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语言运用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怠慢了任何一个伟大作家内心深处都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注意了他更多的作品的批判和现实的精神。从他的故居直至老街,我感受到的是________的鲁镇,它闲适,恬静,慵懒,舒缓,这种环境能让人的想象力急速地飞翔。 ① 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只不过那是被苦难________出的辛酸的浪漫。还有那个让人过目不忘的 ② ,他对革命的游戏态度,他对爱情的向往,他自取其辱后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甚至他为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努力画上的那个圆圈时,都仿佛是神秘的、可爱的,让人憎恨而又同情。而在《 ③ 》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可以说是体现得________,挥洒自如:《 ④ 》里吃腻了乌鸦炸酱面的嫦娥,《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还有《理水》里“中国的脊梁”大禹,不都在向我们昭示着,这是些有光彩、有魅力,经得起时间________的浪漫主义人物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栩栩如生 压榨 淋漓尽致 检验
B.惟妙惟肖 压制 淋漓尽致 锤炼
C.栩栩如生 压制 酣畅淋漓 锤炼
D.惟妙惟肖 压榨 酣畅淋漓 检验
解析:选A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强调神似。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强调形似。这里强调鲁迅描写鲁镇的真实感,属于神似,应用“栩栩如生”。压榨:以压力榨取,比喻搜刮剥削。压制:压迫限制,用强力使人屈服。这里指孔乙己遭遇生活窘迫的压力,根据语境应用“压榨”。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等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这里指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得到充分的表达,应该用“淋漓尽致”。检验:检查并验证。锤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炼、纯熟。这里应该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故选A。
2.依次填入文中波浪线上的人物和作品,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A 孔乙己 阿Q 呐喊 补天
B 鲁四老爷 后羿 故事新编 补天
C 孔乙己 阿Q 故事新编 奔月
D 鲁四老爷 后羿 呐喊 奔月
解析:选C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是孔乙己的特征,排除B、D两项;“自取其辱后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为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努力画上的那个圆圈”这些是阿Q的特征,排除B、D两项;《出关》和《理水》都选自小说集《故事新编》,排除A、D两项;“吃腻了乌鸦炸酱面的嫦娥”是《奔月》里的人物,排除A、B两项。故选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
解析:原句存在的语病主要有:①搭配不当,“怠慢……情怀”不能搭配,“怠慢”应改为“忽略”;②语序不当,“更多的”应该改为“更多地”,且放在“注意”的前面作状语;③语序不当,“忽略了……浪漫主义情怀”是文段要表达的主题,程度更深,应该放在“注意了……批判和现实的精神”之后。
参考答案: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批判和现实的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作家内心深处都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4.按提示要求,以“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鲁迅和胡适最后分道扬镳,原因在于两人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做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答:
解析:原句为因果复句,先说结果,后说原因,重组时则要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使全句形成“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的结构。
参考答案: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做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
5.请将下面文段中转述的话变为直接引用的话。要求:①不改变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述正确;③不属于直接引用的话语可以适当删减。
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一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
答:
解析:间接引语转化为直接引语,要注意人称变化、不改变原意等常规要求。
参考答案: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我很悔和你相见,我的话多,你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 我便写一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再说你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你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奇崛的峭石
张梦阳
①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在书房里独自静静地翻书;二是到山野间游山逛水,自由散想。
②一天黎明,信步在山野漫游,突然看到直矗云霄的山峰间,瑰丽、火红的朝霞映衬中,有一尊黑色的从悬崖上奇崛挺出的峭石,立时惊呆了。伫步凝望,恍然觉得这红霞中的黑色峭石,很像是鲁迅的头像,奇挺,坚硬,不同凡响,令人神往。
③是的,鲁迅就是20世纪中国一尊奇崛的峭石。
④20世纪初叶,国难当头,人们纷纷“竞言武事”,青年鲁迅却顶着对物质“崇奉逾度”的“质化”逆风,独树一帜,提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在异国日本遥望中国茫茫大地,叹息“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反复叹道“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 !
⑤经过十年沉默,1918年5月,五四前夕,《狂人日记》如一声春雷,接着“一发而不可收”,孔乙己、阿Q、祥林嫂、吕纬甫、魏连殳、子君、涓生等一系列雕塑般的人物,和那荒原上无边野草丛中苦走不止的“过客”,出现在读者眼前。对“正人君子”鞭辟入里的批判,对既没有奴隶也没有奴隶主的“第三样时代”的期盼,震撼着人心。他的精神力量和文学天才,无人望其项背,无论是小说,还是杂文、散文诗、文学史研究、“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只要他一进入,就会立起一座奇耸的高峰。“只觉得受着一种痛快的刺戟,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这奇文中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这种快感正像爱吃辣的人所感到的‘愈辣愈爽快’的感觉。”[注]尽管也有人用恶骂来欢迎他,但也不能不承认他的奇崛。
⑥本来已经名满天下,完全可以做薪金丰厚的教授,也有意写自己的文学史著作,却因革命青年横遭屠杀,当权者“暴殄天物”,“对于别个的不能再造的生命和青春,更无顾惜”而毅然辞去教职,与爱人许广平栖居上海,专事著译。遭遇创造社、太阳社“革命文学”青年的围攻与漫骂,逼着自己攻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又被左翼有识之士拥为“左联”盟主,可是说话既不得“左边”心悦,又惹得“右边”恼怒,还不得“中间”拥护,总遭暗算,只得“横站”,孤军奋战。然而,从《清代文字狱档》中读出中国人尚“不悟自己之为奴”;从《立斋闲录》等明代野史看出“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深刻得令人战栗!从而洞察出某些“领导者”不过是“借革命以营私”,与权力者“争夺一把旧椅子”,欲做“文坛皇帝”和新奴隶主罢了!
