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能属于一次能源
B.氢能是一种燃烧无害、十分清洁的能源
C.太阳能能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氢能的广泛使用还有待各位同学不懈努力,加强技术研发
答案:A
2.俄罗斯用“质子 M”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光线”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用的运载火箭以液氢为燃烧剂,液氧为氧化剂的高能低温推进剂,已知:
(1)H2(g)===H2(l) ΔH1=-0.92 kJ·mol-1
(2)O2(g)===O2(l) ΔH2=-6.84 kJ·mol-1
(3)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mol H2(g)与1 mol 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
B.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ΔH=-241.8 kJ·mol-1
C.火箭中液氢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2(l)+O2(l)===2H2O(g) ΔH=-474.92 kJ·mol-1
D.H2O(g)变成H2O(l)的过程中,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
解析:选C 由图像分析,2 mol H2(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放出483.6 kJ的热量,故2 mol H2(g)与1 mol 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高,故A错误;氢气的标准燃烧热是指 1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故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故B错误;由图像分析,2H2(g)+O2(g)===H2O(l) ΔH1=-483.6 kJ·mol-1 ①,H2(g)===H2(l) ΔH1=-0.92 kJ·mol-1 ②,O2(g)===O2(l) ΔH2=-6.84 kJ·mol-1 ③,将①-②×2-③×2可得2H2(l)+O2(l)===2H2O(g) ΔH=-474.92 kJ·mol-1,故C正确;H2O(g)生成H2O(l)为物理变化,不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故D错误。
3.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铜片表面有气泡生成
B.如果将硫酸换成柠檬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C.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解析:选B 铜片为正极,H+在其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2,故其表面有气泡生成,A说法正确;如果将硫酸换成柠檬汁,因为柠檬汁也有较强的酸性,故仍能形成原电池,导线中也会有电子流动,B说法错误;该装置属于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发光时,电能又转化为光能,故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C说法正确;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铜片仍为正极,故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D说法正确。
4.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xLi++C6
C.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 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xLi+
解析:选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ixC6-xe-===xLi++C6,正极反应为Li1-xCoO2+xe-+xLi+===LiCoO2,A、B正确;充电时,阴极反应为xLi++C6+xe-===LixC6,转移1 mol e-时,石墨(C6)电极将增重 7 g,C项错误;充电时,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反应:LiCoO2-xe-===Li1-xCoO2+xLi+,D项正确。
5.电解CuSO4溶液时,若要达到以下三点要求:①阳极质量减少;②阴极质量增加;③电解液中c(Cu2+)不变,则可选用的电极是( )
A.含Zn、Ag的铜合金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B.纯铜作阳极,含Zn、Ag的铜合金作阴极
C.用纯铁作阳极,用纯铜作阴极
D.用石墨作阳极,用惰性电极(Pt)作阴极
解析:选B A项,Zn的活泼性比Cu强,则Zn先放电,在Zn放电时,阴极上Cu2+也放电,导致的结果是溶液中c(Cu2+)减小,不符合题意;B项,阳极上Cu放电生成Cu2+,阴极上Cu2+放电生成Cu,故阳极的质量减少,阴极的质量增加,溶液中c(Cu2+)不变,符合题意;C项,阳极上Fe放电生成Fe2+,阴极上Cu2+放电生成Cu,则溶液中c(Cu2+)减小,不符合题意;D项,阳极上水电离出的OH-放电生成O2,阴极上水电离出的H+放电生成H2,相当于电解水,故阳极、阴极的质量不变,溶液中c(Cu2+)增大,不符合题意。
6.如图所示,电化学原理与微生物工艺相组合的电解脱硝法可除去引起水华的NO,原理是将NO还原为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加入的是NaNO3溶液,则导出的溶液呈碱性
B.镍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Ni-2e-===Ni2+
C.电子由石墨电极流出,经溶液流向镍电极
D.若阳极生成0.1 mol气体,理论上可除去0.04 mol NO
解析:选A 镍电极是阴极,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NO+6H2O+10e-===N2↑+12OH-,所以导出的溶液呈碱性,故A正确, B错误;电子不能经过溶液,C错误;由电极反应2NO+6H2O+10e-===N2↑+12OH-可知,生成1 mol氮气消耗 2 mol 的硝酸根离子,所以若阳极生成0.1 mol气体,理论上可除去0.2 mol NO,D错误。
7.若要在铁钉上镀铜,下列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接电源正极 接电源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Cu Fe CuSO4溶液
B Cu Fe FeSO4溶液
C Fe Cu CuSO4溶液
D Fe Cu FeSO4溶液
解析:选A 根据要求在铁钉上镀铜,Cu接电源的正极,Fe接电源负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故选A。
8.利用含双膜(阴离子交换膜和过滤膜)的电解装置将普通电解精炼铜所制备的精铜(仍含微量杂质)提纯为高纯度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极a为精铜,电极b为高纯度铜
B.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为4OH--4e-===O2↑+2H2O
C.甲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可阻止杂质阳离子进入阴极区
D.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时,溶解3.2 g精铜
解析:选C A项,制备高纯度铜时,电极b为精铜,错误;B项,a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错误;C项,根据图示知甲膜为阴离子交换膜;D项,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时,溶解的铜为0.05 mol即3.2 g,但由于精铜中含有杂质,故溶解的精铜大于3.2 g。
