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八上地理期末考试精准押题卷01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C D D C D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D D D B A D D
21 22 23 24 25
C D D B C
【答案】26.(1)曾母暗沙 菲律宾
(2)东 北
(3)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 越南
(4)琼州 渤海
(5)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临太平洋)
(6)960 南海
【答案】27.(1)亚欧 太平
(2)大兴安岭 二 三 东北
(3)秦岭 800
(4)贵州 云贵 壮
(5)2/3(约66%) 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答案】28.(1)长江 华北 西北 京杭大运河
我国水资源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而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用水十分紧张
丹江口 地势南高北低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含沙量大
B
【答案】29.(1)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
② 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河 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尔泰山脉 天山山脉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水稻
渤海 黄海(或黄海渤海)2021秋八上地理期末考试精准押题卷01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年有四季,四季不同样。地球在公转时,地表受热状况会有所变化。读五带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关于温度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寒带和南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B.全球任何地方都有一年四季
C.全年炎热的地方是北温带和南温带 D.热带地区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五带中的( )
A.北温带和热带 B.北温带和北寒带 C.热带和南温带 D.南寒带和南温带
我国已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下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读图可知,2010~2020年间( )
A.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B.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
C.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 D.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
4.我国人口发展将会出现( )
①劳动力短缺②国防兵源减少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21年5月底,我国推出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其积极意义是( )
A.促进人口大规模迁移 B.调节性别比例失调
C.加剧人口老龄化现象 D.保障劳动人口数量的供给
最近,某学校学生伴着激昂的马头琴和呼麦旋律,做着抖肩、翻腕、骑马等动作的“花式”课间操在网络走红。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
6.这一“花式”课间操融合了当地民族舞特色,该民族可能是( )
A.傣族 B.苗族 C.蒙古族 D.高山族
7.推测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北京市 D.内蒙古自治区
8.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族只分布在南方地区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大部分省级行政区是单一民族构成 D.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沿北纬30°线,自东向西一路行进采访,最后抵达西藏阿里地区,沿途到访300多个市县,总行程超过2万公里,节目着重展现北纬30°沿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晋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景观中,摄制组途中可能会拍摄到的是( )
A.北京故宫 B.山东泰山 C.西藏布达拉官 D.山西平遥古城
10.摄制组拍摄途经的省区中,位于最东和最西省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
A.杭州、拉萨 B.武汉、昆明 C.南京、拉萨 D.南京、昆明
11.摄制组拍摄沿途顺序经过的地形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2.沿北纬30°纬线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A. B. C. D.
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14.当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 )
A.东南丘陵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读下图长江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在1300—1950之间平均每14年一次,而近40年中,不到3年就有一次。进入20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灾。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长江流域洪灾频率加快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自然界气候的反常 B.人们对工程设施的维护不及时
C.入海河道减少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河湖淤积、湖面减少
16.长江中下游河段,江水呈浅黄色,泥沙含量大,年输沙量达5亿吨,成为输沙量居于世界前列的河流,如不及时治理,将来的长江可能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治理的根本是( )
A.中上游修建水电站,拦截泥沙 B.中游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C.中下游加固长江大堤,防止河水泛滥 D.中上游流域内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活动
17.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在长江上游,该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
A.发电 B.防洪 C.灌溉 D.航运
18.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和②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是秦岭﹣﹣淮河
B.②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③草地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
D.④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
读“河南省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针对河南省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下列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
A.跨流域调水 B.人工降雨
C.在东部平原兴建水库 D.在西部山区兴修水库
20.下列有关河南省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年降水量分布不均;②年降水量大致由南向北递减;③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④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21.最适合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的农业产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如果④图中,枝头挂满了荔枝,则果园主人的汽车车牌最有可能是( )
A.京AXXXXX B.川BXXXXX C.黑CXXXXX D.粤DXXXXX
读图,回答23-24题。
23.上图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西部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部地区
24.上图中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知识与人才 C.自然资源 D.劳动力数量
