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28 15: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山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12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形和气候 B. 土壤和气候
C. 水文和生物 D. 土壤和地形
2.关于三大自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之间主要表现为纬度差异
B. 甲内部主要是东西方向的差异
C. 乙内部仅是东北向西南的差异 D. 丙自然区与季风区的范围一致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3—4题。
3.以上划分的指标是
A. 自然指标 B. 单一指标 C. 综合指标 D. 地理位置
4.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 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5.下列区域通常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 干旱区 B. 自然带 C. 气候带 D. 行政区
河南省是我国医用防护服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医用防护服制造存在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等多道工序,不能完全自动化生产。据此完成6—7小题。
6.河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 东部地区 B. 中部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东北地区
7.防护服制造企业大量集聚河南省的主要原因是
A. 原料充足,机械化程度高 B. 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C. 工资较低,劳动力数量充足 D. 交通便利,物流业发达
读“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8—9题。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东部地区 6.2% 47.8% 46.0%
东北地区 11.3% 50.8% 37.9%
中部地区 12.1% 52.8% 35.1%
西部地区 12.6% 50.1% 37.3%
8.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是①自然条件 ②经济基础 ③发展水平 ④对外开放程度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 B. 东部地区以重型工业为主
C.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达 D. 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是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时隐时现。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2题。
10.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C. 高水平不均衡发展阶段 D.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11.该区域
A. 对外开发程度较低 B. 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
C.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形成D.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12.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①科技、教育 ②金融、贸易 ③信息、旅游 ④钢铁、普通服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中国南北分界“线”与我国的
A. 秦岭——淮河一线接近
B. 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接近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接近
D. 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接近
14.图中M所在地区最容出现什么景观
A. 沙漠化 B. 石漠化 C. 红漠化 D. 盐碱化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5—16题。
15.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劳动力价格 B. 技术 C. 交通运输 D. 原料
16.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20世纪8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 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 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 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 D. 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工业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7—18题。
17.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 基础设施薄弱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18.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B. 减少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C.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D.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19.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业转移一定会造成产业承接地环境质量下降
B. 产业移出后往往会导致转出地经济的全面衰退
C. 转移方向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D. 产业转移遵循市场规律,政府通常无法干预
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工程Ⅰ、Ⅱ的运输工具分别是
A. 管道 输电线 B. 火车 输电线
C. 管道 汽车 D. 汽车 汽车
21.工程Ⅰ、Ⅱ对输出地有利影响是
①发挥资源优势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带动产业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深圳近4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按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图中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Ⅰ,Ⅱ,Ⅲ B. Ⅲ,Ⅰ,Ⅱ C. Ⅲ,Ⅱ,Ⅰ D. Ⅱ,Ⅰ,Ⅲ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Ⅰ时期深圳城市化水平最高
B. Ⅱ时期深圳经济快速发展首要因素是国家政策
C. Ⅰ到Ⅱ时期深圳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
D. Ⅲ阶段区域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社会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回答24—26题。
24.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荒漠化只发生在A地区
B. 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 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5. 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 沙漠化 B. 石漠化
C. 盐渍化 D. 三种类型都有
26.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次生盐渍化 D. 石质荒漠化
读我国1825年和1958年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洞庭湖面积迅速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 ③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④人口激增,对土地需求增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8. 洞庭湖萎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沙漠化面积加大
C. 农作物单产上升 D. 旱涝灾害频率高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和开发,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一直也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读图回答29—30题。
29.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 水能资源开发 B. 航道整治
C. 防洪灌溉 D. 水资源综合开发
30.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效益包括①降低地震频率 ②促进航运发展 ③改善生态环境 ④减少洪水频次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电力援疆”成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浙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达成协议,每年浙江将购入来自新疆的绿色电能。
材料二 如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图”。
⑴新疆和浙江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可以从______、
(填序号)等角度考比较。(2分)
①人口和城市②工业和农业③气候和地形④水文和植被
⑵新疆为浙江发展提供绿色能源,浙江对新疆发展可提供的支持有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等。(2分)
⑶比较新疆和浙江两省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异同点。(2分)
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浙江省
相同点
不同点 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最大
⑷简述“电力援疆”对浙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2.(10分)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图”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_,体现_________地带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3分)
⑵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的长期丧失,列举另外两项土地退化的类型:______、______。 (3分)
⑶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3.(10分)如图1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山脉,甲代表地形区,乙代表河流名称,回答下面小题。
⑴图1中甲所示高原位于我国的______(三大自然区)。(1分)
⑵乙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由于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______(环境问题)。其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为______、______(任答两点即可)。(3分)
⑶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如图2所示。
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破坏植被③需要更多劳动力④土地退化
从①~④中选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序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4分)
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两点即可)(2分)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和某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示意图,图2为上海浦东新区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搞好西部开发建设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意义十分重大。
⑴从波长分布上看,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图中由成都至西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影响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______。(3分)
⑵图中所示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是______,该工程的建设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______。(2分)
⑶西部大开发界线以东地区的地形以______和丘陵为主;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东部地区主要向西部地区提供______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分)
⑷上海浦东新区三次产业比重最大的是______,目前该新区的区域发展处于______阶段,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______。(3分)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ABCAD 6——10 BCDAD 11——15 CAABA
16——20 CADCA 21——25 DABCA 26——30 CBDDA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每空1分,共10分)
(1)③,④;
(2)资金;技术;
(3)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由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变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4)缓解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32. (每空1分,共10分)
(1)干旱 递减 经度(从沿海向内陆)
(2)土地生产力 石漠化、红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任答两点)
(3)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工程建设。(任答四点)
33. (每空1分,共10分)
(1)东部季风区。
(2)水土流失。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峻。(任答两点即可)
(3)A:①;B:②;C:④;D:③。
(4)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气候更加干旱;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高,容易引发洪涝灾害。(任答两点即可)
34. (每空1分,共10分)
(1)可见光波段;增多;天气(气象、气候、云量等)。
(2)西电东送;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平原;资金(技术、人才等)。
(4)第三产业;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