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
人教版 《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鉴赏 中国传统书画
画
作者: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带着问题预习
1.中国人所讲的“写生”与“写实”不同在什么地方?
2.如何理解齐白石所讲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 41.5cm×70.8cm
【五代】黄筌
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画两大流派: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白鹡鸰[ jí líng ]
丝光椋[liáng]鸟
《写生珍禽图》是画家黄筌为其次子黄居宝所画习画用的范本,其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写实、重视表现动物的质感。
从画中可以看出画家对生活观察之精细和写生功力之深。其画法为先以淡墨勾勒,而后染色。
风格精致华丽。
黄筌与当时擅长墨笔的徐熙齐名,人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代表了花鸟画中的两大流派。
墨梅图(纸本水墨) 31.9cm×50.9cm【元代】王冕 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自题诗曰: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幅作品写实吗?
笔墨精神
荷石水鸟图(纸本水墨) 127cm×46cm【清代】朱耷 故宫博物院藏
思考:这幅作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感触,如何缘物寄情的。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画中题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置野藤中。
①|②|③
—| |
写生花鸟:寄情言志,生机意趣
①荷石水鸟图(纸本水墨) 127cm×46cm【清代】朱耷 故宫博物院藏
②墨葡萄图(纸本水墨) 165.4cm×64.5cm【明代】徐渭 故宫博物院藏
③墨梅图(纸本水墨) 31.9cm×50.9cm【元代】王冕 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鱼虫如何有着与人相类的性情、气质。
是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总要载体。
元代以来愈加侧重笔墨和精神的强调。
分组讨论
小结:
1.花鸟画在写实方面的技巧到两宋臻于巅。
2.古人的写生与写实不同,追求生机意。
3.不仅是自然层面,更是与人的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紧密相连。
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提到:
画有两字诀:曰活,曰脱。
活者,生动也。用意用笔用色,一一生动,方可谓写生。
……
脱者,笔笔醒透,则画与纸绢离,非笔墨跳脱之谓。
……
花如欲语,禽如欲飞,石必崚嶒,树必挺拔。观者但见花鸟树石而不见纸绢,斯真脱画矣。
谈谈你对“活”“脱”与“形”“神”关系的理解?
写生花鸟:活者,生动也。脱者,笔笔醒透,则画与纸绢离。
墨兰图(纸本水墨) 25.7cm×42.4cm【元代】郑思肖 题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墨竹图(纸本水墨)
131.6cm×105.4cm
【北宋】文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结:
花鸟画追求生机意趣,省生活的情趣,画家将花鸟人格化,寄予感情,表达精神。
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鉴赏花鸟画,我们更要侧重画家对写“生”的追求,体会画外之意,形中之神。
课后作业:
1.用简单勾勒的方法临摹《墨梅图》或《墨兰图》,体会形与神的关系。
2.比较本课作品,梳理出其不同的意趣追求。
预习新课:中国传统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