9.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光能的充分利用。双极膜复合层间的H2O能解离为H+和OH-,且双极膜能实现H+和OH-的定向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光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B.再生池中的反应为2V2++2H2O===2V3++2OH-+H2↑
C.当阳极生成33.6 L O2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6NA
D.光照过程中阳极区溶液中的n(OH-)基本不变
解析:选D 由图可知,该装置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分解水,则能量的转化形式:光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据图分析,再生池中的反应为2V2++2H+===2V3++H2↑,故B错误;没有给出所处状况,无法进行具体的计算,故C错误;双极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H-,且双极膜能实现H+和OH-的定向通过,右侧阳极反应为2H2O-4e-===O2↑+4H+,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阳极放电消耗的OH-与从双极膜中进入右侧的OH-数目相等,即溶液中的n(OH-)基本不变,故D正确。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A为电流计):
观察到现象:
装置图1:Cu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
装置图2:Cu电极上无气泡产生,而Cr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是电解池,图2是原电池
B.两个电池中,电子均由Cr电极流向Cu电极
C.图2中Cr电极可能被浓HNO3钝化成惰性电极
D.由实验现象可知金属活动性:Cu>Cr
解析:选C 图1与图2均没有外加电源,所以均为原电池装置,故A错误;图1中Cr为负极,铜为正极,电子由Cr电极流向Cu电极,图2中Cr为正极,铜为负极,电子由Cu电极流向Cr电极,故B错误;图2中Cr电极可能由于被浓HNO3钝化成惰性电极而作正极,铜失电子作负极,故C正确;由图1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 Cr>Cu,故D错误。
11.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F、X、Y都是惰性电极,E为铁棒。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源B极是负极
B.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Cu,电镀液是AgNO3 溶液
C.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2
D.装置丁中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
解析:选C 电解滴入酚酞的氯化钠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导致阴极附近溶液显碱性,所以阴极附近溶液显红色,由于F极附近显红色,所以F极是阴极,则B极是负极,A正确;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和阳极材料含相同元素,所以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Cu,电镀液是AgNO3溶液,B正确;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E为阳极且Fe作电极,故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无单质生成,C错误; 电解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装置丁中,X极是阳极,Y极是阴极,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向阴极移动,由此证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D正确。
12.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解析:选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上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错误; 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如果是氢氧燃料碱性电池,则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B错误; 粗铜精炼时,粗铜连接电源正极、纯铜连接电源负极,则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C错误;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则阳极、阴极反应式分别为2Cl--2e-===Cl2↑、2H++2e-===H2↑,故D正确。
13.某火力发电厂利用SO2传感器监测发电厂周围大气中SO2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V2O5电极上将SO2转化为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在工作时O2-向正极移动
B.传感器在工作时,V2O5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e-+O2-===SO3
C.固体电解质可以用稀硫酸代替
D.外电路中电子由Pt电极流向V2O5电极
解析:选B V2O5电极上SO2转化为SO3,发生氧化反应,所以V2O5电极为负极,Pt电极为正极。传感器工作时为原电池,原电池中阴离子流向负极,故A错误;V2O5电极上SO2失电子结合迁移到负极的氧离子生成SO3,电极反应式为SO2-2e-+O2-===SO3,故B正确;氧离子无法在水溶液中进行传导,负极无法生成SO3,故C错误;Pt电极为正极,V2O5电极为负极,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1分)
14.(15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ΔH1 ________ΔH2(填“>”“<”或“=”,下同)。
(2)相同条件下,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_________1 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ΔH1________ΔH2。
①P4(白磷,s)+5O2(g)===2P2O5(s) ΔH1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2
(4)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57.3 kJ。
(5)已知:0.5 mol CH4(g)与0.5 mol水蒸气在t ℃、p kPa 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应热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系,与反应条件无关,则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即ΔH1=ΔH2。
(2)氢气分子生成氢原子要破坏化学键,断键需要吸热,则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白磷能量高,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由于ΔH<0,放出的能量越多反应热越小,因此ΔH1<ΔH2。
(4)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57.3 kJ。
