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
1-5 ABBDC 6-10 BBCBC 11-14 DCCD
15.(6分)
(1)7×10-4mol/L (1分) (1分)
(2)CH3COOH (1分) H2CO3 (1分)
(3)CH3COOH + CN- = CH3COO- + HCN (2分)
16.(14分)
(1)四周期IB族(1分)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分) (1分)
(2)S (1分) sp2 (1分) O3(1分)
(3)两者都是离子晶体,且阴阳离子电荷量均对应相同,但r(O2-)(4) ‘或
(2分)
(5) O (1分) (1分) (2分)
17.(14分)
(1)CH4(g)+4NO(g) ==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 (2分)
(2)> (1分) E4-E1 (1分) 加入催化剂(1分) 不变(1分)
(3)BD (2分) A (1分) 0.125mol/(L·min) (2分) 0.5(2分)
(4)CrO3(1分)
18.(12分)
(1)升温或搅拌或将固体粉碎等(合理即可得分)(1分)
(2)2Al+2OH-+2H2O=2AlO2-+3H2↑ (2分) Ni2+、Fe2+、Fe3+(2分)
(3)作氧化剂,氧化Fe2+ (1分) 2Fe2+ +2H++H2O2=2Fe3+ +2H2O (2分)
(4)3.3≤pH<7.2(2分)
(5)过滤、洗涤、干燥(2分)
19.(12分 )
(1)10.0 (1分) (2)环形玻璃搅拌棒(1分)
(3)58.5 kJ/mol 或 ΔH=-58.5 kJ/mol(2分)
(4)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2分)
(5)1 (1分) BC (1分) (6)mol/(L·s) (2分)
(7)催化剂(或硫酸锰或Mn2+的催化作用) (1分) C (1分)2021年 12月
2021年秋季高 2020级 12月月考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u:64
第Ⅰ卷(本卷共 14小题,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H2S B.Fe C. HI D.CaO
2.下列说法或表达方式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子从激发态到基态产生的光谱是发射光谱
B.HClO的电子式:
C.NH3、H2O、CO2分子中,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最多的是 H2O
D.基态氯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3. 下列微粒不影响氢氟酸电离平衡的是( )
A.H2O B. C.H2SO4 D.S2-
催化剂
4.恒容下的反应:2SO2+O2 △ 2SO3 ΔH<0 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可以加
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
①将 SO3分离出一部分 ②充入少量 N2,增大压强 ③升温 ④充入少量 SO3气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 10mL浓度为 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
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 )
第 1 页 共 6 页
A.KNO3溶液 B.CuSO4溶液 C.CH3COONa 固体 D.Na2CO3溶液
6.根据相关递变规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酸性:H2SiO3< H3PO4< H2SO4 B.电负性:I > Br >Cl >F
C.阴离子配位数:CsCl>NaCl D.沸点:NH3> AsH3 > PH3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在氯水中加入 CaCO3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B.合成氨采用 500℃可以提高单位时间 NH3的产量
C.Fe(SCN)3溶液中加入 KSCN 固体后颜色变深
D. 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8.氧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gC(s)燃烧全部生成 CO(g)
放出 9.2 kJ热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s) -的燃烧热△H<-110.4 kJ·mol 1
B.氧化亚铜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C -.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的活化能为 292 kJ·mol 1
D.足量炭粉与 CuO反应生成 Cu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2CuO(s)=Cu2O(s)+CO(g) △H=+35.6 kJ·mol-1
9.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1mol N2和 3 molH2充分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
B.常温常压下,46g NO2和 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2NA
C.58.5gNaCl固体中含有 NA个分子
D.12g金刚石中含有 4NA σ键
10.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aq) CH3COO-(aq)+H+(aq) ΔH>0;已知,25℃时,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Ka=1.75×1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H+)增大
B.向该溶液中加少量 CH3COONa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C.该温度下 0.01mol/L醋酸溶液 Ka<1.75×10-5
D.升高温度,c(H+)增大,Ka变大
11.某温度下,将 2 mol SO2和 1mol O2通入体积为 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催化剂
+O2(g) △ 2SO3(g)。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体系中有 SO3 1.6mol,此时再加入
SO2、SO3各 0.4mol,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 K1=80
B.加入 SO2、SO3后,平衡正向移动
C.第二次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 K2>K1
D.两次平衡时 O2的转化率 a1>a2
第 2 页 共 6 页
1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和N2O4,发生反应 N2O(4 g) 2NO(2 g)ΔH>0,
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 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①表示 NO2的百分含量
B.1mol N2O4 (g)的键能总和大于2mol NO2 (g)的键能总和
C.若m点为反应平衡点,此时平衡常数 K=1
D.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往该容器中充入少
量稀有气体,反应速率不改变
13.配合物 Na2[Fe(CN)5(NO)]可用于离子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配合物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极性键
B.配离子为[Fe(CN)5(NO)]2-,中心离子为 Fe3+,配位数为 6
C.1mol配合物中σ键数目为 10NA
D.该配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易电离,1mol配合物电离共得到 3NA阴、阳离子
14.向体积为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1.5
mol CH4(g)和 1.5 mol H2O(g),发生反应 CH4(g)
+H2O(g) CO(g)+3H2(g)。在不同温度(Ta、
Tb)下测得容器中 n(CO)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a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Tb时,CH4的平衡转化率是 60%
5
D. Ta时,平衡后体系的压强为起始压强的 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小题,共 58分)
15. (6分)已知如下表数据(25℃):
物质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常数(K) 1.7×10-5 4.9×10-10 Ka1=4.3×10-7,Ka2=5.6×10-11
