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12 为人民服务
学习内容
第一阶: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
3.了解背景资料及议论文。
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内容
本文开头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实际,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对待困难、悼念死去的同志四个方面说明了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生平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
湘潭韶(sháo)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杰出成就: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
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dì)造者和领袖,近代
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
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采桑子·重阳》。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1.课文背景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此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那时正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关键阶段,这篇演讲对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团结有着特殊意义。从那时候起,“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通俗简明的文字就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背景资料
2.张思德简介
张思德(1915~1944),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44年9月,张思德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光荣牺牲,年仅29岁。
文体知识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包括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评述法等六种方法。议论文重在说理,目的是阐明观点,以理服人。所以,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举例叙事简明、有概括性,阐述事理要有逻辑性。
会写字
彻
迁
泰
迫
批
标
牺
炊
葬
写字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大下小。上部撇、捺长而舒展;“氺”两边对称,相互呼应。
上下
氺
tài
泰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 ”形体较长,提左伸右缩。“西”上宽下窄。
左右
牛
xī
牺
写字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中下
艹
zàng
葬
“艹”扁、略宽,“死”窄,“夕”“匕”分列竖中线左右;“廾”宽、大,“廾”的撇、竖分别与上面的“艹”的二、三画上下对齐。
写字指导
易错提示
正音:“彻、炊”都是翘舌音;“葬”是平舌音,读zàng;“迫”读pò。
写字:“彻”中间部分不要写成“ ”;“泰”下部不要写成“水”;“葬”下方的“廾”,第二笔是撇,不能写成竖;“牺”右边是“西”,不要写成“酉”。
词语听写
彻底 压迫 批评 目标 牺牲 革命 解放 利益 意义 剥削 兴旺 五湖四海 责任 死得其所 制度 寄托 哀思 迁移 泰山 炊事员 葬身
压迫—欺压 兴旺—旺盛
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兴旺—萧条 死得其所—死于非命
团结—分裂 精兵简政—人浮于事
近义词
反义词
词语解释
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常用来比喻意义重大,价值崇高。
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形容价值极轻或毫无价值。多形容
死得没有价值。
剥削: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精兵简政:紧缩机构,精简人员,以减轻人民负担,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关的工
作效率。
五湖四海:多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
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价值。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学习内容
第二阶:阅读理解
1.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与课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作者是如何阐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的?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死去的革命同志四个方面的内容。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如何对待死去的革命同志
如何对待“死”
如何对待批
评
如何对待困难
本课课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第1自然段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诠释,然后从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死去的革命同志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这些内容与课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题
中心论点
如何对待“死”
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
难
如何对待死去的革命同志
读第1自然段,说说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 。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第2自然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主要观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作者先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接着具体说明了两种不同“死”的意义,最后列举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有理有据地论证了“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观点。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经据典
论证方法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论证方法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运用对比
论证方法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例如雷锋、董存瑞、郝副营长等人,他们的牺牲是重于泰山的;出卖人民的利益的人,比如那些汉奸,他们死了,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举例论证
论证方法
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要“为人民服务”,你觉得应该怎样看待生与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对 比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正确的生死观
要“为人民服务”,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革命事业充满了各种挑战与困难,课文中提到的困难有哪些?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小米,我中午去梨树,下午跟你一起回啊
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从不同层面阐述了真正的革命同志关系。
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作者是如何阐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的?
作者在第1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2—5自然段具体阐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
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第2自然段);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的批评(第3自然段);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责任克服困难,解救正在受难的中国人民(第4自然段);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为那些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开追悼会(第5自然段)。
结构图示
为人民服务
提出观点:为人民服务
具体
论证
引用举例说明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
不怕牺牲 努力奋斗
寄托哀思 团结人民
根道
本德
宗核
旨心
学习内容
第三阶:方法学用
1.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1)查阅社会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如毛泽东写作本文时正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关键阶段,此时阐明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对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团结有着特殊的意义。
(2)查阅人物资料,加深对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可以在课前查阅相关人物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搜集
阅读方法
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张思德的资料,了解他的感人事迹,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毛泽东同志在演讲中对他的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查阅以前学过的资料,加深对同类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我们学过了很多文章,了解了很多的人物。在学习文章时,联系之前学过的文章内容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本课我们会想到《桥》一文中的老支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的李大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鲁迅……这些人的死也是重于泰山的。
阅读方法
写作方法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论述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如,本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克服困难、看到成绩;四是悼念同志、团结起来。这样的论述,注重摆事实、讲道理,论点鲜明,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写作方法
那么,怎样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呢?
