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一)改造我们的学习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重温《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我们新时代坚持实事求是,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仍有重要意义。 1.学习并理解本文重要语句的含意,以及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2.掌握本文“三段式”论证结构的特有形式,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及其他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3.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风。
[资讯概览]
一、作者介绍
革命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早期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著作有《毛泽东军事文集》(共6卷)、《毛泽东文集》(共8卷)、毛泽东诗词集(1卷)、《毛泽东选集》(共4卷)。
二、典型事迹
三个抄写员的故事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抄写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同时积极地思考,认真地推敲,但他只抄意见和观点正确的文稿,对那些意见和观点谬误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情境活动]
结合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材料,写一段有关毛泽东的文字,介绍其不平凡的一面。要求:(1)引用材料准确无误;(2)叙述要客观;(3)不超过500字。
答:
参考答案: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表现出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特点。他以天下为己任,“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积极探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他在学校里坚持“三不谈”:不谈琐事,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在那青春洋溢的岁月里,他对自己的衣食外表,毫不在意,总是箪食瓢饮、穿着朴实。
更为难得的是,这个湖南的农村青年具有一种异乎常人的预见性,似乎早就预感到有一天他会面对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扶大厦之将倾。因此,毛泽东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强健自己的体魄,磨炼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他在闹市里读书,到寒江中游泳,在田陌间露宿,到旷野里栉风沐雨,身上不带分文,到省内各县徒步游学……所有这些,在毛泽东后来的革命生涯中,特别是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途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深知真理是在平凡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而非萌芽于辞藻华丽的语言。毛泽东能够穿越书本上那些精深的语句,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去。他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众人,重视调查研究。最终,也只有他最真切地了解“中国的事情”,找到了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资讯概览]
一、写作背景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重要文献之一。毛泽东在这篇报告和《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中,从思想方法上进一步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路线分歧,分析了相当广泛地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作风。该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
二、时代大事
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对联及其特点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我国语言文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中国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前仆后继(pū) (2)谬种(miù)
(3)钦差大臣(qīn) (4)臆造(yì)
(5)谆谆(zhūn) (6)竹笋(sǔn)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调 (2)校(3)教
2.语境辨析法
(4)学习切忌生吞活剥(bō),一定要注意剥(bāo)去表象的外衣,去发现实质性的内容。
(5)生活在一个塞(sài)外的小山村,消息闭塞(sè),就像耳朵被塞(sāi)住一样,听不到外界的一点消息。
(6)聪明的(de)人,做事往往会有的(dì)放矢,这的(dí)确也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写准字形
(1) (2)(3)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2)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3)一知半解: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4)生吞活剥:比喻对别人的经验、理论、方法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
(5)谆谆告诫:谆,诚恳。恳切耐心地劝告。
(6)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
(7)若明若暗:形容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8)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
(9)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10)和那些喜欢侃侃而谈惹人心烦的人不同,他总能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夸夸其谈,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人人信服的力量。
辨析:侃侃而谈:侃侃,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这两个成语虽然都是“谈”,不过“谈”的内容和性质都不一样。前褒后贬,含义完全不同,不可混用。根据语境,两个成语应该调换。
Ⅱ.易混辨析
1.一经VS已经
课本原句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辨析 一经:用在动词或表示条件的词组前面,表示只要经过某种行为或某个步骤,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结果,后面常有“就”“便”等相呼应。已经:表时间过去了。
即境活用 教师开办各种补习班一经查实将被取消教师资格,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2.肤浅VS浮浅
课本原句 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
辨析 “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即境活用 有部分年轻人对某方面有了点肤浅的认识,就自以为了不得,大加炫耀,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浮浅。
3.典型VS典范
课本原句 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
辨析 典型:中性词。泛指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的人或事物,或者有代表性、概括性的艺术形象。典范:除指事物外,还可以指人,褒义词。专指特别突出的、不可多得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可以作为学习、仿效的标准。
即境活用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它塑造了几百个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
[NO.1文本初读]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答:
参考答案:①引论 ②对比论证 ③提出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方法
[NO.2文本精读]
任务驱动一 赏析本文论述的语言
[学习策略] 这篇文章作者不用难懂的哲学术语,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同时,为使说理准确、严密,句子中往往用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赏析本文的语言一定要注意抓住这一点。
1.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动词?能不能换用“改变”或者“改进”?