(5)已知0.5 mol CH4(g)与0.5 mol水蒸气在t ℃、p kPa 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 kJ热量,所以1 mol CH4(g)与1 mol水蒸气在t ℃、p kPa,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时,吸收2a kJ 热量,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H2O(g)===CO(g)+3H2(g) ΔH=2a kJ·mol-1。
答案:(1)= (2)> (3)< (4)> (5)CH4(g)+H2O(g)===CO(g)+3H2(g) ΔH=2a kJ·mol-1
15.(15分)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 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1 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字母):________。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小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NaOH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ΔH=-57.3 kJ·mol-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编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5.0 25.2 25.1 31.2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中和热ΔH=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解析:Ⅰ.(1)配制245 mL 0.50 mol·L-1 NaOH溶液,实验室无245 mL容量瓶,需选用略大规格的250 mL容量瓶,则m(NaOH)=n(NaOH)×M(NaOH)=c(NaOH)×V(NaOH)×M(NaOH)=250×10-3 L×0.50 mol·L-1×40 g·mol-1=5.0 g。
(2)NaOH固体易吸湿,称量时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小烧杯、药匙, a、b、e正确。
Ⅱ.(1)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可得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1或用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2)①1、2、3、4次实验的终止温度与初始温度的差值分别为4.0 ℃、6.1 ℃、3.9 ℃、4.1 ℃。②第2组数据与其他三组数据相比,悬殊较大,舍去。其余三次温度差的平均值为4.0 ℃。由于0.50 mol·L-1 H2SO4(aq)和0.50 mol·L-1 NaOH(aq)的密度均为1 g·cm-3,故m[H2SO4(aq)]=ρ[H2SO4(aq)] ×V[H2SO4(aq)]=1 g·mL-1×30 mL=30 g,m[NaOH(aq)]=ρ[NaOH(aq)]×V[NaOH(aq)]=1 g·mL-1×50 mL=50 g,混合后溶液总质量为80 g。中和后的反应热=[m(NaOH)+m(H2SO4)]×c×(t2-t1)。由于中和热为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ΔH=-×10-3 kJ·mol-1≈-53.5 kJ·mol-1。③测定结果数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保温差,热量有损失,如多次加入溶液、温度计测完碱溶液后直接测酸的温度,造成起始温度数值偏高等原因,选项a、c、d正确。
答案:Ⅰ.(1)5.0 (2)abe
Ⅱ.(1)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ΔH=-114.6 kJ·mol-1
(2)①4.0 6.1 3.9 4.1 ②-53.5 kJ·mol-1 ③acd
16.(15分)利用所学电化学反应原理,解决以下问题:
(1)如图是电解未知浓度的硝酸银溶液的示意图,请根据要求答题。
①Fe电极作________极,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某电极的固体质量增重21.6 g时,整个装置共产生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2.24 L,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为________。
(2)图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
①甲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池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使乙池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填字母)。
A.CuO B.Cu(OH)2
C.CuCO3 D.CuSO4
(3)某科研小组用SO2为原料制取硫酸。
①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O2和H2O来制备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它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请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Na2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3溶液,然后电解该溶液可制得硫酸。电解原理示意图如下。请写出开始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Fe电极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因此Fe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C电极为阳极,阳极上是水中的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O2,其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②当某电极的固体质量增重21.6 g时,则为铁电极上生成银单质,物质的量为0.2 mol,阳极生成氧气,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4Ag~O2,则生成银时得到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而整个装置共产生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2.24 L即0.1 mol,则说明阴极银离子反应完全后,氢离子开始反应,因此该气体的组成为H2和O2。
(2)①根据甲池总反应得知甲池为原电池,N2H4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甲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②乙池中石墨连接电源的正极,则石墨为阳极,其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O-4e-===O2↑+4H+或4OH--4e-===2H2O+O2↑;③乙池电解得到铜和氧气,只需将生成的物质两者反应即得到氧化铜,再加入到反应后的溶液中就能使乙池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铜,而碳酸铜加入后释放出二氧化碳,相当于加入的也是氧化铜,因此选A、C。
(3)①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O2和H2O来制备硫酸,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在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H+;②用Na2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3溶液,然后电解该溶液可制得硫酸,HSO失去电子得到硫酸,为电解池的阳极,因此开始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HSO+H2O-2e-===SO+3H+。