⑦而最为奇崛的是临终遗言:“一个都不宽恕!”
⑧后人可以因此也“不宽恕”他,恨他,骂他,否定他,或者利用他,与鲁迅著作的传播、研究、赞颂一起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今后无疑还要继续下去,甚至要遇到更为严峻的挑战,但无论怎样攻击他,他都在历史上立于不败之地。鲁迅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扭转了数千年的传统思维定式,变奴性思维为独立思考,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做出了划时代的历史贡献。由于鲁迅是以思想家兼文学家的形象化的方式,致力于中国人思维的扭转的,所以比单一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产生了大得多的综合效应,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发挥了少有人比的巨大影响。而要扭转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式,反抗黑暗,革除时弊,就必须有棱有角,不能平顺、圆滑,因此鲁迅必然是一尊封建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期出现的棱角分明的奇崛的峭石,绝对不是一块顺应时流的光滑圆润的鹅卵石。
⑨鲁迅绝不是事事正确的“完人”和“圣贤”,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导师”,自己也绝不以“导师”自命,甚至渴望自己的文字与所批判的时弊同时灭亡。
⑩我们纪念鲁迅,不能以“完人”和“圣贤”的标准要求他。那样,我们反倒会失去鲁迅,也证明我们自己没有冲破只知膜拜、迷信的奴性思维的牢笼。我们需要鲁迅,是因为他毕生所批判的时弊尚在。
中国需要鲁迅这样的“精神界之战士”,这般奇崛的峭石。
[注] 出自茅盾的《读〈呐喊〉》。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仅是小说创作,鲁迅在杂文和散文诗创作、文学史研究、“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其文学天才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无人能比。
B.鲁迅总是得罪人,曾遭“革命文学”青年的围攻与漫骂,左派、右派和中间派全都反对他。他不善与人交往,乐于孤军奋战,临终遗言:“一个都不宽恕!”表明了他的奇崛和处处树敌的战斗风格。
C.鲁迅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扭转了数千年的传统思维定式,化奴性思维为独立思考。作者坚信,不管后人如何评价鲁迅,他都在历史上立于不败之地。
D.我们纪念鲁迅,不能以“完人”和“圣贤”的标准要求他,要冲破只知膜拜、迷信的奴性思维的牢笼,我们要继承的是他的精神。
解析:选B “不善与人交往,乐于孤军奋战”错,原文是“只得‘横站’,孤军奋战”,迫不得已;鲁迅是敢爱敢恨的人,并非不善与人交往;“处处树敌”也不妥。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由写“爱好”到写“伫步凝望”所产生的联想,自然地引出下文,有先声夺人之效,也为下文写鲁迅渲染了气氛。
B.文章第④段多次引用鲁迅的言论,易于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第⑥段写鲁迅在“左联”时既不得“左边”心悦,又惹得“右边”恼怒,还不得“中间”拥护,作者以此来反衬出鲁迅“奇崛”“横站”“孤军奋战”的特点。
D.峭石的特点是奇挺,坚硬,有棱有角。文章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显示了鲁迅先生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独立思考、敢于批判时弊等特点。
解析:选A A项,“有先声夺人之效”表述错误,这篇文章开头主要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
8.第⑧段说鲁迅是“一尊封建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期出现的棱角分明的奇崛的峭石,绝对不是一块顺应时流的光滑圆润的鹅卵石”,分别指出“棱角分明”和“光滑圆润”在文中的含义。
答:
解析:他和黑暗的旧势力做了顽强的斗争,爱憎分明,可以从斗争与妥协的角度进行概括。抓住句子“而要扭转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式,反抗黑暗,革除时弊,就必须有棱有角”概括“棱角分明”的含义,反之则是“光滑圆润”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棱角分明”指突破思维定式,独立思考,反抗黑暗,革除时弊;②“光滑圆润”指对黑暗社会不作批判和抗争,奴性思维,丧失原则。
9.第⑥段写鲁迅这位“精神界之战士”经历了哪些战斗?生发了什么“沉思”?请分别简要概述。
答:
解析:答题区间在第⑥段,他经历了无数的斗争,沉思的是国人的悲哀。“然而”一词前面几句概括鲁迅经历的战斗,“然而”一词后面概括生发的“沉思”。
参考答案:“精神界之战士”经历的战斗:①不满当局残忍屠杀革命青年而毅然辞职,专事著译;②遭遇创造社、太阳社“革命文学”青年的围攻与漫骂;③被左翼有识之士拥为“左联”盟主,虽总遭暗算,仍孤军奋战。
生发的“沉思”:①读出国人为奴尚不知之悲哀;②看出反动统治者暴虐的本性不变;③洞察出某些人争权(名)夺利,想当“文坛皇帝”和新奴隶主的卑鄙无耻。
PAGE
6(共68张PPT)
第6课 篇目(二)
为了忘却的记念
飞篇目(二)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鲁迅先生是一个醒着的人,一个以良心作为双眼呐喊着的“守夜人”。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清醒、执着、孤独而又坚强的战士,他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1931年2月,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对此鲁迅无比愤恨,当即写下文章以示抗议。1933年2月,在五烈士遇害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又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文章。现在我们一起预习这篇文章,透过先生那耐人寻味的语言,感受一个“守夜人”的爱与恨,体悟一个战士的清醒与执着。 1.赏析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情文并茂的特点。2.赏析句子的深刻含意,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斗争精神。3.感受革命先烈的高贵品格,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作者介绍
见《记念刘和珍君》。
[情境活动]
