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23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23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9 11:31:57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学历案(教师版)
导 读
西汉末年,经过王莽篡位的短暂混乱,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农民作乱与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下中兴了汉帝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外戚和官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逐步走向衰亡。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上承西汉,下启三国,无论是本课还是本单元在中国古代史中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第一子目主要了解东汉的建立,第二、三子目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第一子目主要讲述西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加剧了社会动荡,而刘秀最终建立东汉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取得“光武中兴”的局面。第二子目主要讲述后续继任的皇帝大多年幼,更没能解决西汉及东汉前期长期存在的问题,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为东汉的灭亡埋下伏笔。第三子目主要讲述这种危机加上自然灾害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自此一蹶不正,逐步走向灭亡,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课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 (1课时)
【课标要求】
1.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和名称来源。
2.知道“光武中兴”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含义。
3.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是造成东汉衰败,形成东汉末年割据动荡的重要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汉灭亡的背景,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和名称来源.
2.通过研读文本史料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受到的启发。
3.知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含义,原因及危害。
4.知道黄巾起义的原因经过及意义。
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将“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和名称来源。”分解为:目标1“1.通过阅读教材简述西汉灭亡的原因,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和名称来源.”,将“知道“光武中兴”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含义。”分解为:目标2.通过研读文本史料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受到的启发。从“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悟出国家的兴旺发达是与国家惠民政策分不开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民意识。目标3知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含义及危害。将“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是造成东汉衰败,形成东汉末年割据动荡的重要原因”分解为目标4.知道黄巾起义的原因经过及意义。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任务三(检测标3)
4.完成任务四(检测目标4)
【资源与建议】
1.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东汉建立——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2.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原因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任务二、任务三突出重点,通过任务三突破难点。
设计说明:本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构建学习框架和学习的逻辑顺序,了解重难点并明确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
【学习过程】
第一篇章 :重整旗鼓──光武中兴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63页---64页第一、二段正文、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
材料一
1.看上图结合材料说出东汉建立背景(指向目标1)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简述东汉建立朝代,时间,人物,都城(指向目标1)
公元25年,刘秀称帝, 定都长安,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任务二:学生自主预习课本64页第一段内容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2)
材料一
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祸乱相连),兵连不息(战争不息),刑法弥深(刑法更加残酷),赋敛愈重(赋税越来越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村落成了废墟),田畴芜秽(田地地荒芜)”,以致“匹夫僮妇(妇女),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指向目标2)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指向目标2)
a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b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监督官吏,惩处贪官污吏;
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光武帝的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指向目标2)
(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以及受到的启发 (指向目标2)
相同点:
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提倡节俭;都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不同点:
①统治思想不同。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内容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文帝和景帝没有采取这一措施。
启发:治者要重视民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发展生产,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第二篇章 乱象丛生--外戚宦官交替转换
任务三:阅读教材第65页第一段正文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3)
材料(一)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汉中后期怎样的状况?(指向目标3)
(东汉中期以后,继以上数据反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寿命不长)
这一状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指向目标3)
(容易导致大权旁落)
材料(二)
(3)观察上图说说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向目标3)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探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有什么危害?(指向目标3)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第三篇章 民怨沸腾---黄巾起义
任务四:阅读教材53页两段文字、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4)
材料一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 建宁三年 )河内人妇食夫 ,河南人夫食妇。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1)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文说说黄巾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指向目标4)
(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
(2)说说黄巾起义的概况 (指向目标4)
课堂小结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主要突出的是真实情境的创设(识读地图、史料实证、设计问题),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检测与作业】
1.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B )(指向目标1)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指向目标2)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C )(指向目标3)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4.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D )(指向目标4)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5.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指向目标4)
A.建立者是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C.中期出现外企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6.十二生肖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记岁方法。据专家考证,最早完整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出现于东汉。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探讨一下东汉的历史。(12分)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龙川文集》
材料二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 (指向目标1)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他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指向目标3)
(5分)
(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材料三 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2)你能从上面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 (指向目标3)
这些问题使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什么政治局面 (指向目标2)
这一政局给东汉带来了什么危害 (指向目标3)
(皇帝即位年龄小,寿命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学后反思】
  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
2.由文景之治想到什么?
3.学完本课,你有哪些认识 你还有什么困惑
16 / 16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学历案(学生版)
【课标要求】
1.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和名称来源。
2.知道“光武中兴”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含义。
3.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是造成东汉衰败,形成东汉末年割据动荡的重要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汉灭亡的背景,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和名称来源.
2.通过研读文本史料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受到的启发。
3.知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含义,原因及危害。
4.知道黄巾起义的原因经过及意义。
【学习过程】
第一篇章 :重整旗鼓──光武中兴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63页---64页第一、二段正文、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
材料一
1.看上图结合材料说出东汉建立背景(指向目标1)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简述东汉建立朝代,时间,人物,都城(指向目标1)
公元25年,刘秀称帝, 定都长安,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任务二:学生自主预习课本64页第一段内容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2)
材料一
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祸乱相连),兵连不息(战争不息),刑法弥深(刑法更加残酷),赋敛愈重(赋税越来越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村落成了废墟),田畴芜秽(田地地荒芜)”,以致“匹夫僮妇(妇女),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指向目标2)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指向目标2)
a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b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监督官吏,惩处贪官污吏;
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光武帝的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指向目标2)
(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以及受到的启发 (指向目标2)
相同点:
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提倡节俭;都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不同点:
①统治思想不同。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内容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文帝和景帝没有采取这一措施。
启发:治者要重视民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发展生产,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第二篇章 乱象丛生--外戚宦官交替转换
任务三:阅读教材第65页第一段正文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3)
材料(一)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汉中后期怎样的状况?(指向目标3)
(东汉中期以后,继以上数据反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寿命不长)
这一状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指向目标3)
(容易导致大权旁落)
材料(二)
(3)观察上图说说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向目标3)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探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有什么危害?(指向目标3)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第三篇章 民怨沸腾---黄巾起义
任务四:阅读教材53页两段文字、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4)
材料一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 建宁三年 )河内人妇食夫 ,河南人夫食妇。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1)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文说说黄巾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指向目标4)
(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
(2)说说黄巾起义的概况 (指向目标4)
课堂小结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主要突出的是真实情境的创设(识读地图、史料实证、设计问题),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检测与作业】
1.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B )(指向目标1)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指向目标2)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C )(指向目标3)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4.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D )(指向目标4)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5.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指向目标4)
A.建立者是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C.中期出现外企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6.十二生肖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记岁方法。据专家考证,最早完整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出现于东汉。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探讨一下东汉的历史。(12分)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龙川文集》
材料二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 (指向目标1)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他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指向目标3)
(5分)
(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材料三 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2)你能从上面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 (指向目标3)
这些问题使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什么政治局面 (指向目标2)
这一政局给东汉带来了什么危害 (指向目标3)
(皇帝即位年龄小,寿命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学后反思】
   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
2.由文景之治想到什么?
3.学完本课,你有哪些认识 你还有什么困惑
16 / 16(共23张PPT)

