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 2021-2022届高三 12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1.B
【解析】B项曲解文意,“而其他文字则不具备这些特征”分析错误。根据文中“世界上没有一
种文字像中国汉字这样强调自然的形态,将自然物象简化、概括、融汇于文字符号之中”可知,
其他文字只是不具备“注重自然的形态体现”的特征。
2.B
【解析】 B项,“说明了现代标识创意设计追求图形的概括性与装饰性”分析错误,根据文中
“有一‘槌’定音之义,表现了拍卖会行业特征。标识既具有文字概念,又具有视觉图形语言的
意蕴”可知,这里应是“说明了现代标识创意设计追求‘以意造形、以形达意”。
3.C
【解析】A项,以偏概全,文中第 1段有“标识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应具有文化性、艺
术性”的表述。B项,曲解文意,根据文中“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而是一种视觉符号”
可知,这里应为“不再是”,而不是“不仅仅是”。D项,分析不当,根据原文“是高度艺术化的
产物”可知,标识设计也属于艺术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4.A
【解析】A项,“且大多数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存在着过度上网的不良习惯”分析不当,根据
文中“工作日平均每天上网时长在 2小时以上的为 11.5%,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长在 5小时以上
的为 12.2%”的信息可知,只是部分未成年人痴迷网络,存在着过度上网的不良习惯,而不是
“大多数未成年人”有这种现象。
5. D
【解析】A项,“前者所呈现的程度远比后者要重得多”分析不当,从文中“开始是精神依赖,
随后会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等,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
甚至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的信息可知,应是后者比前者严重。B项,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家
庭中长期的亲子冲突会使青少年感知到自己受到排斥,是危险因素”,并没有提及它是决定因
素。C项,“就一定能够消除学生人际关系淡漠的现象”表述绝对,原文只是说“学校应通过多
元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安排,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
6.【答案】
①全社会在青少年防沉迷方面形成了共识,加强了对青少年防沉迷方面的研究。
②防沉迷系统进行了升级,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③完善防沉迷的各项机制,明确各主体的责任。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每点 2分,共 6分)
【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在青少年防沉迷方面,目前有哪些相当成功的经验”,因此我们从
1 6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文中进行信息筛选与整合即可。我们可以从材料一最后一段中总结出“全社会在青少年防沉迷
方面形成了共识,加强了对青少年防沉迷方面的研究”;从材料二,可以得出“防沉迷系统进
行了升级,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材料三第 1段可得出“完善防沉迷的各项机制,明
确各主体的责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7.C
【解析】C项,“这表明了志愿军战士对土地的深厚情怀”分析不当,根据后面欧阳云逸与战
士们关于江南的对话可以得出,这里体现的应是志愿军战士深厚的家国情怀。
8.【答案】
①画横线的句子是志愿军战士想象祖国江南美好风景、丰收在望的情景。
②这些暖色调的描绘与现实中长津湖畔风雪交加、极度寒冷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比,从而
赞扬了志愿军战士不畏严寒的牺牲精神。
③这是志愿军赴朝参战忍受极度寒冷的天气,具有牺牲精神的思想基础,也揭示了“抗美
援朝,保家卫国”的主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斟情给分,每点 2分,共 6分)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是战士们的想象,想象我国江南地区油菜花盛开、稻谷压弯了枝头及
桂花芬芳的场景,描绘了祖国江南美好风景、丰收在望的情景;这些景物的颜色令人温暖,
而现实是战士们在长津湖畔忍受着不可想象的寒冷,起到了对比作用;从“从他们山清水秀的
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的信息可以分析出,战士们思念家乡,
为了保卫祖国来到朝鲜,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忍受极寒天气、牺牲自我的思想根源,这也体现
了小说的主题。
9.【答案】
①对志愿军战士成为冰雕,至死保持战斗姿态的景象刻画,高度赞扬了志愿军战士为了
战斗胜利的坚毅隐忍与牺牲精神。
②推动情节发展,战士们的冰雕形象令敌人十分震惊,难以想象,让敌人忍不住脱帽致