答:
参考答案:“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改变”没有强调“立新”这一面,“改进”比较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旧”这一面,因此这两个词不能代替“改造”。
2.文中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去掉“日益”可以吗?
答:
参考答案:不可以。“日益”说明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结合”是逐步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3.试分析以下句子中所用语言的准确性。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②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答:
参考答案: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一句中,“常常”一词用得很恰当,如不用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全称判断,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②先强调“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党内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用词很有分寸。
4.“‘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这段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
参考答案:运用口语,生动形象,风趣幽默。“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形容主观主义者漫无目标,坐而论道。“粗枝大叶”“夸夸其谈”“一知半解”形容主观主义者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
5.(素养提升)文章选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联系文本具体分析其中的含意。
答:
参考答案:①“墙上芦苇”指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敌我界限;“头重”比喻官大、权大;“脚轻”指无工作基础,无群众基础,无知识基础;“根底浅”指没有经验,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能力。
②“山间竹笋”指厚脸皮的人,俗话说,有的人脸皮像笋壳叶,剥了一层又一层;“嘴尖”指只会讲歪理,讲党八股,夸夸其谈;“皮厚”指没有羞耻心,没有自尊心;“腹中空”指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
③文中选用这副对联来给主观主义者画像,再恰当不过,生动贴切,感情鲜明,是对主观主义坏学风的深刻批判。
任务驱动二 鉴赏论证特点
[学习策略] 本篇文章具有思维周密、逻辑严谨、观点深刻的特点。阅读时,要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分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6.第一部分是怎样围绕分论点进行论述的?
答:
参考答案:先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角度对比地说:“党在幼年时期”的认识是肤浅、贫乏的,“现在”的认识深刻、丰富多了。再从历史发展历程的角度讲了三个时期:“一百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抗日战争以来”。说明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意义。最后一句话小结这一部分,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这“很好的现象”就是指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日益结合”。
7.第三部分说要“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这一部分是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试从论证角度、论证方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分析探究。
答:
参考答案:作者虽然说是要“反复地说明”,但第三部分内容并不是第二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为充分。
从论证角度来说,第三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同时,在这部分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
从论证方法来说,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例证法,第三部分则采用了对比论证法、引证法(引用马、恩、列、斯的教导)和喻证法(用芦苇、竹笋的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从语言运用来说,这一部分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显得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8.本文在论据运用上有何特点?
答:
参考答案:①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如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以二十年来党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论据。第二部分在论证“还有很大的缺点”时,列举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三个方面“极坏的作风”,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在后面接着论证主观主义作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等典型事例加以证明,使论证充分有力。②作者在举事例的同时,还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来加以证明。如第三部分中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说服力,增强了论证效果。
9.分析第一、二、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参考答案: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繁简、详略的不同);第三部分与第一、二部分是层进关系,从正面、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从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进而深入揭示其特点、实质。
任务驱动三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
纵览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0.下列对课文引言及第一、二部分文本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的一句话是全文的引论部分,也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即“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B.第一部分的第一句话是分论点,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C.“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中的“这些”指代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中的“之”指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D.“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中“很好”的反面意思是不注意研究历史问题。
解析:选D “很好”的反面意思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作风。
1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是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在党风中存在的问题,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而作的一篇文章。
B.本文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实有力,不但在当时整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针对今天的理论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C.文章用词十分准确恰当,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感彩,也不乏幽默风趣。
D.最后一个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解析:选A 本文主要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而作。
12.本文非常注意修辞,它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
参考答案: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气势。作者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层递(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等手法,有助于增强行文的气势,使论证更加有力。②善于运用比喻,将抽象的事理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如“留声机”“山间竹笋”“墙上芦苇”等,都是作者在进行论述时采用的十分贴切的比喻。这些比喻,能有效地为理论阐述服务,体现了在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力求生动、鲜明的语言风格。