1.确立文章的主题,只有主题明确,论述才能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2.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述,注重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3.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论据的充实。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生字检测。 (2)词语检测。
(3)课文内容检测。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本文的朗读基调是慷慨激昂的。语气是中肯的、称赞的,语调是铿锵有力的。第1自然段要用陈述性的语气来读,语调较高。第2自然段,语气应坚定有力,其中“固、重、泰山、轻、鸿毛、人民利益”等字词,在朗读时语气要加重。第3自然段,读出层层递进的语气,读好关联词语,如“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等。第4自然段,语气激昂一些,读出气势来。第5自然段,读时语气坚实肯定,语调平实有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要建立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另外,抓住课文的行文线索、内在逻辑也有助于我们背诵。第2自然段讲的是“怎样看待生和死”的问题,句与句之间联系得非常紧密。第1句话总说人“死的意义有不同”。第2句话是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死的意义有的“重于泰山”,也有的“轻于鸿毛”。第3句话说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轻于鸿毛。最后一句话指出张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背诵第3自然段时,可以先画出本段中的关联词语,然后借助关联词语,把句子串联起来,这样背诵就容易多了。
背诵第2~3自然段。
课后习题2
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对待“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课后习题3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共有四句话。第1句话是讲“我们”要善于接受批评;第2句话是讲“我们”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批评;第3句话是讲只要批评是正确的,“我们”就改正;第4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这四句话是通过“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就……”这些关联词语紧密地连起来的,意思层层递进。这四个句子是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的。
课后习题4
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
阅读链接
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本文作者吴瑛,选用时有改动
欢欢:读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我又查找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不禁对他敬佩万分。他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他的去世就重于泰山。
乐乐: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死的价值有不同,为了正义或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为自己的私利或因损害他人的利益而死的就比鸿毛还轻。周恩来总理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所以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随堂检测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牺( ) 彻( )
迁( ) 泰( )
批( ) 标( )
牺牲
彻底
迁移
泰山
批评
目标
舍( )为人 五( )四海
精兵简( ) 死得其( )
1.今年冬季的查干湖冬捕迎来了__________的朋友。
2.为了正义而牺牲的人都__________。
随堂检测
二、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己
政
所
五湖四海
湖
死得其所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照你的办。
因为
就
所以
都行
只要
不管
就
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随堂检测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句话是古时候的( )的名言。
A.文学家司马迁 B.文学家司马昭
C.思想家司马光 D.书法家司马迁
A
随堂检测
2.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人迟早都要死,葬礼可以隆重,也可以简约。
B.有社会地位的人的“死”就重于泰山,普通百姓的“死”就轻于鸿毛。
C.像张思德、李大钊等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死”的人,他们的“死”就比泰山还重。
C
随堂检测
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44年9月,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光荣牺牲,年仅29岁。
五、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随堂检测
1.如果用成语来赞美张思德,你会用哪些?( )(多选)
A.舍己为人 B.无私奉献
C.聚精会神 D.兴致勃勃
2.如果让你选择一副对联来赞美张思德,你会选( )
A.背柴烧炭平凡且伟大,无私奉献高贵而辉煌。
B.一代英雄从小看,满园花朵向阳开。
AB
A
原文片段
学习内容
第五阶:课外拓展
1.毛泽东的诗。
2.张思德“尝百草”。
课外拓展
毛泽东的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课外拓展
张思德“尝百草”
红军进入草地后,缺衣少食,组织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让大家寻找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菜、野草,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