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28 19:5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
人教版 《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鉴赏 中国传统雕塑
这是?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六处遗产之一。
带着问题预习
1.中国传统雕塑主要包含哪两种主要的分类?
2.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
陵墓雕塑:主要包括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俑,是中国古代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东周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渐衰落。
宗教雕塑:主要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石窟寺曾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破坏。保护文物遗存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责任。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纻(jiā zhù作为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等多种材质。宗教雕塑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的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出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古代中国人相信死后灵魂不灭,形成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中国古代陵墓的地下、地上设施和随葬品都要模仿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场景。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是按照秦朝都城的格局设计建造的,陵墓内部“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俨然构成了一个死后的世界。数量庞大、气势恢弘的兵马俑就是守护这座都城的地下军队。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青铜)通长328.4厘米 高104.2厘米 【秦代】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
秦人为什么要把兵马俑陪葬坑设在距秦始皇陵封土移动约1.5公里的地方,而其他陪葬坑却设在陵园城墙内,这种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观念?
想一想
文官俑(陶塑)和百戏俑(陶塑) 【秦代】 高约180厘米上下
徐州
狮子山
楚王陵
兵马俑
徐州
歌舞俑
长袖善舞
霍去病墓石雕,保留了原石的自然形态,加以圆雕、浮雕与线刻的手法,简练传神、厚重浑朴。不成队列,零散地放置在陵墓的封土和四坡上。据记载,这是为了模仿祁连山的场景,象征霍去病在征伐匈奴过程中的漫漫征途。中国雕塑的布局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
特勒骠(tè lè biāo)一作“特勤骠”
青骓(qīng zhuī)
什伐赤(shí fá chì)
飒露紫(sà lù zǐ)
拳毛騧(quán máo guā)
白蹄乌(bái tí wū)
唐 昭陵六骏
唐昭陵六骏石刻是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立于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6块大型浮雕石刻,“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传为当时工艺家阎立德、画家阎立本所作。唐昭陵六骏石刻采用高浮雕手法,六骏每件宽约204厘米,高约172厘米,厚约40厘米,均为青石质地。每屏上方一角原刻有由欧阳询书丹的唐太宗亲题赞语,现已风化不存。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该雕刻线条流畅,刀法圆润,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唐太宗在隋唐之际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与战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贞观十年(636年)十一月,他在为自己营建昭陵时,想到了曾经与他屡立战功的六匹战马,决定用青石雕刻六骏的形象,并亲自为之作“赞”,以展现六骏的雄姿,同时炫耀他的武功。
三彩骆驼载乐俑
三彩骆驼载乐俑
(彩釉陶)
高58.4厘米
【唐代】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
与陵墓雕塑不同,中国传统的宗教雕塑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为题材,反映了古人虔诚的宗教信仰。
云岗石窟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第一座大型石窟。其中第16窟至20窟中的五尊主题佛像象征了北魏的五世帝王,宣扬了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主尊佛像高大,端坐在椭圆形的窟内,给礼拜者以心理上的强大压迫感和权威感,由此令其联想到皇权的威严。由于石窟造像的模式是从印度传入西域再传入中原地区的,这些佛像还保留了印度造像的一些特征。
佛像(石雕)高1400厘米【北魏】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石雕)通高1714厘米【唐代】河南洛阳
盛唐时,中国佛像艺术世俗化的倾向愈加明显,工匠们开始淡化佛像的外来特征,使得造像更加接近中国人的形象。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佛造型丰满,端庄典雅,面容神情恬静祥和,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是唐代石窟造像的典型代表。
“秀骨清像”(南朝士大夫注重神韵、追求清秀脱俗的审美)