请参照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20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我将您的画像挂在我书桌的正上方。当我疲倦想偷懒的时候,我抬头看到了您,您那犀利的目光像闪电,灼烧着我混沌的思想,我想到活着就该跟您一样,“我以我血荐轩辕”;当我目睹不良现象却不敢挺身而出时,我抬头看到了您,您那上指的头发像利剑直刺我懦弱的灵魂,年轻人就该“横眉冷对千夫指”,敢于跟坏人坏事作斗争;当我遭到同学的误会而伤心时,我抬头看到了您,您那慈祥的面庞像广阔的海洋融化了我心中的寒冰,让我有宽厚博大的胸怀。您伟岸凛然,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年青一代永远向前。
写作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闭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
[情境活动]
八十多年的时光逝去,社会环境已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军阀混战、政治黑暗早已离我们远去,当鲁迅的思想和精神脱离了它产生和存在的时代,当我们开始讲究和谐、追求享受的时候,鲁迅思想或其精神还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吗?请根据学生甲的观点,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
学生甲:鲁迅的思想及其“如匕首,如投枪”的杂文,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今的中国已绝非鲁迅时代贫弱、腐朽的中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鲁迅的思想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但无助于现实。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鲁迅是一个反愚昧反专制的斗士,只要我们还需要睁着眼睛看现实,只要我们的生活还有愚昧和专制,鲁迅为国分忧、为民请命的精神就永远不会过时。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
2.“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指柔石、胡也频、白莽、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除李伟森没有正式加入“左联”,但工作上有紧密联系外,其他四位都是“左联”盟员。1931年2月7日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同时杀害于上海龙华。烈士们生前在从事实际革命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学活动,以各自不同的斗争经历和亲身感受创作了一批可贵的文学作品,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以柔石的小说和白莽的诗歌所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他们被害后,“左联”发表了抗议和宣言,指斥反动派的罪行,得到了国内外进步力量的支持。鲁迅先后写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章,深情地称颂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成就。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竦身(sǒng) (2)惴惴(zhuì)(zhuì)
(3)戳穿(chuō) (4)吮血(shǔn)
(5)隔膜(gé) (6)涅槃(niè)(pán)
(7)信札(zhá) (8)镣铐(liào)(kào)
(9)淤积(yū) (10)缁衣(zī)
(11)挈妇将雏(qiè)(chú)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禁 (2)拓
2.语境辨析法
(3)有时候我们做事为了省(shěng)事,导致最后出现问题,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反省(xǐng)。
(4)这个孩子在弄(lòng)堂里摆弄(nòng)着玩具,对于我的经过,他全然不知。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隐约其辞: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2)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3)明珠投暗: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4)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5)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
(6)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7)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8)仓皇失措:匆忙慌张,不知所措。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9)老领导说话做事斩钉截铁,从不兜圈子。面对别人不合理的诉求,总会直截了当地拒绝,丝毫不讲情面。
辨析:“斩钉截铁”侧重于形容态度坚决,毫不犹豫;“直截了当”侧重于形容态度明朗爽快,毫不含糊。此处应该将两个词语调换。
Ⅱ.易混辨析
1.轻率VS草率
课本原句 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辨析 “轻率”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未经过慎重考虑。“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两者都有“随便”的意思,但前者强调不经过考虑,侧重于态度、做事的准则方面;后者强调不细致,侧重于做(行动方面)。
即境活用 开发商草率提价将打击购房者脆弱的信心,再度造成新的购销僵持,导致交易重新陷入低迷。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做事情要慎重,作决定不能太轻率。
2.沉重VS繁重
课本原句 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
辨析 “沉重”着重于量重,它的适用范围大,还可指分量大、程度深,还指关系重大,还可以引申为心情忧郁,不愉快。“繁重”着重于事情多而责任重。
即境活用 工人们每天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下班后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宿舍,饭都不吃就睡下了。
[NO.1文本初读]