25.2016年7月2日,在云南省丽江宋城旅游区举办的吃辣比赛活动中,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辣”到了最后。网民们由此感慨:“四川人的确是最能吃辣的!”。由“四川人能吃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四川省辣椒产量最大,质量优价格低 B.四川省适合种植辣椒,其它省种不了
C.四川人爱吃辣深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四川人收入高,因而辣椒消费量大
第Ⅱ卷
二、解答题(共50分)
26.2016年2月28日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将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不移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A是________(岛礁),图中黄岩岛是我国无可争议的领土,附近的邻国B是________。
(2)我国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是________半球,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半球。
(3)省级行政区D是________,是________族集中分布地区,该行政区与________(国家)既隔海相望又陆地相邻。
(4)E________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之一,我国的另外一个内海是________。
(5)据图描述我国的海陆位置________。
(6)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国土陆地面积________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临海中纬度最低的是________。
27.读图“我国行政区划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3分)
(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大陆的东部、____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山脉①是____,为我国第____阶梯与第____阶梯的分界线,其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平原。
(3)山脉②是____,它与淮河构成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我国____mm等年降水量线一致。
(4)省级行政区③是____,该省地处____高原,省级行政区④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一般来说,山区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是山区在发展____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28.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1分)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缓解了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路线图”、“南水北调中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和“我国南北方水土组合状况比较图”。
(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____和____地区。东线工程主要是利用____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该工程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生产生活用水现状等方面,谈一谈南水北调的必要性____。
(3)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从____水库引水,中线工程一大特点是全线基本实现自流输水,输水成本低。中线能自流输水的原因是____。
(4)太行山以西的地形区是____,该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造成黄河最显著的水文特征是____。
(5)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
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②治理水污染,加大循环利用③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④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⑤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4分)
(1)图中①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有“____”之称。
(2)图中具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特色的是____处(填数字)的____(填地形区名称)。
(3)图中④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它里面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河和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沙漠。
(4)图中⑤北侧的山脉是____,南侧的山脉是____。
(5)图中⑥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是____,简称是____,行政中心是____;该地主要的农作物是____(填小麦或水稻)。
(6)图中⑨和⑩两省共同濒临的海洋是____和____。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秋八上地理期末考试精准押题卷01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年有四季,四季不同样。地球在公转时,地表受热状况会有所变化。读五带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关于温度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寒带和南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B.全球任何地方都有一年四季
C.全年炎热的地方是北温带和南温带 D.热带地区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五带中的( )
A.北温带和热带 B.北温带和北寒带 C.热带和南温带 D.南寒带和南温带
我国已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下图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读图可知,2010~2020年间( )
A.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B.15—59岁人口比重增加
C.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 D.全国人口增长超过1亿
4.我国人口发展将会出现( )
①劳动力短缺②国防兵源减少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21年5月底,我国推出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其积极意义是( )
A.促进人口大规模迁移 B.调节性别比例失调
C.加剧人口老龄化现象 D.保障劳动人口数量的供给
最近,某学校学生伴着激昂的马头琴和呼麦旋律,做着抖肩、翻腕、骑马等动作的“花式”课间操在网络走红。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
6.这一“花式”课间操融合了当地民族舞特色,该民族可能是( )
A.傣族 B.苗族 C.蒙古族 D.高山族
7.推测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北京市 D.内蒙古自治区
8.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族只分布在南方地区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大部分省级行政区是单一民族构成 D.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沿北纬30°线,自东向西一路行进采访,最后抵达西藏阿里地区,沿途到访300多个市县,总行程超过2万公里,节目着重展现北纬30°沿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晋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景观中,摄制组途中可能会拍摄到的是( )
A.北京故宫 B.山东泰山 C.西藏布达拉官 D.山西平遥古城
10.摄制组拍摄途经的省区中,位于最东和最西省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
A.杭州、拉萨 B.武汉、昆明 C.南京、拉萨 D.南京、昆明
11.摄制组拍摄沿途顺序经过的地形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2.沿北纬30°纬线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A. B. C. D.
