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叔叔于勒》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09 17:32:00

文档简介

1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主备:丁伟红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主题
2、引导学生用还原法探究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3、引导学生提炼、概括小说的主题,并表明自己的看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一)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
师:先看题目,如果把题目的这个句子还原到课文当中去,你怎么读这个题目?这个“我”是谁?
抽学生读题并回答
【投影展示】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指导学生动情朗读,要饱含深情)
师:若瑟夫这样深情地称呼于勒,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对待于勒的。请你速读全文,找一找,文中对于勒还有哪些称呼?
(生找,并回答) 【投影展示】于勒的称呼
师:如果我们用这样一条曲线来表示于勒的人生轨迹的起伏,请你分析于勒的称呼反复变化的原因。
【投影展示】称呼曲线以及于勒贫富的变化
师:看着这些图,结合你的预习,谈谈你的初读感受。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回答)
莫泊桑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是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对作品就会有新的领悟。今天,我们就尝试着从《我的叔叔于勒》中读出点儿别的什么东西。现在我们就从于勒开始,通过对于勒的经历进行还原去破解于勒的命运之谜。
(二)解析于勒之谜
【投影展示】 于勒之谜
师:今天教给大家一个原则:当我们分析一个人物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他的起点。我们先看于勒的人生起点。
【投影展示】他当初行为不正,……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什么叫“糟蹋钱”?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兄弟,你会怎样?
(学生自由回答)
师:于勒最后被送到了美洲,让他自己去闯荡。到了美洲的于勒却发生了变化。在几年之内,他先后来了两封信。两封信都告诉我们他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改变。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封信。
【投影展示】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请学生朗读)
师:就是这封信,成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了他们十多年的希望。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这封信根本就是说谎。于勒根本就没有发财!于勒居然是个骗子!可是,你读了这封信,你怎么评价于勒?
(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这封信是一把荒唐言,满纸心酸泪。于勒已经变化了,在谎言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温度的于勒了。继续看。
【投影展示】船长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意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学生“冷冷地”读出这句话)
师:老船长的态度是冰冷的。但是,我们从老船长这句冷冷的话中,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于勒?
(学生自由回答)
师:自卑的后边其实有自尊。“不敢”的后边有责任心。“害怕”的后边其实有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于勒感觉“没有脸”其实恰恰就是表现他要脸要尊严要温暖,老船长嘴巴里冷冷的于勒其实是热热的于勒啊!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投影展示】我看了看他的手,……“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指导学生动情朗读,并借助文字还原于勒的形象。)
师:这时的于勒虽然穷困潦倒,却有了一颗温柔的心灵。我们再回顾一下他的起点
【投影展示】他当初行为不正,……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从起点到终点,点评一下于勒。
(学生自由回答)
师:于勒变化了。但是有一样东西没有变,他的经济状况还和十多年一样一贫如洗!!
(三)解析菲利普夫妇之谜
【投影展示】 你?
师: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故事中的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于勒的?
【投影展示】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流氓!”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请一学生朗读——菲利普夫妇厌恶于勒,他们躲于勒。)
师:你如何评价菲利普夫妇?
(利欲熏心 / 只认钱不认人 / 冷酷无情 / 见利忘义 / 势利)
师:你们都能够一眼洞穿于勒的第二封来信中的诸多矛盾,菲利普夫妇难道就不能看出于勒信中的问题吗?看来我们必需解开——
【投影展示】 菲利普夫妇之谜
【投影展示】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师:仔细品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菲利普真的就相信于勒会回来吗?如果去掉“唉”、“竟”,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从这句被重复了十多年的话中已经暴露了菲利普内心深处对于勒发财与否这件事的真实想法。那么菲利普夫人呢?我们看看她的表现。
【投影展示】母亲突然暴怒起来,……咱们到那头去,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师:尝试着暴怒起来,读出母亲的愤怒。大声地读。然后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母亲很仇恨于勒。/ 母亲的暴跳如雷。)
师:母亲的愤怒是表面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读出来。除了愤怒之外,你发现到菲利普夫人心中的一点儿秘密没有?把文中的“就”去掉,再读!
