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辨析常见病句(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辨析常见病句(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8 11: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专题三 辨析常见病句
1.(2021·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
献。
B.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
C.赵孟 可以“日书万字”的原因,是因为其书法笔法简洁,线条简
单,结构空间匀整。
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
密计划下,顺利开展。
A
解析:A项,正确;B项,有误,搭配不当,可以在句末添加“的百年之路”;C项,有误,句式杂糅,可以去掉“因为”;D项,有误,语序不当,可以改为“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协同推进”。
2.(2020·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A
解析:BC项,成分残缺,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后边加上“的特点”;D项,语序不当,先“独立”后“自强、复兴”。
3.(2019·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D
解析:A项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应在“能”后加上“否”;B项“回荡着”与“深情的眼神”搭配不当,应将“和深情的眼神”删去;C项缺少主语,可删去“的时候”或“读”“的时候”“欣赏”。
[考情总结]
江西近10年均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病句辨析,分值为2分,且设题形式都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每年设置3个错误项,近10年共30个错误句子,所涉及的错误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考点 辨析病句
[题型示例]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刻文”和“集中场所”不搭配,可删去
“上的刻文”;C项,语序不当,应将“干预、发现和制止”改为
“发现、干预和制止”;D项,缺少主语,可删掉“自”或在“因”
前加上“它”。
[常见问法]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主谓搭配不当
当主语和谓语是比较复杂的短语(并列短语居多)时,容易出现多个主语共用同一个不能共用的谓语,或多个主语与多个谓语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一阵阵春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月光”不能“发出沙沙的声响”,应删掉“月光晃动起来”。)
2.动宾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往往是动词不能支配宾语对象,一个句子中有不止一个动词或宾语,会顾此失彼。
例:我远远地就听见她爽朗的笑声和慈爱的笑脸。(“慈爱的笑脸”与“听”搭配不当,应删掉“和慈爱的笑脸”。)
3.主宾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的主语与宾语一般不能搭配,或者说二者是逻辑上无法对应的两个事物。辨析时,首先要提取句子的主干,找出主谓宾,看主语与宾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自古以来,燕赵人才辈出,著名的神医扁鹊的故乡就是河北任丘人。(主语“故乡”与宾语“人”搭配不当,应删掉“的故乡”或“人”。)
4.关联词搭配不当
当句中有关联词时,看是否有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错位等语病。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则应放在主语前。
例:“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不仅”与“而是”搭配不当,应将“而是”改为“还”。)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最常见的句式是“是否(能否、有无等)……是……的关键(决定因素)”“……(一个确定的因素)是决定……是否(能否、有无等)……的重要因素”。
例1: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能否”是两面性的,“关键”是一面性的。应将“能否”改为“要想”或者将“要”改为“能否”。)
例2: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应将“是否”改为“的”或将“的”改为“能否”。)
6.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手”可以是“能干”的,但不能是“聪明”的,应将“聪明”删掉。)
(二)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定语位置不当
例: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语序不当,应将“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改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状语位置不当
例:这次班会对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语序不当,应将“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3.多重修饰语作定语造成语序不当
一般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是:表领属性的/时间或处所+表数量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也可以用典型句子套:
“她是国家队(a.表领属性的)的一位(b.表数量——多少)有20年教学经验(c.表修饰的动词性短语——怎样的)的优秀(d.形容词)的篮球(e.不带‘的’的定语——名词)教练。”
例: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动下,清除垃圾死角,认真搞好环境卫生。(应改为“附近的许多居民”。)
注意:句子中有多重修饰语作定语时,要看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三)否定词使用不当
有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如果带了,意思就会相反。所以在辨析时,一旦发现否定词,就须注意是否有否定不当的错误。
例: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征”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防止”与“不”双重否定表肯定,应删去“不”。)
(四)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主语残缺
主语残缺大多是滥用介词导致的。所以在复习时,一旦发现以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就要看是否缺少主语。
例: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缺少主语,应删掉“通过”。)
2.谓语残缺
这类错误大都是误以介词短语作谓语导致的。介词短语只能用来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即作状语或补语,少数介词短语可以作定语,但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
例:随着对石家庄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全面了解。(缺少谓语,应在“全面了解”前加“进行了”。)
3.宾语残缺
这类错误大都是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导致宾语残缺。
例:“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增强”缺少宾语,应在“自我保护”后加“意识”。)
(五)成分多余
成分多余主要指句子语意重复和词语多余,包括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修饰语多余等。
常见的易导致成分多余的词有以下几种(括号内的词不能与相应的词并列使用),所以看到这些词时要注意。修改时只需删去多余部分即可,但修改方法不止一种,要注意删去后句意的完整性。
文言词汇 堪(可以) 诸(之于) 于(来自) 罕(十分) 其(这)
成语 忍俊不禁(笑) 漫山遍野(到处) 真知灼见(意见)
程度副词 过分(苛) 非常(十分)
约数词 大约(左右) 超过(以上)
其他类型 涉及(到) 目睹(亲眼) 全体(们) 刚(最新)
例1:林木总担心下雨会淋湿晾在外面的衣服,看看今天火辣辣的太阳,他其实过于多虑了。(“过于”有“多”的意思,应删掉“过于”。)
例2: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大约”和“左右”重复,应删去其一。)
(六)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最常见的错误类型是“句式杂糅”,指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子中,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1.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多次出现陈述原因的词语造成句式杂糅的情况。如“原因(由于)”“由于(……造成的)”等。
例:某电视剧之所以时隔一年仍能持续热播,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人际交往问题切合实际。(“其原因”和“因为”重复,应删掉其一。)
2.句子中有两个谓语动词,前一句中动词的宾语充当后一句中动词的主语,也会造成句式杂糅。
例: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拨电话、音响等应有尽有。(“闭路电视……音响等”既是“设有”的宾语,又是“应有尽有”的主语,造成句式杂糅。应删去“应有尽有”。)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B.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称号”;B项语序不当,应将“广泛”放在“关注”的前面;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提高青少年的知识水平”。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C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它”后加“是否”;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活动”;D项语序不当,应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B.我生长在青海湖边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C.吴荻和李强赛跑,经过激烈的竞争,他终于取得了胜利。
D.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就永远不能飞到天空。