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14.当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 )
A.东南丘陵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读下图长江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在1300—1950之间平均每14年一次,而近40年中,不到3年就有一次。进入20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灾。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长江流域洪灾频率加快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自然界气候的反常 B.人们对工程设施的维护不及时
C.入海河道减少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河湖淤积、湖面减少
16.长江中下游河段,江水呈浅黄色,泥沙含量大,年输沙量达5亿吨,成为输沙量居于世界前列的河流,如不及时治理,将来的长江可能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治理的根本是( )
A.中上游修建水电站,拦截泥沙 B.中游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C.中下游加固长江大堤,防止河水泛滥 D.中上游流域内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活动
17.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在长江上游,该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
A.发电 B.防洪 C.灌溉 D.航运
18.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和②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是秦岭﹣﹣淮河
B.②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③草地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
D.④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
读“河南省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针对河南省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下列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
A.跨流域调水 B.人工降雨
C.在东部平原兴建水库 D.在西部山区兴修水库
20.下列有关河南省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年降水量分布不均;②年降水量大致由南向北递减;③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④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21.最适合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的农业产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如果④图中,枝头挂满了荔枝,则果园主人的汽车车牌最有可能是( )
A.京AXXXXX B.川BXXXXX C.黑CXXXXX D.粤DXXXXX
读图,回答23-24题。
23.上图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西部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部地区
24.上图中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知识与人才 C.自然资源 D.劳动力数量
25.2016年7月2日,在云南省丽江宋城旅游区举办的吃辣比赛活动中,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辣”到了最后。网民们由此感慨:“四川人的确是最能吃辣的!”。由“四川人能吃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四川省辣椒产量最大,质量优价格低 B.四川省适合种植辣椒,其它省种不了
C.四川人爱吃辣深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四川人收入高,因而辣椒消费量大
第Ⅱ卷
二、解答题(共50分)
26.2016年2月28日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将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不移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A是________(岛礁),图中黄岩岛是我国无可争议的领土,附近的邻国B是________。
(2)我国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是________半球,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半球。
(3)省级行政区D是________,是________族集中分布地区,该行政区与________(国家)既隔海相望又陆地相邻。
(4)E________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之一,我国的另外一个内海是________。
(5)据图描述我国的海陆位置________。
(6)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国土陆地面积________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临海中纬度最低的是________。
27.读图“我国行政区划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3分)
(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大陆的东部、____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山脉①是____,为我国第____阶梯与第____阶梯的分界线,其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平原。
(3)山脉②是____,它与淮河构成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我国____mm等年降水量线一致。
(4)省级行政区③是____,该省地处____高原,省级行政区④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一般来说,山区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是山区在发展____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28.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1分)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缓解了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路线图”、“南水北调中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和“我国南北方水土组合状况比较图”。
(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____和____地区。东线工程主要是利用____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该工程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生产生活用水现状等方面,谈一谈南水北调的必要性____。
(3)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从____水库引水,中线工程一大特点是全线基本实现自流输水,输水成本低。中线能自流输水的原因是____。
(4)太行山以西的地形区是____,该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造成黄河最显著的水文特征是____。
(5)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
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②治理水污染,加大循环利用③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④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⑤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4分)
(1)图中①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有“____”之称。
(2)图中具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特色的是____处(填数字)的____(填地形区名称)。
(3)图中④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它里面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河和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沙漠。
(4)图中⑤北侧的山脉是____,南侧的山脉是____。
(5)图中⑥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是____,简称是____,行政中心是____;该地主要的农作物是____(填小麦或水稻)。
(6)图中⑨和⑩两省共同濒临的海洋是____和____。
2021秋八上地理期末考试精准押题卷01
·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C D D C D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D D D B A D D
21 22 23 24 25
C D D B C
【答案】1.A 2.A