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答:
参考答案:①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②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坚定信念
[NO.2文本精读]
任务驱动一 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策略]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1.梳理与白莽相关的情节,分析白莽是一个怎样的青年。
答:
参考答案:第一次,白莽送书:面貌端正、颜色是黑黑的。故意把“国民诗人”曲译成“民众诗人”,热爱民众而憎恨反动统治阶级,表明他鲜明的革命立场和阶级感情,爱憎分明。第二次,白莽送译稿:“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一笔带过。第三次,白莽出狱:热天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不禁失笑,并告诉鲁迅他是一个“革命者”。作者运用白描,突出了白莽的困顿,直率、坚强、乐观的性格和不畏生死的英勇气概。另有一次写到白莽是在其遇害后,作者翻查白莽留下的《彼得斐诗集》,看到了一首译诗,“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写出了白莽的革命理想。
综上,白莽是一位勤奋好学、爱憎分明、率直坦诚、积极乐观、执着坚定、勇敢无畏、敢于追求真理和自由、大胆反抗的进步文学青年形象。
2.梳理与柔石相关的情节,分析柔石是一个怎样的青年。
答:
参考答案:柔石“硬”,坚定、正直、耿介不阿。他是一位认定真理就一往无前,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进步青年。这表现在第一:为介绍东欧和北欧文学和外国版画,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而设立朝华社。第二:为了这个宗旨,柔石不辞辛劳,奔走、奋斗;没有钱,他就借钱做印本;人手少,他就主动承担大部分的出版和杂务;朝华社倒了,他还借钱还纸账;为了还债,他就拼命译书;为了这个宗旨,他还决心转变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在狱中,他仍和殷夫学德文,力求多掌握一种战斗的武器。
柔石“迂”,率直而不通世情、拘泥而不会变通。这表现在第一:他相信人们是好的。第二:朝华社倒闭,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第三:柔石与女性同乡走路,距离至少有三四尺,而和鲁迅走在一起却不同。
总之,柔石是一位富有耿直刚毅、宁折不屈的硬骨头精神,同时又为人随和、单纯、善良、淳朴、正直,政治上欠成熟、斗争经验不够丰富、思想尚不够深刻的爱国青年形象。
3.(素养提升)怎样看待鲁迅先生所描写的柔石的“硬”“迂”?
答:
参考答案:鲁迅先生所写的“硬”“迂”是善意的,是亲昵的,是含有赞扬的。在分别介绍了柔石的“硬”和“迂”之后,鲁迅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揭示了柔石世界观的实质,即一个共产党人的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情操。正是因为柔石具备了这种高尚的品德,他才会表现出令人敬佩的“硬”,才会有那份善良,也才会和作为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的鲁迅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和亲密的关系。柔石“迂”的背后,是柔石善良与纯真、勤勉与憨厚、执着与坚定的美好品质。是柔石勇于承担、刚毅坚强的性格,是柔石勇敢无畏、宁死不屈之高贵气节。
任务驱动二 赏析文本的写作技巧
[学习策略] 这篇文章是具有浓烈抒情成分的散文诗式的杂文,文中的记叙和议论常与抒情结合,处处凝集着强烈深沉的悼念之情,使文章的纪念性更强,更能打动人心。赏析文本的写作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形象,把握情感。
4.阅读文章第二部分,简要分析作者塑造柔石这一人物形象时是如何运用夹叙夹议手法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请填写下表。
记叙 议论 作用
叙述“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以及“故意回避”一般文学青年的原因 ① 充分地说明与柔石的相知之深
②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高度评价了柔石的崇高品质
叙述柔石“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决心和作者对冯铿“很隔膜” 连用了三个“疑心”发表议论,逐一否定了冯铿的急于事功和柔石的受人影响 ③
参考答案:①柔石是当时作者“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 ②叙述柔石在朝华社工作的种种表现 ③谦虚剖析自己“偷懒”的“伤疤”,凸显柔石的进取精神
5.向秀的《思旧赋》这一典故说明了什么?作者运用这一典故有何意图?
答:
参考答案:向秀的《思旧赋》,是为纪念好友嵇康、吕安而作的。嵇康、吕安都是被维护旧礼的司马昭杀害的,向秀很悲痛,写了《思旧赋》。《思旧赋》从侧面反映对现实深为不满的情绪;以含蓄的笔法,表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用简短的笔墨,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哀伤激愤之情。
鲁迅先生用此典故,将自己的处境、心情与向秀相比,向秀面对的是司马氏政权的高压政策,鲁迅先生面对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杀戮政策,政治上同样是极端黑暗腐朽的。在这样的处境中,人偶有不慎,便会引来杀身之祸。当时的向秀毫无言论自由,不能直书其事来表达自己的哀思,而鲁迅先生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同样无言论自由。“那时是确无写处的”。
6. 第五节开头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组成排比,和本文第一节“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相呼应,把自己的处境和烈士的遭遇对照着写,深刻地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内心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任务驱动三 赏析文本含意深刻的语言
[学习策略] 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要结合背景、作者的情感和具体的语境准确体会语言含意。
7.第一部分第二段中“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这句话的含意应如何理解?