(1)常温下,0.1mol/L的 HCN溶液 c(H +)= 。碳酸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表
达式 Ka2=
(2)对比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c(H +)最大的是 ,与碱完全中和时,消
耗 NaOH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3)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 NaCN固体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16.(14分)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其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 CuFeS2)生产粗铜
的反应原理如下:
第 3 页 共 6 页
回答下列问题:
(1) Cu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其晶体中原子堆积方式为 ,晶胞空间利用
率为 (用含π的式子表示)。
(2)反应①、②中都会生成气体 SO2,S和 O 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小的是_____; SO2分子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与之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写一种)。
(3)已知 Cu2O 的熔点为 1235℃,Cu2S 的熔点为 1130℃,请解释 Cu2O熔点较高的原因
是 。
(4)工业上常用铜氨溶液制造人造丝,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CuSO4溶液 氨 水 蓝色
沉淀 氨 水 深蓝色溶液,蓝色沉淀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
(5)Cu2O 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B代表的是 (选填
1 1 1
Cu或 O);若原子坐标参数 A 为(0,0,0),B 为 , , ,
2 2 2
则 C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 。若该晶体的密度为
d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则该晶胞中 Cu 原子与
O 原子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__pm。(用含 d 和 NA的式子
表示)。
17. (14分) (1)在刚过去的 11月,绵阳因空气重污染而进行了今年的第一次汽车限行。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如何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环保
领域的热点。科技工作者用甲烷将氮氧化物还原为 N2和 H2O,涉及的反应如下:
CH4(g)+4NO2(g) =4NO(g)+CO2(g)+2H2O(g) ΔH1= -574 kJ/mol
CH4(g)+2NO2(g) =CO2(g)+2H2O(g)+N2(g) ΔH2=-867 kJ/mol
则 CH4(g)还原 NO(g)生成 N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使用氢能源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利用甲醇与水蒸气反应可以制备氢
气:CH3OH(g)+H2O(g) =CO2(g)+3H2(g) ΔH,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第 4 页 共 6 页
①ΔH___________0(填“>”“=”或“<”)。 ②途径(Ⅰ)的活化能 E=___________。
③途径(Ⅰ)变为途径(Ⅱ):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反应热(ΔH)______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3)在一定温度下,向 1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3H8(g),发生反应:C3H8(g)
C3H6(g)+H2(g) ΔH>0,开始压强为 p0 MPa。
①下列能说明上述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n(C3H6):n(H2)=1:1 B.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3H8分解速率与 C3H6消耗速率相等
②欲使丙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催化剂 D.充入 C3H8
③经过 4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压强为 1.5 p0 MPa,则前 4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___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mol·L-1.
(4)某科研机构利用 CO2的弱氧化性开发了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铬
的氧化物作催化剂,其反应机理如图。
该工艺采用的催化剂为 。
18. (12分)镍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Ni,还含有一定量 Al、Fe 及氧化铁、少量其他不
溶性物质,回收废镍催化剂制备硫酸镍晶体(Ni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 pH 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Fe3+ Fe2+ Ni2+
开始沉淀的 pH(c=0.01mol·L-1) 2.2 7.5 7.2
沉淀完全的 pH(c=1.0×10-5mol·L-1) 3.2 9.0 8.7
回答下列问题:
(1)提高“碱浸”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 (任写一点即可)。
(2)“碱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滤液②”可能含有的金属离
第 5 页 共 6 页
子是___________。
(3)“转化”步骤中加入 H2O2的目的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调 pH”时,最适宜的 pH 范围是___________。
(5)“控制 pH 浓缩结晶”步骤后得到硫酸镍晶体的操作是: 。
19.(12分)Ⅰ.某实验小组用 1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与 100 mL 0.55 mol·L-1盐酸
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共需要 400 mL 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则需要称量 NaOH 固体
______g。
(2)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通过测定,实验过程中最高平均温度比起始温度高 3.5℃,则计算出该实验
测定出的中和热是 。(溶液比热容 c=4.18J/(g·℃),密度和水相同)
Ⅱ.某实验小组利用 H2C2O4溶液和酸性 KMnO4溶液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速
率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实 物质 溶液全
验 温度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H2O 褪色所
序 /K 体积 浓度 体积 浓度 体积 需时间
号 (mL) mol/L (mL) mol/L (mL) (s)
A 293 2 0.02 4 0.1 0 6
B T1 2 0.02 3 0.1 V1 8
C 313 2 0.02 V2 0.1 1 t1
(4)写出上述实验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若要通过 A、B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则 V1= 。通过实验 可探究出
温度变化对速率的影响。
(6)在 C组实验中的反应速率 v(KMnO4)= 。
(7)实验中,三组实验都出现一个现象:“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较小,溶液褪色
不明显;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①针对上述现象,某同学认为该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增大。从影
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 的影响。
②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可以在反应一开始时加
入 (填字母序号)。
A.硫酸钾 B.氯化锰 C.硫酸锰 D.水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