【解析】1.南北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故A正确。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这里四季分明;热带和寒带没有四季分明,故B错误。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全年炎热,故C、D都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2.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附近;地跨五带中的北温带(23.5°N-66.5°N之间是北温带)、热带(23.5°N-23.5°S之间为热带), 主要位于北温带。根据题意。故选A。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答案】3.C 4.D 5.D
【解析】3.由图可知,2010~2020年间,0-14岁的人口数量在增加;15-59岁的人口数量在减少;60岁以上人口比重在增加;十年时间里人口增长约0.72亿,不到一亿,故选C。
4.读图分析可知,2000~2050 年期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持续增加,我国人口发展将会出现:①劳动力短缺、②国防兵源减少、③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人口长期不均衡发展等;依据题意。故选D。
5.2021年5月底,我国推出一对夫妇可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保障劳动力人口数量的供给,人口政策与人口迁移、性别比关系较小,故选D。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答案】6.C 7.D 8.D
【解析】6.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头琴、呼麦都是蒙古族的的特色,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擅长骑马、摔跤、射箭等活动,故选C。
7.由上题可知,该民族是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该省区植被以草原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故选D。
8.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A错误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西北部、东北部地区,B错误;大部分省级行政区都是多民族构成,C错误;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D正确;故选D。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交错生活在一起,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舞蹈。
【答案】9.C 10.A 11.A 12.D
【解析】9.读图文材料可知,北纬30°沿线穿过了我国西藏自治区,未穿过北京市、山东省及山西省,故摄制组可能会拍摄的是西藏布达拉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读图可知,摄制组拍摄途经的省区中,位于最东的是浙江省,简称浙,省级行政区中心是杭州,最西的是西藏自治区,简称藏,省级行政中心是拉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读图文材料可知,《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沿北纬30°线,自东向西一路行进采访,最后抵达西藏阿里地区,因此摄制组拍摄沿途顺序经过的地形区依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读中国地形图可知,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我国地势的特征:(1)西高东低:我国西部海拔高,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海拔低,以平原、丘陵为主。(2)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沿36°N附近作我国地势剖面图,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陆地地势可以划分为三级阶梯。
【答案】13.B 14.D
【解析】1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读图分析可知,①日平均气温>10°C的开始日期晚,结束日期早,日平均气温>10°C的天数最少,④日平均气温>10°C的开始日期早,结束日期晚,日平均气温>10°C的天数最多,②日平均气温>10°C的天数第二多,③日平均气温>10°C的天数第三多。由此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①③②④,故B正确。故选B。
14.若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平均气温≥10°C的天数(积温)较④地长,但③地的平均气温≥10°C的开始日期较④地晚,而结束的日期较④早,即反映③地的热量条件较④不足,所以可能是由于地势高低的影响,东南丘陵、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四地中,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故D正确,ABC错误。
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答案】15.D 16.D 17.B
【解析】15.一直以来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就是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人为因素主要是在上中游地区,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量大减,在暴雨季节来临之时容易引发洪涝灾害。人们对工程设施的维护不及时、入海河道减少不是长江流域洪灾频率加快的主要人为原因,故选D。
16.长江中下游河段,江水呈浅黄色,泥沙含量很大,主要原因是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中上游流域内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活动,中上游修建水电站,拦截泥沙、中游裁弯取直,疏浚河道、中下游加固长江大堤,防止河水泛滥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所以根据题意选: D。
17.长江流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尤其集中在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高度集中在6、7、 8三个月,加上长江的支流多,汇水面积大,使长江流域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所以治理长江首要目标就是防洪,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在长江上游可以调节中下游的径流量,首要目标是防洪,故选B。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一青藏高原的唐 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 居世界第三位。
【答案】18.A
【解析】18.①旱地和②水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是秦岭﹣淮河,故A正确。②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故B错误。③是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的林地,故C错误。④是主要分布在西北非季风区的草地,故D错误。故选A。
【答案】19.D 20.D
【解析】19.河南省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在时间上存在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针对这一时间分配不均的特点,最为合理的是西部山区修建水库,有利于灌溉农田;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人工降雨不是长久之计;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多、不适合修建水库,故选D。
20.由图中河南省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河南省的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受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的影响,年降水量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冬季风寒冷干燥,很少带来降水,故选D。
我国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最大的亚欧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
【答案】21.C 22.D
【解析】21.①为水域,②在为农田,③为牧场,④为林地。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干旱,草场广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和林业,最适合发展畜牧业。故选C。
22.荔枝属于热带水果。北京市和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北京简称京、黑龙江省简称黑,都不适合种植荔枝;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适合种植荔枝;广东省简称粤,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荔枝。故选D。