答:
参考答案:这句话极概括地叙述了当时上海报刊对五烈士遇害牺牲的四种不同态度:①“不敢”→同情革命者,想刊载以揭露反动派,但怕惹祸;②“不愿”→不想惹是非、担风险,明哲保身;③“不屑”→站在反动派的立场上,充满轻视情绪,认为革命者流血牺牲不值一提;④“隐约其辞”→只有《文艺新闻》巧妙地透露出一些消息。
8.第五部分最后一段中“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有怎样深刻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夜正长”象征着黑暗统治还正严酷,需要用战斗去驱散那浓重的黑暗。“路也正长”象征革命斗争的道路也还漫长,需要不懈地斗争,夺取胜利。“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照应开头,再次强调要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砸烂那似人非人的世界。
9.第四部分中“原来如此!……”自成一段,其中的感叹号和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试分析该句的深层含意。
答:
参考答案:作用:感叹号表明了作者此时正在挂念狱中的进步青年,却忽然得知他们已被杀害的震惊;而省略号表明了作者更加复杂的感受,有对反动政府残暴的极度愤慨和对青年们遇害的巨大悲痛,因感情过于强烈而无法诉诸言语。
深层含意: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等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
10.(素养提升)《记念刘和珍君》以讽刺的口吻说“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为了忘却的记念》则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这两处的“忘却”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忘却”意在警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要总结教训,为了“更奋然而前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限悲痛暂时搁置一边,从悲痛情绪中摆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
任务驱动四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
纵览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当时的心境,为全文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B.第二部分记述了作者与柔石的交往,第三部分交代了白莽、柔石同时被捕。
C.在作者和白莽前两次的见面中,白莽没有表明自己革命者的身份,证明了白莽在白色恐怖之中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
D.作者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的揭露和控诉。
解析:选A “凄凉”应为“悲愤”。
12.下列对运用《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典故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典故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
B.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
C.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要抓鲁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
D.鲁迅先生对道悦自行涅槃的做法是基本认同的,但他并不像道悦和尚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解析:选D 鲁迅先生对道悦自行涅槃的做法是不赞成的。
13.《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人物多、材料多,但作者却收放自如,使文章结构严谨,请说说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
答:
解析:从线索、详略、材料顺序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去思考。
参考答案:①从整体上看,作者抒写对烈士的纪念,主要是以自己的悲愤感情为线索串联有关材料的。②从作者思路上看,作者对人物的安排处理得详略得当,主次有序,花大笔墨详写柔石与白莽二人,又用简笔勾勒冯铿,对胡也频和李伟森两位烈士则略略提及,这是从有关人物与其关系的密切程度着笔的,符合记叙对材料的取舍要求。③在顺序安排上,作者又采用由此及彼的方式,由一个自然引出另一个。比如由《文艺新闻》的一篇文章引出与白莽的交往,由与白莽的交往自然引出对柔石的刻画,又由对柔石的刻画简单叙及冯铿,再由五人的遇难顺带一笔提及李伟森、胡也频二人。写法上有分有合,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显得从容不迫,运用得当,穿插自如。④从表达上看,在对相关事件叙述的基础上,作者又进行适当的抒情、议论,使叙述进一步深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4.本文题目为“为了忘却的记念”,既然是“记念”,为什么说是“为了忘却的”?矛盾吗?
