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口语交际:即兴发言语文园地一课件(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口语交际:即兴发言语文园地一课件(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8 18:0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要求
1.写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介绍一种风俗时,要写清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
况和自己的感受、看法。
习作选材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除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风俗外,还有祭祖、嫁娶、丧葬中的风俗习惯,小孩子满月抓周,盖新房上梁仪式,等等。
  少数民族的同学可以写写自己民族独特的风俗,比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家乡风俗来介绍,最好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风俗活动来写。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风俗,从风俗的由来、内容或活动形式、意义、人们的看法等方面进行选材。
  在我的家乡,新人结婚时,新娘要手捧喜盆,踩过高粱袋,寓意步步高升,还要迈过一个火盆,寓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特别有意思。
习作构思
第一步:明确要求,准备材料。
  先读懂习作要求,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习作构思
第二步:交流资料,确定内容。
  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再全班交流,根据自己确定的习作内容,写出习作提纲。如,介绍一种风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可写的内容,可以回忆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具体过程,也可以想一想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或对活动某一方面的看法等。
  围绕自己想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本次习作重点介绍什么内容。如,选择“介绍一种风俗”,如果是想让大家了解这种风俗,就可以重点介绍这种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如果是想突出这种风俗的历史底蕴,就可以重点介绍它的由来;如果是想让大家对这种风俗有更深入的认识,就可以重点介绍风俗的文化内涵,揭示其背后的意义价值及自己的思考。如果选择“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就可以把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等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次要内容穿插在行文中。
习作构思
第三步:安排详略,突出重点。
介绍一种风俗
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
风俗的由来
风俗的文化内涵
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现场的情况
自身的感受
习作范文
家乡的大秧歌
  我的家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这里虽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①开篇点题。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家乡的大秧歌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点击词句段
②“家喻户晓”一词准确地写出家乡人对大秧歌的喜爱及了解程度。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那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③锣鼓声、唢呐声像是一种号令,形象地写出家乡人在夜晚来临的时候,聚集到广场上扭秧歌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②“家喻户晓”一词准确地写出家乡人对大秧歌的喜爱及了解程度。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那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③锣鼓声、唢呐声像是一种号令,形象地写出家乡人在夜晚来临的时候,聚集到广场上扭秧歌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④用词准确,描写真实、细腻。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地挥洒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此情此景,引逗得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有些发痒,也争着加入秧歌队伍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越来越长了。


⑤将秧歌队伍比喻成“一条条彩色的‘长龙’”,形象、贴切,富有新意。
  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唢呐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厌。这样喧嚣的场景会一直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节日,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孙悟空”“猪八戒”等,纷纷登场,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气氛。

⑥巧用过渡句,引出对节日秧歌的描写。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⑦结尾深刻,点明了大秧歌在家乡人心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评:这篇习作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整篇习作紧紧抓住了“家乡的大秧歌”这一特有的民俗展开,将扭秧歌的热闹场景绘声绘色地刻画了出来。结尾巧用比喻,深化了习作的主题。
  节日期间,我们除了拨水,还有其他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我最喜欢放烟花啦,这时人们每当就纵情欢乎、歌唱。
学习修改
解 析
这段话中存在三方面问题。
  第一,错别字,应注意它们的区别:泼——拨、呼——乎。
  第二,标点的使用问题,“还有其他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中分号应改成顿号。
  第三,最后一句中“每当”与“这时人们”语序颠倒,应该改为“每当这时人们就纵情欢呼、歌唱”。
         