13.《改造我们的学习》不仅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进行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之作,请选取一个角度(如思想观点、论述方法、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答:
参考答案:《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报告,思路非常清晰,是学习写作议论文的一个典范。标题就旗帜鲜明地告诉听众这篇报告的中心内容。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方面取得的进步予以肯定,总结经验;其次,提出我们在学习相关方面的内容上仍存在很大的缺点,如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第三部分将学习态度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和主观主义的态度加以比较,来论证主观主义的态度后果的严重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正确性;最后一部分则在结合当时的背景条件的基础上,对如何学习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总起来说,本文观点鲜明,态度明确,说理清晰有条理。这一点,对写作议论文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把握好。
[NO.3思维拓展]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系统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经典文献,它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有哪些重要启示?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要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现状。现在一些人在搞研究写论文的时候,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就开始大发议论。只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作出正确的处理。我们年轻一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不论是从事实际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应该系统地周密地调查研究现状。
(示例二)要认真全面地学习研究历史。毛泽东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目前,许多年轻人则喜欢言必称欧美,忘记了自己民族的历史。这一点确是为害相当大,不可等闲视之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个人奋斗的自信心,能够给予我们无尽的智慧。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不能忘记学习我们厚重的历史,要养成认真学习研究历史的良好习惯。
(示例三)要有的放矢地去学习运用理论。毛泽东指出,“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现在,也有一些学生崇尚空谈,理论与实际脱节,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或者写论文时以大量引用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参考书目比文章还长,却不愿去了解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一点危害相当大。青年一代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务必切实养成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列主义学风,有的放矢,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
[类文赏读]
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更是一首豪情万丈的精神赞歌。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历程中,总会闪耀着无数英雄先烈的光辉事迹,构筑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精神高地,在中华大地上留下彪炳史册的壮烈事迹。
一、美文悦读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帕 男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①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家乡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与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②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③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战士的化身,应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息的灵魂。
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所景仰的吗?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④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后,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红军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做伴的树葬墓是乡下某位过世的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5月2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支部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等职。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历经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令我高山仰止。原来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的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1952年,时任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⑤
我在房间里,对着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牌匾,尝试朗读袁鹰《井冈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⑥
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出什么奢想?
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点题“敬畏”,又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
②巧用对比,彰显了井冈翠竹铁骨铮铮、屹立不倒的精神风貌。
③将对革命先烈们在往日峥嵘岁月里英雄行为的生动叙写穿插在对井冈翠竹的形象刻画中,以“我”的行动与感受为线索加以串联,既为下文写人做铺垫,又暗含象征隐喻。
④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凸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的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质,升华了文章主题。
⑤井冈翠竹与英雄曾志因相同的精神气质而交相辉映,共同塑造出井冈山战士忠贞伟岸的美好形象。
⑥临去回眸,卒章显志。引用贴切,主题鲜明。
①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②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
③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战士的化身,应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息的灵魂。
④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所景仰的吗?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
二、思辨阅读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由两大目标引导前行: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个目标的递进和衔接,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毛泽东同志,我们党的评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毛泽东同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以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使国家和民族富强振兴起来。关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他指出,目的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表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关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他申明,一切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更是自豪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毛泽东同志充满感情地说,“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在实现兴国、强国之梦的探索路上,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方面、在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在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始终坚定不移,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邓小平同志明确讲,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面貌一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变了,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比过去更多了”。
