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特训测试卷
2021~2022学年度科学四年级上册(湘科版2017)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老师在讲台上讲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
2.大肠是吸收_________的地方。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________排出体外。
3.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照射的__________有关。
4.船只出港总是先不见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5.确定物体的_________,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6.在设计制作小车时我们可以用_________来制作。
二、选择题
7.听诊器作为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起始的象征,常用于收集和放大患者从心脏、肺部、动脉等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主要通过什么传到医生耳朵里的?( )
A.膜腔、软管内气体、耳件 B.软管
C.电磁波 D.鼓膜
8.成人小肠长( )。
A.3到5米 B.5到7米 C.7到9米
9.如图,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分别照射同一个杯子,产生的影子( )。
A.形状不同
B.形状相同
C.方向相同
10.“月海”是月球上的( )。
A.海洋 B.草原 C.平原
11.在校运会上,小军、小明、小林三个人在50米比赛中,小军用时11.2秒,小明用时9.3秒,小林用时10.1秒,他们三个人在比赛中跑得最快的是( )。
A.小军 B.小明 C.小林
12.要使小车行驶得更远,我们应该( )。
A.减小斜坡坡度 B.增加载重量 C.减小摩擦力
三、判断题
13.一般来说,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
14.人刚吃完饭,就可以从事打篮球、跑步等活动。( )
15.物体的影子总在物体背光的一面。( )
16.水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50%。( )
17.一个物体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
18.小车的车轮我们应该做成方形的。( )
四、简答题
19.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关系?
20.日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1.打扫教室时,我们为什么要用足够大的力气才能拖动课桌?
五、实验题
22.实验过程:收集两袋气体,一袋是空气,一袋是人呼出的气体。分别往两个杯中倒人大半杯澄清的石灰水,向一个杯子中注入人呼出的气体,向另一个杯子中注入空气。
实验现象:注入人呼出的气体的石灰水变_______,注入空气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呼吸前比呼吸后,气体中的_____________比原来增多了。
六、综合题
23.表演中,一位艺人用嘴使劲地吹一根细管,能发出声音(如图)。
(1)这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这种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入到观众的耳朵里来的?
24.设计实验验证影子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用手电筒照射固定在桌面上的木块,改变手电筒照射的角度和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1)当手电筒在木块左侧时,木块的影子在________侧,当手电筒在木块右侧时,木块的影子在________侧。
(2)当手电筒从木块正,上方照射时,木块的影子________(选填“最长”或“最短”)。
(3)我们发现: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照射的__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1.空气
2.水分 肛门
3.位置
4.船身 桅杆
5.方位
6.身边的材料
7.A
8.B
9.A
10.C
11.B
12.C
13.√
14.×
15.√
16.×
17.√
18.×
19.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20.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会随时间有规律地变化。
21.因为课桌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22.浑浊 没有变化 二氧化碳
23.(1)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的耳朵里。
24.右 左 最短 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