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8 18: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检测
编辑教师:J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1977年,全国高考出现以下现象:报考者不少年龄相差十几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到中学教师甚至校长都有,出现了师生同堂竞高考的空前盛况。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拨乱反正的推进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义务教育的普及 D.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恢复邓小平全部职务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其中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世纪70年代末,围墙上写着“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标语。这反映了当时农村正在(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大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合同制在各类企业中广泛推行。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劳动双方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说明这一时期国企改革的方向为(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设乡镇企业 D.实行股份制改革
6.1979年初,四川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 100 家。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可以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可组织来料加工,允许企业有条件地销售商品、物资、供销产品。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指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壮大了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
7.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要建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 )
A.自由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国营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体制
8.经济特区的“特”是指( )
A.即划出的特定的政治区域 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D.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
9.厦门这座城市,近代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对外开放,现代又作为经济特区,第一批对外开放。厦门近代和现代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 )
A.都是主动对外开放
B.都是被迫对外开放
C.近代是被迫对外开放,现代是主动对外开放
D.近代是主动对外开放,现代是被迫对外开放
10.“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与“看浦东”有关的对外开放政策是( )
A.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做出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
C.设置直辖市上海市 D.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1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95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11年
12.《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记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材料中“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中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两个凡是”的思想
C.社会主义制度
D.四项基本原则
1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其中以带领中国“富起来”闻名,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习近平
15.李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板书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6.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四项基本原则
17.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括(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科学发展观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8.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代表的是( )
A.先进生产力 B.先进文化 C.先进道德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中共十二大、十四大、十六大、十八大都是党的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其会议主题关键词对应最准确的是( )
A.社会主要矛盾、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三步走”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0.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三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揭示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三大里程碑”是指( )
①建立中国共产党 ②建立中华民国
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2.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艰苦求索,从未停止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一系列梦想变为现实。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世界大同 D.人民幸福
2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四个全面”战略部署 B.“两个凡是”方针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一带一路”
二、综合题
2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材料二: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材料三:1980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四: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不少厂家惊呼:“狼真的来了”,我国将逐步降低关税、取消地方保护、开放市场。
材料五: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2)材料三中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珠海外,还有哪两个?
(3)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材料四中“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不少厂家惊呼:‘狼真的来了’”,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呢?
(4)材料五中“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结合所学,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中得到什么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秋开始,在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共没收征收地主土地约7亿亩,分配给约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农村中到处是一派兴旺的景象:兴修水利、大量购买牲畜和农具,增施肥料,精耕细作。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粮食产量增长了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央发出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材料三 1978年底,小岗村的l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也得到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6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农村实行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认识?
26.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3)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计划是什么?
(2)材料二中“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4)材料四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谁创立的?
28.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炼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1)材料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如何实现“中国梦”?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两个100年分别是到哪一年?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A
3.D
4.B
5.A
6.B
7.B
8.D
9.C
10.B
11.C
12.D
13.D
14.C
15.D
16.B
17.D
18.C
19.B
20.C
21.C
22.C
23.A
24.(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厦门、汕头。
(3)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
25.
(1)意义:①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2)主要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变化:土地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实行原因:①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粮食产量大幅增长。②得到中央的肯定。
(4)认识:坚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始终把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农业政策推动了社会形势的发展。
26.
(1)①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答出两点)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7.
(1)实现国家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以阶级斗争为纲”,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邓小平。
28.(1)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3)2021年和2049年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