敬,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揭示志愿军是不可战胜的军队。
③对战士们在雪地一动不动地潜伏,冻成冰雕的群像的静态描绘,与战争的激烈形成对
比,让观众有了热火战场之外的震撼,从而表达出对志愿军大无畏牺牲精神的景仰之情。(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斟情给分,每点 2分,共 6分)
【解析】小说结尾对志愿军战士成为冰雕进行了刻画,从“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
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地神态安详”的描写来看,志愿军虽然衣着单薄,但他们忍受极寒天气,
最后被冻成冰雕,也保持战斗姿态,这无疑是高度赞扬了志愿军战士为了战斗胜利的隐忍与
牺牲精神;而后面美国军队看到这种情景后,忍不住脱帽致敬,有推动情节发展的效果,从
而揭示志愿军是不可战胜的军队;另外,战争给人们的感受总是炮火连天,但这里都是静态
描绘,这就与战争的激烈形成对比,观众们看到此也有一种震撼,从而产生对人民军队的景
仰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2 6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10. D
【解析】根据文言句子的断句原则,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通过语法关系等来判断。
“下临”是“下面对着”的意思,语意完整,应在其前断开,故排除 A、C两项。“顾”是“回头”
之意,作“见之”的状语,要在其前断开,排除 B项。
11. C
【解析】“后为中国古代对皇帝、帝后、帝妃及太子、公主、亲王的敬称”表述错误,古代称
皇帝为“陛下”。
12. D
【解析】“虽遭到慕容德讥笑”分析错误。根据“虏以参合之捷,有轻太子之心,宜及陛下神略
以服之,不然,将为后患”的信息可知,慕容德的意思是北魏一定会产生轻视我们太子的心意,
这是作战的好时机,并没有讥笑慕容宝。
13.【答案】
(1)慕容德劝慕容宝听从支昙猛的话,慕容宝才派慕容麟率领三万骑兵走在大军的最后,
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
(2)四五万燕兵,马上放下武器束手就擒,其中逃走的士兵只有几千人。
【解析】翻译要注意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1)
句要特别注意以下词语:从,听从;乃,才;帅,率领,动词;非常,意外的事件,古今异
义。(2)句要注意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有:燕兵四五万,定语后置,四五万燕兵;一时,马
上;禽,通假字,通“擒”;遗迸去者,逃走的士兵。
参考译文:
后燕与北魏两国互相对阵,僵持了多日,后燕赵王慕容麟的部将慕舆嵩等人认为慕容垂
是真的死了,因此图谋进行叛乱,拥奉慕容麟为后燕国主。这事泄露了消息,慕舆嵩等人都
被处死。慕容宝与慕容麟之间产生了嫌隙。冬季,十月,辛未,后燕军自己焚烧战船,趁着
黑夜的掩护撤退回国。这时黄河还没有结冰,慕容宝以为北魏的部队一定不能渡过黄河,没
有派出侦察部队。十一月,己卯,突然狂风大作,黄河很快结冰,魏王带兵过河,留下军用
物资,挑选了二万多骑兵火速追赶后燕部队。
后燕部队走到参合陂,大风突起,一片黑气如同一道堤岸,从后燕军的后面压了上来,
将后燕军全部覆盖。佛教高僧支昙猛对慕容宝说:“风云突变,这是北魏部队就要追到的征兆,
应该派兵准备抵御他们。”慕容宝以为现在离开北魏军已经很远,只是一笑置之,并不答应。
支昙猛坚持请求不停,慕容麟大怒说:“以我们殿下的神勇英明,加之军队力量的强大,足以
在沙漠上横行,梳发拖辫的索虏怎么敢跑这么远来追击我们!支昙猛胡说八道,扰乱军心,
理应斩首示众!”支昙猛却哭着说:“苻家拥有百万雄师,但却在淮南遭到惨败,正是因为他
们仗恃自己人多势众,轻视敌人,不相信天意的缘故啊!”慕容德劝慕容宝听从支昙猛的话,
慕容宝才派慕容麟率领三万骑兵走在大军的最后,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发生。慕容麟认为支
昙猛的话是瞎说,成天放纵骑兵到处游猎,不肯设置哨卫防备。慕容宝派骑兵向西打探北魏
军队的动静,这些骑兵也是只走出十几里地,便人卸甲、马解鞍地倒头睡觉去了。
北魏的军队不分昼夜兼程前进,追到了参合陂西边。这时,后燕军在陂东,扎营在蟠羊
山南面的河旁。魏王连夜部署各个将领,偷袭后燕,让士卒们含着枚,扎紧马口,暗中接近
3 6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后燕军。丙戌,太阳一出来,北魏军已经登上了山头,向下对着后燕军大营。后燕军队向东
进发时,回头发现北魏骑兵,后燕军惊慌失措,混乱不堪。拓跋趁势驱兵攻击,后燕军奔跑
落水,人撞马踩,踩死淹死者数以万计。略阳公拓跋遵的部队横阻在逃亡后燕军的前边,四
五万燕兵,马上放下武器束手就擒,其中逃走的士兵只有几千人。太子慕容宝等人都是单人
匹马逃出,得以幸免。北魏军队杀死了后燕右仆射陈留悼王慕容绍,活捉了鲁阳王慕容倭奴、
济阴公慕容尹国等文武官员几千人,至于缴获的兵刃、衣甲、粮草、辎重等更是以万万计算。
后燕太子慕容宝以为自己在参合陂那次大败是奇耻大辱,请求再次进攻北魏。司徒慕容德也
向后燕国主慕容垂进言道:“魏虏因为参合陂的那场胜利,一定会产生轻视我们太子的心意。
正应该运用陛下的神机谋略制服他们,不然,将会后患无穷。”慕容垂便委任清河公慕容会为
录留台事,兼任幽州刺史。命令慕容隆与慕容盛全都带着他们的精锐部队回到中山,准备在
明年大举进攻北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14. B
【解析】由词中的注释和“君莫厌。也应胜我三年贬”等信息可知,“作郡浮光虽似箭”一句应
是指曹九章担任光州知州的官涯生活如“箭”飞过,而不是自身,因此“从自身角度”应为“从对
方角度”。
15.【答案】
①词作中“些小白须何用染”和“作郡浮光虽似箭。君莫厌”是说年岁老去、时光流逝都是
