逐渐减少,说法正确;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故填:AC。
(3)①室温下氯化钠溶解度约为 36g,则室温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大于16%,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x,则,x=100g,故需要蒸馏水100g。
(4)
A、溶解度比较需要指定某一温度,说法错误;
B、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此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C、0℃时乙溶解度为20g,故常温下,乙溶解度大于20g,易溶于水,说法正确;
D、甲乙溶液的状态不确定,从 t2℃降至 t1℃,不能确定甲、乙溶液中有无晶体析出,说法错误;
故填:BC。
②甲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并影响比较显著,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
22.水 C 60 t2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510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确定在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浓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详解】
(1)生理盐水即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答案为水
(2)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中,溶于水能够使温度升高的物质有:生石灰、氢氧化钠、浓硫酸,能够使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故答案为C
(3)①在t3℃时,a的溶解度是6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该物质,故答案为60
②在某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2
③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1℃,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由于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加水的质量则为稀浓溶液质量之差,因此加水的质量为,故答案为3510
23.(1) 没有控制变量,取用的酸不同 FeO和TiO2 纯铁 碳 置换反应 过滤
【详解】
活动一:
[实验结论]根据三种金属与反应产生气泡情况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小强可得出镁的活动性最强,钛的活动性最弱,故假设(1)正确;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控制变量,该实验中应该使用同一种酸,故小明的实验中不妥之处是:没有控制变量,取用的酸不同。
活动二:
(1)金属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种是氧元素,一种是金属元素,故流程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有:FeO和TiO2。
(2)生铁是铁的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铁,所以相互刻画,出现明显印痕的是纯铁。
(3)FeO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的过程中,碳得到氧,所以碳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4)步骤Ⅲ是四氯化钛和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5)氯化镁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六水氯化镁晶体结晶出后,得到是固液混合物,分离出晶体,需要用过滤的方法。
24.混合物、金属材料 隔绝氧气和水 饱和 小于 165 降温
【详解】
(1)锰钢主要成分是铁、锰、碳,包含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锰钢属于钢的合金,由于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所以锰钢属于金属材料,故
①为混合物、金属材料;
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钢轨生锈,故②为隔绝氧气和水;
氯化镁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
(2)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母液是当时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④填:饱和;
由NaCl、Na2C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得,t1°C时,Na2C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t1°C时,Na2CO3的溶解度为10g,故此时150g水中可溶15gNa2CO3,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65g;
如图所示,随着温度的降低,Na2CO3溶解度降低幅度很大,NaCl溶解度变化幅度不大,故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