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压强和浮力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28 16:5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两个相同的量筒内装有甲、乙 不同的液体,将同一支密度计放入两液体中,静止后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B.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小
C.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
D.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
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用高压锅做饭很快就熟了
C.火箭喷射高温燃气而升空 D.将热气球放上天
3.下列现象或实验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吸盘式挂钩 B.用吸管吸饮料
C.橡皮膜向下凸 D.仿马德堡半球实验
4.在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盛密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鸡蛋两次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 和ρ乙 ,则 (  )
A.F甲= F乙 ρ甲 =ρ乙 B.F甲 = F乙 ρ甲 <ρ乙
C.F甲< F乙 ρ甲 =ρ乙 D.F甲> F乙 ρ甲 >ρ乙
5.将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课桌的中央,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0.3帕 B.3帕 C.30帕 D.300帕
6.如图所示,花样滑冰比赛中,男运动员在滑行中将女运动员抛起,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女运动员被抛起到最高点时,所处的运动状态不是平衡状态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7.将两个相同的物体放入甲、乙两个容器内中央位置,同时等量缓慢地向甲、乙容器中注水,假设物体密度小于水且注水过程中物体不会倾倒,则(  )
A.甲容器中的物体先浮起 B.乙容器中的物体先浮起
C.甲、乙容器中的物体同时浮起 D.都有可能
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实心铁块,示数为F1;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 p甲<p乙 B.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力 F甲>F乙
C.铁块受到的浮力 F浮=F2﹣F1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G=F1﹣F2
9.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倒置的试管中水不会流出
B.吸盘不会从墙上掉下来
C.用吸管能从瓶中吸取饮料
D.用注射器注射药液
10.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1为5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13N,g=10N/k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N B.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5cm
C.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103Pa
二、填空题
11.在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则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______(选填“>”、“<”或“=”)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______(选填“>”,“<”或“=”)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12.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神州十三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外壳受到的大气压强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如图所示,测力计上挂上一个重为8牛的金属圆柱体,当金属块体积的三分之一浸入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此时圆柱体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牛,若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且未碰到容器底部,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牛,当金属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增大时,受到浮力的大小将______,圆柱体下表面所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将______。(最后两空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4.周末的始湖边,钓鱼的人三五成群,水面上漂浮着颜色不一的浮标。
(1)浮标的密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2)某同学选取了一只浮标,测得浮标的体积为15cm3,放入水中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5cm3,则该浮标的重力为______N;
(3)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变成原来的一半,浮标在水中的位置将______。
15.我国的海运能力非常强大,有很多大货轮。在一航母满载时排水量是60000t,吃水深度(船底到海面的距离)为11m,该航母在海上满载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N,此时航母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______Pa(海水的密度ρ=1.03×103kg/m3,g=10N/kg)。
16.如图所示,这是我国99A主战坦克,宽大的履带是为了 ________对地面的压强;该坦克质量为52t,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该坦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________Pa。
17.人类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叫_____实验,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_____毫米高汞柱,约等于_____pa,大气压作用在2m2的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_____N。
18.如图所示,运动员在水中游泳时手心A点处距水面0.5米,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帕,B、C两点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悬停在7000米深处的“蛟龙”号深潜器重牛,则悬停时蛟龙号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牛,方向为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密度计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______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甲杯液体的密度 ______乙杯液体的密度。(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实验题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研究方法与下列________(填字母)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相同。
A.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B.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C.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声的实验。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____两图。
(3)观察比较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
21.“嫦娥五号”探月工程成功提取月壤的消息传来,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科学探索的热情。物理兴趣小组借助实验室器材,以地球土壤为替代品,开展了模拟测量“月壤”密度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把土壤晒干粉碎后装入轻薄塑料袋密封。(塑料袋自身质量、体积均忽略不计)
(2)天平调平后,将土壤放入天平左盘测其质量。在右盘中加入一个50g的砝码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上图甲),应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______(选填序号)。
A.在右盘中加入一个20g的砝码,观察分度标尺
B.在右盘中加入一个10g的砝码,观察分度标尺
C.直接向右拨动游码,观察分度标尺
D.向右拨动平衡螺母,观察分度标尺
(3)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上图乙所示,这些土壤的质量是______g。
(4)如上图丙所示,把密封好的土壤全部没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烧杯收集溢出的水并全部倒入量筒,量筒中液面如上图丁所示,则这些土壤的体积是______
(5)由以上数据可知,这些土壤的密度为______
(6)细心的同学发现,土壤装袋密封时压得不够紧密,内部存有部分空气,这会导致所测密度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7)同学们还用弹簧测力计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如图戊所示。发现物体浸入水中时,溢出的水越多,测力计示数越小,说明浮力随着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大而______;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后继续向下移动(物体不触碰溢水杯底部),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均选填“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四、计算题
22.如图所示,在质量为1kg的容器内装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积为0.9m2,g取10N/kg。求:
(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水对A点的压强;
(3)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23.一辆四轮汽车质量为2吨,在平直公里上匀速行驶6km,用时10分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5倍,当车静止时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g=10 N/kg)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3)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4.如图(a)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底面积为,容器高0.2米,内盛0.15米深的水,水的质量为6千克。
(1)求0.1米深处水的压强p;
(2)现有如图(b)所示的三个物体A、B、C,其质量、底面积、高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个放入容器中(物体均能触底),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写出选择的物体并说明理由,求出放入物体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物体 质量(千克) 底面积(平方米) 高度(米)
A 7 0.3
B 6 0.05
C 5 0.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C
6.B
7.B
8.D
9.D
10.B
11.< <
12.马德堡半球 变小
13.2 2 不变 变大
14.小于 0.1 不变
15.6×108 1.133×105
16.减小 1.3×105
17.托里拆利 760 1.01×105 2.02×105
18. < 竖直向上
19.等于 小于
20.凹陷程度 A 甲丙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1.A 56 偏小 变大/增大 保持不变
22.(1)6000Pa;(2)6500Pa;(3)100N
23.(1)10m/s;(2);(3)
24.(1)980Pa;(2)C物体,2450Pa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