自然规律,既劝慰曹九章不要埋怨人生,又体现了自己的达观;
②将自己的人生遭遇与曹九章的人生遭遇比较,“胜我三年贬”五字,说自己遭遇更为悲
惨,从而体现了其坦然胸襟;
③从自身的官场沉浮与婚嫁等世事变迁的体验看穿了人生,自己以前极重的负担从思想
上卸下了,体现出淡然恬静的心境。(每点 2分,共 6分)
【解析】词作开头用“些小白须何用染”一句表明年纪增长是自然规律,体现了其淡然;用“作
郡浮光虽似箭。君莫厌”从时光易逝的角度来劝慰曹九章不要埋怨人生,体现了其淡然恬静;
从“胜我三年贬”五字,自嘲比曹九章的人生遭遇更悲惨,体现了其坦然胸襟;最后三句“婚嫁
事稀年冉冉。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从婚嫁等世事变迁的体验体现了自己放下思想负担,
看穿了人生,表明了淡然恬静的心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答案】
(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第一小题注意“写出了当年刘裕的英雄气概”的提示。第二小题根据题干中“两句八字
勾画出曹操本人‘一世之雄’的形象”的信息可知,本句要填“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第三小题
结合题干中“表达对天下‘寒士’的关切,令人景仰”可知,本句要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4 6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小题,9分)
17.B
【解析】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
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第一空根据语境,是指人工艺术,应用“巧夺天工”。参差不
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
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根据语境,这里指故宫角楼的艺术设计
很有情趣。第二空应填“错落有致”。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宽猛相济:指政
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第三空,根据语境,这里指刚强与柔性相结合,应用“刚柔相济”。
五光十色:五彩斑斓,色彩艳丽,颜色丰富。流光溢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光像在流
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于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的色彩
艳丽。第四空根据语境,更强调色彩明亮,具有动感,应填“流光溢彩”。
18.D
【解析】前面几句都是写角楼的,因此,后面相接的应是“角楼每层屋檐下的斗拱”,故排除
A项;“整齐有序,弧度优美”描绘的对象应是“斗拱”,而不是“角楼”,故排除 C项;且因为
斗拱具有“整齐有序,弧度优美”的特点,才会有艺术感,前者为因,后者为果,故排除 B项。)
19. A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1)句式杂糅。应将“有”改为“的”。(2)语序不
当,应将“虚实相映”与“几何”互换位置。综合分析,只有 A项修改正确。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小题,11分)
20.【答案】
①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
②种植面积扩大
③用其做的米饭味道更香(每句 2分,共 6分)
【解析】第一空根据“虽然水稻种植北界向北扩展有多种原因”和“平均温度每升高 1%,水稻
种植北界区域的水稻种植面积将增加 2.24%”的信息,可知这里应填“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之
类的内容;第二空根据前面“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是一件好事”的信息,可知这里应填“种植面积
扩大”之类的内容;第三空根据前面“收获后的水稻煮出来的米饭较硬。反之,如果水稻灌浆
结实期间气温凉爽”的信息,可知这里应填“用其做的米饭味道更香”之类的内容。
21.【答案】
气温增高虽然会带来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从而对世界粮食安全有益,(2分)但是也会对水稻
的产量、品质、质量和外观产生不好的影响。(3分)
【解析】从第二段内容来看,我们根据“从表面上看,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是一件好事……这对
于全球以大米为主食的 35亿人也是一件大好事”的信息,可以概括出“气温增高会带来水稻种
植面积扩大从而对世界粮食安全有益”的要点;根据“另一方面,气温升高,也有可能造成水
稻减产和水稻品质降低”和“气候变暖还会直接影响水稻的质量和外观”可以概括出“气温增高
会对水稻的产量、品质、质量和外观产生不好的影响”的要点。最后将这些内容用表示转折关
系的关联词连接起来,并注意表达简洁流畅和字数要求。
四、写作(60分)
5 6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22.【构思提示】本作文题的形式为材料驱动型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
成。材料是关于“青年大学毕业不留城而回乡创业”的内容,写作任务为“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
