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备考:文本之上——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高考备考:文本之上——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9 10: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文本之上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一、缘起
二、文本
三、提升
一、缘起
二、文本
三、提升
(2020.1浙江)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9.4浙江)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8.4浙江)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唐
宋元
明清
一、缘起
二、文本
三、提升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后,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晚清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王朝政治终于走向末日。但是,传统的历史惯性依然影响着近代政治生活
——必修一专题一导语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提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春秋战国
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必修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开始形成。儒家和道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必修三)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在这一时期形成。(必修二)
春秋(五霸)

分封宗法制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变法)
战国(七雄)
井田制——土地私有制(铁器、牛耕、商业、城市)
官学——私学 孔子 老子
百家争鸣
前551年
前475
前356
前770
前221
(2017·海南高考·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13·广东高考·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据春秋等书的记载,200多年间,鲁国朝见晋国33次,朝见齐国40次,而朝见周天子仅7次。
据《春秋》所记,自鲁隐公到哀公的240多年,列国间爆发的大小战争约有480余次,朝聘会盟也有四百几十次。……齐国兼并了30余国……晋国兼灭了20余国……楚国兼灭的国家最多,达到40余个……秦向西兼灭了10余国……春秋初的140余个诸侯国,到春秋末,仅留下了齐、楚、晋、秦、越、燕等数个强国,以及宋、鲁、郑、卫、蔡等小国。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第94、96页
三、秦汉
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必修一)
三、秦汉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
地方分权——垂直管理,中央集权
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官僚政治
汉武帝时代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了,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历史必修三,第10页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30000多人。
——历史必修三,第10-11页

四、魏晋南北朝—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儒家思想就成了正统思想。然而,到了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唐末五代之后,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激烈反对佛教和道教,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五、宋
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指出其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纲常伦理,致使女后专政、权臣跋扈,最终导致唐末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他们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背离儒家传统的佛教和道教统统视之为夷狄之教。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
——历史必修三,第13页
直到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尽管他们的经济地位远比一般农民和其他平民优越,但在社会上遭受鄙视,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也遭受歧视。这种情形直到宋代才开始转变。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宋词
六、明清
1.政治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则越来越受到压抑。
2.外贸
明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阻。
明代以及清代的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
明王朝执行的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正是在这一时期,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形势。“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3.思想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思想界的又一活跃时期。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这些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一样,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非常注重实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
(2014·天津高考·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一、缘起
二、文本
三、提升
(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关中仓廪谒,禁军或自脱巾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上忧之甚,会韩滉运米三万斛至陕,李泌即奏之。上喜,遽至东宫,谓太子曰:“米己至陕,吾父子得生矣!”时禁中不酿,命于坊市取酒为乐。又遣中使谕神策六军,军士皆呼万岁。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二
14.(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山川形便与犬牙相入
谢谢聆听,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