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这一性质解相关的方程。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这一性质解相关的方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这一性质解相关的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5:先填空,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从中你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讲授新课
与刚才的第一幅天平图比较,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你能根据图意填写出等式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
2x=20×2
师生交流方法:等式的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重难点精讲
出示例5:先填空,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与刚才的第一幅天平图比较,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你能根据图意填写出等式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3x÷3=60÷3
总结:等式的两边同时除同一个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议一议:等式两边可以同时除以0吗?为什么?
师生交流后揭示: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出示例6:花园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求试验田的宽。
生尝试解答后,师生交流
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960÷40
②长×宽=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列方程解答;
列出的方程:40x=960
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的值呢?你打算怎样做?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师生交流方法
介绍并示范解方程的过程: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师强调格式:求方程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都除以4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书写时,要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X=24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
讨论如何检验:
把x=24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40×24=960,x=24是正确的。
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究,说说你的收获。
师生交流后小结: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求方程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书写时,要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五)随堂检测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〇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X÷6=18 0.7X=3.5
X÷6×6=18〇□ 0.7X÷0.7=3.5〇□
2、解方程 x÷0.2=0.8
3、解方程,并检验。
12x=96 x÷40=14 18 x=3.6 x÷2.5=5
4、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求方程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书写时,要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作业布置
解方程:
X×8=1.6 x÷3=5.3 x÷2.7=13
2、预习第7页的有关内容。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