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完成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
从复习直角三角形相关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入手,让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做一个必要的回顾,然后通过实例引出利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最后归纳总结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情况:已知两条边;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习惯及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会利用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2.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选用适当的三角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复习上二节内容并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基本元素?(6个,三个角,三条边)
2. 如图,在Rt△ABC中,∠C=90°,除了直角外,还有几个元素?(5个,两个锐角∠A 、∠B 、三条边a、b、c)
(
A
C
B
c
b
a
)3.如图在Rt△ABC中a、b、c, ∠A 、∠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
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A+ ∠ B= 90
边角之间的关系:
(
sinB
=
cosB
=
tanB
=
b
c
a
c
b
a
)sinA=a/c cosA= b/c tanA=a/b
二. 观察思考:(动画演示每一组两个三角形能否重合)
(
15
25
) (
15
25
) (
30
°
20
) (
30
°
20
)
(
31
°
59
°
) (
31
°
59
°
)
1、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两个元素(直角除外),它是否唯一确定?
3、为什么至少要知道一条边?
4、已知两个元素,怎样求出其他元素?
5、小结:
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三.新知讲授
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2. 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
3.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A+ ∠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a/c cosA= b/c tanA=a/b
(
sinB
=
cosB
=
tanB
=
b
c
a
c
b
a
)四、知识应用:
1、变式训练:
b=( ),∠B=90°-( ), b=a×( ),a=( )×( ).
2、应用举例:
例1 在Rt△ABC中,∠C=90°,∠B=42°6',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
A
C
B
c
b
a
)解:如图,①∠A = 90°-∠B = 90°-42°6′= 47°54′ ;
②由cosB = 得
a = c·cosB = 287.4×0.7420≈213.3
③由sinB = 得
b= c·sinB = 287.4×0.6704≈192.7
问:b还有其它求法吗?哪种求法更合适?
小结:计算时遵循的原则为“有斜用弦,无斜用切,宁乘勿除,取原避中”.
(
C
A
B
)例2 在△ABC中,∠A=55°,b=20cm,c=30cm.求三角形的面积 S△ABC.(精确到0.1cm2)
分析: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本题已知什么?待求什么?
3、如何作高线,有几种方法?
是否每种方法都可行?
解:如图,作AB边上的高CD
在Rt△ACD中,CD=AC·sinA=b·sinA
∴S △ABC= AB·CD= bc·sinA
当∠A=55°,b=20cm,c=30cm时,
∴S △ABC= bc·sinA
= ×20×30×sin 55°
= ×20×30×0.8192
=245.8(cm2)
问:
△ABC的面积是否可以用a、c及夹角B或a、b及夹角C表示呢?
结论:
S△ABC= bc·sinA = ab·sinC = ac·sinB.
五、巩固练习:
1、△ABC中, ∠B=60°, a=3cm,c=4cm。则S △ABC为多少?
2、平行四边形两邻边为4、6,夹角为40°,则其面积为多少?(准确值)
3、△ABC中, ∠A=30°, AB=4,AC=2 +2 。求这个三角形的其它元素。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1、利用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两个已知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去求其它元素.
2、三角形的另一种面积计算公式.
3、归纳整理类比的数学思想.
七、作业布置:
教材P125 练习 №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