答案:(1)①阴极 4OH--4e-===2H2O+O2↑
②H2和O2
(2)①N2H4+4OH--4e-===N2↑+4H2O
②2H2O-4e-===O2↑+4H+或4OH--4e-===2H2O+O2↑ ③AC (3)①SO2+2H2O-2e-===SO+4H+ ②HSO+H2O-2e-===SO+3H+
17.(16分)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Na+、K+、Cu2+
阴离子 SO、OH-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B、C三种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0 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电极e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
(3)写出乙烧杯中的电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乙烧杯中的B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需要向乙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填加入物质的名称和质量)。
(5)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产生MnOOH。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电流强度为0.5 A,电池工作5 min,理论上消耗锌________g(已知F=96 500 C·mol-1)。
解析:根据电解时溶液pH的变化及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0 g,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可知溶液乙为硫酸铜溶液;溶液甲显碱性,含有氢氧根离子;溶液丙显中性,含有硫酸根离子。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0 g,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则c电极为阴极,则M为负极。
(1)分析可知,溶液甲为碱性溶液,b电极为阳极,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水,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2)溶液丙为中性溶液,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0 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5 mol,e电极为阴极,生成的气体为氢气,物质的量为0.25 mol,标况下的体积为5.6 L。
(3)乙烧杯中的电解质为硫酸铜,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总反应式为2Cu2++2H2O2Cu+O2↑+4H+。
(4)根据方程式可知,析出的物质为铜、氧气,要还原到原来的浓度应加入CuO,生成的Cu为16.0 g,即0.25 mol,则需加入的氧化铜的质量为20 g。
(5)Zn失电子生成锌离子,MnO2得电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MnOOH,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MnO2+2H+===Zn2++2MnOOH;维持电流强度为0.5 A,电池工作5 min,Q=It=0.5 A×300 s=150 C,m(Zn)=×0.5×65 g·mol-1≈0.05 g。
答案:(1)4OH--4e-===O2↑+2H2O
(2)5.6 L
(3)2Cu2++2H2O2Cu+O2↑+4H+
(4)CuO 20 g
(5)Zn+2MnO2+2H+===Zn2++2MnOOH 0.05
PAGE
1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能属于一次能源
B.氢能是一种燃烧无害、十分清洁的能源
C.太阳能能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氢能的广泛使用还有待各位同学不懈努力,加强技术研发
2.俄罗斯用“质子 M”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光线”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用的运载火箭以液氢为燃烧剂,液氧为氧化剂的高能低温推进剂,已知:
(1)H2(g)===H2(l) ΔH1=-0.92 kJ·mol-1
(2)O2(g)===O2(l) ΔH2=-6.84 kJ·mol-1
(3)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mol H2(g)与1 mol 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
B.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ΔH=-241.8 kJ·mol-1
C.火箭中液氢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2(l)+O2(l)===2H2O(g) ΔH=-474.92 kJ·mol-1
D.H2O(g)变成H2O(l)的过程中,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
3.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铜片表面有气泡生成
B.如果将硫酸换成柠檬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C.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D.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4.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xLi++C6
C.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 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xLi+
5.电解CuSO4溶液时,若要达到以下三点要求:①阳极质量减少;②阴极质量增加;③电解液中c(Cu2+)不变,则可选用的电极是( )
A.含Zn、Ag的铜合金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B.纯铜作阳极,含Zn、Ag的铜合金作阴极
C.用纯铁作阳极,用纯铜作阴极
D.用石墨作阳极,用惰性电极(Pt)作阴极
6.如图所示,电化学原理与微生物工艺相组合的电解脱硝法可除去引起水华的NO,原理是将NO还原为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加入的是NaNO3溶液,则导出的溶液呈碱性
B.镍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Ni-2e-===Ni2+
C.电子由石墨电极流出,经溶液流向镍电极
D.若阳极生成0.1 mol气体,理论上可除去0.04 mol NO
7.若要在铁钉上镀铜,下列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接电源正极 接电源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Cu Fe CuSO4溶液
B Cu Fe FeSO4溶液
C Fe Cu CuSO4溶液
D Fe Cu FeSO4溶液
8.利用含双膜(阴离子交换膜和过滤膜)的电解装置将普通电解精炼铜所制备的精铜(仍含微量杂质)提纯为高纯度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极a为精铜,电极b为高纯度铜
B.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为4OH--4e-===O2↑+2H2O
C.甲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可阻止杂质阳离子进入阴极区
D.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时,溶解3.2 g精铜
