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等式的性质(1)与解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这一性质解相关的方程。使学生联系具体的例子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知道“方程的解”是一个结果,“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这一性质解相关的方程。使学生联系具体的例子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知道“方程的解”是一个结果,“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这一性质解相关的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3:
从中你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讲授新课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
50=50
如果在天平的一边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
师生交流方法: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
你能再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
50+10=50+10
重难点精讲
讨论:出示图片
与刚才的第一幅天平图比较,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再列出一个等式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50+a=50+a
总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议一议:如果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结果会怎样呢?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分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
X+a=50+a x+a-a=50+a-a
比较这里的两个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后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讨论:你能把这两个结论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师生交流后揭示: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出示例4: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生尝试列出方程后,师生交流列出的方程:x+10=50
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的值呢?你打算怎样做?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师生交流方法
①因为(40)+10=50 所以x=40 。
②因为50-10=40 所以x=40 。
介绍并示范解方程的过程:
X+10=50
解:x+10-10=50-10
X=40
师强调格式:求方程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书写时,要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
讨论如何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40+10=50,x=40是正确的。
小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究,说说你的收获。
师生交流后小结: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求方程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书写时,要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五)随堂检测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〇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X-25=60 X+18=48
X-25+25=60〇□ X+18-18=48〇□
2、解方程 x-30=80
3、
1个梨和( )个桃同样重。 ( )个橘子和1个苹果同样重
4、在括号中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划横线。
(1)x+22=78 (x=100, x=56)
(2)x-2.5=2.5 (x=0, x=5)
解方程,并检验。
76+x=105 x-46=90 x+3.5=3.5 x-6.4=0.4
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买一部电话机,付出x元,找回84元。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1)与解方程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求方程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书写时,要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作业布置
解方程:
X+8=13 2.5+x=5.3 x-2.7=13
2、预习第4、5页的有关内容。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