我国农业生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为季风区降水较多,我国主要的耕地、林地、渔业都分部在这里,而西部为非季风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南方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是水田,一年可以两到三熟,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糖料作物为甘蔗;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高粱,油料作物为花生、大豆,糖料作物为甜菜,可以一年一到两熟。
【答案】23.D 24.B
【解析】23.目前,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地区布局上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些地区均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东北部、西部和西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少、较分散,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24.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故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知识与人才,故B选项正确,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数量影响很小,ACD选项错误。故选B。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主要依附于大中城市,大中城市人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
【答案】25.C
【解析】25.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潮湿,为了祛湿,当地居民有爱吃辣椒的习惯,因此四川人爱吃辣深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C正确;目前贵州省辣椒产量最大,A错误;四川省适合种植辣椒,其它省也可以种植,B错误;四川位于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收入较低,D错误;故选C。
【答案】26.(1)曾母暗沙 菲律宾
(2)东 北
(3)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 越南
(4)琼州 渤海
(5)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临太平洋)
(6)960 南海
【解析】26.本题以中国南海诸岛示意图设置问题,涉及我国的位置、领土、邻国、省级行政区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及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A是曾母暗沙,约位于4°N;黄岩岛是我国无可争议的领土,附近的邻国B是菲律宾。
(2)从东西半球看,我国的经度范围为73°E-135°E,属于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
(3)D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集中分布地区,与越南即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4)E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另外一个内海是渤海。
(5)读图可知,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6)我国的陆上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临海中纬度最低的是南海。
【答案】27.(1)亚欧 太平
(2)大兴安岭 二 三 东北
(3)秦岭 800
(4)贵州 云贵 壮
(5)2/3(约66%) 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解析】27.本大题以我国行政区划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的主要山脉、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及其利弊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我国疆域辽阔,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从图中分析,山脉①位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大兴安岭,以东为第三级阶梯,以西为第二级阶梯。为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水岭,其东侧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
(3)从图中分析,山脉②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为秦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大致与我国800mm等年降水量线一致。
(4)从图中分析,省级行政区③位于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的东北部,为贵州省。简称为贵或黔,行政中心贵阳。省级行政区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行政中心是南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5)在中国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那么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一是交通不便,二是耕地面积小,一般来说,山区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在开发利用山区时,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但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答案】28.(1)长江 华北 西北 京杭大运河
我国水资源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而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用水十分紧张
丹江口 地势南高北低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含沙量大
B
【解析】28.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我国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的分配不均问题;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
(2)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华北地区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因此,南水北调很必要。
(3)读图可知中线方案是从长江的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地区,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一大特点是全线基本实现自流输水,输水成本低;中线能自流输水的原因是地势南高北低。
(4)读图可知,太行山以西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最显著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黄河90%的泥沙来源于黄土高原。
(5)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除南水北调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②治理水污染,加大循环利用;③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⑤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④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会造成地面塌陷,不可取;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29.(1)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
② 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河 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尔泰山脉 天山山脉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水稻
渤海 黄海(或黄海渤海)
【解析】29.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占比重最大的国家,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地势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给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1)由图可知,①是位于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这里平均海拔高,有“世界屋脊”称号。
(2)图中具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②表示的内蒙古高原。
(3)图中④所在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盆地内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和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4)图中⑤是准噶尔盆地,北侧是阿尔泰山,南侧是天山山脉。
(5)⑥所有的省区是四川省,简称川或蜀,行政中心是成都,该地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
(6)⑨表示的辽宁省和⑩表示的山东省共同濒临的海洋是渤海和黄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