“褒衣博带”(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让秀骨清像审美在北方传播,佛像造型由健壮浑厚向修长青秀转变,服饰上出现了中原衮服式样的“褒衣博带”,加重了飘逸青秀的造型趣味)
麦积山石窟佛像(泥塑)【北魏】
肋侍菩萨与比丘
敦煌莫高窟第45窟(彩塑)【唐代】敦煌
敦煌莫高窟45窟 阿难像
敦煌莫高窟45窟 迦叶像
表情温和,面目清秀,其形象是一位谦逊好学的年轻僧人
双眉紧锁、眼神犀利,额头布满皱纹,其形象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哲人
寺庙中的菩萨塑像大多威严端立,但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却有一尊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菩萨塑像,她弯腰微笑,形态活泼,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猜测她的原型究竟是谁。她既没有佛门森严的表情,也没有传自印度的高鼻卷发,她朱唇微启、含羞带笑,相貌接近中国民间少女那种自然流畅的美。着过膝长裙,双手合十,体态丰盈。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尊塑像并没有像传统佛教塑像或直立或打坐,而是全身重心落在左脚上,身体向右扭转,半扭着腰,腰部曲线优美,更显婀娜,婉丽动人,合掌露齿微笑的神态表示着对佛法的领悟,成为华严寺傲以示人的辽塑珍品。 【辽】
山东长清灵岩寺 宋代罗汉像
千佛殿东西及后壁台座上有40尊罗汉泥塑,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宋齐古施舍的,原列于鲁班洞(在辟支塔东)上“十王殿”中,殿前有碑记之。清末移于千佛殿。每尊罗汉身高1~1.2米,泥塑罗汉身上的妆銮月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批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故永不退色。每个罗汉不同肤色、袈裟、袍袖、手帕、衣带、缨穗以及花边图案等,设色非常和谐精当,与身份神态十分协调。服饰的细微处也卓见天巧。每尊罗汉的神情状貌喜怒哀乐俱形于色,无一雷同,摆脱了一般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这些塑像的另一特色是古代工匠在塑造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不但形体比例与真人一样,连血脉、筋骨也清晰可见,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这些罗汉像的胎骨以木制为主,制成后用粗泥捏成大体形,等干后用细泥塑造具体形象,再用以麻筋、榆皮绒、细沙、胶泥等合成的泥膏塑造细致部位,最后用点、刷、漆、描、涂等技法画出细部。
山西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 玉皇庙中的二十八宿星君神像是人物和动物形象的结合,这在中国还是首例。元代艺术大师刘銮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第一次将天文学中观察天体运行、四季变化、经纬定位的28组赤道星座与唐代五行家袁天罡确定的21种动物同金、木、水、火、土和日、月融合于人,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虚日鼠”、“房日兔”、“轸水蚓”、“亢金龙”等各种神话人物形象。在这些人格化了的天界神灵中,把老者的慈祥、妇女的端庄,文官的稳重、武士的威猛刻画的栩栩如生。再加上塑像本身的大动作之体态以及衣纹彩带的飞舞飘逸,不仅充分显示出神仙们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外貌特征,而且使全殿彩塑产生了气势磅礴、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二十八宿彩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优秀范例,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绝品。
晋祠圣母殿侍女像
彩塑,作于北宋元佑年间,约1082年左右,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晋祠圣母殿。 圣母殿中有彩绘塑像四十余尊,均为北宋时期作品。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高2.28米,凤冠蟒袍,端庄气派,周围有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她们的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自然,是晋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组人物塑像。
小结:
中国传统雕塑是中国古代风俗与宗教观念的反映,雕塑的布局、造型与色彩折射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因此欣赏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从功能、观念、环境、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多角度的观看与分析。
老君造像在泉州市区北郊,清源山左峰的罗山和武山下,这里原有羽仙岩,内祀老君,俗称老君岩,明代岩观废,仅存老君石刻造像。石像是宋时用天然岩石雕成,坐态端庄慈祥,前额有皱纹数道,秃顶,两眼平视,鼻梁突出,双耳肥大,颚下长髯飘拂状。身披长褂,衣褶刻纹清晰柔和,屈足着靴,两手平放于膝盖上。像高5.1米,造形、刻工均甚精巧,表现了慈祥和蔼的长者姿态。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1米,厚7.2米,宽7.3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石像头戴风帽,额纹清晰,两眼平视,鼻梁高突,右耳垂肩,苍髯飞动,脸含笑容,左手依膝,右手凭几,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能弹物,背屏青山,巍然端坐,更显 空山幽谷,离绝尘世。头、额、眼、髭、须等细雕刻独具匠心。整个石像衣褶分明 ,刀法线条柔而力,手法精致,夸张而不失其意,浑然一体,毫无多余痕迹。逼真 生动的表现了老人慈祥、安乐的神态,因而成了一种健康长寿的象征。
课后作业:
1.选择本课中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并围绕功能与观念、风格特征、造型特点、色彩与材质、环境与场域等几个方面,写一篇讲解导览词,并试着给同学介绍这件作品。
2.预习下一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