作为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突出的贡献是:领导党和人民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独立自主地探索兴国、强国之路,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经验。这样的历史巨变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些评价体现了科学的历史观,说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一脉相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我们党干的三件大事,没有前一件的完成就引不出后一件,后一件大事总是在前一件的基础上做起来的。特别是“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五个概念,从不同方面揭示了毛泽东同志那代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贡献,说明我们党做的前两件大事和第三件大事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三者之间有不小差别,但一脉贯通,第二件大事为第三件大事积累了思想、物质和制度条件,第三件大事是对第二件大事的坚持、改革和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今天,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把他和老一辈革命家历经千辛万苦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不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这些评价体现了科学的历史观,说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一脉相承的”一句中的“这些评价”指的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这些评价”指的是对作为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毛泽东同志的突出贡献的评价。
三、时评鲜读
人民网评:牢记职责使命,赓续百年初心
沈 慎
健牛启新程,奋蹄主乾坤。
中宣部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人民日报开展“我身边的党员”主题征文活动;新华社推出《红色百宝》融媒体产品……为隆重庆祝建党百年,各大媒体纷纷推出精品力作,营造举国共庆百年华诞、齐心协力开创新局的浓厚氛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而言,如何讲好百年奋斗故事,如何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节点上发挥好应有作用,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现实课题。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作用、职责使命和实践路径,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注入强大思想动力。做好建党百年宣传,就要牢记职责和使命,满怀激情和担当,用一篇篇高质量的新闻作品,诠释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凝聚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召开5年来,无论是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出新出彩,还是推动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无论是在舆论斗争前沿守住意识形态阵地,还是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重大任务挑战中凝心聚力,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有力激发了14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信心和力量。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把党的百年故事报道好、讲述好,必须走进历史深处、走进思想高地、走进奋斗一线、走进人们心间,用更多“沾泥土”“冒热气”的精品力作打动人、感染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客观条件也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坚持党性原则不能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能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能变,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能变。当前,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闻舆论工作更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主力军进入主阵地,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传得开、传得远、传得广。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想当年,《新青年》《向导》等刊物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政策主张,推动了亿万人民觉醒。今天,我们的事业征途漫漫,更大的成就等待我们去创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闻舆论工作者方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重温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才能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同历史对话,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PAGE
20(共62张PPT)
第2课 篇目(一)
改造我们的学习
飞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语言运用专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要反对主观主义,就要宣传唯物主义,就要宣传辩证法。但是我们党内还有许多同志,他们并不注重宣传唯物主义,也不注重宣传辩证法。有些同志听凭别人宣传主观主义,也( )。这些同志自以为相信马克思主义,但是,他们却不努力宣传唯物主义,听了或看了主观主义的东西也不想一想,也不发议论。这种态度不是共产党员的态度。这使得我们许多同志蒙受了主观主义思想的毒害,发生麻木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 )中间解放出来,号召同志们对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加以抵制。这些东西好像日货,因为只有我们的敌人愿意我们保存这些坏东西,使我们继续受蒙蔽,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抵制,就像抵制日货一样。一切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货色,我们都要抵制,使它们在市场上销售困难,不要让它们利用党内理论水平低,出卖自己那一套。为此目的,就要同志们提高嗅觉,就要同志们对于任何东西都用鼻子嗅一嗅,( )其好坏,然后才决定欢迎它,或者抵制它。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________________。
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对以前的错误不讲情面,一定要揭发,要以科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因此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一个人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任何犯错误的人,只要他不( ),不固执错误,以至于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是老老实实,真正愿意医治,愿意改正,我们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为一个好同志。这个工作决不是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所能奏效的。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安之若素 蒙蔽 辨别 文过饰非
B.安之若素 蒙蔽 鉴别 讳疾忌医
C.处之泰然 遮掩 辨别 讳疾忌医
D.处之泰然 遮掩 鉴别 文过饰非