思考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则主要是从标题、立意角度、字数等方面作了常规要求。从齐晓
景大学毕业毅然回乡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选择需要勇气”“人生的选
择”“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回报乡梓情意长”“不忘初心”“家乡情怀永驻心上”等;
从齐晓景带着娃娃种大棚、追赶风向搞电商、“赠鸡还蛋”助脱贫等行为角度分析,可立意为“创
业实现理想”“建设美丽乡村”“家乡的广阔天地让青年发挥聪明才智”等;从越来越多的大学毕
业生像齐晓景一样到基层去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社会要有正能量”“榜样的力量”“到祖国最
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写在大地上”“基层乡村是青年人成长的最好课堂”“与时代同担苦乐,
绘就人生独特风采”等。无论怎样写,都要写出自己的思考,做到情真意切,论述有力。
6 6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2021—2022届高
联考
语文试题
0分钟
试卷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
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选择題时,选出
答業后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案
动,用橡皮擦
再选
案标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
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常用的创意
具有文化性
从这个意
讲,汉字造型和标识设计有天然相通性,标识
度艺术
断演变,有诸多变化,但有着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其
声的构字特
说
载着
着
智
世界上没
汉字这样强调自然的
将自然物象简化、概括、融
汉宇中的象形字,具有对自然物象高度的概括性,与图形的装饰性颇为相似。在运
的¨形”进行现代标识创意设计时,应结合平面构图中关于形式美的规律,如打散、变异、重
充分表达
保留了
性与时
△
卖
既具有文字概念,又具有视觉图形
意蕴,增强了信息传播力
击力
常用的标识创意元素,已不再是
种视觉符
囯人民大学的校徽主要图形使用三个并排行走的“人”进行设计,喻
成众、团结携
人民、人
本”的办学理
又
且
意
说
将
美地融
图形
过程,也是设计本
现代的设计理念
简单地把
是图形与文字拼凑
将其视为“形
勺深层统
古
的特
融
有深
底
失时代气息
较普遍,标识创意
于
有明显意
理
程
展了书法
表
等方面更多
象力。现代
本
化内涵,在表现
奥运会标
(共
在现代标
的表现形式自然、易记、易读
国汉字虽不是单纯的图
胜似图形。它有着独特的识
这也正是
意义所
选自张成禄《汉字与标识设计》,有删改
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字为设计元素,实现以意造形、以形达意的效
得益于汉字造型与标
设计有天然相
是一种符号,也是文化的载体,还注重自然的形态体现,而其他文字则不具备这些特
标识创意设计不
①用边料,后点
错位等方式进行重新构
属
感性的过程
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文章开头提出论
意”的相融角度来进行
文章以象形字“拍”为例
性与装饰
关系,使文章的论述更为严密
D.文章的结尾点明
指出这正是汉
独立存在的意义之所在
列说法正确
是(3分)
所拥有的良好传播效果是由其鲜明个性
征所决定
B.从标识创意元素的角度
是单纯
文字,更是视觉
特点,也体现了汉字“形
统
标识设计和艺术创作
有明显意图,因此它难以称得上是艺术作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
成4~6题
2020年我国未成年
普及率为94.9
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部
未成年
在过度使用互联
作日平均每天
上的为
网时长
时
为12.2
专家表示,青少年沉迷网络,会影响大脑相关脑区的正常功能。开始是精神依赖,随
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等,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瘺,甚
觉和妄
少年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阶段,其大脑对网络的新奇刺激更为敏感。因此,设计越来越
精美的网络游戏等,更易让青少年陷入其
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脑区
未成熟,无
控制上网时
其成绩
人际关系淡
果给他们又造成巨大压力
们更需要借助网络来逃避现实生活,从而形成恶性
少年个体来说,沉迷网络还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体人格特质的影响。家庭
期的亲子冲突会使青少年感知到自己受
是危险因素;而学业成绩、师生禾
关系会成
青
要压力来源,当个体感觉难
压力
易以沉溺
来逃避
然,个体人格特质也会产生影
极情绪主导以及情绪不稳
年更易沉迷网络
在未成年防沉迷方面形成了共识,加强了对未成
研
导青少年
所带来的危害,多
实人际交往
(选自《沉迷网络,你的大脑“很受伤”》,《光明日报》2021年9月5日,有删改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