答:
解析:解答时要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意)和在文中的含意(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不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本题注意“忘却”什么,“记念”什么,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不矛盾。我认为“忘却”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是踏着他们的血迹奋然前行。文中说“夜正长,路也正长”,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才能奋然前行,争取光明。纪念烈士,将烈士生前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记述下来,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里,永不忘却,让后人永远纪念他们。
[NO.3思维拓展]
曾有人在网上发帖称,“开学了,统编教材大换血”,并列举了许多篇“重新回归”的课文。其中涉及多篇鲁迅作品,因此被称为“鲁迅大回归”。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请表达自己的观点。
答:
参考答案:(观点一)反对“鲁迅大回归”。教材中的“鲁迅大撤退”,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关于鲁迅文章与时代脱节、晦涩难懂的诟病一直以来不绝于耳,在教改的时代背景下,尝试减少鲁迅作品比重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和教材编写主体的多元,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数量有所减少并为“新作品”所更替,实属情理之中,没什么好争议的。语文课终归不是鲁迅课,更不是思想教育课,语文教材容纳更多、更广的知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观点二)支持“鲁迅大回归”。鲁迅是超前的,也是说不尽的。鲁迅不仅属于20世纪,属于过去,更属于21世纪,属于未来。鲁迅既紧贴他的时代,他的言说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但同时又超越于他的时代,对中国思想、文化,对人的存在,对人性都有深度的思考和开掘。因此,当今时代,重读鲁迅作品对我们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写作实践]
综合运用表达方式,使文章摇曳生姿
以叙为主,结合议论和抒情的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能达到“天衣无缝”境界的“无上针法”。如在叙述柔石等人遇难、他身上中了十弹之后,作者悲愤难抑地发出意蕴深邃的呼喊:“原来如此!……”在写“一个深夜里”周围的沉寂之后,先议论“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又吟诗一首以表达难以尽诉的悲愤与哀痛之情。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深化了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法指导]
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每种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表达效果。“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还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说明”,所用材料是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以及事理;目的是使读者明了这些事物的特征(包括性质、状态、功能,等等)。“议论”,所用材料是作者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见解;目的是使读者相信作者观点的正确。“抒情”,所用材料是作者的感情;目的是使读者产生共鸣。文章不能单独使用一种表达方式,而要经常借助其他的表达方式来丰富或加深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显得绚丽多彩,对读者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时要注意:
1.要用得自然
兼用的表达方式之于主要的表达方式,如同枝叶之于树干,都是自然地从它上面生长出来的,不能为兼用而兼用。
2.要用得灵活
主要的表达方式跟其他表达方式的结合要有灵活性,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要根据内容要求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该叙述时娓娓道来,该写人时细致描绘,该抒情时发自肺腑,该议论时发人深省。
3.要用得巧妙
所谓巧妙,就是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种情况在抒情文中比较常见,因为作者的感情不能靠用“喜”“怒”“哀”“乐”一类字眼来表示,还必须借助于对人、事、物的表述,才能把这样的感情具体化,这就意味着记叙、说明、议论这种表达方式都能在抒情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在读者这一面,每到这些地方往往觉得作者是在谈天说地,读得津津有味,却不知在情绪上早已受到感染,待到读完全文,才醒悟到原来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各种表达方式交错使用,叙事写人饱含激情,字里行间流露深情;写景状物注入真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议中有叙,叙中有议,夹叙夹议。力求用得自然灵活巧妙,给文章增加一点光彩。
[针对练笔]
请以“母亲的手”为话题,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午休时,和妈妈聊天,不经意瞥见她放在胸前的双手,我这才发现,妈妈的那双手,已经有了一道道裂纹……(记叙)
我还小的时候,那还是一双如牛奶般润滑且有光泽的手,可自从我上了学,那双手,就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记叙)烧水、做饭、洗衣服……有哪一样,这双粗糙的手没有做过?早晨、中午、傍晚,什么时候,这双手没有为我而操劳?(议论)
看着妈妈手上清晰可见的血管,凸起的一道道青筋,回想起妈妈对我的爱,我感慨万千。等我长大了,我又该如何回报这深沉的母爱呢?(议论、抒情)
[类文赏读]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动乱不堪的年代。一名又一名英雄站了出来,以先锋模范的作用带领人民奋起反抗,带领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带领中华人民渡过了一次次的危机,并一步步地走向辉煌,让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畅游数千年。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是民族的精神脊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美文悦读
做到最好,你就是英雄
刘汉俊
