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 课件(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 课件(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8 18:0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16 表里的生物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
3.了解表的内部构造。
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段有趣的经历。他听到父亲的表里发出清脆的声音,便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父亲打开表盖,说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的尾巴,他信以为真。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那段天真又充满好奇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1930年赴德国留学。回国后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等。
他人评价: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
表的内部构造
学习资料
指针
齿轮
螺丝
会写字






写字指导
结构:
部首:
易错提示:
左右


cuì

左窄右宽。“危”中“厂”的撇从竖中线撇向“月”下侧,“ ”的竖弯钩的钩部超出上部。
写字指导
结构:
部首:
易错提示:
左右

左窄短,右宽长。“离”的“凵”在横中线之上,下面的“冂”宽于“凵”。



易错提示
正音:“脆”读平舌音cuì;“蟀”读翘舌音shuài;“璃”在“玻璃”一词中读轻声li。
写字:“蟋”右上部不要写成“采”;“脆”右边是“危”,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
词语听写
清脆 玻璃 丑恶 恐怖 蟋蟀 机器
钟楼 洪亮 街心 盲人 坚硬 单调
请求 加速 齿轮 唯恐 证实 拦挡
近义词
立即——即刻 呈现——显现
请求——要求 证实——证明
反义词
增加——减少 拒绝——接受
单调——丰富 轻易——艰难
词语解释
和谐:配合得适当。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可怜:值得怜悯。
唯恐:只怕。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第二阶: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以什么为线索来叙
述故事的?
2.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梳理“我”思考探究的过程。
3.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
2
3
10
16
“我”的猜想
印证猜想,新的疑问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意味深长的结尾
默读课文,说说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
时间
表里的生物
引出疑问
猜想 证实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找出第9自然段中心理描写的句子,说说从中可看出什么。
此处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可以看“我”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想?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我是怎样得出这样的观点的?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我”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鸣、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默读课文,梳理“我”探索的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我的观点: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产生疑问,做出猜测
证实猜测
产生新疑问,新猜测
疑问:
猜测:
疑问:
结论:
疑问:
猜测:
也许是因为这里的蝎子有好听的声音。
怀表里没有生命,怎么能自动发出和谐的声音?
一定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
为什么会蒙着一层玻璃?
因为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
为什么把可怕的蝎子放在好的表里?
你觉得文中“我”对问题的探究过程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道理。文中“我”的探究过程看似幼稚,其实却有着自己的逻辑思路。“我”是基于生活经验,并依托自己的观察得到了各种“证据”,并大胆展开想象,最后才得出结论,因此“我”的探究思路其实是具有合理性的,但又与儿童天真可爱的天性融为一体。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我”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自己的幼稚,明白了父亲的表里没有蝎子,也明白了为什么表里会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也就不再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我”的心理和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展示了一个孩子“胡思乱想”的过程,也体现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心理变化:疑惑→好奇→满足
感情变化:好奇和想象→告别童年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的观点是什么?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印证你的观点。
2.圈画出相关语句,在文中做批注,再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善于思考,不断探究。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想象丰富,童真童趣。
喜爱观察,善于思考。
  我那时以为  发出声音的,  活的生物。早晨有  得很好听,夜里有  得很怕人,夏天 在绿树上 ,秋晚有各种的 在草丛中 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凡能
都是
鸟叫
狗吠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好奇心强,非常执着。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好奇心强。
善于思考
不断探索
“我”的特点
童真童趣
非常执着
想象丰富
好奇心强
喜爱观察
结构图示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表里有小蝎子
幼稚可笑的经历
天真好奇的童年
父亲打开表,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的生物
表能发出声音,里面也会有生物
第三阶:方法学用
学习内容
1.以时间为线索行文。
2.心理描写。
以时间为线索行文。
  以时间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如,文中在第 1、3、10、12、20自然段依次出现“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串成了一条时间的线索,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后来又用自己的想象解答了这个疑问的过程。这条时间线清晰地展示了一个孩子“胡思乱想”的过程,把探究的思路与儿童天真可爱的天性融为一体。
写作方法
那么,以时间为线索行文要注意什么呢?
  1.要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词语写出来,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2.时间线索要与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写作方法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等内心活动的描写。
那么,运用心理描写要注意些什么呢?
1.要以叙事为基础。人物的心理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要以叙事为基础,把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的起因、事件写清楚。如本文大多数心理描写都融于叙事当中。
2.要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常常会有变化,抓住这个变化,才能将人物的心理表现得真实可信。
3.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个性特征,使人信服。
写作方法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生字检测。
(2)词语检测。
(3)课文内容检测。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小时候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所以对父亲的怀表会发声感到非常奇怪。有一天,“我”想动怀表却被父亲阻止,不让“我”动表,这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有个生物被关在父亲的表里。过了许多天,父亲主动打开怀表让“我”看,怀表中摆动的机件和父亲的解说让“我”印证了自己的猜想: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小蝎子。但是“我”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要把小蝎子放在表里?最后“我”用想象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疑问——也许这个蝎子与众不同,声音好听。于是后来“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课后习题1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课后习题2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长于思考和探索,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
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这段话体现了“我”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个句子体现了“我”好奇心强,内心又很矛盾的特点。
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欢欢:一天晚上,我发现跟在爸爸后面走的时候月亮也跟着我走。我就想:是不是每次都这样呢?有一天,爸爸不陪我出来,我就自己出来了。我一个人试着:我往前走三步,月亮也跟着我走;我跑了几十米,月亮还跟着我走。我就认为月亮是一直跟着我走的。我还记得,我总是兴奋地和小伙伴们说我的发现:“你们相信吗?只要我走,月亮就跟着我走。”不知道这句话说了多久,现在我已经不说了。
课后习题3
乐乐:小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楼道里的灯会自动亮呢?妈妈告诉我灯很有礼貌,在跟我打招呼。后来,我注意到每次上下楼的时候,我一靠近灯就亮了,好像在跟我打招呼;我一走远,它就黑了,好像在跟我说“再见”,真的很有礼貌。每次上下楼,我也会和它们打招呼“你好”“再见”。我见人就告诉他们灯很有礼貌,每次都会跟我打招呼。这句话不知道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一、读拼音,写词语。
随堂检测
qīng cuì lán zhù
( ) ( )
kǒng bù xī shuài
( ) ( )
清 脆
拦 住
恐 怖
蟋 蟀
二、选词填空。
呈现 显现
1.街头( )出节日的气氛。
2.麻疹的红点还没有( )出来。
随堂检测
呈现
显现
三、品悟句子。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从描写的方法看,这句话属于人物的________描写,句子前面说“蝉”“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是为了说明 。
随堂检测
心理活动
表里面一定有不让人看见的生物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随堂检测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
课外拓展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朗士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居里夫人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
——塞缪尔·约翰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