(生对比读并分析)
师:既然菲利普两口子对真相都有所察觉,他们为什么不戳穿于勒的谎言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菲利普夫人的这一骂,其实是她内心深处的情感的集中暴露。这个时候,她必须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菲利普夫妇哪里是笨到了看不出于勒的书信里有问题,而是他们抓住了于勒这根稻草就再也不舍得丢下,于勒,是他们漫漫长夜里里唯一可以看得见的一盏灯。虽然这盏灯若隐若现,飘忽迷离。这对守着于勒之梦的夫妇,是一对什么样的夫妇啊!我们还是用还原法。来看看他生命的起点!
【投影展示】我小时候……我母亲对我们拮据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师:这两段写的是菲利普一家的生活状态。哪些关键词语要特别注意?
(“刚刚”、“很晚”、“非常痛苦”、“并不是”。)
师:从开头几段可以看出,这个家庭不是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而是常常笼罩着阴霾的家庭啊!可是,这个阴霾的家庭却有些细节很让我们感到奇怪。
【投影展示】 可是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师:这段文字描绘的情景有什么蹊跷没有?按照常理散步应该是休闲的。菲利普一家偏偏要衣冠整齐说明了啥?
(学生自由回答)
师:他们如此打扮,与其说是盼望于勒,不如说是在盼望一种体面的生活。这个“刚刚够生活”的家庭,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等待。这样的描述文中还有,请看——
【投影展示】父亲突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师:你怎么评价这段文字中的菲利普?
(学生自由回答)
师:从菲利普夫人的表现来看吃牡蛎超出了家庭经济预算,但是菲利普还是坚持了下来。看来,这样的高贵的吃法,或者说,这样高贵的活法对菲利普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读到这里,你怎么样评价菲利普夫妇。
(学生自由回答)
(四)想象小说的结尾
师:请继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投影展示】 从哲尔赛岛回来之后,菲利普一家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再想像一下于勒的命运。
(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也不知道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就是莫泊桑的小说,他无限的丰富多彩,拥有着无限丰富的阅读视角和无限丰富的解读可能。好的作品总是能够刺激我们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命运。【投影展示】 生 活
(五)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于勒、菲利普一家的命运是如此牵动着我们的心怀,这份牵动可能滋养我们青春的情怀积淀为我们生命的智慧。这就是经典阅读的魅力。《我的叔叔于勒》被选进教材的时候被删去了开头和结尾,我们再来看一看你又会读出什么?
【投影展示】开头与结尾的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的叔叔于勒》当然是灰色的,但作者寄寓在若瑟夫身上的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犹黑夜中的灯塔,照亮人的灵魂!让我们再次像若瑟夫一样呼唤于勒叔叔。
【投影展示】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学生反复动情朗诵)
第2课时还穿插小说的三要素介绍,并结合本文分析三要素,
1、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人物性格: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贪婪、惟利是图、势利
3、对联作结:
上 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比摇钱树
下 联: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似陌路人
横 批:金钱至上
课件26张PPT。罗兰: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三毛: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对于金钱,名人这样说:其它: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钱能使鬼推磨法国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作品 300多篇。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米龙老爹》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认识作者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左 拉名人点评1、概 述 情 节
2、精 要 归 纳
整体感知 请用简洁的语言, 将小说的人物、时间、地点交待清楚,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述故事。 例:《故乡》
深冬,我乘船回故乡,看到故乡萧索景象,心情悲凉起来。在故乡时我见到了闰土和杨二嫂。卖掉老屋后,我带着母亲和宏儿离开了故乡。 十九世纪法国西部的哈佛尔海岛(时间、地点),有一户人家,哥哥叫菲利普,是个小职员,一家五口,生活拮据。弟弟叫于勒,原是个浪荡子(人物)。他把自己的财产挥霍光了,又花了哥哥的一大笔钱,终于被送往美洲去冒险。 后来,于勒来信说他在外面发了财,愿意偿还哥哥的损失,还要回家同哥哥一起过日子。这个消息使菲利普一家大为感动(事件起因)。曾经是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如今变成了全家的希望。他的来信被看成是全家的“福音书”,菲利普夫妇有机会就拿信出来看。他们称于勒是“正直的”“有良心的”“有办法的”“好人”。每逢星期天,一家人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去盼望于勒归来,并且拟定了上千种花钱计划,连许久嫁不出去的二姑娘也因此找到了对象。二姑娘结婚以后,全家前往哲尔赛岛快活而骄傲的旅行(情节发展)。万万没有想到竟在这只船上遇见了于勒。这时,他已经沦落为一个卖牡蛎的流浪汉了。菲利普夫妇大为惊恐,做嫂子的还咒骂于勒是“贼”,是“流氓”。他们生怕被于勒认出来,连累了自己,便象躲避瘟疫似的躲开了他(故事高潮)。在返回哈佛尔时,因为怕被这个倒霉的兄弟碰见,他们赶忙改坐了另一艘船(故事结局)。精要归纳

