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2.4《氓》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2.4《氓》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09 17: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 卫风?氓
作者用第一人称“我” 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内容概括 讨论:全诗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恋爱、结婚婚变决绝 结构图: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恋爱婚变决绝热情
幸福沉痛
怨恨清醒
刚强情节感情基调在第二部分中,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比”是比喻,
“兴”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写作特点一:比兴本诗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同学们找一找,试举几例。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性格形成对比。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
写作特点二:对比讨 论: 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许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主题概括《卫风 . 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揭露了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鲜明的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拓展阅读阅读舒婷的诗《致橡树》,把握其中的女性形象,体会它的主题思想。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致橡树《致橡树》赏析《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