《战狼Ⅱ》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吴京塑造的“中国英雄”“中国硬汉”形象点燃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为正义、为和平、为中国而战的“战狼精神”,让无数中国观众提气,表达了一个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强大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应有的国民心态和精神状态。①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群众中诞生的英雄推动、引领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物质遗产、精神成果、文化经典,那些创造辉煌成就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那些在民族苦难、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忠臣良将、豪杰义士,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闪耀在历史的星空,是我们的“床前明月”,激励着世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中华民族的历史闪耀着英雄的光辉,因英雄而精彩。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外侮、伤痕累累,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永不言败、决不退缩,那些慷慨赴义、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那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革命先驱,那些东奔西走上下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开路先锋,都是国家的英雄。一个能哭着微笑的人不会被打倒,一个饱受屈辱还能泪眼望远的民族不会停下脚步。③只要英雄的情结和精神尚存,英雄的血性和气概还在,散落一地的基因和细胞就会聚合成钢筋铁骨,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人物,那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民领袖,那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劳动大众,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坚强砥柱,都是人民的英雄。新中国的蓝图记录下英雄的荣耀,因英雄而多彩。④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时代当有自己的楷模。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没有英雄豪气的人会萎靡不振,消解英雄的社会没有希望,缺少英雄的国家没有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气势磅礴的伟大事业,靠无数各路英雄共同推动。那些胸怀坚定理想、执着信念、崇高使命、深沉情感、强烈责任的身体力行者,那些致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勇敢担当者,那些心系人民呕心沥血、面对灾难赴汤蹈火的无私无畏者,还有那些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国家功臣、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大国工匠、身边好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民族复兴的伟业呼唤着英雄的精神,因英雄而出彩。⑤
英雄不问出处,好汉各有来路。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岗位、什么地位,只要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你就是英雄。不必抱怨没有脱颖之机、用武之地,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英雄。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我们开启了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好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们开辟了群英荟萃、英才竞现的宽广舞台。把“战狼”点燃的激情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你我都是英雄。⑦
①正面论证,分析指出《战狼Ⅱ》火爆的原因,引出英雄的价值意义。
②举例论证。
③意蕴丰富,句式整齐。
④句式整饬,论证有力,列举了“人民的英雄”之类型。
⑤排比论证,指明当代英雄的社会贡献,指出成为当代英雄的衡量标准,为下文做铺垫。
⑥提出论点,照应题目。
⑦归纳全篇,呼吁号召:让“战狼”点燃的激情促使我们做到最好,将对英雄的敬仰转化为自身英雄的实践。
①那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劳动大众,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坚强砥柱,都是人民的英雄。
②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岗位、什么地位,只要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你就是英雄。
二、思辨阅读
三叶岛(节选)
钟法权
三叶岛在南海的前沿,最先感受到“山竹”的征兆。九月十日那天,大海便露出了恐怖狰狞的面孔,海浪跳跃式地相互拍打,云层也开始变厚,几乎是像锅盖一样盖住了海面。
蓄水罐里的水越来越少,仅仅够一个星期的做饭用水所需。因为水紧缺,三个人心照不宣地节约用水。符海对于节约用水的措施都可以坚决做到,可他无法做到不给三角梅每两天浇一次水。对此,王海很有意见,每当符海给三角梅浇水的时候,王海便拉下脸,以老兵的身份批评符海说,在海南岛上三角梅到处都是,又不是什么金贵的花,人喝都不够,你还给花浇水,简直是分不清轻重。
符海望着窗外的暴雨说,这两盆三角梅是我万里迢迢从琼海乘火车坐轮船带到三叶岛的。它虽说普通,可在三叶岛上就不一样了,它可是整个小岛上唯一可以一年四季开花的植物。
王海对符海的辩解无法接受,便以老兵和副班长的口气说,三角梅因为台风缺水而枯死实属正常,你的对象也能理解。下次探亲时再带两盆到岛上来就行,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孰轻孰重,你好好掂量。
符海坚持说道,台风很快就会过去,而小梅就会坐给养船从三沙来到三叶岛。小梅到岛上来,虽然是来见我,可三角梅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不像你说的那样可有可无。
两个人你来我往,谁也没法说服谁,只得找陈海评理。平常话不多的陈海说,三角梅在岛上就如门前的榄仁树,我们是离不开榄仁树的,如今三角梅也一样,只要我们人在,就要把岛上的一切守护好。一时形成了二比一,王海虽心有不服,也只好不再吭声。
钢化玻璃内的三角梅每日灿烂地盛开着;钢化玻璃外的暴雨时断时续地下着。在台风中,小岛像在巨浪中行驶的小船,飘摇着、颠簸着、晃荡着。
到了台风真正来临那天,更是昏天黑地,黑色的乌云抱着团在海面上打着转。台风咆哮着、嘶鸣着、怒吼着,关紧的窗子被吹得啪啪直响,强大的推力,与海浪合力,小岛仿佛地动山摇。一股更大的台风席卷而来,级别达到了十七级以上。蓄水的蓝色球罐最终没能经受住海的诱惑,先是腾空飞起,而后随着风势又缓缓下坠,像一个蓝色的气球落在了营房门前的操场上,随着风在那儿高速地旋转。当天在塔楼里值班的陈海和符海看了个真真切切。就在他们为眼前的现象所震惊时,只见王海拿着套船的缆绳冲了出去。
陈海像是被火烫了屁股,噌地一下蹿了起来,紧张而又万分担心地骂道:“王海,疯了吗?符海你坚守岗位,我去救他。”陈海话没说完,人便冲到了门口。王海艰难地朝着蓝色的球罐靠近。风太大了,人根本无法站稳,他像喝醉了酒,歪歪倒倒、摇摇晃晃地朝着在操场上旋转的水罐靠近。水罐在旋转的过程中,开始快速向大海移动,王海快速抛出了手中的缆绳,第一次没能套住水罐的耳子,因为用力过猛,再加上风的作用,他一下子被掼了出去,被风刮倒在地。平常用缆绳套船是王海最拿手的绝活,在七八级风中,他也能把张着口的缆绳又准又稳地套在靠近码头的船桩上,可是今天的台风达到了十七级以上,抛出去的缆绳很快被台风吹得变了形状。王海没有气馁灰心,倔强地又从地上爬了起来,再次向水罐抛出缆绳,这一次抛出去的缆绳套住了水罐的耳子,可水罐再一次被台风吸到了离地面一米多高的位置,并快速向着大海移动。王海两脚蹲地,身子向后仰,双手紧紧地拉着缆绳。
台风的力量太大了,扯着王海向大海飞去。
危急时刻,陈海像一股旋风冲到了王海的身下,一把抱住了王海的双脚。
这一天,这一刻,正是台风最凶猛的时刻。陈海手中抓到的只是王海的一双迷彩胶鞋。
台风过后的南海渐渐趋于平静,部队展开了海空联合搜救。第二天上午,符海在赵述岛以东二百公里处的海面上发现了漂在海面上的蓝色水罐,还有把自己系在缆绳另一端的王海……
陈海与符海在整理王海的遗物时,发现王海的集邮册里,每一页都夹着一两朵三角梅花瓣的标本。紫红色的花瓣虽然干枯了,可依然保持着鲜艳灿烂的本色,像用紫红绸布剪的花朵一样。
符海一时弄不明白,如此喜欢三角梅的王海,为什么反对他给三角梅浇水?为什么他要如此无畏地救一个蓄水的水罐?
