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一高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单选,每题4分,共52分)
1.10mL6mol/L H2SO4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使产生H2的速率减缓,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
A.NaNO3 溶液 B.CuSO4或石墨 C.Na2SO4溶液 D.NaHSO3 或CuO
2.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生成速率
B.制氧气平均速率0.01mol/L·min,要制取500mL氧气(密度1.28g/L)需时间4min
C.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D.氢氧燃料电池发电,比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燃烧能量转换率高
3.德国哈伯发明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流程图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措施是
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④
4.对于热方程式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ΔH=-57.3 kJ·mol-1,, 则 2H+(aq)+SO(aq)+Ba2+(aq)+2OH-(aq)===BaSO4(s)+2H2O(l) △H=-114.6 kJ·mol-1
B.将0.5 molN2和1.5 mol H2于密闭容器生成NH3(g),放热19.3 kJ,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 △H=—38.6 kJ·mol—1
C. 标准状况:H2(g)+F2(g) === 2HF(g) △H=-270kJ/mol,
D.氨氧化:4NH3(g)+5O2(g) ===4NO(g)+6H2O(g) △H=-1025 kJ/mol
5.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O3与11.2L N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 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不相等
C.常温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常温常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A
6.在容积为VL密闭容器中,放入2L A(g)和1L B(g),发生:3A(g)+B(g) ?aC(g)+2D(g)。达到平衡后,A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方程式中a值是
A.1 B.2 C.3 D.4
7.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反应:(t-BuNO)2 2(t-BuNO),测得该反应的ΔH = +50.5 kJ·mol-1,活化能Ea = 90.4 kJ·mol-1。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
8.向Cr2(SO4)3水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pH=4.6时,开始出现Cr(OH)3沉淀,随着碱性增强,沉淀增多;但当[OH-1]大于0.1 mol·L-1时,沉淀消失,出现亮绿色的亚铬酸根离子(CrO2-)。平衡关系如下:Cr3+ + 3OH- Cr(OH)3 CrO2- + H+ + H2O
(紫色) (灰绿色) (亮绿色)
向50mL0.05mol·L-1的Cr2(SO4)3溶液中,加入1.0mol·L-1NaOH溶液50mL,反应后观察到现象是
A.紫色 B.亮绿色 C有灰绿色沉淀 D.无法判断
9. 如图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 ΔH<0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试根据此曲线判断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t1时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t1 时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1时减小SO2的浓度,增加了SO3的浓度
D.t1时增加SO2和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0.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2c(g);△H<0 x(g)+3y(g)2z(g);△H>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 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c的物质的量改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一定增大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z的质量分数增加
11.一定温度下,将1molA和1molB气体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发生
A(g)+ B(g)xC(g)+D(s),t1时达到平衡,
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气体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x=1 B.t2时刻改变是使用催化剂
C.t3时刻改变是移去少量物质D
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12、关于下图中四个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反应H2(g) +Cl2(g) =2HCl(g)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热△H =183 kJ/mol
B.②条件不变时, 4A(g) +3B(g) 2C(g)+6D,不同压强 B% 随时间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③表示10 mL 0.1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 HCl,产生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2CO3溶液
D.④绝热恒容密闭容器,SO2(g)+NO2(g)SO3(g)+NO(g)达平衡,结论是,△t1=△t2时,
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13.已知:N2O4(g)2NO2(g) ΔH=+52.70 kJ·mol—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再向容器内继续通入少量N2O4,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新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
C.新平衡时,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平衡大
D.新平衡时,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增大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9问,共27分)
1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1)HCN H+ + CN-, K(1)Θ = 4.9 ×10-10
(2)NH3 + H2O NH4+ + OH-, K(2)Θ = 1.8 ×10-5
(3)H2OH+ + OH-, KwΘ = 1.0 ×10-14算出NH3 + HCN NH4+ + CN-, 反应平衡常数的K值是多少?