  节日期间,我们除了拨水,还有其他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我最喜欢放烟花啦,这时人们每当就纵情欢乎、歌唱。
学习修改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我们作即兴发言。如:班里来了新同学,班主任让你代表全班同学向他表示欢迎;学校作文比赛获奖,老师临时让你发表获奖感言;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说几句祝福的话;在街上玩耍,路遇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看法……
交际内容
1.抽签选话题,快速打腹稿。
  每个同学抽签选一个话题或情境,准备即兴发言的题目。除了书上提供的场合、情境外,再准备些即兴发言的题目,如朋友聚会的发言等。最好是选择经历过的场合作即兴发言,想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心里列好一个提纲。
交际指导
2.快速组织语言,小组内互相交流。
  稍作准备后在小组内作即兴发言。小组评议,哪位同学的发言最精彩,记录员做好记录,每组推举两名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交际指导
3.互评互赏,共同提高。
  被推举的同学作即兴发言,之后全班评议:哪位同学的即兴发言最值得大家借鉴?哪位同学的发言还需要改进?
交际指导
  我选择的话题是“班里来了新同学,班主任让我代表全班同学向他表示欢迎”。
××同学,你好!欢迎加入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充满着真情,充满着友爱,充满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自由的空间任你遨游,广阔的天地任你驰骋。如果你今后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请及时讲出来,同学们一定会热心地帮你解决。最后,希望××同学能尽快融入我们这个集体,成为大家庭的一员!
交际范例
  我现在正接受电视台采访,谈谈对“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的看法。
我认为小学生不应该带手机去学校。现在我们上学,一般都是家长亲自接送或者坐校车,能够十分安全、准时地到校。如果在学校里有什么急事要联系家长,可以直接向老师借手机。所以我认为“小学生带手机去学校”没有必要。
交际范例
我选择的话题是“爷爷寿宴上对爷爷的祝福”。
  各位亲友,大家好!今天是爷爷××岁的寿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祝爷爷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希望爷爷能够松柏常青,松鹤延年。同时也恭祝各位亲朋好友万事顺心,事业有成。 谢谢大家!
交际范例
我抽到的话题是“在姐姐婚礼上的发言”。  
  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我是新娘的弟弟,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姐姐的婚礼,在这里我代表姐姐、姐夫对大家的光临表示衷心感谢。我也祝姐姐、姐夫新婚快乐,永结同心,相亲相爱到永远。最后祝今天的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交际范例
我抽到的是“在哥哥升学家宴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长辈,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家最开心的日子,哥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真心地为他感到高兴,我也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哥哥而感到骄傲。我希望哥哥在大学校园里继续努力,将来学业有成。在这里我表个态,我也要像哥哥一样,努力地向自己理想中的院校发起冲刺!最后,祝在座的亲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交际范例
我抽到的是“航模比赛获一等奖后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我要对他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我也要感谢帮助过我的队友们,还有我的爸爸妈妈,感谢他们对我这项爱好的支持。在本次比赛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再创佳绩!
交际范例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课文,相互交流:课文的内容主次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说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习作内容的详略,突出重点的。
交流内容
  第一步,自读“交流平台” 的内容,以《北京的春节》为例,交流课文是如何安排内容主次的,回顾详写和略写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交流指导
  第二步,交流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的内容主次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
  第三步,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说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习作内容的详略,突出重点的。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即使是详写的部分作者也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所有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进行描写,突出各自的重点。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人们的活动没有特殊之处,因此作者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文章的各部分,使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范例展示
  《腊八粥》一课也是,作者通过对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详写“等粥”这一部分,通过描写喝粥后的画面,略写“喝粥”这一部分内容。
  《藏戏》这一课也是有详有略地进行描写的。其中介绍藏戏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的部分是详写,其他方面,比如舞台、唱腔、动作等都是略写,突出藏戏的特点。
  本单元的课文都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中心。我们在习作时也要做到详略得当,把重点要表达的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词句段运用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第一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第二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答案供参考
1.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
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南锣鼓巷(摩肩接踵),什
刹海(熙熙攘攘)。
2.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吐露芬芳),热情
的杜鹃花(绽放笑容),美丽的海棠(傲然盛开),到处花香醉人。
人头攒动
欣然怒放
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吐露芬芳
绽放笑容
傲然盛开
语境运用
3.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绿色: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松树直
冲云霄;山脚下的田野(一碧千里),伸向远方;低矮的小丘上长
满了嫩嫩的小草,配着柔和的线条,(翠色欲流)……
4.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困)的人感到人间的温
暖,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使(孤苦无依)的人
获得心灵的慰藉。
绿树成荫
郁郁葱葱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贫病交困
濒临绝境
孤苦无依
  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年的时候吃鱼:
建筑上雕刻蝙蝠:
过年的时候守岁:
中秋节吃月饼:
答案供参考
寓意年年有余
寓意福气盈门
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寓意幸福团圆
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试着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书写提示
  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沈从文
  这段文字是硬笔行书。行楷具有笔画变形、笔画与笔画自然相连、书写速度快的书写特点。我们先对照教材临摹这段文字,然后可以试着用行楷书写其他语段。今后我们可以多练习用行楷进行书写,逐渐提高书写速度。
老师来指导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日积月累
  《长歌行》这首诗选自汉乐府。其中“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长歌行”是指以“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走进背景林
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青园中葵朝,朝露②待日晞③。
②朝露:清晨的露水。
③晞:指阳光照耀。
阳春布④德泽⑤,万物生光辉。
④布:指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
⑤德泽:恩惠。
常恐秋节至,焜黄⑥华⑦叶衰 。
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⑦华:同“花”。
少壮⑧不努力,老大⑨徒⑩伤悲!
⑧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⑨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⑩徒:白白地。
  园中的葵菜枝叶苍翠,附着于葵叶之上的朝露显得格外晶莹透亮。然而,好景不长,待到朝阳冉冉升起之后,朝露很快就要被晒干了。和煦的春天处处洒满阳光雨露,万物蓬勃无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常常担心秋季很快来临,红花绿叶纷纷枯黄凋零。江河滔滔不绝地流向东海,何时才能掉头流回西边?年轻时不抓紧时机奋发努力,等到年老时一事无成,必然会后悔,徒生伤悲。
一起解诗意
  《长歌行》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的形象中。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劝诫世人惜时奋进,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发奋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伴你欣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