如《故乡》一文可归纳为: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盼于勒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菲利普夫妇 若瑟夫(“我”) 女儿和女婿 兄 弟叔叔和侄儿 船长父母和子女文本探究理清小说人物关系,说说谁是本小说的主人公。 小说创作的意图是通过人物彼此交往的关系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判断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友情提示对于勒称呼的变化图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小子、家伙 贼、流氓 穷 富 穷 于勒原因主旨探析试找出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变化,说说菲利普变化的原因。菲利普
夫妇于勒把自己应得的一部分花光了还
占用了父亲应得的一部分财产于勒来信说赚了钱
而且要赔偿损失发现衣衫褴褛年
迈的老水手于勒船长证实卖牡蛎
的水手叫于勒赶盼怕躲不变的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的观念变化的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的不变的主旨探析根据小说情节,说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并探究菲利普夫妇反复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由此可看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人不如钱理解主题 揭露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鄙,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 找出菲利普夫妇语言、行动、表情及于勒的有关描写,试归纳出他们的性格特点。人物透析怕——躲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他回到我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结结巴巴地说------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母亲突然暴怒起来------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试找出文中对“父亲”、“母亲”的神态描写的句子,细细品味,说说这样写的妙处。小结菲利普夫妇:丈夫:懦弱妻子:尖刻、有心计于勒早:
中:
后:行为不端、糟蹋钱正直、有良心自食其力、不拖累人自私、冷酷、虚伪、贪婪、惟利是图、势利 你认为菲利普夫妇的做法合乎情理吗?菲利普对弟弟确实“冷酷无情”,但是收留了于勒又会怎样呢?会不会以更多的悲剧收场呢?菲利普夫妇之所以对于勒有这样的态度是否与于勒本人的行为也有很大关系?百家争鸣主题: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盼于勒全家人的希望开端全家人的恐怖躲于勒结局遇于勒流氓、讨饭的(不相信 绝望)高潮赞于勒福星唯一的希望发展骂于勒流氓坏蛋遣送美洲(插叙)钱钱钱钱钱钱钱钱全文反思上 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比摇钱树下 联:横 批:金钱至上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似陌路人(1)下面有一段情境,请续写。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2)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 想象作文再见1、朗读从开头至“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品味:
(1)“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说说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把这话改为“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其实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吗?
(3)“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删去这句话,有什么影响吗?2、朗读“果然,十年之久·····风俗习惯”,品味:
“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写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把这句话改为:“对于勒叔叔回国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一些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买一处住所。”好吗?3、分角色朗读“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至结尾。品味:
(1)“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把这段改为“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你看错了·····对吧?’”不是更合理些吗?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删去红色字体的话,不是更为简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