还是陈海看得仔细,他在集邮册最后一页,发现了王海写的一行字:如果三角梅干死了,就让符海将这些三角梅的花瓣献给他心爱的小梅。符海一页一页翻看三角梅花瓣的标本,他感动地流着泪,一遍又一遍地对陈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
追悼会那天,符海与他的女朋友小梅,用三角梅花瓣给王海做了一个大大的花圈。
符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①真性情。既明白生命的重要,又理解爱情的可贵;既反对给三角梅浇水,又准备标本送给战友。②真汉子。勇于在险恶的环境中挺身而出,当储水罐被台风吹走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为了保住储水罐,冲入台风中,与台风搏斗,他的勇敢和坚定体现了一名真正男子汉的品格。③真英雄。为了坚守海岛,可以克制个人情感,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所做的决定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三、时评鲜读
抹黑英雄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一连几日,与戍边英雄有关的话题密集涌现,持续霸榜热搜。与之同时,三天内多地多人因诋毁戍边英雄被拘,引发巨大社会关注。
“和平从不会从天而降,总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看完戍边英雄们的事迹,不少人对这句话有了更深体悟。有人说,“他们才是我们该追的星”;也有人说,“这才是热搜该有的样子”。确实,一段时间以来,社会聚光灯下明星偶像、八卦绯闻始终是“顶流”,娱乐化庸俗化之风猛烈。而今,戍边战士的一个背影、一段对白、一纸日记等都被推上热搜,人们前所未有地走近那些远在风雪边关的“最可爱的人”。网友们一键键点出来的“英雄热搜”,是对戍边战士的朴素致敬,也是社会价值的一次正向校正。
而舆论场的声音中,还有一个鲜明趋向,那就是面对诋毁英烈的宵小之徒,很多人都清晰指出侮辱英烈是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回顾过往,历史虚无主义曾沉渣泛起,一部分人抛出过不少奇谈怪论,持续诋毁抹黑英烈。对此,拍案而起的正义之士不少,却难以形成实质性震慑。但现在,无论媒体还是网友,既谈“道德”,更讲“法律”,依法举报,人人喊打。公安机关也第一时间行动,该拘的拘、该罚的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重拳之下,还有人选择了投案自首,法律威慑作用可见一斑。
“抹黑英雄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这种社会认知上的变化,无疑是一大进步,也证明近些年紧锣密鼓的法制建设十分给力。具体来看,《英烈保护法》通过实施,为保护英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英烈保护”正式被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将检察机关所保护的公共利益从客观物质层面拓展到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即将实施的新刑法修正案将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明确界定为犯罪,降低了侮辱诽谤英烈的入罪门槛……不断详实的条款,构筑起维护英烈权益、捍卫英烈荣光的“铜墙铁壁”,也让司法机关在执行环节有的放矢。眼下,全国各地运用法律保护英烈名誉的典型案例层出,这在夯实守护英雄的社会共识的同时,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方式。
当然,保护英烈并不止于“护名”。此次牺牲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4位边防战士,当月就被评定为烈士,隆重迎回安葬;烈士褒扬金和抚恤金,第一时间全部发放到位;对烈士家中的困难,相关部门联手解决……“请烈士安息,我们会照顾好您的家人”,一系列褒奖、慰问举措,是对英魂的真诚告慰。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建立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再到完善法律法规,捍卫英雄、褒奖英雄、尊崇英雄的制度正趋于完善。当制度土壤日渐培厚,爱国情怀、英雄精神一定会得到更充分的呵护。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读罢让人泪目。让国家的关爱、法治的捍卫、人民的尊崇汇聚在一起,才不负这份赤诚。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这样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爱国,无须多言,戚继光“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忠诚;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惦念;苏武“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的气节,无不彰显着他们的爱国情怀。今天,面对守护家国、英勇卫国的戍边英雄们遭受诋毁抹黑的状况,公安机关依法对诋毁抹黑者加以严惩,这才是对英魂的真诚告慰。
PAGE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