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2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22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9 14: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节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2.知道宋元时期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知道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体会他们的风格特点。
4.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新课讲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的大都市
(1)概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2)著名的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
(3)开封的繁华
①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集市贸易的形式之一,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
②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③元宵节时,大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新课讲解
2. 丰富多彩的生活
(1)瓦子娱乐中心,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①出现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②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一个“瓦子”里可能有多个“勾栏”
③活动内容: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④发展: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新课讲解
(2)杂剧
①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②内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③演出场所: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④发展阶段
形成时间 宋代
开始兴盛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流行全国 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新课讲解
3.传统节日与习俗
(1)传统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节日习俗: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微 拓 展
两宋时期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1.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攻,以及宋辽,宋夏,宋金的议和,使得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的环境。
2.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碰撞中逐渐交融,大大丰富了中华文明。
3.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4.两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某电视剧中多次提到“东京”“勾栏、瓦舍”等词,由此判定,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发生在( )
A.唐朝 B.元朝 C.隋朝 D.宋朝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故D项符合题意。
二、宋词和元曲
新课讲解
1. 宋词
(1)词的特点:①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②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2)词的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词的内容变化: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苏轼 北宋 ①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②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①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②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辛弃疾 南宋 ①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②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代表人物及概况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2. 元曲
(1)出现背景:元朝戏剧空前发达。
(2)组成: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3)特点: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4)发展:元代杂剧作家有200人左右,剧目600种左右,现存的有150多种。
(5)代表人物
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宋元时期的经济在隋唐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两宋的局部统一和元朝的全国统一,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3.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4.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大量外来文化的传入,丰富和发展了宋元文化。
新课讲解
微 拓 展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其作者应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白居易 D.李清照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故D项符合题意。
新课讲解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
(1)体例:编年体通史巨著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史事
(2)字数和内容: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名称来历: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4)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详 对 比
项目 《资治通鉴》 《史记》
不同点 体例 编年体 纪传体
特点 以时间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优点 易掌握时间顺序,便于理解史事前后之间的联系 便于理清个人的时间线,突出人物性格
缺点 对人物记述难以详尽、完善 无法兼顾时间顺序和史事前后之间的联系
作者 司马光 司马迁
成书时间 北宋 西汉
内容 战国到五代 黄帝到汉武帝
相同点 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比较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
《资治通鉴》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
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②战国七雄 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④宋金南北对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B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②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穿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看耍杂踢球,听说书唱曲,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专供人们娱乐的场所是( )
A.交子 B.瓦子 C.勾栏 D.茶馆
B
2.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这本书里,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是( )
A.《资治通鉴》 B.《齐民要术》 C.《三国志》 D.《史记》
A
当堂小练
3.《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C
当堂小练
4.北宋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一部分词人对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充满忧虑,痛心疾首,从而把注意力转向自然山水或书斋之中……一些南宋末期的词人,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写下带有亡国之音的悲伤之词。这说明宋词( )
A.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B.创作内容深受时代背景影响
C.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D.是当时唯一的文学形式
B