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9 09:56:39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篝火(guō) 萌动(méng) 点缀(zhuì)
B.无垠(yíng) 澄澈(chéng ) 苇坑(wéi)
C.嚼烂(jiáo) 诗兴(xīng) 燕国(yàn)
D.慨然(kǎi) 耄耋(dié) 旖旎(nǐ)
【答案】D
2.将下面的句子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儿突然伸出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它夹住。
①蜻蜓飞累了,停在树枝上休息。②此时此刻的蜻蜓全身放松,警惕性低。③它也顾不上身边有个庞然大物,威胁着它的生命。④淘气的小孩儿蹑手蹑脚地接近它。⑤蜻蜒拼命挣扎,但为时已晚,它已经成了孩童手中的“俘虏”。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3.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A.拟人 B.夸张 C.反问
【答案】C
4.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蜻蜓 密蜂 闪烁 B.樱桃 榆树 锄头
C.谷穗 遮住 栓住 D.抛弃 草冒 蝙蝠
【答案】B
二、填空题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我在园子里xiā guàng(______),没事就看看hú dié(______)怎样飞,mà zha(______)怎样跳,拿着祖父的shuǐ piáo(______)洒水,当作下雨,困了不用枕头,在房子下suí yì(______)找个阴凉的地方,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答案】瞎逛 蝴蝶 蚂蚱 水瓢 随意
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在作者笔下,花、鸟、虫子仿佛都有了____________,可以睡觉、乱逛、说话。
(2)照样子,写句子:知了叫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命 唱歌似的 树绿了 穿了一身绿衣裳似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句中的花开、鸟飞、虫叫,可知在作者笔下,它们都有了生命,可以睡觉、乱逛、说话,不受束缚,自由自在。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这里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时结合事物的特征。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7.多音字组词。
供____(_____)____(_____)
横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gòng 供职 gōng 供求 héng 横线 hèng 蛮横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8.文段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9.文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笔下的这些事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文段,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花、鸟、虫、倭瓜、黄瓜
9.拟人
10.自由
11.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甲)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乙)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2.语段(甲)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语段(乙)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我”居住的朗润园风光“绝妙”,目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关(甲)(乙)两个语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甲)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语段(乙)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B.语段(甲)写了园子里的动植物自由生长的情况,借以反衬“我”的童年生活没有自由,只是在祖父的园子里瞎逛
C.读到语段(乙)中“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这句话时,我们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15.完成填空,并仿写。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愿意,我体会到园子里一切生物都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
13.朗润园风光“绝妙”,“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的“平凡的小月亮”,反衬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14.B
15. 拟人 小草发芽了 偷偷探出小脑袋似的
四、书面表达
16.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写一篇读后感。
【答案】范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这本书讲述了萧红住的这座小城——呼兰河和萧红童年的故事,呼兰河这座小城是荒凉的、寂寞的,萧红的童年是同样寂寞的。
她19岁时逃出了家庭,漂泊在外,这本书中让我唯一感受到快乐的,就是萧红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时候,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和萧红一起在后园里玩,一起念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她在里面哪个快活,看见一个黄瓜熟了,抓起来就啃,这时又看见了蜻蜓,便丢下黄瓜抓蜻蜓去了,要睡觉便睡觉,要玩便玩,非常自由。
还有那家里的储藏室,两间黑乎乎的屋子,里面有无数的蜘网蛛丝,那么多的耗子,可那里却成了小主人的天地,她在里头翻找着,找出了许多“宝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墙上刻着、画着,也没人教育她。
她还干了许多傻事:有一次,她们家一只鸭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黄泥裹起来烤了。萧红十分爱吃。有很长时间鸭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鸭子赶向井里,这时祖父说不用,直接抓了烤就行了,但小主人不干,她说落井的好吃。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在原来城市里的生活是怎样的了,平平凡凡的过日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无忧无虑,是我们最向往的一种生活了。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读文章写读后感的能力。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写作思路: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写时要注意结合所读的书或文章,在理解主要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可抓住让你最受感动的一个点、一个场景去写感受。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篝火(guō) 萌动(méng) 点缀(zhuì)
B.无垠(yíng) 澄澈(chéng ) 苇坑(wéi)
C.嚼烂(jiáo) 诗兴(xīng) 燕国(yàn)
D.慨然(kǎi) 耄耋(dié) 旖旎(nǐ)
2.将下面的句子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儿突然伸出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它夹住。
①蜻蜓飞累了,停在树枝上休息。②此时此刻的蜻蜓全身放松,警惕性低。③它也顾不上身边有个庞然大物,威胁着它的生命。④淘气的小孩儿蹑手蹑脚地接近它。⑤蜻蜒拼命挣扎,但为时已晚,它已经成了孩童手中的“俘虏”。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3.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A.拟人 B.夸张 C.反问
4.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蜻蜓 密蜂 闪烁 B.樱桃 榆树 锄头
C.谷穗 遮住 栓住 D.抛弃 草冒 蝙蝠
二、填空题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我在园子里xiā guàng(______),没事就看看hú dié(______)怎样飞,mà zha(______)怎样跳,拿着祖父的shuǐ piáo(______)洒水,当作下雨,困了不用枕头,在房子下suí yì(______)找个阴凉的地方,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在作者笔下,花、鸟、虫子仿佛都有了____________,可以睡觉、乱逛、说话。
(2)照样子,写句子:知了叫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多音字组词。
供____(_____)____(_____)
横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8.文段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9.文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笔下的这些事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文段,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甲)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乙)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2.语段(甲)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语段(乙)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我”居住的朗润园风光“绝妙”,目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关(甲)(乙)两个语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甲)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语段(乙)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B.语段(甲)写了园子里的动植物自由生长的情况,借以反衬“我”的童年生活没有自由,只是在祖父的园子里瞎逛
C.读到语段(乙)中“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这句话时,我们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15.完成填空,并仿写。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6.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写一篇读后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