解析:选B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蒙蔽:欺骗隐瞒;隐瞒真相,欺骗人。遮掩:掩蔽,掩盖错误、缺点。鉴别: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多用于古物的鉴定。辨别: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讳疾忌医: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犯下的过失和错误。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想一想它,是否真有道理,是否合乎实际,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B.想一想它,绝对不应盲从,是否真有道理,是否合乎实际,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C.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绝对不应盲从,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D.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解析:选D 两个“是否”与两个“绝对”分为两组,不要乱了次序;“合乎实际”是“合乎真理”的前提,应为“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奴隶主义”是“盲从”的具体体现,应该为“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
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为“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二是成分残缺,应在“科学”后加“的态度”;三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因此”改为“以便”。
参考答案: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1958年,毛泽东主席两度在邕江冬泳。冬泳的好处有很多,江河湖海中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线对健身、供氧、防治骨质疏松等有益。
__①__,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就会加强,皮肤血管就会急剧收缩,很多血液被吸入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这样内脏等重要脏器的血管就开始扩张。人的身体为了御冷,我们的皮肤血管很快又扩张,致使大量血液从内脏流向体表。这样有规律的一张一缩,___②__,增强了血管弹性,所以冬泳也叫“血管体操”。
冬泳者一般都是从夏季或秋季就开始活动了,不间断地坚持到寒冬腊月结束,逐渐适应水温变化的过程,这样才不会因为在冬天突然下水而感到不适。但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不佳者,___③__,因为寒冷可增加脑血管的痉挛性和脆性,造成血压升高;还会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使肾上腺素升高,严重时就可能诱发脑出血。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解析:第一空处,由下句“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就会加强,皮肤血管就会急剧收缩,很多血液被吸入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这样内脏等重要脏器的血管就开始扩张”可知,此处是在讲当人的身体受到冷水的刺激后的反应,所以应该填写“当人的身体受到冷水的刺激后”之类的内容。第二空处,由上句“这样有规律的一张一缩”可知,血管一张一缩,能使血管得到锻炼,再结合下句“增强了血管弹性,所以冬泳也叫‘血管体操’”可知,此处是在形容血管像做体操一样,所以应该填写“使血管像做体操一样得到锻炼”之类的内容。第三空处,由下句“因为寒冷可增加脑血管的痉挛性和脆性,造成血压升高;还会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使肾上腺素升高,严重时就可能诱发脑出血”可知,此处是在说冬泳对人体的一些影响,再结合上句“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不佳者”可知,是在说冬泳不适合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不佳者,所以应该填写“不可以盲目冬泳”之类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冬游的人受到冷水刺激后(或:当人的身体受到冷水的刺激后) ②使血管像做体操一样得到锻炼(或:使血管得到锻炼) ③不可以盲目冬泳(或:并不适合冬泳)
5.请分别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答: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使用压缩语段的技巧,提取关键词句概括主要意思。第一段大意是:冬泳有很多好处。第二段大意是:冬泳对血管的益处。第三段大意是:如何正确冬泳和什么人不适合冬泳。然后根据字数要求删减为答案信息即可。
参考答案:①冬泳益处多多 ②冬泳能增强血管弹性 ③冬泳要从夏季坚持且不要盲目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精神的经典是就经典的价值而言,经典的精神是就经典的内涵而言,经典的精神支撑起精神的经典。这种精神不少是由经典作家自己说出来的,但更多的是潜藏在经典文本之中,需要读者去感受和挖掘。这种精神说到底是人的精神,人将自己的精神对象化于经典之中,人的精神品位决定了经典的精神品位,但我们是通过阅读来解读人的精神,而不是直接从人的行为中来解读人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代言工人阶级利益的理论境界。经典成其为经典,是由于它有着“究天人之际”的大境界,有着为先进阶级代言的大胸襟,经典著作蕴含着“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磅礴气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无产者的“圣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却都出身于有产者,他们都自觉成为为工人解放而奋斗的领袖。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强烈关切,懂得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坚持长年诚实研究、经受实践历史检验的科学态度。40年磨一剑,没有电脑、网络,没有搜索、复印、打印工具,却创造了经典。《资本论》第2、3卷,是马克思身后由恩格斯整理编辑出版的,其原因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之前,是以多么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以至于生前来不及拿出去出版。经典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失色,反而历久弥新、愈益醇厚。今天,我们捧读100多年前写作的经典著作,仍然为其折服,这就是经典的质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不计得失顶住压力、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人格力量。马克思研究利润、资本和财富,却没有用于自己赚取利润、增值资本、积累财富,还不时需要恩格斯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但他无怨无悔,写出了理论版的《悲惨世界》。1848年革命后的德国,“那种旧有的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已随着古典哲学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头脑的折中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的担忧,直到极其卑劣的向上爬的思想”。恩格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写作出《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费尔巴哈论》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精神产生100多年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经典精神的时代条件不同了,但我们仍然需要学习精神的经典、坚守经典的精神,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精神境界更加纯真、精神世界更加美好、精神品格更加高尚,都应当而且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感受精神的魅力,汲取精神的动力,寻求精神的定力。
(节选自颜晓峰《精神的经典与经典的精神》)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青年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读懂马克思的深邃理论、革命实践和人生追求,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走近马克思,读懂马克思,练就过硬素质,不负使命重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确立起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人生航向,从开始为《莱茵报》撰稿起,就将他的一生都投入了“写作”。他的言论深深打动了当时广大民众的心灵,更让当时的统治阶级惶恐不安,而这并不仅仅来自马克思的文采,更来自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青年阶段可以说是信仰形成的关键期,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年轻时的邓小平同志把《共产党宣言》视为共产主义的“入门老师”,由此走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正确道路;习近平同志在延安的知青岁月中,时刻不忘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树立了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新时代青年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在学之愈深、信之弥坚中享受真理的“甜”味,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马克思是理论家,更是实践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进行实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有所区别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和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错误的理想、思想、制度。正确的理论要能够结合具体的发展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阐明,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相会延河之滨和宝塔山下追求真理,为的是中国人民能够“站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听党指挥不偏向,紧跟党走不动摇,把青春汗水挥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领域各方面,为的是中国人民能够“富起来”和“强起来”。实践证明,只有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人生才能更加出彩。