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而奋斗”;B项结构混乱,应在
“是”前加“,这”;C项指代不明,应将“他”改为“吴荻”或者
“李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C.地铁四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决定了长沙地铁网是否迈入“米”字形时代。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把“使得”删去;C项一面对两面,应将“是否”删去;D项搭配不当,应将后半句改为“美化了校园环境并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美食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某朗读类节目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
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将“使得”删去;C项分类不当,应将“、留学生吟诵社”删去;D项语意重复,应将“超过”或“以上”删去。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C.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D.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应将后半句改为“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C项“其他学校领导”说法有歧义;D项成分残缺,应将“通过”或“让”删去。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B.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因为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C.来自全球各地的领导来到我市参观扶贫经验,他们对我市的扶贫经验纷纷表示赞赏。
D.圆是围绕以圆心为中心画弧线所形成的图形,所以一定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B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与“懂得大自然的语言”调换位置;C项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参观”改为“学习”;
D项结构混乱,“围绕以圆心为中心”改为“围绕圆心”或“以圆心为中心”。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关系不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B.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品味国学经典,我们会汲取到精神营养和个人视野。
C.全国政协十三届第二次会议指出,是否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是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的关键。
D.通过开展“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知识讲座,让同学们意识到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A
解析:B项动宾搭配不当,“汲取”不能搭配“个人视野”,应在
“和”后面加上“拓宽”或删去“和个人视野”;C项两面对一面,
应删去“是否”或在“加强”前加“能否”;D项缺主语,应删去
“通过”或“让”。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家大剧院将举办歌剧节,展现歌剧魅力。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营养不良。
C.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散发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滋养心灵,提高精神疆域。
D.毕业前,同学们将与老师相处的点滴制作成微电影,表达心中对老师衷心的感谢。


A
解析:A项正确;B项缺宾语,应在“营养不良”后加“的状况”;C项“提高”和“精神疆域”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拓展”;D项成分赘余,“心中”和“衷心”重复,任删其一。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书法作为各中小学的特色课程,承担起不断引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B.一个人能否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往往取决于这个人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C.保证好的睡眠有三忌:一忌不可睡前恼怒,二忌不可睡前饱食,三忌不可睡处当风。
D.随着5G技术的落地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成为数字阅读行业的发展趋势。


D
解析:A项宾语残缺,应在“文化艺术”后加上“的责任”;B项两面对一面,应将“能够”改为“是否”或删去“否”;C项否定不当,可删掉三个“不可”;D项正确。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国政府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是因为人工智能为各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造成的。
B.为了防止“黑洞照片”这类图片版权问题不再发生,国家版权局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剑网2019”专项行动。
C.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活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D.为献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川企与故宫博物院签约打造大型史诗
剧。


D
解析:A项结构混乱,“是因为……”和“是……造成的”混乱,“是……造成的”一般指不好的结果,A项说的是人工智能,故删去“造成的”即可;B项否定不当,可删去“不”或将“防止”改为“让”;C项“培养”与“水平”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培养”改为“提高”;D项正确。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使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B.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关键在于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报了多少课外辅导班。
C.江西民间建筑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它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是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
D.2019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


D
解析:A项介词“通过”和“使”连用,使得主语残缺,应删去其一;
B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否”或在“在于”后加“是否有”;C项逻
辑语序不当,应改为“它是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