9.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光能的充分利用。双极膜复合层间的H2O能解离为H+和OH-,且双极膜能实现H+和OH-的定向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光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B.再生池中的反应为2V2++2H2O===2V3++2OH-+H2↑
C.当阳极生成33.6 L O2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6NA
D.光照过程中阳极区溶液中的n(OH-)基本不变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A为电流计):
观察到现象:
装置图1:Cu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
装置图2:Cu电极上无气泡产生,而Cr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是电解池,图2是原电池
B.两个电池中,电子均由Cr电极流向Cu电极
C.图2中Cr电极可能被浓HNO3钝化成惰性电极
D.由实验现象可知金属活动性:Cu>Cr
11.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F、X、Y都是惰性电极,E为铁棒。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源B极是负极
B.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Cu,电镀液是AgNO3 溶液
C.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2
D.装置丁中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
12.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13.某火力发电厂利用SO2传感器监测发电厂周围大气中SO2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V2O5电极上将SO2转化为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在工作时O2-向正极移动
B.传感器在工作时,V2O5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e-+O2-===SO3
C.固体电解质可以用稀硫酸代替
D.外电路中电子由Pt电极流向V2O5电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1分)
14.(15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ΔH1 ________ΔH2(填“>”“<”或“=”,下同)。
(2)相同条件下,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_________1 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ΔH1________ΔH2。
①P4(白磷,s)+5O2(g)===2P2O5(s) ΔH1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2
(4)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57.3 kJ。
(5)已知:0.5 mol CH4(g)与0.5 mol水蒸气在t ℃、p kPa 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5分)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 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1 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字母):________。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小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NaOH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ΔH=-57.3 kJ·mol-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编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5.0 25.2 25.1 31.2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中和热ΔH=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16.(15分)利用所学电化学反应原理,解决以下问题:
(1)如图是电解未知浓度的硝酸银溶液的示意图,请根据要求答题。
①Fe电极作________极,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某电极的固体质量增重21.6 g时,整个装置共产生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2.24 L,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为________。
(2)图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
①甲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池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使乙池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填字母)。
A.CuO B.Cu(OH)2
C.CuCO3 D.CuSO4
(3)某科研小组用SO2为原料制取硫酸。
①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O2和H2O来制备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它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请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Na2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3溶液,然后电解该溶液可制得硫酸。电解原理示意图如下。请写出开始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6分)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Na+、K+、Cu2+
阴离子 SO、OH-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B、C三种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烧杯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0 g。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电极e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
(3)写出乙烧杯中的电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乙烧杯中的B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需要向乙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填加入物质的名称和质量)。
(5)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产生MnOOH。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电流强度为0.5 A,电池工作5 min,理论上消耗锌________g(已知F=96 500 C·mol-1)。
PAGE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