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属中国的革命、建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名言:“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里所说的“超过”,实际讲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正是更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最好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青年学习成长提供了力量之源。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新时代课题需要时代新人去解答。在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波澜历程中,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阔进程中,新时代青年责任重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辉煌征程中,新时代青年使命光荣。新时代青年是开创民族复兴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青年,读懂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在理论的高峰上望一望,用实践的镜子照一照,用人民的尺子量一量,用时代的筛子滤一滤,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在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途中书写新的青春篇章,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节选自夏斌文《青年如何读懂马克思主义的“三美”》)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拥有“究天人之际”的大境界,因此他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
B.缺乏高科技的办公设备,导致马克思有两卷《资本论》没能在生前发表。
C.当代青年要实现个人价值,就必须把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融合在一起。
D.马克思主义之外的理论由于没有进行实践,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思想和制度。
解析:选C A项,“因此他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因果关系错误,原文为“经典成其为经典,是由于它有着‘究天人之际’的大境界,有着为先进阶级代言的大胸襟”,“究天人之际”的大境界是经典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不是马克思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的原因。 B项,并不是因为“缺乏高科技的办公设备”,由原文“‘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之前,是以多么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以至于生前来不及拿出去出版”可知,是因为马克思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D项,“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思想和制度”错,原文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进行实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有所区别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和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错误的理想、思想、制度”,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并未说马克思主义之外的理论由于没有进行实践,产生了许多错误的思想和制度。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的精神是精神的经典的基础,没有经典的精神就不会产生精神的经典。
B.马克思拥有赚钱的方法却没有用于自身,是为了强调这种人格力量值得青年学生学习。
C.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已经改变,但它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不断挖掘。
D.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读懂马克思理论的精髓,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解析:选B B项,原文为“马克思研究利润、资本和财富,却没有用于自己赚取利润、增值资本、积累财富,还不时需要恩格斯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但他无怨无悔,写出了理论版的《悲惨世界》”,并不是为了强调青年学生要学习马克思的这种人格力量。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色的一项是( )
A.马克思拨去历史领域的迷雾,创作出《资本论》。
B.恩格斯逆当时的时代而行,写作出《反杜林论》等著作。
C.邓小平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走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奔赴延安,追求真理。
解析:选A B项,“写作出《反杜林论》等著作”只在理论领域;C项,说的是邓小平学习马克思的著作;D项,是说青年们追求真理的行动。《资本论》是“坚持长年诚实研究、经受实践历史检验”的作品。
9.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答:
解析:“精神的经典是就经典的价值而言……而不是直接从人的行为中来解读人的精神”,文章先对“精神的经典”和“经典的精神”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阐释,说明人的精神与经典的精神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代言……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人格力量”,接下来作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理论境界、科学态度、人格力量三方面进行阐释,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精神内涵。“但我们仍然需要学习精神的经典……寻求精神的定力”,最后总结全文,联系当下实际,提出号召与希望。
参考答案:①文章先对“精神的经典”和“经典的精神”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阐释,说明人的精神与经典的精神之间的关系。②然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理论境界、科学态度、人格力量三方面进行阐释,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精神内涵。③最后总结全文,联系当下实际,提出号召与希望。
10.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该怎样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答:
解析:由“新时代中国青年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读懂马克思的深邃理论、革命实践和人生追求,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马克思是理论家,更是实践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进行实践”“正确的理论要能够结合具体的发展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阐明,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作为青年,读懂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等句子概括整理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①读懂马克思的深邃理论、革命实践和人生追求,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②结合具体的发展实际,理论联系实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阐明。③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中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