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一轮 第16课时 运动和力 知识梳理(课件 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一轮 第16课时 运动和力 知识梳理(课件 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8 11: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6课时 运动和力
§分类一 牛顿第一定律 (七下第3章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_____小车从_____斜面的_____
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
_____________;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 ___________的长
短来体现(转换法)。
同一
同一
同一
相同的速度
滑动的距离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 _________________的时
候,总_______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 _________和 _________得出的,它不
可能用实验来_______验证。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保持
实验事实
科学推理
直接
  惯性的概念
1.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_____。惯
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 _____时候、 _____状
态下都有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而惯性是
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一种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是有区
别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
任何
任何
3.惯性不是_____,不能说受到_________的作用,惯性的大小
只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
等因素_______。

惯性力
质量
无关
  用惯性解释有关常见现象
1.利用:①拍掉衣服上的灰尘;②运动员起跳时快速助跑;③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等。
2.防范:①交通工具配备刹车系统;②乘客和司机配备安全带等。
§分类二 二力平衡 (七下第3章第5节)
  二力平衡的概念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处于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 _______。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
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同物、等大、反向、
共线),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力
大小相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现象
1.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_______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 _________作用时,
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发生改变。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
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 _________的作用。
保持
非平衡力
一定
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非平衡力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和判断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1)大小相等;
(2)方向相反;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点 力的作用点 作用在 _______物体上 作用在两个 _____的物体上
力的性质 力的性质 _______相同 _____性质的力
产生的效果 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上,使物体保持 _________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
上,一般产生_______的效果
力的示意图
同一个
不同
不一定
同一
平衡状态
不同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1.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运动的 _______,先判断物体
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_______状态,然后才能
判断物体在 _________受到平衡力。
2.解题的过程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中的两个
力必须作用在 _______物体上。
3.力是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
因。
方向性
平衡
什么方向
同一个
改变
§分类三 摩擦力 (七下第3章第6节)
  说明摩擦力的概念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运动时,就产生一种 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
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摩擦力可分为_____
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种。
2.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_________
_____,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原理:物体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
_________(二力平衡)。
相对运动
将要发生相对
阻碍相对运动
相反
静摩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匀速直线
运动
平衡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只有_______的大小和接触面的
___________两个方面,与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_______。
4.摩擦力 _______是阻力,如一般家用小汽车前轮与地面的摩
擦力为_____力,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力;自行车______
与地面的摩擦力为动力,_______与地面的摩擦力为阻力。
压力
粗糙程度
无关
不一定


后轮
前轮
说明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粗糙
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_________、减小接触面的_________、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
磁悬浮)。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
减小压力
粗糙程度
 应用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观察周围力和运动的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或实验证明——拓展相关知识应用。
练习1: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体现了牛顿谦逊的品质。但前人的研究确实对牛顿产生了启迪,其中的一位巨人就是伽利略,他400多年前的研究思想一直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伽利略之前观测到,钟摆来回摆动的高度是相同的,如图甲。因此他设想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左边一个固定的斜坡上滚下一个球,球又滚上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如果球没有受到摩擦的作用,他认为这个球在右边任何坡度的斜坡上能滚到的高度都与起始高度一样,好像这个球“记住”了起始高度。经过进一步思考,伽利略推断,如果右边的斜坡变成水平,球将会一直匀速滚动下去,如图乙。
(1)像科学家那样“进一步思考”:图丙是伽利略想象的每隔相同
时间在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上球的位置,他认为当斜坡倾角变小
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大胆推测:当斜坡变成水
平时,球的速度不再变小,球将做_______滚动。
小球的速度减小得更慢
匀速
(2)伽利略认为,球匀速滚动是球的“自然运动”状态。“自然
运动”是球所具有的属性。在我们今天看来,球的这种属性称为
_______。
(3)我们学习了“能量”的知识后知道,事实上球“记住”的是
能量。因为有摩擦的存在,球将不会到达起始高度,因此过程中
球的机械能减少,但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能,而能的总量保
持不变。
惯性

练习2:阅读并回答问题。
失重现象
在一次太空知识讲座中,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个重物,分别使重物处于静止和匀速下降,再让其加速下降。同学们发现,重物在静止和匀速下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时,却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减小,好像物体的重力突然间减小了。
老师解释说:“这种现象称为失重现象,失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的现象。如当人们乘电梯加速下降时,人对电梯地面压力就小于人受到的重力。”小勇在老师指导下到电梯内做失重实验,如图甲所示。他将一个体重秤放在电梯水平地面上,然后站上秤台,如图乙所示。在电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他记录下体重秤在不同时间段的示数及对应的时间,描绘出了体重秤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小勇的实际质量为60kg,g取10N/kg)
课后小勇和同学们查资料还了解到:当电梯更快地向下加速时,体重秤的示数为零,即说明他对体重秤的压力为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完全失重现象。
(1)电梯静止时,小勇对秤台的压力是 ____N。
(2)根据图丙分析,小勇在 _____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他
对秤台的压力是 ____N,小勇处于失重状态时,秤台对小勇的支
持力与小勇的重力 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3)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是指物体的_____(填序号)。
①质量为零
②重力为零
③受到的支持力或拉力为零
600
0~t1
450
不是

(4)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
部物体在完全失重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
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
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
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
其中符合实际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练习3:如图a所示,玻璃桌面上有四个鸡蛋,其中两个是生的,两个是熟的。
(1)先对其中的甲、乙两个鸡蛋分别按图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们在玻璃桌面上转动起来,结果鸡蛋乙转动的时间较长。
(2)再对其中的丙、丁两个鸡蛋分别按图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使它们在玻璃桌面上转动起来,然后用手按住使之刚好停下,迅速把手移开,结果鸡蛋丙还能再转一、二圈,而鸡蛋丁却不再转动了。
由上述现象判断熟鸡蛋分别是 乙 和 丁 。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①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两部分,转动时,生鸡蛋的蛋壳受力开始转动,而蛋液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从而给蛋壳一个阻力,所以生鸡蛋很快就停下来;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一个整体,转动时,蛋壳和蛋液都受力开始转动,则熟鸡蛋转动的时间较长;由题知,鸡蛋乙转动的时间较长,故乙是熟鸡蛋。
②对其中的丙、丁两个鸡蛋分别按图b的方式用相同的力捻一下,由于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蛋壳受力静止时,蛋液也会停下来,即熟鸡蛋不再转动了,故鸡蛋丁是熟鸡蛋;而生鸡蛋的蛋壳受力静止时,蛋液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所以生鸡蛋还能再转一、二圈,即鸡蛋丙是生鸡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