15.已知Fe3+与I-在水溶液中发生:2I-+2Fe3+=2Fe2++I2。该反应正反应速率和I-、Fe3+的浓度关系为v=kcm(I-)·cn(Fe3+)(其中k为常数)。
cm(I-)(mol/L)m
cn(Fe3+)[(mol/L)n]
v[mol/(L·s)]
a
0.20
0.80
0.032
b
0.60
0.40
0.144
c
0.80
0.20
0.128
I-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__Fe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16.在量热计中(如图)将100 mL 0.50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温度从298.0 K升高至300.7 K。已知量热计的热容常数(量热计各部件每升高1 K所需要热量)是150.5 J·K-1,溶液密度均为1 g·mL-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4 J·(g·K)-1。
(1).试求CH3COOH的中和热ΔH表达数值式。
(2).上述数值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配制0.55 mol/L NaOH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e.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17.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Cu(s)+2H+(aq)=Cu2+(aq)+H2(g) △H=64.39kJ·mol-1
2H2O2(l)=2H2O(l)+O2(g) △H=-196.46kJ·mol-1
H2(g)+O2(g)=H2O(l) △H=-285.84kJ·mol-1
在 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方程式为
18.灰锡(结构松散,常粉末状存在)和白锡(坚固耐用),是锡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Sn(s,灰)Sn(s,白) ΔH=+2.1 kJ/mol, △S=6.5J·mol-1. ;求出灰锡器皿不损坏的温度是 ℃((填“ >”、“ < ”或“=”)
19.密闭容器A和B,A保持恒压,B保持恒容。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A、B中分别通入体积比为2∶1的等量SO2和O2,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平衡后。B容器中SO2的质量分数 (填“ >”、“ < ”或“=”) A 容器中SO2的质量分数
20.观察图a和图b,根据定律,写出△H1、△H2、△H3、△H4、△H5和△H6的关系。
图a:
21.探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 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9=
三.推理计算题(每问2分,共12分)
22.光气(COCl2)在塑料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COCl2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 Cl2(g) + CO(g) △H = + 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大图(每次仅改变一个条件):
①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
②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
[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③比较第14min时,使平衡移动采取措施可以是
④比较第8 min和第16min时,平衡常数K值(分别用K8,K16表示)大小关系是
⑤COCl2在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中最大的是第 min(范围)
⑥计算出第4min之后再达平衡的混合气体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数值是
四.理论实践题(前3问各2分,4问3分,共9分)
23.甲醇是一种化工原料,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
CO(g)+2H2(g)CH3OH(g) △H= -90.8kJ·mol-1。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CO .2molH2
1mol CH3OH
2molCO、4molH2
CH3OH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Q1 kJ
吸收Q2 kJ
放出Q3 kJ
平衡常数
K1
K2
K3
反应物转化率
α 1
α 2
α 3
若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①.容器内压强P:2P甲与2P乙与P丙关系是
②.变化的热量数值Q中, Q1 与Q2的和是
③.画出平衡时甲醇的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的变化曲线,
要求画出压强不同的两条曲线(标出p1、p2,且p1
④.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CO和H2催化合成二甲醚反应为:
3H2(g)+3CO(g) CH3OCH3(g)+CO2(g)右图为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a电极的反应式为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单选,每题4分,共52分)
1-5CBBDD,6-10ADBCA,11-13DDD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9问,共27分)
14.KΘ= K(1)Θ( K(2)Θ / KwΘ = = 0.88 15.大于
16.(1) CH3COOH的中和热,ΔH=-53.3 kJ·mol-1 (2)a c d(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17. Cu(s)+H2O2(l)+2H+(aq)=Cu2+(aq)+2H2O(l) △H=-319.68kJ.mol-1
18. 大于50℃ 19.B中SO2质量分数 大于 A
20. 图a,△H1+△H2+△H3+△H4+△H5+△H6=0 21. V9=17.5
三.推理计算题(每问2分,共12分)
①T(2)<T(8) ②v(2~3) > v(5~6) = v(12~13) ③体系减小压强
④K8等于K16 ⑤16分钟以后 ⑥62.7—63之间
四.理论实践题(前3问各2分,4问3分,共9分)
23.① 2P甲等于2P乙且大于P丙 ②Q1 与Q2和是90.8
③ ④【(CH3)20】 CH3OCH3 - 12e-+3H2O=2CO2+1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