公元前2070年
复习回顾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西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
汉高祖




西



公元前202年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东汉·印象
马踏飞燕
东汉铜车马
东汉错银铜牛灯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和名称来源。 2.知道“光武中兴”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含义。 3.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是造成东汉衰败,形成东汉末年割据动荡的重要原因。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汉灭亡的背景,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和名称来源.
2.通过研读文本史料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受到的启发。
3.知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含义,原因及危害。
4.知道黄巾起义的原因经过及意义。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第一篇章 :重整旗鼓──光武中兴
现场抢答:公元9年的刘秀为什么拿不到朝廷的补贴了?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63页---64页第一、二段正文、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
材料一
王莽
1.看上图结合材料说出东汉建立背景(指向目标1)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简述东汉建立朝代,时间,人物,都城(指向目标1)
公元25年,刘秀称帝, 定都长安,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任务二:学生自主预习课本64页第一段内容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2)
材料一
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祸乱相连),兵连不息(战争不息),刑法弥深(刑法更加残酷),赋敛愈重(赋税越来越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村落成了废墟),田畴芜秽(田地地荒芜)以致“匹夫僮妇(妇女),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指向目标2)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
(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指向目标2)
a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b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监督官吏,惩处贪官污吏;
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光武帝的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指向目标2)
(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以及受到的启发 (指向目标2)
相同点:
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提倡节俭;都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不同点:
①统治思想不同。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内容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文帝和景帝没有采取这一措施。
启发:治者要重视民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发展生产,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第二篇章 乱象丛生--外戚宦官交替转换
任务三:阅读教材第65页第一段正文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3)
材料(一)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1)映了东汉中后期怎样的状况?(指向目标3)
(容易导致大权旁落)
(2)这一状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指向目标3)
(东汉中期以后,继以上数据反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寿命不长)
材料(二)
(3)观察上图说说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向目标3)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探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有什么危害?(指向目标3)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腐朽不堪,
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第三篇章 民怨沸腾---黄巾起义
任务四:阅读教材53页两段文字、识读地图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4)
材料一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 建宁三年 )河内人妇食夫 ,河南人夫食妇。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1)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文说说黄巾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指向目标4)
(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
(2)说说黄巾起义的概况 (指向目标4)
课堂小结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主要突出的是真实情境的创设(识读地图、史料实证、设计问题),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检测与作业】
1.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B
A
C
4.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5.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者是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C.中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D
D
6.十二生肖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记岁方法。据专家考证,最早完整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出现于东汉。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探讨一下东汉的历史。(12分)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龙川文集》
材料二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1)材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他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材料三 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2)你能从上面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使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什么政治局面 这一政局给东汉带来了什么危害 (3分)
(皇帝即位年龄小,寿命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学后反思】
 
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
2.由文景之治想到什么?
3.学完本课,你有哪些认识 你还有什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